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被拆除或者改建的危险。而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特色与文化底蕴的体现,因此保护和活化这些街区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然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感受。如何通过设计使历史文化街区既保持历史文化的魅力,又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杭州市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杭州市历史悠久的文化街区之一,其保护和活化已经成为了杭州市政府的重要工作。因此,对于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度进行研究,对于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活化的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其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功能和价值逐渐被淡化和遗忘。通过对杭州市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和分析可以为保护和活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的生活场所。通过设计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度不仅能为促进其保护和活化,同时也能为街区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2.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和特征
2.1.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具有较为浓厚历史文化氛围和保存有传统建筑的城市街区,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代表着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 。这些街区中保存的传统建筑物和文化景观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貌,而且也是城市旅游的重要景点 [2] 。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城市形成的初期,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开始在城市中心区域建造房屋,形成了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这些街区通常被围绕在城市的主要商业和政治中心区域附近,成为城市的核心地带 [3] 。这些街区通常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和历史特点。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逐渐被破坏或改建 [4] 。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许多国家和城市开始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和修复 [5] 。在许多城市,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城市管理者通过加强文化保护、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逐渐提升了这些区域的品质和吸引力,使之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6] 。
总之,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的特殊区域,其演变过程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进程 [7] 。保护和发展这些区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8] 。本文选定杭州市上城区的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杭州市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是杭州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东起湖滨路,西至中河路,南临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北至中河路。区域内保留着丰富的传统风貌和文化资源,包括有大量的传统民居、古寺、古桥等历史遗存,是杭州典型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2.2. 影响街区活力度的因素
活力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涉及历史文化街区的多个方面,如人口流动、商业繁荣、文化活动等。通过对活力度的评估和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更加有效地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设计,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具有启示作用。在研究中,通过居民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社交活动等方面了解历史文化街区的实际运作情况,从而针对性地做出更加科学和实用地保护和活化设计研究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度进行评估,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街道活力的形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方面是街道上人们各种各样的活动,另一方面是需要维系这些活动的街道空间场所 [9] 。购物消费设施方面:例如商场、超市等,这些商业设施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丰富的消费选择和便利的购物体验,带动周边商业活力和就业机会。餐饮设施方面:例如餐厅,饮品店。这些商业设施能够保障居民日常餐饮行为。生活服务方面:例如理发店,美容机构。这些商业设施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行为。旅游设施方面:例如景点、历史建筑等,这些设施能够吸引外来游客前来参观,增加街区的知名度和活力,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文化交流和旅游体验的机会。医疗设施方面:例如卫生服务站、药店等,这些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生活中的医疗需要。文化设施方面:例如剧院、艺术中心、音乐厅等,这些设施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文化人才前来发展。交通设施方面:例如地铁、公交、停车场等,这些设施能够为周边居民提供更便利的交通出行和停车服务,增强了街区的可达性和便捷性,促进了居民生活的便利和活力。而衡量街区内业态的活力程度, [10] 反映街区的功能集聚性和吸引力。常用的指标有POI数量、POI密度 [11] 、核密度分析 [12] 等。反映交通设施的通达性常用的分析方法有缓冲区分析等 [13] 。
2.3. POI兴趣点街区活力测度应用设计
POI (“point of interest”的缩写)是指地图上标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地理位置点,这些点通常与商业、文化或娱乐相关。PO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地图应用、导航应用、旅游应用、社交媒体应用等。地图应用是最常见的POI应用之一,用户可以通过地图查找附近的商店、餐馆、公园等信息。而POI的相关技术也广泛运用于街区活力度的测度方面。姜蕾提出的街道活力定量评估体系框架(2013) [14] 龙瀛明确了“街道”“活力”和“街道城市主义”的概念,且构建了街道活力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2016) [15] ,崔真真等人利用POI数据研究城市生活便利度,将社区生活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POI划分为日常购物、教育、餐饮、医疗等8大类。 [16] 罗铮蒸、张樱子基于兴趣点(POI)数据,依托ArcGIS平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成都市主城区的活力空间分区进行研究(2021) [17] 陈俊璋以街道网络与街道周边设施的POI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空间系统对不同街道的活力进行等级的划分,并对其街道活力进行分析(2022) [18] 。
笔者借鉴上述观点,通过采用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居民对该街区的各业态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满意程度。依托ArcGIS平台查询POI产品性质及服务人群,以服务类型为标准判断POI的属性,并结合POI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分析日常生活空间活力度的情况,从而得出了调查区域内业态存在的问题。
3. 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度的研究方法设计
3.1. 数据来源以及测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
为了获取该街区内的各种业态数据,本研究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从网络上抓取了该街区内的POI数据,包括购物消费、餐饮、交通、医疗、文化教育、旅游景点、生活服务等七种不同业态。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清洗、分类、统计和可视化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见图1)。
3.1.1. 核密度分析设计
核密度分析是用于度量空间要素在某区域聚集特征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构建“核”函数对要素在单位搜索半径内的值进行计算,最后将区域内各单位面积的值进行拟合得到光滑表面,以实现邻域度量值之间的平滑过渡。“核”函数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其中:x为输入变量,h为单位面积的搜索半径,n为该区域内所有单位面积的样本数量,K为权重系数。
(1)
3.1.2. 缓冲区分析设计
所谓缓冲区分析,是指围绕某目标要素在其周边构建固定宽度的缓冲区图形,再通过该图层与样本要素的相交叠加分析,得到样本要素与目标要素的空间邻近关系结果。
4. 以杭州市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首先确定与研究相关的对象。根据上述研究理论分析,本研究招募的实验对象类型均为研究区域内居民。问卷设置针对包括购物消费、餐饮、道路、医疗、文化教育、旅游景点、生活服务。七种居民生活设施的居民满意度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居民对各种生活设施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满意度。此次研究主要采用线下形式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的形式。所收集数据需要保证真实有效,最后进行相关问卷填写。在确保问卷的可用性与有效性以及依据SUS问卷模型要求基础上,对发放的150份问卷进行筛选,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00份,详细样本数值见表1。

Table 1. Details of respondent information
表1. 被调查者信息详情
4.1.1. 量表变量及问卷题项设计
评价质量因子的评价方式均采用李克特5分法量表进行测量并分别打分,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李克特五等份量表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反应量表,用于测量人们对某个主题或对象的态度或看法(见表2)。它由一组与测量主题相关的陈述组成,每个陈述有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1、2、3、4、5。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
4.1.2. 信度、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数据的可靠准确性。从表3可知:信度系数值为0.776,大于0.7,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很良好。可综合说明数据信度质量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效度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数据的设计合理性。使用KMO和Bartlett检验进行效度验证,从表4可以看出:KMO值为0.885,KMO值大于0.8,研究数据非常适合提取信息。

Table 2. Setting of scale variables and items
表2. 量表变量及题项设定

Table 3. Cronbach reliability analysis
表3. Cronbach信度分析

Table 4. KMO and Bartlett tests
表4.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4.2. 结果的呈现和分析

Table 5. Industry satisfaction score table
表5. 业态满意度得分表

Figure 2. Bus and subway station buffer analysis map
图2. 公交、地铁站缓冲区分析图
4.2.1. 停车场数量严重不足
T11和T12两个问题针对居民对交通设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满意度而提出,在满意度问卷中得分分别为2.03和2.06。(见表5)在所有业态当中呈现出最低的水平。因此可以认为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对于街区范围内的交通设施满意度水平低。通过poi数据组成可以发现交通设施主要由地铁、公交站、停车场组成。依托公交站和地铁的poi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内的公交站和地铁站辐射范围均在500 m半径之内,分布情况相对合理。(见图2)研究停车场的poi数量和分布情况,得出居民对该业态满意度低的原因可能是停车场的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在问卷受访者中,年龄在36~59岁年龄段的占比最大,为45%,为车辆持有率最多的年龄段。可以认为该区域内交通设施中停车场数量严重不足。
4.2.2. 餐饮设施数量与分布情况正常
T5和T4两个问题针对居民对道路设施的数量、分布情况的满意度而提出,在满意度问卷中得分分别为3.69和3.89。平均得分为3.79。(见表5)根据poi数据分布可得知,研究区域内餐饮类poi高度聚集在青年路北面周边和中山北路南面周边,在浣纱路和国货路交会处和中山北路中段也有呈现较高密度的聚集。在光复路和青年路南面呈现一般密度地聚集。其余餐饮类poi沿西湖大道有零散分布。餐饮设施数量与分布情况均正常(见图3)。
4.2.3. 购物消费设施数量与分布情况正常
T3和T6两个问题针对居民对购物消费设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满意度而提出,在满意度问卷中得分分别为3.84和3.81。平均得分为3.825 (见表5),在所有业态中平均得分较高。购物消费类型poi主要沿青年路和中山中路大量分布,并在中山中路中段大面积高密度聚集在青年路南北面以及开元路与浣纱路交会处小面积高密度聚集并且围绕这些区域的周围有较高的密度聚集,一般密度区围绕高密度区辐射分布,在中山中路南端和其他区域也有零散分布,但聚集程度不高。(见图3)在问卷受访人群中,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人群最多,占比为56%,可以认为该区域居民收入水平正常,购物消费需求正常,购物消费设施数量与分布情况均正常。
4.2.4. 旅游景点聚集在居住区给居民带来不稳定因素
T9和T10两个问题针对居民对旅游景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满意度而提出,在满意度问卷中得分分别为3.73和3.75。平均得分为3.74 (见表5),旅游景点类型poi高密度聚集在奎垣巷附近和中山中路附近,较高密度聚集在辐射分布在高密度区域,以及比胜庙巷国货路、东平巷积善坊巷等区域。旅游景点类型poi高密度聚集在奎垣巷附近和中山中路附近,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较高密度聚集在辐射分布在高密度区域,以及比胜庙巷国货路、东平巷积善坊巷等区域,这些存在着旅游景点的区域同时也分布着大量的居民住宅。(见图3)旅游景点类型poi高密度聚集在住宅区附近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噪声污染和人流密集等问题,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大量的外来游客也给本地居民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Figure 3. Dining type, shopping and consumption type, tourist attraction type facilities poi analysis map
图3. 餐饮类型、购物消费类型、旅游景点类型设施poi分析图
4.2.5. 生活服务类设施数量和分布情况正常
T1和T2两个问题针对居民对生活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满意度而提出,在满意度问卷中得分分别为4.07和3.83。平均得分为3.95 (见表5),在所有业态平均得分中最高。生活服务类型poi高密度聚集在光复路小区周围,青年路南端及中段、开元路与浣纱路交汇处。较高密度区分布在高密度区周围以及东平巷小区靠近中山中路的位置。一般密度依附较高密度区分布,其他区域也有零散分布。调查区域南面分布较少。(见图4)在问卷受访人群中,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人群最多,占比为56%,可以认为该区域居民收入水平正常,生活服务需求正常,生活服务类设施数量和分布情况均正常。
4.2.6. 医疗类设施数量不足
T7和T8两个问题针对居民对医疗类设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满意度而提出,在满意度问卷中得分分别为3.71和3.86。平均得分为3.875 (见表5)。医疗类poi高密度集中在积善坊巷西端处,较高密度区和一般密度区呈中心辐射状向外扩散分布,国货路与浣纱路交会处和中山中路南面也有一般密度的聚集,其余poi零散分布于研究区域的各处,不具有明显聚集性。在整个研究区域中医疗设施poi整体高度集聚在中部,而四周分布较少,且集聚性不高。(见图4)居民对医疗类poi的满意度不够,可能是因为该区域的医疗类设施数量与居民组成成分不匹配。在问卷受访者中,年龄在36~59岁年龄段的占45%,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占26%,可以认为该区域内人群老龄化较严重,该区域内医疗设施需求较高,而医疗设施数量相对不足。

Figure 4. Transportation type, living service type, medical typ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type facilities poi analysis map
图4. 交通类型、生活服务类型、医疗类型、文化教育类型设施poi分析图
4.2.7. 文化教育类设施数量和分布情况正常
T13和T14两个问题针对居民对文化教育类设施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的满意度而提出,在满意度问卷中得分分别为3.84和3.92。平均得分为3.88 (见表5)。文化教育类poi高密度集中在开元路和青年路的交汇处和定安路与西湖大道的交汇处,青年路与国货路交会处以及中河中路辅路附近也有少量分布。(见图4)在问卷受访者中,学历在专科及以下的占比91%,在本科及以上的比例占8%,研究生及以上高知群体仅占1%。可以认为该区域内平均文化水平一般,文化教育设施需求正常。
5. 活力度提升设计策略
增加道路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提高道路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拓宽、改造、修复道路,增加照明、标识、隔离等设施,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优化道路设施的规划和管理,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和需求,保护和提升街区的风貌和氛围。采用与周边建筑、景观、文化遗产等协调的道路设施设计,体现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公共交通、停车场等配套,方便居民的换乘和停车。增加餐饮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提高餐饮设施的数量和种类,满足居民的饮食需求和偏好。增加餐饮设施在街区西南部的分布,缩短居民就餐的距离和时间;加强餐饮设施的规划和管理,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和需求,保护和提升街区的风貌和氛围。建立购物消费设施的社会责任评价和激励机制,奖励和表彰购物消费设施的社会责任典范和先进案例。规范购物消费设施的经营活动,要求购物消费设施考虑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优化购物消费设施的经营活动,加强购物消费设施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协作,支持和参与社区公益、环保、志愿等活动。优化旅游景点的分布和布局,避免过度集中和拥挤,平衡旅游资源的供需和利用。利用空间规划和区域协调等手段,引导和分散游客,形成合理的旅游网络和结构。加强旅游景点的管理和服务,减少交通拥堵、噪声污染和人口密集等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加生活服务类型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增加生活服务类型设施在调查区域南面的分布,缩短居民享受生活服务的距离和时间;增加生活服务类型设施的质量和标准,保障居民享受生活服务的安全和效果;增加生活服务类型设施的种类和多样性,适应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偏好;优化生活服务类型设施的规划和管理,促进生活服务类型设施与居民的居住地点、工作地点、出行方式等的匹配和协调;增加医疗类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医疗类设施的数量、质量、种类、便利性等方面,满足居民的期望和需求。增加医疗类设施在调查区域四周的分布,方便调查区域中各社区居民就医;增加医疗类设施的质量和标准,保障居民就医的安全和效果;加强医疗类设施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协作,了解和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增加文化教育设施的建设,引导文化教育设施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和保护相结合。
6. 总结
本研究基于生活型历史文化街区居民生活视角,以生活型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围绕居民生活满意度展开。通过问卷和地理信息分析,针对现有的问题进行了设计策略的提出:增加道路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优化道路设施的规划和管理,保护和提升街区的风貌和氛围;增加餐饮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满足居民的饮食需求和偏好;建立购物消费设施的社会责任评价和激励机制,规范购物消费设施的经营活动;优化购物消费设施的经营活动,加强购物消费设施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协作;增加生活服务类型设施的投入和建设,缩短居民享受生活服务的距离和时间;增加医疗类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保障居民就医的安全和效果。同时,还需要引导文化教育设施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和保护相结合。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部门为提高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度、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可以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度研究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
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项目(LGF22E080022)“碳中和背景下食物–能源–水系统与社区景观的耦合设计方法及应用研究”;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kcsz20220206)“共富共美共治共智”——创意工坊设计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G2023114):共同富裕导向下“农文旅融合设计”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