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最广泛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M)为糖尿病中的主要类型,占比达到90%以上[1]。2017年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达到4.25亿,同时,2045年预计糖尿病患病人数将高达6.29亿[2]。糖尿病和其并发症所引起的病痛及疾病负担,是导致全球人民产生重大健康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3]。而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世界第一,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4]。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降糖药和胰岛素。其中,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是首个长效和速效胰岛素组成的完全可溶、澄明液体,克服了长效和速效胰岛素共存时出现混合六聚体,血糖控制变异大的问题,是一种新型基础餐时胰岛素联合剂,能够提供24小时的基础胰岛素水平,并在餐后提供峰值分泌。
地板藤,是一种匍匐木质藤本,茎贴地生长的桑科植物地石榴的藤基[5],在彝、壮、苗、哈尼等少数民族地区被广泛使用的民族药。在贵州省,其被作为苗族常用的药材,在云南省是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常用药,特别是在彝族民间,地板藤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是独具特色的地方中草药。前期对其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发现,其具有降低血糖,松弛血管平滑肌、抗肿瘤等作用[6] [7]。因此本研究将两者进行联合,通过临床数据比较地板藤泡饮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参考。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在铜仁市某二级医院内科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8]。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患者意识清醒,理解表达能力正常,能配合检查及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均愿意参加此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肾衰竭患者,对本次药物有过敏反应者,患者正在接受其他科学研究者。
2.2. 试验分组
采用PEMS3.1forWindows“完全随机(两组及多组)设计程序”产生随机数字(受试对象总数 = 60,处理组数 = 2,每组例数相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人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
2.3. 干预方法
基础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饮食治疗、适宜运动治疗。同时,对照组采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90017)早晚餐前皮下注射,2次/d,初始剂量为0.4~0.6 IU/(kg∙d),平均分为早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根据每日血糖监测情况滴定胰岛素用量。治疗时间为7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地板藤10 g泡水代茶饮约200 ml,每日3次。地板藤由我院药房提供;治疗时间为7 d。
2.4. 操作性定义
达到控制目标血糖: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 7 mmol或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 < 10 mmol。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
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分类变量用数量和比例表示;连续性变量正态分布检验采用Shapiro-Wilktest检验进行判断,P > 0.05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病例组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比较时,正态分布连续性变量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连续性变量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6. 观察指标
① 降低血糖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7 d后的血糖值,包括FPG、餐后2hPG;
② 控制目标血糖的全日胰岛素用量;
③ 观测达到血糖控制目标血糖的天数。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性别、既往有无吸烟饮酒史、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家族性糖尿病病史、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results
表1. 基线资料结果比较
变量 |
|
观察组 |
对照组 |
c2/t |
P |
年龄 |
|
61.71 ± 11.42 |
56.91 ± 10.48 |
1.832b |
0.070 |
性别 |
男 |
18 |
16 |
2.000a |
0.157 |
女 |
12 |
14 |
续表
糖尿病病史(年) |
|
6.50,8 |
6.50,5 |
12.400a |
0.775 |
既往有无吸烟饮酒史(例) |
有 |
24 |
21 |
2.756a |
0.083 |
无 |
6 |
9 |
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例) |
有 |
5 |
4 |
2.000a |
0.157 |
无 |
25 |
26 |
有无家族性糖尿病病史(例) |
有 |
4 |
3 |
2.773a |
0.096 |
无 |
26 |
27 |
文化程度 |
高中或中专以上 |
10 |
13 |
2.773a |
0.096 |
高中或中专以下 |
20 |
17 |
目前居住地 |
农村 |
8 |
11 |
1.452a |
0.182 |
城市 |
22 |
19 |
注:a代表c2值,b代表t值。
3.2. 两组患者7天后FPG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FPG无差异,干预后血糖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7 d后FPG为(5.6~8.0) mmol/L,平均为(6.92 ± 0.563) mmol/L,对照组为(6.4~9.3) mmol/L,平均为(7.36 ± 0.636)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6),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FP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
± s, mmol/L)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PG比较(
± s,mmol/L)
组别 |
例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观察组 |
30 |
8.65 ± 1.07 |
6.92 ± 0.56 |
9.875 |
<0.0001 |
对照组 |
30 |
9.08 ± 1.55 |
7.36 ± 0.64 |
8.849 |
<0.0001 |
t |
|
−1.260 |
−2.836 |
|
|
P |
|
0.213 |
0.006 |
|
|
注:a代表c2值,b代表t值。
3.3. 两组患者7天后2hPG血糖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2hPG血糖无差异,干预后血糖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7 d后2hPG为(7.0~11.7) mmol/L,平均为(8.45 ± 1.023) mmol/L,对照组为(8.5~12.7) mmol/L,平均为(10.35 ± 1.0187)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6),见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2hPG after 7 day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s, mmol/L)
表3. 两组患者7天后2hPG比较(
± s, mmol/L)
组别 |
例数 |
干预前 |
干预7天 |
t |
P |
观察组 |
30 |
12.86 ± 1.63 |
8.45 ± 1.02 |
13.897 |
<0.0001 |
对照组 |
30 |
13.33 ± 1.92 |
10.35 ± 1.02 |
12.886 |
<0.0001 |
t |
|
−1.024 |
−7.208 |
|
|
P |
|
0.310 |
<0.0001 |
|
|
3.4. 两组患者达到控制目标血糖全日胰岛素用量比较
观察组达到控制目标血糖全日胰岛素用量为(34.17 ± 1.52) iu,对照组达到控制目标血糖全日胰岛素用量为(34.04 ± 1.89) i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84),见表4。
Table 4. Full day insulin consumption to achieve target blood sugar values (
± s, iu)
表4. 达到目标血糖值全日胰岛素用量(
± s, iu)
组别 |
例数 |
全日胰岛素用量 |
观察组 |
30 |
34.17 ± 1.52 |
对照组 |
30 |
34.04 ± 1.89 |
t |
|
0.655 |
P |
|
0.784 |
3.5. 两组患者达到目标血糖所需时间比较
观察组达到控制目标血糖所需时间为(3~6)天,平均为(4.30 ± 0.877)天,对照组为(5~7)天,平均为(6.27 ± 0.828)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1),见表5。
Table 5. Days to reach target blood glucose values (
± s, days)
表5. 达到目标血糖值天数(
± s,天)
组别 |
例数 |
达到目标血值天数 |
观察组 |
30 |
4.30 ± 0.877 |
对照组 |
30 |
6.27 ± 0.828 |
t |
|
−8.933 |
P |
|
<0.0001 |
4. 讨论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nsulin degludec/insulin aspart, IDegAsp)是一种预混胰岛素,其组成中包括按固定配比7∶3的德谷胰岛素(insulin degludec, IDeg)和门冬胰岛素(insulin aspart, IAsp),同时溶解了一定浓度的锌和苯酚[9]。其中,IDeg以高度稳定双六聚体存在,IAsp以单六聚体形式存在。通过皮下注射后,苯酚和锌进行扩散,IDeg在注射部位发生构象变化,形成可溶性的长链多六聚体,IAsp单六聚体则迅速分解为可被循环吸收的单体,发挥餐时胰岛素作用[9] [10]。宋玮[11]研究发现,将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用于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一方面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另一方面可稳定血糖波动变化,且其临床安全性较好。这与李燕祥等[12]、吴冬波等[13]等研究结果一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地板藤主要发挥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抗氧化[14]、抗菌[15]、抗肿瘤[16]和抗病毒[6] [17]方面。同时,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在降糖方面有一定的疗效。ZHONG X Q等[18]对该属植物的药理学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有降血糖、松弛平滑肌、抗肿瘤等作用。WANG H等[7]研究发现地板藤中的乙醇提取物在抑制3T3-L1脂肪细胞中的a-葡萄糖吸收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a-葡萄糖苷酶是调节餐后血糖的关键酶,可以在小肠中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迟葡萄糖的产生和吸收,以防止糖尿病患者餐后葡萄糖升高[19];同时,其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发现该提取物可以通过改善糖尿病小鼠的随机血糖、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血红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损伤来发挥抗糖尿病作用。杨世波等[20]从地板藤根中通过萃取分离,得到了3-O-乙酰基齐墩果酸、齐墩果酸;既往相关研究发现,齐墩果酸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护肝、解毒作用,降糖降脂作用[21],这为地板藤降糖作用提供了有效证据。
本研究将地板藤泡饮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应用发现,二者联合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FPG及2hPG,缩短达到控制目标血糖的时间。这也进一步举证地板藤具有降糖作用,但与单用门冬双胰岛素相比,在达到控制目标血糖时胰岛素用量方面无差异,这可能是本次研究周期较短,未充分观察到二者联合的远期经济效益,因此,后续相关研究可延长研究周期或随访观察时间,验证在胰岛素用量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观察二者联合应用带来的远期经济效益。
5. 小结
地板藤泡饮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方面优于单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降糖效果更快;可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在达到控制目标的全日胰岛素用量方面与单用德谷门冬胰岛素无差异,后续研究可延长研究周期或随访时间,验证在胰岛素用量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