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Empowering E-Commerce with Digital Technologies: Intrinsic Logic and Practical Pathways
摘要: 当前电子商务在运营效率、市场竞争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对数字技术赋能提出了新要求。数字技术通过优化交易流程、精准分析消费者行为、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及优化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提升了电子商务的整体效能与竞争力。然而,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过程中亦存在一些困境,包括数字应用与企业运营模式的匹配效应不足、数字治理协同效应有待加强以及数字鸿沟问题制约其普及与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以优化交易流程,强化数字治理与风险控制以保障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缩小数字鸿沟以推动电子商务普及与包容性发展。
Abstract: Current issues in e-commerce related to operational efficiency, market competition, and user experience have raised new demands for the empower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Digital technologies enhanc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commerce by optimizing transaction processes, accurately analyzing consumer behavior, promot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improving supply chai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However, the process of empowering e-commerce with digital technologies also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 including insufficient alignment between digital applications and business operation models,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digital governance, and the digital divide, which restricts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optimize transaction processes, strengthen digital governance and risk control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nd narrow the digital divide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文章引用:侯俊. 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3): 707-713.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3760

1. 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关键生产要素,正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1]。在电子商务领域,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显著改变传统商业模式,并深刻影响着全球贸易格局与消费者行为。作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链接枢纽和重要组成部分[2],电子商务依托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活力。然而,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如何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模式的升级与转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如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潜力、化解技术与行业需求之间的适配问题?如何确保数字技术能够持续推动电子商务的创新与发展?已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挑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的系统性分析,重点探究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的内在逻辑,剖析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践路径。

2. 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的内在逻辑

2.1. 数字技术对交易流程优化的影响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流程发生了深刻变革。在传统交易模式中,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通常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且每个环节的效率较低。而数字技术的引入,则极大地优化了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首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使得企业能够实时监控市场动态与消费者行为,从而实现精准的决策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深入挖掘消费者的购买历史、浏览记录和社交互动等信息,帮助商家预测需求趋势,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基于这些海量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支持智能库存管理、动态定价以及精准推荐等功能的实现。其次,数字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交易的效率。传统支付方式常涉及多重验证和中介环节,既增加了交易时间,又可能带来信息泄露风险。而基于二维码扫描和生物识别技术的数字支付方式,能够快速完成支付,减少交易延时,同时通过加密与多重认证保障交易的安全性。最后,区块链技术在提升电子商务交易安全性与透明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块链是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以时间为顺序连接区块,组合成为新的链式数据结构,运用密码学技术保证其不可被篡改及伪造,在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点对点传输并共享的数据账本[3]。通过区块链技术,交易信息能够实时记录并加密,从而确保数据的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

2.2. 数字技术对消费者行为分析的作用

消费者行为的精准分析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商家能够对消费者行为进行深度预测与精准营销。

一方面,数据分析工具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工具能够实时跟踪和记录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每一次点击、浏览、搜索和购买行为,生成详细的用户画像。例如,Google Analytics通过其多维度的数据追踪功能,帮助企业了解用户的来源渠道、访问路径、停留时间及转化率等关键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企业可以识别出不同用户群体的行为模式和偏好趋势,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提高了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智能化水平。AI算法,特别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模型,能够在海量数据中识别出隐含的模式和关联关系,实现对消费者行为的精准预测。例如,亚马逊通过其推荐系统,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用户的历史购买数据和浏览记录,生成个性化的产品推荐,从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购买转化率和平台的整体销售额。另一个典型案例是Netflix,其基于用户观看历史和评分数据,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推荐符合用户口味的影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和平台粘性。

2.3. 数字技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促进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有助于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而获得独特竞争优势[4]

首先,平台化商业模式的兴起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强大支撑。电商平台,通过构建庞大的线上生态系统,整合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及消费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信息的即时共享。例如,亚马逊利用其先进的物流系统和大数据分析能力,不仅优化了库存管理和配送效率,还通过个性化推荐系统提升了用户的购物体验和平台的转化率。其次,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同样得益于数字技术的推动。例如,滴滴出行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一个高效、智能的出行平台。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智能匹配算法,滴滴能够实现供需的精准匹配,优化车辆调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用户等待时间和出行成本。最后,数字技术推动了商业模式的跨界融合,催生出新的商业形态。例如,电子商务与金融科技的结合,催生了在线支付、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服务,极大地便利了消费者的支付体验和商家的资金周转。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商务与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实现了深度融合,并拓展了电子商务的服务范围和应用场景。

2.4. 数字技术对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优化

数字技术运用于供应链和物流管理,能够实现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方面,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增强了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实时监控能力。通过在运输车辆、仓储设施和产品上安装传感器,企业能够实时追踪商品的运输状态、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例如,京东物流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和GPS定位系统,实现对包裹全程的实时监控,确保物流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在仓储和配送环节的应用,极大地优化了运营效率。AI算法能够分析大量的物流数据,优化仓储布局和库存管理,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库存周转率。例如,亚马逊的仓储系统,其使用机器人自动化仓储操作,通过AI算法优化商品的存储位置和拣选路径,大幅提高了仓库的处理能力和订单履行速度。此外,大数据分析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量大、速度快、数据多样性和低价值密度的特征,能够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实时实地信息,增加物流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并通过推动互联网和物流业融合改变物流企业商业模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5]。例如,京东物流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商品需求趋势,优化库存配置,减少库存积压和缺货现象。

3. 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的现实挑战

3.1. 数字应用方面:数字技术与电子商务转型升级的匹配效应待增强

尽管数字技术在赋能电子商务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实际应用效果在不同企业和行业中存在一定差异。

第一,数字技术与企业现有运营模式的适配性问题突出。许多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较为僵化,难以灵活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需求。现有的业务模式可能无法充分利用新型数字技术的优势,导致技术投资回报率不高,甚至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此外,企业在引入数字新技术时,往往需要对现有流程进行重构和优化,这一过程不仅复杂且耗时,还可能引发内部管理和协调上的困难,进一步阻碍了数字技术的有效整合。第二,不同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具体挑战亦有所不同。制造业在实施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时,需要处理复杂的生产流程和实时数据处理需求,这对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零售行业则更多关注于消费者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及个性化营销的实施,这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灵活的市场响应机制。金融行业在采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时,则需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技术应用符合严格的监管要求。第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需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带来的不确定性。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企业在技术选型和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需具备高度的敏捷性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能力。同时,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要求企业能够快速调整其业务模式和运营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这需要企业具备灵活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决策机制,还需在内部培养跨部门协作和持续学习的文化,以促进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3.2. 数字治理方面:数字技术与电子商务治理的协同效应有待提升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在带来便利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反欺诈等一系列治理问题。

第一,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电子商务交易量的激增,海量的用户数据被收集和存储,这些数据一旦遭到泄露或被非法利用,不仅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和隐私侵害,还可能影响交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例如,在跨境电商领域,受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银行针对跨境电商交易相关的订单、支付、物流等信息的真实性审核存在一定困难,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风险[6]。此外,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使得传统的安全防护措施难以应对新型威胁,增加了数据安全治理的复杂性。第二,隐私保护面临严峻挑战。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以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然而,这种数据驱动的营销模式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隐私的担忧。现行的隐私保护法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且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难以统一实施有效的隐私保护举措。第三,数字治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亟待加强。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缺乏统一的数字治理标准,企业在数据管理、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方面的实践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增加了治理的复杂性,也影响了跨平台和跨行业的协同治理效果。

3.3. 数字鸿沟方面: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的正外部效应发挥不足

数字鸿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矛盾在数字时代的集中反映[7],数字鸿沟问题已然成为制约电子商务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影响着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的正外部效应。

第一,地理区域的数字鸿沟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完善、互联网覆盖率高,居民具备较强的数字素养,能够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消费和创业。而在欠发达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网络接入成本高,导致居民难以享受到电子商务带来的便利。这种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不仅制约着电子商务在这些地区的扩展,也阻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加剧了数字鸿沟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高收入群体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来获取和使用先进的数字技术,他们更容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取优质产品和服务,甚至开展线上创业,进一步巩固其经济优势。相反,低收入群体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往往无法负担高质量的数字设备和互联网服务,导致他们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这种经济上的不平等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也使得电子商务的普惠性和社会效益受到限制,无法实现其应有的社会包容性目标。第三,数字素养的差异也是数字鸿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素养不仅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涵盖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的技能。高数字素养的个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购物、投资和创业,而低数字素养的群体则可能因缺乏必要的技能而无法充分利用这些平台,甚至面临信息误导和网络欺诈的风险。这种技能上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数字鸿沟,影响着电子商务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发展。

4. 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的实践路径

4.1. 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优化电子商务交易流程

在当前高度竞争的电子商务环境中,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以优化交易流程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策略。

首先,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强化创新驱动力。企业要加大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资源投入,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设立专门的研发中心,或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例如,亚马逊通过其AWS (Amazon Web Services)平台,不仅为自身提供强大的云基础设施支持,还为全球众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推动了电子商务交易流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其次,构建高度集成的技术生态系统,实现系统集成。具体包括采用开放的API接口、统一的数据标准以及模块化的系统架构。例如,阿里巴巴通过其自主研发的电商平台,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和区块链技术集成到交易流程中,实现了从用户注册、商品浏览、支付结算到物流配送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最后,运用数据驱动决策,优化交易流程。通过对海量交易数据的深入分析,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并实现个性化营销。通过构建先进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跟踪消费者行为和市场动态,基于数据洞察精准管理库存和制定动态定价策略。例如,京东通过其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实时监测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市场趋势,从而基于精准的数据洞察实现库存的优化和价格动态调整。

4.2. 强化数字治理与风险控制,保障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领域面临诸多新风险、新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反欺诈等问题。因此,强化数字治理与风险管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电子商务长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加强数据隐私保护。一是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通过使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最小权限原则,减少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二是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应用强加密算法(如AES-256)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被截取时依然无法被解读。三是建立透明的数据使用政策。通过制定详尽的隐私政策,并在用户注册和使用过程中获得明确的同意,增强用户对数据处理的信任感。其次,构建高效的反欺诈系统。一方面,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利用AI和机器学习算法,实时监控交易行为,识别异常活动。例如,通过分析用户的交易频率、金额和模式,自动检测潜在的欺诈行为,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建立多因素身份验证机制。通过引入多因素认证(MFA),如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提升用户账户的安全性,防止账户被非法访问和滥用。此外,实时交易监控与风险评估。实施实时交易监控系统,对每笔交易进行动态风险评估。通过设定风险阈值,自动拦截和审查高风险交易,减少欺诈损失。最后,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其一,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数字化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运营风险。通过风险矩阵分析,优先处理高风险领域,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其二,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采取行动,减少损失和影响。其三,持续监控与改进。通过建立持续监控系统,实时跟踪风险状况和治理措施的效果。根据监控结果,不断优化和改进数字治理策略,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4.3. 缩小数字鸿沟,推动电子商务普及与包容性发展

为了有效解决数字鸿沟带来的挑战,并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和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实践路径,特别是在提升消费者行为洞察、推动数字素养教育以及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与智能物流体系方面。

首先,提升消费者行为洞察对于改善低数字素养群体的参与体验非常关键。许多低数字素养群体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能,难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企业能够深入理解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与偏好,特别是低数字素养群体的行为模式。针对这一群体,企业可以优化界面设计,简化操作步骤,从而降低参与门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电子商务平台。此外,基于行为分析,企业还可预测潜在问题并为这些群体提供定向支持,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在线购物体验。其次,推动数字素养教育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欠发达地区。数字素养涵盖计算机操作、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技能,而这类技能的缺乏在低收入群体和偏远地区尤为突出。政府与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开展针对性的数字技能培训项目,帮助这些群体提升数字素养,增强其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能力。通过提供在线课程和线下培训机会,能够为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提供必要的技能支持,促进电子商务在这些地区的普及,并推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推动数字化供应链与智能物流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电子商务的服务效率,尤其在偏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中。物流效率常常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通过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企业可以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精准的库存控制、快速的配送以及智能的路径规划,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升偏远地区的物流服务水平,还能使电子商务更具普及性。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互联网覆盖率,降低网络接入成本,将为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数字技术在赋能电子商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交易流程的优化、消费者行为的精准分析、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提升。然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多重挑战,特别是在数字应用与企业运营模式的匹配性、数字治理协同效应以及数字鸿沟的制约等方面。为了确保数字技术能够持续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从技术创新、数字治理强化以及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入手,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包容性发展。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赋能电子商务的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通过加强数字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推动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电子商务将在全球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需关注技术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包容性,以确保电子商务能够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环境中发展。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字技术对电子商务的全面赋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学侠, 宋宗喆.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研究[J]. 行政管理改革, 2024(4): 64-74.
[2] 郑佳宁. 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的认定与规范[J]. 东方法学, 2023(2): 46-60.
[3] 李海波. 区块链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商问题解决对策[J]. 中国流通经济, 2018, 32(11): 41-48.
[4] 顾丽敏, 张骁. 数字经济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因、机理与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23(12): 36-43.
[5] 孙楚绿, 于丽艳. 大数据对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影响与应用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2): 187-192.
[6] 白光裕, 王印琪, 梁明. 我国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国际贸易, 2021(9): 31-37.
[7] 任欣怡, 周亚虹. 我国数字鸿沟的形成因素、影响及其治理路径[J]. 经济问题, 2024(9): 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