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农业视角的天津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建设构想
Construction Conception of Tianjin Baodi “Four-Six-Clove” Garlic Industrial Pa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Agriculture
DOI: 10.12677/hjfns.2025.143035,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苏桎意, 贾澳功, 李佳锋: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王瑞娟: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天津;杨文哲: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关键词: 宝坻四六瓣大蒜现代化产业园Baodi Four-Six-Clove Garlic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 Park
摘要: 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战略背景下,特色农业产业园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天津宝坻四六瓣大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虽具备良好的种植基础与品牌潜力,但仍面临产业链短、技术渗透不足、三产融合薄弱等发展瓶颈。本文基于现代农业视角,深入分析了宝坻四六瓣大蒜的特点、现状及发展潜力,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及案例对比法,提出宝坻大蒜产业园的差异化建设路径,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展望。通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推进标准化种植、拓展深加工领域、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促进产业融合等措施,有望将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推动宝坻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ic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s have become crucial carriers for promoting regional industrial upgrading. As a 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Tianjin Baodi “Four-Six-Clove” Garlic possesses a solid cultivation foundation and brand potential, yet still faces development bottlenecks such as a short industrial chain, insufficient technological penetration, and weak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Baodi “Four-Six-Clove” Garlic. By integrating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research, and case comparison methods, it proposes a differentiated construction pathway for the Baodi Garlic Industrial Park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outlook for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germplasm resource protection, promoting standardized planting, expanding deep-processing fields, enhancing brand building and marketing, and facilitat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e Baodi “Four-Six-Clove” Garlic Industrial Park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njecting new vitality into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Baodi region.
文章引用:苏桎意, 王瑞娟, 贾澳功, 李佳锋, 杨文哲. 基于现代农业视角的天津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建设构想[J].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25, 14(3): 312-320. https://doi.org/10.12677/hjfns.2025.14303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始终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置于国家战略核心地位,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目标导向。在全球农业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双重驱动下,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整合技术、资本与产业链资源,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政策框架下,我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进一步强调需依托地域特色农产品打造“生产 + 加工 + 科技”一体化产业集群[1]

天津宝坻区作为京津冀农产品供给核心区,其“四六瓣紫皮大蒜”凭借独特的辛辣品质与药用价值,于2013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入选“津农精品”品牌矩阵。然而,当前宝坻大蒜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其一,产业链条短,以鲜蒜销售为主,黑蒜、蒜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滞后;其二,技术渗透率低,除北斗导航播种外,智能分选、病害预警等环节仍依赖人工;其三,三产融合不足,文旅资源未有效激活,品牌溢价空间受限。在此背景下,探索现代农业视角下的产业园建设路径,既是破解区域产业升级瓶颈的关键举措,亦为同类小品种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提供范式参考。

1.2. 相关案例分析

山东省、河南省和江苏省,作为中国大蒜产业的三大核心产区,孕育了众多知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山东金乡、河南杞县、江苏邳州等地的产业园尤为突出,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借鉴这些先进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宝坻大蒜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 山东金乡

山东金乡县,作为世界大蒜种植收购、生产加工、贸易流通的中心,享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带动周边超过200万亩,拥有400余万吨的冷藏能力和1200多家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10万吨,产品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加工出口量的70%以上。金乡大蒜已经形成了“种植–冷藏、加工–贸易”的全产业链布局,并致力于精深加工,开发出40余种深加工产品,推动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此外,金乡通过电商赋能、品牌建设和庞大的经纪人群体,实现了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2023年,金乡大蒜品牌价值高达218.19亿元,位居国内大蒜首位[2]

(2) 河南杞县

河南省杞县,被誉为“中国大蒜之乡”,在大蒜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杞县选择了优新品种进行种植,并统一了生产加工标准,从而解决了过去品种单一、更新慢的问题。通过规模化发展,杞县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年产大蒜96万吨。杞县的另一大法宝就是精深化加工,一方面是将大蒜精细化处理,让大蒜变得更加精致美观;另一方面是高端化精品加工,生产蒜米、蒜泥、蒜粉等高附加值的大蒜制品。产业链的完善,包括种植、储藏、加工、销售和研发环节,为杞县大蒜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此外,杞县还建立了大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对推动“三品一标认证” 和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大蒜产业质量效益、完善大蒜产业链条以及品牌化打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努力使杞县大蒜及其加工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年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3]

(3) 江苏邳州

江苏邳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其大蒜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种植面积超60万亩,年产量超70万吨,年交易量达100万吨,原蒜销售总收入超60亿元,品牌价值高达142亿元。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和市场拓展,邳州不仅实现了大蒜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还建立了覆盖种植、深加工、贸易、研发、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亩均纯收益1万元左右,显著提升了蒜农收入,并成功打开国际市场,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4]

Table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major garlic-producing regions in China

1. 国内三大蒜区产业对比分析表

维度

山东金乡

河南杞县

江苏邳州

对宝坻的启示

核心定位

全球大蒜贸易中心

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标杆

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示范

结合京津冀区位优势,定位“精品鲜蒜 + 文旅体验”

种植规模

- 核心区70万亩

- 带动周边200万亩

- 稳定70万亩

- 年产96万吨

- 60万亩

- 年产量70万吨

适度规模,避免盲目扩种

加工能力

- 加工企业1200家

- 年加工110万吨

- 深加工产品40余种(黑蒜、大蒜胶囊)

- 精深加工占比35%

- 主打蒜米、蒜泥、蒜粉

- 深加工占比47%

- 黑蒜、蒜油、大蒜素

优先开发2~3款高附加值单品(如黑蒜、大蒜胶囊)

出口与 市场

- 出口170国

- 占全国加工出口量70%

- 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

- 突破欧盟市场

- 出口30余国

- 原蒜销售收入60亿元

瞄准日韩高端市场,开发小包装、富硒认证产品

品牌价值

218.19亿元(2023)

地理标志+欧盟认证

142亿元(区域品牌)

强化“六瓣红”地理标志品牌IP,设计统一视觉标识

技术创新

- 自动化分选设备

- 电商渗透率35%

- 大蒜质量追溯系统

- “三品一标”认证

- 全程机械化率80%

- 专用收获机损伤率 < 5%

引入北斗导航播种机、AI分选设备,建立数据管理平台

政策支持

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政策

省级大蒜工程研究中心(3家)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项资金

申报天津市特色农业产业园,争取宝坻四六瓣专项补贴

农户收益

亩均纯收益8000元

亩均纯收益7500元

亩均纯收益1万元

通过“企业 + 合作社”模式,目标亩均收益提升至1.2万元

短板与 风险

- 鲜蒜价格波动大

- 过度依赖出口

- 加工企业规模偏小

- 品牌溢价有限

- 冷链物流成本高

-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需防范机械化投入成本过高、深加工市场接受度不足等风险

结合山东金乡、河南杞县与江苏邳州大蒜产业的成功经验[5],宝坻大蒜产业应聚焦“精品化、智慧化、协同化”升级路径(见表1),宝坻大蒜产业可围绕以下方向实现升级:首先强化科技赋能,借鉴金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引入北斗导航播种机等智能装备(如庆义家庭农场已实现的机械化种植) [6],提升全程机械化与智慧农业水平;其次延伸产业链价值,参考杞县的深加工路径,开发富硒认证、礼盒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并依托新投入的智能冷库完善仓储物流体系;同时深化品牌战略,借助“六瓣红”地理标志优势,通过丰收节、电商直播等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扩大“津农精品”品牌国际影响力;最后推动协同发展,整合政府引导(如非遗技艺保护)、企业创新(如四季葆丰冷库的智能化运营)与农户参与,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生态,实现亩均收益提升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2. 天津宝坻四六瓣紫皮大蒜特点与价值

2.1. 宝坻四六瓣紫皮大蒜的特点

1. 外观特征

宝坻大蒜以六瓣为主,茎盘上围成一轮,蒜皮为紫红色,蒜瓣洁白、均匀、饱满,鲜嫩多汁,口感辛辣,脆香浓郁,风味独特,肉质肥厚。

2. 口感风味

口感辛辣浓郁,汁液粘稠、蒜香醇厚,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无论是用于烹饪调味还是制作蒜制品,都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

3. 营养成分

经实验证明,对比与其他大蒜,宝坻大蒜中的微量元素、含硫有机化合物、蒜氨酸等含量高于普通大蒜。可缓解、抑制糖尿病症状及其并发症、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和普通大蒜相比,天津宝坻四六瓣老种子大蒜具有更大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2.2. 宝坻四六瓣紫皮大蒜的价值

1. 经济价值

(1) 增加农户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宝坻四六瓣大蒜生产过程繁琐,亩产远低于其他品种,单价相比于其他品种偏高,在宝坻四六瓣大蒜的生产环节利用北斗卫星系统,实现精准种植,提高效率和产量,促进收入;利用虚拟主播,带动线上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进行衍生品生产,增加收入来源;开展农家乐,促进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其收入水平。

(2) 提供更多岗位,带动农村就业。在宝坻四六瓣大蒜种植、销售、物流全产业链的各关键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为当地人提供就地谋生的岗位,带动农村就业。全产业链的搭建有助于推动宝坻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打造宝坻区智慧农业体系,充分发挥乡村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与工业、互联网、旅游等产业融合,建设新兴产业。

2. 文化价值

(1) 保护和传承蒜辫文化。蒜辫是为方便保存与运输大蒜而发展出的编制技艺,是蒜农运用巧妙的手法编制出的特色民间艺术品,其承载着中国农户生活方式的信息,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本项目的产品以蒜辫形式进行宣传与售卖,将蒜辫文化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增加品牌记忆点、扩大知名度,更是契合了消费者的新鲜感或是怀旧感,进一步将蒜辫文化保护和传承下去。

(2) 推动更大范围老种子的传承和发展。项目所搭建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在技术环节关于播种技术、保鲜技术、储存技术以及物流技术的创新、在销售环节关于农产品+虚拟电商直播的创新、在营销环节关于IP形象蒜嘟嘟的创新等,都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与实操性。大部分老种子的进一步推广与销售,都可复刻本项目的模式,以此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将老种子带入大众视野,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老种子。

(3) 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项目在宝坻产地搭建农产体验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农耕文化的机会与平台,让城市居民深入实地了解和感受耕种过程,更加深刻理解和欣赏中华农耕文化的精髓。同时乡村居民也可通过该互动,与城市居民建立进一步友好的联系。

3. 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发展现状

3.1. 目前的生产种植情况

3.1.1. 种植规模与分布

目前,宝坻四六瓣大蒜的种植规模相对较小,整体种植面积约为13,000亩,主要分布在宝坻区的部分乡镇(见图1)。由于受土地资源、种植成本、市场风险等因素的限制,种植面积难以扩大。

Figure 1. 2025 estimated planting area of Baodi garlic in various townships

1. 2025年宝坻大蒜各乡镇预估种植面积

3.1.2. 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

目前,宝坻四六瓣大蒜面临着蒜种退化的危机,由于种植难度、种植收益等方面的问题,在生产技术方面,部分农户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尽管宝坻区已在部分环节试点机械化(如北斗导航播种机),但整体仍存在“环节割裂化、设备低适配、技术渗透弱”三大短板。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等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3.1.3. 储存与运输

在宝坻四六瓣大蒜储运方面,大部分蒜农仍采用原始落后的方法,近年来,气温持续高升,宝坻大蒜储存出现发黄、干瘪、软烂的现象,产生大量的损耗,导致销售时间短,库存数量紧缺。同时,大蒜规格仅靠蒜农的经验,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售后问题频发;而在运输途中,大蒜可能出现热捂、摔伤等,加速大蒜腐烂,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品牌化建设。

3.1.4. 加工与销售

当前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仍处于初级加工主导阶段,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薄弱,导致产业链价值挖掘不足,产品结构单一,技术附加值低 现有加工以蒜米(占比65%)、蒜片(占比25%)等粗加工为主,缺乏黑蒜、大蒜素、冻干蒜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布局。宝坻大蒜深加工产值仅占产业总值的18%,远低于山东金乡(52%)、江苏邳州(47%)。

产业链短,品牌溢价缺失在销售方面,集中销售在京津冀地区,主要以传统的农贸市场、批发零售为主。由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矩阵,“宝坻大蒜”品牌溢价能力受限。尽管“六瓣红”获地理标志认证,但终端产品仍以散装原料形式流通(占销售额的75%),未形成类似“金乡黑蒜”(礼盒装溢价300%)的高端产品线,导致品牌价值难以释放。此外,农户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宝坻大蒜品牌文化宣传、推广,虽以独特的品质占据部分市场,但仍是小众品牌。

3.2. 目前产业园建设情况

近年来,尽管宝坻区政府在推动宝坻大蒜发展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当前宝坻大蒜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产业园规模较小限制了宝坻大蒜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由于规模有限,难以吸引大型企业入驻和投资,从而影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小规模的产业园也难以承载更多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不利于宝坻大蒜品质的持续提升和品种的进一步优化。

另一方面,政策扶持力度较弱也成为制约宝坻大蒜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政府启动了“宝坻大蒜品种提纯复壮计划”并召开了产业发展研讨会,还积极打造品牌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但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仍显不足。例如,在产业园建设方面,目前宝坻大蒜产业园的建设情况很不理想,缺乏实质性的进展;在税收优惠方面,力度不够大难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宝坻大蒜产业的发展;在土地政策方面,土地流转难度较大,限制了规模化种植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宝坻大蒜的发展,宝坻区政府应加大对宝坻大蒜产业园的建设力度,扩大产业园规模。可以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提升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设立宝坻大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园建设、科研创新、品牌推广等;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优化土地政策,降低土地流转成本,促进规模化种植的发展。

此外,宝坻区还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加大对宝坻大蒜的科研投入,提高宝坻大蒜的品质和附加值。可以通过开展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创新、深加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宝坻大蒜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可以通过举办大蒜文化节、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等方式,扩大宝坻大蒜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提高宝坻大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宝坻四六瓣大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构想

4.1. 总体目标

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宝坻大蒜为核心,打造智慧生产链、科研加工链、三产融合链,构建“一核三链”产业体系。通过科技赋能、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4.2. 建设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的作用

1. 保护种质资源

宝坻四六瓣大蒜是一种珍贵的种质资源,建设产业园可以加强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创新。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品种选育等措施,确保品种的纯度和优良品质,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 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园的建设可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通过推进标准化种植、拓展深加工领域、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等措施,提升宝坻四六瓣大蒜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3.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通过产业园的带动,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产业园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4. 推动产业升级

建设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通过采用现代化科技和管理方法,提高大蒜的产量和质量,发展大蒜深加工,实现宝坻四六瓣大蒜现代化,推动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升级。

5. 实现乡村振兴

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资供应、加工制造、物流配送、乡村旅游等,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4.3. 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发展策略

4.3.1.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

1. 建立种质资源库

设立宝坻四六瓣大蒜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和管理各种优良品种和种质资源。对种质资源进行分类、鉴定和评价,为品种选育和创新提供基础材料。

2.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制定种质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宝坻四六瓣大蒜种质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外来品种的引进,防止种质资源的流失和退化。

3. 开展品种选育

加大对宝坻四六瓣大蒜品种选育的投入,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品种选育工作。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4.3.2. 推进标准化种植

1. 制定种植标准

制定宝坻四六瓣大蒜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包括土壤选择、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采收储存等环节。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2. 科技赋能种植

依托北斗导航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精准化种植管理体系:在播种环节,引入北斗导航播种机优化行距与播种深度,显著提高出苗均匀性与效率;在田间管护中,通过多光谱无人机巡航监测病虫害,结合AI图像识别生成施药热力图,指导植保无人机变量喷洒农药,减少药量,同步提升生态效益与生产效能。

3. 建设示范基地

建设宝坻四六瓣大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向农民展示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4. 加强技术培训

组织开展宝坻四六瓣大蒜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和技术水平。邀请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3.3. 拓展深加工领域

1. 发展深加工产品

加大对宝坻四六瓣大蒜深加工的投入,开发出蒜粉、蒜油、大蒜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展市场空间。

2. 引进加工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大蒜加工企业,提升宝坻四六瓣大蒜的加工水平。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建立加工园区

规划建设宝坻四六瓣大蒜加工园区,整合加工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

4.3.4. 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

1. 打造品牌形象

制定宝坻四六瓣大蒜品牌发展战略,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正如“海南椰子”“长沙臭豆腐”一样,每个城市都有其特色的城市名片。我们将致力于把“四六瓣”打造成天津宝坻的城市名片,以提高宝坻大蒜的品牌知名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宝坻四六瓣大蒜的品牌形象和产品优势。举办大蒜节、美食节等活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拓展销售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以传统渠道进行流通销售。通过小卖铺、零售商、个体超市、生鲜店、批发市场等传统方式进行销售,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点位优势、先发优势增加市场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忠诚度,为市场扩张建立良好基础。同时正在针对抖音、小红书等社交软件的特性,进行销售直播策划。与传统电商相比,直播电商提供深度实时、富媒体形式的商品展示,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直接、即时的购物体验,拥有强互动性、强专业性与高转化率等优势。

4.3.5.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1. 产业联动

加强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与农资供应、加工制造、物流配送、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 文旅赋能

结合宝坻四六瓣大蒜的种植和加工,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大蒜采摘、农事体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宝坻大蒜农产品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品产业链。

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壮大宝坻四六瓣大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5. 结语

基于现代农业视角,天津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的建设,以“科技赋能产业链、生态激活价值链、品牌重塑文化链”为核心路径,构建起集种质保护、智慧种植、科研加工、三产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平台。通过产业园载体,集成北斗导航播种、AI分选等关键技术,推动亩均收益提升至1.2万元;依托“宝坻大蒜”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运营,打造“津农精品”标杆,让四六瓣大蒜从“土特产”升级为“城市名片”。产业园的建设不仅为老种子基因库保护提供实体支撑,更以“小品种驱动大振兴”的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区域农业现代化,成为京津冀乡村振兴的特色实践样板。

基金项目

天津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10069009。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2(6): 6-29.
[2] 张若琳. 金乡大蒜全产业链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23.
[3] 景丽, 张磊, 王静, 等. 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以河南省杞县大蒜为例[J]. 农村∙农业∙农民, 2024(19): 30-33.
[4] 费洪. 邳州白蒜促民富[J]. 农家致富, 2020(8): 21.
[5] 任艳云, 谭贺, 高仙草, 等. 金乡与杞县、邳州大蒜产业发展对比分析[J]. 中国蔬菜, 2021(12): 5-10.
[6] 陈曦, 常玉帅. 天津宝坻: 种大蒜用上了“北斗” [N]. 科技日报, 2022-05-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