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始终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置于国家战略核心地位,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目标导向。在全球农业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双重驱动下,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整合技术、资本与产业链资源,已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政策框架下,我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进一步强调需依托地域特色农产品打造“生产 + 加工 + 科技”一体化产业集群[1]。
天津宝坻区作为京津冀农产品供给核心区,其“四六瓣紫皮大蒜”凭借独特的辛辣品质与药用价值,于2013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入选“津农精品”品牌矩阵。然而,当前宝坻大蒜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其一,产业链条短,以鲜蒜销售为主,黑蒜、蒜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滞后;其二,技术渗透率低,除北斗导航播种外,智能分选、病害预警等环节仍依赖人工;其三,三产融合不足,文旅资源未有效激活,品牌溢价空间受限。在此背景下,探索现代农业视角下的产业园建设路径,既是破解区域产业升级瓶颈的关键举措,亦为同类小品种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提供范式参考。
1.2. 相关案例分析
山东省、河南省和江苏省,作为中国大蒜产业的三大核心产区,孕育了众多知名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山东金乡、河南杞县、江苏邳州等地的产业园尤为突出,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借鉴这些先进产业园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宝坻大蒜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 山东金乡
山东金乡县,作为世界大蒜种植收购、生产加工、贸易流通的中心,享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带动周边超过200万亩,拥有400余万吨的冷藏能力和1200多家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10万吨,产品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加工出口量的70%以上。金乡大蒜已经形成了“种植–冷藏、加工–贸易”的全产业链布局,并致力于精深加工,开发出40余种深加工产品,推动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此外,金乡通过电商赋能、品牌建设和庞大的经纪人群体,实现了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2023年,金乡大蒜品牌价值高达218.19亿元,位居国内大蒜首位[2]。
(2) 河南杞县
河南省杞县,被誉为“中国大蒜之乡”,在大蒜产业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杞县选择了优新品种进行种植,并统一了生产加工标准,从而解决了过去品种单一、更新慢的问题。通过规模化发展,杞县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年产大蒜96万吨。杞县的另一大法宝就是精深化加工,一方面是将大蒜精细化处理,让大蒜变得更加精致美观;另一方面是高端化精品加工,生产蒜米、蒜泥、蒜粉等高附加值的大蒜制品。产业链的完善,包括种植、储藏、加工、销售和研发环节,为杞县大蒜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此外,杞县还建立了大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对推动“三品一标认证” 和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大蒜产业质量效益、完善大蒜产业链条以及品牌化打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努力使杞县大蒜及其加工产品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年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3]。
(3) 江苏邳州
江苏邳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其大蒜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种植面积超60万亩,年产量超70万吨,年交易量达100万吨,原蒜销售总收入超60亿元,品牌价值高达142亿元。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和市场拓展,邳州不仅实现了大蒜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还建立了覆盖种植、深加工、贸易、研发、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亩均纯收益1万元左右,显著提升了蒜农收入,并成功打开国际市场,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4]。
Table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major garlic-producing regions in China
表1. 国内三大蒜区产业对比分析表
维度 |
山东金乡 |
河南杞县 |
江苏邳州 |
对宝坻的启示 |
核心定位 |
全球大蒜贸易中心 |
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标杆 |
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示范 |
结合京津冀区位优势,定位“精品鲜蒜 + 文旅体验” |
种植规模 |
- 核心区70万亩 - 带动周边200万亩 |
- 稳定70万亩 - 年产96万吨 |
- 60万亩 - 年产量70万吨 |
适度规模,避免盲目扩种 |
加工能力 |
- 加工企业1200家 - 年加工110万吨 - 深加工产品40余种(黑蒜、大蒜胶囊) |
- 精深加工占比35% - 主打蒜米、蒜泥、蒜粉 |
- 深加工占比47% - 黑蒜、蒜油、大蒜素 |
优先开发2~3款高附加值单品(如黑蒜、大蒜胶囊) |
出口与
市场 |
- 出口170国 - 占全国加工出口量70% |
- 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 - 突破欧盟市场 |
- 出口30余国 - 原蒜销售收入60亿元 |
瞄准日韩高端市场,开发小包装、富硒认证产品 |
品牌价值 |
218.19亿元(2023) |
地理标志+欧盟认证 |
142亿元(区域品牌) |
强化“六瓣红”地理标志品牌IP,设计统一视觉标识 |
技术创新 |
- 自动化分选设备 - 电商渗透率35% |
- 大蒜质量追溯系统 - “三品一标”认证 |
- 全程机械化率80% - 专用收获机损伤率
< 5% |
引入北斗导航播种机、AI分选设备,建立数据管理平台 |
政策支持 |
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政策 |
省级大蒜工程研究中心(3家) |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项资金 |
申报天津市特色农业产业园,争取宝坻四六瓣专项补贴 |
农户收益 |
亩均纯收益8000元 |
亩均纯收益7500元 |
亩均纯收益1万元 |
通过“企业 + 合作社”模式,目标亩均收益提升至1.2万元 |
短板与
风险 |
- 鲜蒜价格波动大 - 过度依赖出口 |
- 加工企业规模偏小 - 品牌溢价有限 |
- 冷链物流成本高 -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
需防范机械化投入成本过高、深加工市场接受度不足等风险 |
结合山东金乡、河南杞县与江苏邳州大蒜产业的成功经验[5],宝坻大蒜产业应聚焦“精品化、智慧化、协同化”升级路径(见表1),宝坻大蒜产业可围绕以下方向实现升级:首先强化科技赋能,借鉴金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通过引入北斗导航播种机等智能装备(如庆义家庭农场已实现的机械化种植) [6],提升全程机械化与智慧农业水平;其次延伸产业链价值,参考杞县的深加工路径,开发富硒认证、礼盒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并依托新投入的智能冷库完善仓储物流体系;同时深化品牌战略,借助“六瓣红”地理标志优势,通过丰收节、电商直播等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扩大“津农精品”品牌国际影响力;最后推动协同发展,整合政府引导(如非遗技艺保护)、企业创新(如四季葆丰冷库的智能化运营)与农户参与,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生态,实现亩均收益提升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2. 天津宝坻四六瓣紫皮大蒜特点与价值
2.1. 宝坻四六瓣紫皮大蒜的特点
1. 外观特征
宝坻大蒜以六瓣为主,茎盘上围成一轮,蒜皮为紫红色,蒜瓣洁白、均匀、饱满,鲜嫩多汁,口感辛辣,脆香浓郁,风味独特,肉质肥厚。
2. 口感风味
口感辛辣浓郁,汁液粘稠、蒜香醇厚,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无论是用于烹饪调味还是制作蒜制品,都能为菜肴增添独特的风味。
3. 营养成分
经实验证明,对比与其他大蒜,宝坻大蒜中的微量元素、含硫有机化合物、蒜氨酸等含量高于普通大蒜。可缓解、抑制糖尿病症状及其并发症、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和普通大蒜相比,天津宝坻四六瓣老种子大蒜具有更大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2.2. 宝坻四六瓣紫皮大蒜的价值
1. 经济价值
(1) 增加农户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宝坻四六瓣大蒜生产过程繁琐,亩产远低于其他品种,单价相比于其他品种偏高,在宝坻四六瓣大蒜的生产环节利用北斗卫星系统,实现精准种植,提高效率和产量,促进收入;利用虚拟主播,带动线上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进行衍生品生产,增加收入来源;开展农家乐,促进农民从事非农产业和服务业,提高其收入水平。
(2) 提供更多岗位,带动农村就业。在宝坻四六瓣大蒜种植、销售、物流全产业链的各关键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为当地人提供就地谋生的岗位,带动农村就业。全产业链的搭建有助于推动宝坻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打造宝坻区智慧农业体系,充分发挥乡村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与工业、互联网、旅游等产业融合,建设新兴产业。
2. 文化价值
(1) 保护和传承蒜辫文化。蒜辫是为方便保存与运输大蒜而发展出的编制技艺,是蒜农运用巧妙的手法编制出的特色民间艺术品,其承载着中国农户生活方式的信息,更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本项目的产品以蒜辫形式进行宣传与售卖,将蒜辫文化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增加品牌记忆点、扩大知名度,更是契合了消费者的新鲜感或是怀旧感,进一步将蒜辫文化保护和传承下去。
(2) 推动更大范围老种子的传承和发展。项目所搭建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在技术环节关于播种技术、保鲜技术、储存技术以及物流技术的创新、在销售环节关于农产品+虚拟电商直播的创新、在营销环节关于IP形象蒜嘟嘟的创新等,都具有很强的可移植性与实操性。大部分老种子的进一步推广与销售,都可复刻本项目的模式,以此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将老种子带入大众视野,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老种子。
(3) 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项目在宝坻产地搭建农产体验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体验农耕文化的机会与平台,让城市居民深入实地了解和感受耕种过程,更加深刻理解和欣赏中华农耕文化的精髓。同时乡村居民也可通过该互动,与城市居民建立进一步友好的联系。
3. 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发展现状
3.1. 目前的生产种植情况
3.1.1. 种植规模与分布
目前,宝坻四六瓣大蒜的种植规模相对较小,整体种植面积约为13,000亩,主要分布在宝坻区的部分乡镇(见图1)。由于受土地资源、种植成本、市场风险等因素的限制,种植面积难以扩大。
Figure 1. 2025 estimated planting area of Baodi garlic in various townships
图1. 2025年宝坻大蒜各乡镇预估种植面积
3.1.2. 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
目前,宝坻四六瓣大蒜面临着蒜种退化的危机,由于种植难度、种植收益等方面的问题,在生产技术方面,部分农户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尽管宝坻区已在部分环节试点机械化(如北斗导航播种机),但整体仍存在“环节割裂化、设备低适配、技术渗透弱”三大短板。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等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3.1.3. 储存与运输
在宝坻四六瓣大蒜储运方面,大部分蒜农仍采用原始落后的方法,近年来,气温持续高升,宝坻大蒜储存出现发黄、干瘪、软烂的现象,产生大量的损耗,导致销售时间短,库存数量紧缺。同时,大蒜规格仅靠蒜农的经验,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售后问题频发;而在运输途中,大蒜可能出现热捂、摔伤等,加速大蒜腐烂,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品牌化建设。
3.1.4. 加工与销售
当前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仍处于初级加工主导阶段,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薄弱,导致产业链价值挖掘不足,产品结构单一,技术附加值低 现有加工以蒜米(占比65%)、蒜片(占比25%)等粗加工为主,缺乏黑蒜、大蒜素、冻干蒜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布局。宝坻大蒜深加工产值仅占产业总值的18%,远低于山东金乡(52%)、江苏邳州(47%)。
产业链短,品牌溢价缺失在销售方面,集中销售在京津冀地区,主要以传统的农贸市场、批发零售为主。由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矩阵,“宝坻大蒜”品牌溢价能力受限。尽管“六瓣红”获地理标志认证,但终端产品仍以散装原料形式流通(占销售额的75%),未形成类似“金乡黑蒜”(礼盒装溢价300%)的高端产品线,导致品牌价值难以释放。此外,农户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宝坻大蒜品牌文化宣传、推广,虽以独特的品质占据部分市场,但仍是小众品牌。
3.2. 目前产业园建设情况
近年来,尽管宝坻区政府在推动宝坻大蒜发展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当前宝坻大蒜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产业园规模较小限制了宝坻大蒜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由于规模有限,难以吸引大型企业入驻和投资,从而影响了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小规模的产业园也难以承载更多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不利于宝坻大蒜品质的持续提升和品种的进一步优化。
另一方面,政策扶持力度较弱也成为制约宝坻大蒜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政府启动了“宝坻大蒜品种提纯复壮计划”并召开了产业发展研讨会,还积极打造品牌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但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仍显不足。例如,在产业园建设方面,目前宝坻大蒜产业园的建设情况很不理想,缺乏实质性的进展;在税收优惠方面,力度不够大难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宝坻大蒜产业的发展;在土地政策方面,土地流转难度较大,限制了规模化种植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宝坻大蒜的发展,宝坻区政府应加大对宝坻大蒜产业园的建设力度,扩大产业园规模。可以通过整合土地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提升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设立宝坻大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园建设、科研创新、品牌推广等;加大税收优惠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和创新力度;优化土地政策,降低土地流转成本,促进规模化种植的发展。
此外,宝坻区还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加大对宝坻大蒜的科研投入,提高宝坻大蒜的品质和附加值。可以通过开展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创新、深加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宝坻大蒜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同时,还应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可以通过举办大蒜文化节、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等方式,扩大宝坻大蒜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提高宝坻大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宝坻四六瓣大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构想
4.1. 总体目标
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宝坻大蒜为核心,打造智慧生产链、科研加工链、三产融合链,构建“一核三链”产业体系。通过科技赋能、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4.2. 建设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的作用
1. 保护种质资源
宝坻四六瓣大蒜是一种珍贵的种质资源,建设产业园可以加强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创新。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品种选育等措施,确保品种的纯度和优良品质,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 提高产业竞争力
产业园的建设可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水平。通过推进标准化种植、拓展深加工领域、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等措施,提升宝坻四六瓣大蒜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3.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通过产业园的带动,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产业园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4. 推动产业升级
建设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通过采用现代化科技和管理方法,提高大蒜的产量和质量,发展大蒜深加工,实现宝坻四六瓣大蒜现代化,推动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升级。
5. 实现乡村振兴
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资供应、加工制造、物流配送、乡村旅游等,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4.3. 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发展策略
4.3.1.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
1. 建立种质资源库
设立宝坻四六瓣大蒜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和管理各种优良品种和种质资源。对种质资源进行分类、鉴定和评价,为品种选育和创新提供基础材料。
2.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制定种质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宝坻四六瓣大蒜种质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外来品种的引进,防止种质资源的流失和退化。
3. 开展品种选育
加大对宝坻四六瓣大蒜品种选育的投入,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品种选育工作。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4.3.2. 推进标准化种植
1. 制定种植标准
制定宝坻四六瓣大蒜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包括土壤选择、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采收储存等环节。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2. 科技赋能种植
依托北斗导航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精准化种植管理体系:在播种环节,引入北斗导航播种机优化行距与播种深度,显著提高出苗均匀性与效率;在田间管护中,通过多光谱无人机巡航监测病虫害,结合AI图像识别生成施药热力图,指导植保无人机变量喷洒农药,减少药量,同步提升生态效益与生产效能。
3. 建设示范基地
建设宝坻四六瓣大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向农民展示标准化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
4. 加强技术培训
组织开展宝坻四六瓣大蒜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和技术水平。邀请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解答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3.3. 拓展深加工领域
1. 发展深加工产品
加大对宝坻四六瓣大蒜深加工的投入,开发出蒜粉、蒜油、大蒜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拓展市场空间。
2. 引进加工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大蒜加工企业,提升宝坻四六瓣大蒜的加工水平。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 建立加工园区
规划建设宝坻四六瓣大蒜加工园区,整合加工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
4.3.4. 强化品牌建设与营销
1. 打造品牌形象
制定宝坻四六瓣大蒜品牌发展战略,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正如“海南椰子”“长沙臭豆腐”一样,每个城市都有其特色的城市名片。我们将致力于把“四六瓣”打造成天津宝坻的城市名片,以提高宝坻大蒜的品牌知名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宝坻四六瓣大蒜的品牌形象和产品优势。举办大蒜节、美食节等活动,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拓展销售渠道
建立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以传统渠道进行流通销售。通过小卖铺、零售商、个体超市、生鲜店、批发市场等传统方式进行销售,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利用点位优势、先发优势增加市场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忠诚度,为市场扩张建立良好基础。同时正在针对抖音、小红书等社交软件的特性,进行销售直播策划。与传统电商相比,直播电商提供深度实时、富媒体形式的商品展示,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直接、即时的购物体验,拥有强互动性、强专业性与高转化率等优势。
4.3.5.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1. 产业联动
加强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与农资供应、加工制造、物流配送、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 文旅赋能
结合宝坻四六瓣大蒜的种植和加工,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大蒜采摘、农事体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宝坻大蒜农产品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品产业链。
3.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壮大宝坻四六瓣大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5. 结语
基于现代农业视角,天津宝坻四六瓣大蒜产业园的建设,以“科技赋能产业链、生态激活价值链、品牌重塑文化链”为核心路径,构建起集种质保护、智慧种植、科研加工、三产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平台。通过产业园载体,集成北斗导航播种、AI分选等关键技术,推动亩均收益提升至1.2万元;依托“宝坻大蒜”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运营,打造“津农精品”标杆,让四六瓣大蒜从“土特产”升级为“城市名片”。产业园的建设不仅为老种子基因库保护提供实体支撑,更以“小品种驱动大振兴”的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区域农业现代化,成为京津冀乡村振兴的特色实践样板。
基金项目
天津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41006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