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围绕档案管理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支撑作用展开研究,通过阐述两者内涵、分析其在提供信息支撑、保障成果质量、促进传播交流、辅助转化决策等方面具体作用以及剖析当前存在管理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滞后等问题,针对性提出强化意识、完善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等策略,以提升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推动农业科技发展。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supporting role of archive management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By elaborating on the connotations of both, analyzing their specific roles in providing information support,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achievements,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and assisting in transformation decision-making, as well as analyz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such as weak management awareness, imperfect systems, and lagging informationization, targeted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awareness, improving systems, and promoting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e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1. 引言
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广阔背景下,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动力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我国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面临挑战致使转化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的状况也是事实,这就意味着大量科研成果未得到有效应用、未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作为农业科研活动不可或缺部分,系统记录着从科研项目立项、研究过程到最终成果产出各环节,其中既包含丰富技术信息又蕴含宝贵经验和实践知识,所以深入研究挖掘档案管理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支撑作用并不断优化其管理模式,对于突破成果转化瓶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这是极为关键的。
2. 档案管理与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概述
2.1. 档案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对各类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的专业性活动即档案管理,其在农业科研领域,档案内容涵盖科研项目申报书、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分析报告、学术论文、专利文件、田间试验影像资料等,这些档案作为科研活动的历史凭证且更是农业科研知识传承与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以确保科研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从而为后续科研工作及成果转化奠定坚实基础[1]。
2.2.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内涵与意义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这一将农业科研活动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等经试验、示范、推广等途径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其成功实施可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就如袁隆平团队杂交水稻技术成功转化与推广,大幅提高水稻产量、解决全球众多人口粮食问题那般充分体现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重大意义。
3. 档案管理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中的具体支撑作用
3.1. 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农业科研档案完整记录科研项目从选题立项到成果产出全过程并包含大量基础信息,此乃成果转化之重要依据。于新型农作物品种推广中,档案里有关品种选育过程、生长特性、适宜种植区域、抗病虫能力、产量数据等详细内容可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制定科学合理推广方案以指导农户正确种植[2]。比如某农业科研机构培育出新型高产小麦品种,推广时技术人员依档案实验数据并针对不同地区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制定差异化种植方案,促使该品种在全国多地成功推广,有效提升小麦产量与农户收益。另外,在农业新技术推广方面,档案所记技术原理、操作流程、应用效果等信息能让使用者快速掌握技术要点,加速新技术普及应用。
3.2. 保障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为科研活动原始记录的科研档案,乃验证科研成果准确性与可靠性的重要凭证。于成果鉴定、评估及验收环节,专家凭借查阅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报告、原始样本等档案资料,得以对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及实用性予以全面审查。就某新型生物农药研发项目而言,档案详细记录了从实验室研发到田间药效试验的全程数据,涵盖不同剂量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对环境及农作物的安全性测试结果等[3]。这些资料为专家评估该农药有效性与安全性提供有力证据,确保成果在转化应用前经严格验证,以防因成果质量问题致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同时,完整的档案记录可追溯科研过程的每一环节,便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参照。
3.3. 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与交流
通过对科研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形成便于检索利用的信息资源库的档案管理,为成果传播与交流创造良好条件,使科研人员能借助档案管理系统快速检索相关领域科研成果信息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避免重复研究,且科研档案以学术论文、技术报告、专利文献等形式在行业内传播可促进科研人员间交流合作,如某省农业科学院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研究档案整理成学术论文发表,吸引多方关注,各方围绕该技术深入交流合作加速成果转化进程,另外档案管理部门举办成果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展示农业科研成果能扩大成果影响力促进成果推广应用[4]。
3.4. 为成果转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农业科研档案所含大量关于成果应用效果的反馈信息(如田间试验结果、用户使用评价、市场需求分析等)对成果转化决策具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其深入分析,能让决策者了解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不足、评估成果转化的可行性与潜在风险以制定科学合理转化策略;就像某农业科研团队研发新型农业机械,推广时部分地区用户反映其操作便捷性有不足,经查阅档案里不同地区用户反馈信息和使用数据,团队针对性改进产品、调整推广策略,着重于更适合该机械的地区和用户群体,提升了成果转化成功率;而且档案中的市场需求分析数据可助力决策者把握市场趋势,明确成果转化方向与重点[5]。
4. 当前档案管理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4.1.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在当前农业科研领域存在着科研机构和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且普遍有“重科研、轻档案”倾向的情况,由此导致科研人员和管理层把大部分精力与资源集中于科研项目申报及研究活动本身而忽视档案管理在科研成果转化和知识传承中关键作用的现象,又因档案形成周期长、归档不规范,缺乏连续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以及科研人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完成后未及时整理和归档,而是随意堆放在一起,致使重要科研资料丢失从而造成部分关键档案信息缺失的状况,更进一步的是存在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足够专业培训,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档案管理不科学等因素,导致对农业科研档案特殊性质和管理要求理解不够深入进而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并影响整个科研机构档案管理水平的问题。
4.2. 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当前诸多农业科研单位当中可观察到的情况是档案管理制度未得到充分建立与完善,致使档案管理工作欠缺明确规范和标准。具体而言,在档案收集环节,因归档范围不明确,不少具重要价值的科研资料常未能及时予以归档处理,且归档工作在时间安排上还存在不及时的状况,多有拖延表现。在档案保管环节,由于缺乏必要设施设备以及安全防护措施,档案资料面临着损坏与丢失风险。就档案利用环节来讲,借阅和查阅流程不规范,极大程度限制了档案资源有效利用。与此同时,档案管理部门与科研部门、成果转化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作机制,这种脱节状况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无法与科研活动、成果转化工作紧密配合,进而无法充分发挥档案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应有的支撑作用。
4.3. 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技术飞速进步下的档案信息化成为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关键途径,然而我国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发展步伐仍缓慢,多数机构依赖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方式致档案数字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诸多不足,使得档案检索查询变复杂、难以迅速实现档案信息共享与有效利用,且现有档案管理软件功能有限,缺少对农业科研档案深入分析挖掘专业功能,无法满足科研成果转化中档案信息多元需求。
4.4. 档案开发利用程度低
在当前农业科研领域,档案管理工作多集中于基础的保管及提供利用层面,对档案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程度偏低,档案管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匮乏,未能充分挖掘发挥档案蕴含潜在价值,档案信息深加工及编研工作开展活动与努力也不够充分,且档案管理部门与负责成果转化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合作不紧密,致使档案资源与成果转化需求存在一定脱节情况,从而使得许多具重要价值的档案信息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未得到有效应用推广。
5. 实证研究
5.1.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省农科院水稻科研成果转化
在某省农科院,水稻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尤其是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得到极大重视,为此特别建立全面专项档案库以确保研发每一步骤能妥善记录保存,该档案库包含水稻育种详细记录且涵盖田间试验数据、品质检测报告等关键信息,还采用先进信息化手段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管理。在新品种“皖稻XX号”推广过程中,农科院充分利用此档案库宝贵信息,通过检索其中种植区域适应性详尽数据,科研人员得以精准筛选出最适合推广该品种地区,且档案记载的丰富栽培技术要点为农户提供宝贵培训指导资源,在推广“皖稻XX号”后的第一年,该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5万亩,较以往传统推广方式效率提升惊人的40%,充分证明档案管理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过程中重要信息支撑作用。
案例二:某农业企业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
某农业企业通过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生物肥料,在此合作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档案管理体系,对合作协议、研发过程记录、知识产权归属等重要资料予以规范化管理,经对档案中合作成果详细梳理与深入分析能及时发现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并针对性组织科研力量攻关,同时依据档案中的知识产权信息明确各方权益保障合作顺利进行,最终使得该新型生物肥料成功实现产业化生产且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大关,充分展示出档案管理在资源整合与知识挖掘方面对成果转化的支撑作用。
5.2. 问卷调查
为更深入定量分析档案管理与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间关系精心设计涵盖档案管理现状、成果转化实际效果及二者关联性认知等多维度且使用Likert 5级量表以便对各项指标精确量化评分的调查问卷,选取国内10家代表性农业科研机构及20家农业企业中的科研管理人员和成果转化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为确保数据广泛性与可靠性发放150份问卷并成功回收132份有效问卷使有效回收率达88%。
通过对问卷数据详尽统计分析所得,有一些引人注目发现。其一,档案管理较完善、制度健全单位中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平均值达65%,与之对比,档案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单位转化率仅35% [4]。其二,在对档案管理支撑作用认知方面,高达85%受访者明确表示其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有重要信息支撑作用,78%受访者认可其在知识挖掘方面重要作用,72%受访者肯定其在资源调配方面积极作用。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揭示档案管理水平与成果转化效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 0.72,显著性水平p < 0.01),此结果进一步证实档案管理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有着不可忽视重要支撑作用。
6. 结论
作为农业科研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管理,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中发挥着起基础性、保障性和服务性重要支撑作用的情况,通过提供全面准确信息、保障成果质量、促进成果传播交流以及辅助转化决策得以有效推动农业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在意识、制度、信息化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其充分发挥支撑作用的问题,未来需通过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提高开发利用水平等措施不断优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来为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更坚实有力保障进而助力我国农业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