1. 引言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成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产生的内在心理力量,其作为一种内在动力,激励个体勇于克服艰难险阻,推动学习、工作与生活的进步。阿特金森将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分别是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与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毕重增,黄希庭,2005),前者使个体积极的追求目标,努力做的更好,后者只能使个体避免失败追求目标时消极退缩。人职匹配是影响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吴国强,2008)。麦克利兰提到低成就动机低者,往往会选择较低风险,较少独立决策的职业,而高成就动机者更倾向于设立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职业选择时往往喜欢研究类、专业性职业以及服务创造性的工作,不喜欢依靠机会或他人的成果(舒文慧,2016),成就动机的高低会影响个体不同的职业选择。
性别角色是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社会与团体中所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社会与团体规定的行为模式,包括不同两性所持的不同处事态度、不同人格特征和不同社会行为模式(蔡华俭,黄玄凤,宋海荣,2008)。1970年Bem以社会赞许为基础,制定性别角色量表(BSRI),量表自产生以来,成为人们研究性别角色最广泛使用的工具(刘电芝,黄会欣,贾凤芹等,2011)。在戈特佛雷德森的职业抱负理论中提到个体的智力、社会价值、性别知觉等因素不同时,对于职业选择的满意范围也会不同,也就是说个体的性别角色或性别感知会影响个体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曹彩彩,2014),同时在后续的诸多研究中发现双性化个体在外界适应、自信心与就业方面均优于其他三种类型,因此,有理由相信个体的性别角色类型会影响个体的职业兴趣。
职业兴趣是个人兴趣在职业选择方面的表现形式,它表现为个体自身个性多样性与职业选择多样性的相互作用下的心理倾向与偏好(舒文慧,2016)。在已有研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Holland将职业兴趣划分为六大类型,分别是研究型、现实型、传统型、社会型、艺术型、企业型。职业兴趣是个人职业选择的一大重要因素,它限制个体的职业满意度、投入度与工作效率,并成为维持职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叶仁敏,Hagtvet,1992)。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单一的就业选择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难已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阶段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大学生提早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便能更好地利用学校资源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对未来的职业选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以往研究专注于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关系研究,本文加入性别角色这个中介变量,为探讨在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类型中,不同性别角色特质是否会对其产生影响。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陕西某高校本科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472名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472份,剔除无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问卷412份,有效回收率87.3%。其中男生162人(39.3%),女生250人(60.1%);理工类138人(33.5%),文史类186人(45.1%),艺体类88人(21.4%)。
2.2. 方法
2.2.1. 成就动机量表(AMS)
由挪威Oslo大学T. Gjesme和R. Nygard在1970年编制,后由叶仁敏与Hegtvet翻译并修订(叶仁敏,Hagtvet,1992)。该量表由两个维度构成,分别是追求成功(MS)和回避失败(MF),共30道题,每部分15个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得分越高动机越强。成就动机的总分为前者与后者的差值(Ma = MS − MF)。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效度为0.58。
2.2.2. Bem性别角色量表修订版
由Bem在1974年制定,我国学者卢勤翻译并修订(卢勤,苏彦捷,2003),修订后的问卷共26个条目,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修订后的量表男性化维度14个条目,Cronbach’s α为0.869,重测信度(四周后) 0.939;女性化维度12个条目,Cronbach’s α为0.785,重测信度(四周后) 0.785。依据Bem中位数分类法的规则,将被试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4种类型。本研究中男性化维度中位数为4.64,女性化维度中位数为5.00。
2.2.3. 大学生职业兴趣问卷(石莉,2004)
由石莉(2004)编制而成,共34个条目。该量表以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为依据,将职业兴趣分为六个维度,分别是研究型、艺术型、经营型、常规型、社会型和户外型。采用5点计分法,1表示非常不喜欢,5表示非常喜欢。该问卷总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14,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605~0.796之间(舒文慧,2016)。
2.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大学生职业兴趣的人口学变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类型进行相关分析,成就动机、性别角色与职业兴趣类型采用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大学生职业兴趣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专业与性别角色类型的艺术型、经营型与户外型职业兴趣得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专业、性别角色类型的社会型职业兴趣得分均存在统计意义(P < 0.05)。在对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职业兴趣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艺术型维度上,双性化个体显著高于男性化个体与未分化个体,女性化个体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在经营型维度上,双性化个体显著高于男性化个体、未分化个体、女性化个体,男性化个体显著高于女性化个体;在社会型维度上,双性化个体显著高于男性化个体、未分化个体、女性化个体,男性化个体与女性化个体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在户外型维度上,男性化个体与双性化个体显著高于未分化个体。见表1。

Table 1. Difference test of professional interest of college students on demographic variables (
)
表1. 人口学变量上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差异检验(
)
注:*P < 0.05,**P < 0.01,***P < 0.001。“1”表示男性化,“2”表示未分化,“3”表示女性化,“4”表示双性化。
3.2. 大学生成就动机、性别角色与职业兴趣类型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各类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 < 0.01);回避失败的成就动机与经营型职业兴趣存在显著负相关(P < 0.01);除经营性外,合成动机与其他职业兴趣类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1)。由于在对性别角色类型进行分析时,采用中位数法人为将连续变量二分化,导致丢失了一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再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关系时,采用原始连续变量男性化特质与女性化特质进行数据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角色类型的男性化特质、女性化特质均与职业兴趣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 < 0.01)。见表2。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gender role and professional interest types of college students
表2. 大学生成就动机、性别角色与职业兴趣类型的相关分析
注:**P < 0.01,***P < 0.001。
3.3. 成就动机、性别角色类型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分别以研究型、艺术型、经营型、社会型、常规型、户外型为因变量,以成就动机中追求成功、回避失败维度以及性别角色类型中男性化特质、女性化特质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目的在于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见表3)表明,追求成功成就动机对研究型职业兴趣类型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 = 0.158, P < 0.01),对经营型职业兴趣类型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 = 0.335, P < 0.001),对社会型职业兴趣类型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 = 0.322, P < 0.001),对常规型职业兴趣类型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 = 0.161, P < 0.01),对户外型职业兴趣类型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b = 0.167, P < 0.01);回避失败成就动机对经营型职业兴趣类型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 = −1.017, P < 0.001),对社会型职业兴趣类型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b = −0.115, P < 0.01);男性化特质对研究型、经营型与常规型职业兴趣类型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分别为b = 0.168, P < 0.01; b = 0.268, P < 0.001; b = 0.118, P < 0.05);女性化特质对艺术型、社会型、户外型均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分别是b = 0.318, P < 0.001; b = 0.369, P < 0.001; b = 0.224, P < 0.001)。

Table 3. Multi-step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gender role type and professional interest type
表3. 成就动机、性别角色类型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注:表中数据为标准回归系数,*P < 0.05,**P < 0.01,***P < 0.001。
3.4. 性别角色在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类型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
根据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理论(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2004),采用PROCESS程序中的模型4,分别以性别角色的男性化特质与女性化特质为中介变量,以成就动机为自变量,以职业兴趣类型为因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为了进一步探讨三者之间关系时,采用原始连续变量男性化特质与女性化特质进行数据分析。由于合成动机为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的差值,更有效体现个人成就动机的高低,因此,后续数据分析采用合成动机表示个体成就动机。
检验结果如表4、表5所示,成就动机对除艺术型外职业兴趣其他类型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b = 0.074、0.021、0.164、0.119、0.051、0.044,t = 4.170、9.910、7.239、2.732、2.875,P < 0.01)。当加入男性化特质这个中介变量后,成就动机对研究型的预测显著(b = 0.040, R2 = 0.065, F = 14.241, 95% CI = 0.011~0.056),成就动机对经营型的预测显著(b = 0.040, R2 = 0.256, F = 70.258, 95% CI = 0.029~0.075)、成就动机对社会型的预测显著(b = 0.068, R2 = 0.185, F = 46.480, 95% CI = 0.028~0.079);当加入女性化特质这个中介变量后,成就动机对研究型的预测显著(b = 0.067, R2 = 0.053, F = 11.483, 95% CI = 0.001~0.018),成就动机对经营型的预测显著(b = 0.152, R2 = 0.226, F = 59.610, 95% CI = 0.003~0.024),成就动机对社会型的预测显著(b = 0.095, R2 = 0.267, F = 74.345, 95% CI = 0.010~0.043),成就动机对常规型的预测显著(b = 0.043, R2 = 0.031, F = 6.622, 95% CI = 0.001~0.018),成就动机对户外型的预测显著(b = 0.031, R2 = 0.079, F = 17.530, 95% CI = 0.005~0.026)。

Table 4.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masculine traits o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professional interest type
表4. 男性化特质在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类型之间的中介作用
注:*P < 0.05,**P < 0.01,***P < 0.001。

Table 5. The mediating role of feminine traits betwee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professional interest types
表5. 女性化特质在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类型之间的中介作用
注:*P < 0.05,**P < 0.01,***P < 0.001。
4. 讨论
4.1. 职业兴趣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专业与性别角色类型的艺术型、经营型与户外型职业兴趣得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专业、性别角色类型的社会型职业兴趣得分均存在统计意义(P < 0.05)。这与国内外学者研究基本一致。周亚娟(周亚娟,谢坚,2004)、吴俊华(吴俊华,张进辅,2008)、苏永华(苏永华,2000)等人的研究表明,男、女性在社会型、艺术型、现实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男生在研究型上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更偏爱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一般来说,女性的直觉思维比男性更强,情感区域更加活跃,更善于把握细节,会更偏向艺术型、社会型职业,同时女性善于观察事物,会更偏向探索生命现象的户外型职业;而男性擅长思维、推理与逻辑,更善于把握大局,会更偏向经营型职业。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艺术型与户外型得分上,文史类与艺体类显著高于理工类;经营类得分上,理工类与艺体类显著高于文史类;社会型维度上,艺体类显著高于理工类;研究型与常规型维度上各专业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吴俊华(吴俊华,张进辅,2008)研究表明,除现实型维度外,总体上文史类学生在许多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理工类学生。吴国强(吴国强,2008)在对免费师范生的研究中表明艺体类在社会型、现实型、艺术型上均高于文史类与理工类。由于艺体类与文史类专业女性较多,理工类专业男性较多,因此与性别差异结果基本一致。与以往不同,本研究加入了艺体类专业,研究结果发现,艺体类专业在艺术型、社会型、经营型、社会型上均有较高的得分。原因在于艺体类专业大学生思维开放,对待未来择业更加积极大胆,更乐于去尝试与专业不同的其他各个领域的职业类型。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营型、社会型职业兴趣上,双性化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性别角色类型;同时双性化个体在所有职业兴趣类型中的得分均为最高,除经营型外,未分化个体在职业兴趣类型中得分均为最低。原因在于双性化的个体个性心理同时具有男女两性的优点和长处,在心理健康(李建伟,于璐,林怡,2009)、社交行为(贾凤芹,陈双,冯成志,2014)、坚韧人格(陈军,2015)、主观幸福感(毕重增,肖影影,李雪姣,狄轩康,蔡贞,Unger,2013)方面都优于其他三种性别类型,王学在其研究中表明,双性化人格代表着一种理想的人格模式(王学,2004);而未分化作为一种不典型的个性特征,其对自我性别认知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对于职业兴趣未有一种清晰的认知。
4.2. 成就动机、性别角色与职业兴趣类型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除经营型外,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与合成动机均与职业兴趣的其他类型显著正相关。这与王云鹏的结果基本一致(王云鹏,2007)。这是由于追求成功的个体对于未来职业兴趣的确定与探索更加积极主动,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前进行职业准备,敢于主动应对挑战。而经营型职业兴趣与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显著正相关,与回避失败的成就动机显著负相关。这与舒文慧(舒文慧,2016)的结果一致。这是由于对于经营型职业不仅需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更要有求稳的意识。性别角色的男性化特质与女性化特质均与职业兴趣各类型显著正相关,从相关系数可以看出,男性化特质与经营型相关较高,女性化特质与社会型相关较高,这与男女的社会倾向有关。
4.3. 成就动机、性别角色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对除艺术型外其他的职业兴趣类型都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回避失败的成就动机对经营型与社会型职业兴趣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与诸多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王云鹏,2007;吴弦,2022)。原因在于追求成功的个体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分析与理性思考要求较高的科研、规划安排的经营活动、严谨务实的常规任务、社会服务的社会交往、探究生命现象的户外活动都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而经营型不仅需要冒险精神更需要稳定大局的全盘意识,社会型不仅需要敢于表达的能力,还需要冷静思考,合理表达的能力。性别角色类型的男性化特质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研究型、经营型与常规型,性别角色类型的女性化特质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艺术型、社会型与户外型。这是由于男性化特质显著的个体抽象逻辑与规划分析能力更强,有较高的才干(吴弦,2022),更加喜欢逻辑推理,更适宜于从事研究型、经营型、常规型的职业;而女性化特质显著的个体人际交往(吴弦,2022)与语言表达能力更强,更加重视情感互动,更适于与从事相关的艺术型、社会型与户外型职业。
4.4. 性别角色在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类型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性别角色的男性化特质在成就动机与研究型、经营型、社会型职业兴趣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角色的女性化特质在成就动机与研究型、经营型、社会型、常规型、户外型职业兴趣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成就动机较高的个体往往具有更高的能动性去选择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倾向于进行科研类、经营类的工作(任秀菊,2010)。成就动机越高且男性化特质也显著的个体往往竞争意识更强,会选择研究型、经营型、社会型竞争激烈的职业类型;而成就动机越高且女性化特质越显著的个体职业类型的选择会更加多元,不仅积极追求竞争激烈的职业类型,同时对常规稳定的职业类型也更感兴趣。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职业兴趣类型存在性别、专业,是否班干部与性别角色类型的差异。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与合成动机与六种职业兴趣类型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可以正向预测除艺术型外其他五种职业兴趣类型,而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经营型和社会型职业兴趣;性别角色类型的男性化特质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研究型、经营型与常规型,性别角色类型的女性化特质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艺术型、社会型与户外型。成就动机可以直接对职业兴趣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性别角色间接对职业兴趣产生影响。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