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是一系列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卒中和外周血管疾病等[1]。研究报道,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人数高达3.3亿,且多见于老年患者[2] [3]。跌倒是CVD患者住院期间较常见的不良事件,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近期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住院患者存在中到高跌倒风险[4]。老年CVD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身体机能,增加了跌倒风险[5]。然而,跌倒会导致老年CVD患者出现骨折、颅脑损伤等问题,不仅不利于患者的住院治疗,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老年人跌倒警觉度是指老年人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情境,对当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跌倒事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的风险感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采取行动以避免跌倒的意愿和倾向[6]。老年患者跌倒警觉度越高,其跌倒预防行为越好,发生跌倒的风险越低[7]。目前,有关老年CVD患者跌倒的研究逐渐增多[8],但少见针对老年CVD患者在住院期间跌倒警觉度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老年CVD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警觉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的CVD患者跌倒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2.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以湖南省张家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一、二、三病区住院的患者为调研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1月~2025年1月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 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2) 年龄 ≥ 60岁;3) 意识清楚,听力、视力、语言等功能正常;4) 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1)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2) 患有精神类疾病或情绪不稳定的患者,以至于无法完成调查的患者。依据Kendall样本量估算方法,样本量应为自变量的5~10倍,本研究中自变量共有15个,考虑10%的无效样本,至少需要样本量167例。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睡眠情况、吸烟史、饮酒史、跌倒史、如厕、床转移情况、平地行走情况、心功能分级等14个变量。
2) 跌倒警觉度量表
该量表由Shyu等[9]于2017年编制,包括4个维度,共21个条目(活动安全及环境警觉性8条目、身体功能警觉性6条目、药物警觉性3条目、认知行为警觉性4条目)。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别计分1~5分,总分21~105分,当总得分大于54分时,表明患者的跌倒警觉度水平越高[10]。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1 [11]。
3) 跌倒风险自评量表
该量表由李亚玲等[12]汉化并调适,包括4个维度,共12个条目(肌力与平衡5条目、心理因素3条目、药物因素2条目、躯体功能2条目)。条目设“是”、“否”选项,除肌力与平衡维度中“为了安全,使用助行器帮助行走”和心理因素维度中“使用或被建议使用助行器的人更容易发生跌倒”选“是”得2分,其余条目选“是”均为1分,选“否”均为0分。总分为0~14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6 [13]。
2.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以二维码或链接形式进行问卷发放。问卷发放者,于调查前接受统一培训,保证研究对象的筛选标准。对于缺乏智能手机设备的患者,则向其家属进行问卷发放,并指导进行问卷填写。本次调研的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调研。最终共发放问卷260份,剔除作答时间小于1分钟的无效问卷后,回收255份,有效回收率98.08%。
2.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进行描述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后退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 0.05。
3. 结果
3.1. CVD患者跌倒警觉度、跌倒风险得分
老年CVD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警觉度总分为(58.93 ± 5.22),跌倒自评总分为(8.58 ± 3.00),详见表1。
Table 1. Fall awareness and fall risk self-awareness score of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 n = 255)
表1. 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警觉度、跌倒风险自评得分情况(
, n = 255)
项目 |
条目数 |
总分 |
跌倒警觉度总分 |
21 |
58.93 ± 5.22 |
活动安全及环境警觉性 |
8 |
24.73 ± 3.18 |
身体功能警觉性 |
6 |
15.01 ± 3.09 |
药物警觉性 |
3 |
6.49 ± 1.10 |
认知行为警觉性 |
4 |
12.70 ± 4.64 |
跌倒风险自评总分 |
12 |
8.58 ± 3.00 |
肌力与平衡 |
5 |
4.02 ± 1.97 |
心理因素 |
3 |
2.23 ± 1.03 |
药物因素 |
2 |
0.87 ± 0.69 |
躯体功能 |
2 |
1.54 ± 0.50 |
3.2. CVD患者跌倒警觉度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的年龄、如厕情况、床椅转移情况的老年CVD住院患者跌倒警觉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2。
Table 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fall awareness of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 n = 255)
表2. 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警觉度的单因素分析(
, n = 255)
项目 |
人数 |
得分 |
统计值 |
P |
年龄 |
60~65岁 |
69 |
54.54 ± 5.65 |
t = −9.541 |
< 0.001 |
>65岁 |
186 |
60.56 ± 3.97 |
性别 |
男 |
134 |
58.54 ± 5.29 |
t = −1.277 |
0.203 |
女 |
121 |
59.37 ± 5.12 |
文化程度 |
小学及以下 |
122.00 |
59.00 ± 4.28 |
F = 0.529 |
0.663 |
初中 |
80.00 |
59.23 ± 5.35 |
高中或中专 |
34.00 |
57.91 ± 6.35 |
本科及以上 |
19.00 |
59.11 ± 7.67 |
婚姻 |
已婚 |
229 |
58.83 ± 5.28 |
t = −0.902 |
0.368 |
其他(未婚、离异、丧偶) |
26 |
59.81 ± 4.57 |
居住情况 |
一人独居 |
122.00 |
59.00 ± 4.28 |
F = 0.724 |
0.539 |
与老伴同住 |
80.00 |
59.23 ± 5.35 |
与子女同住 |
34.00 |
57.91 ± 6.35 |
与其他家属同住 |
19.00 |
59.11 ± 7.67 |
医疗付费方式 |
自费 |
81.00 |
58.98 ± 4.42 |
F = 0.026 |
0.974 |
居民医保 |
138.00 |
58.96 ± 5.22 |
职工医保 |
36.00 |
58.75 ± 6.78 |
每日睡眠时间 |
<6小时 |
73.00 |
58.89 ± 3.95 |
F = 0.236 |
0.871 |
6~7小时 |
104.00 |
59.00 ± 5.86 |
7~8小时 |
52.00 |
59.23 ± 5.12 |
>8小时 |
26.00 |
58.19 ± 5.99 |
吸烟情况 |
从不吸烟 |
181.00 |
59.24 ± 5.08 |
F = 2.582 |
0.078 |
现已戒烟 |
24.00 |
59.67 ± 5.36 |
吸烟 |
50.00 |
57.46 ± 5.48 |
饮酒情况 |
从来没喝过 |
192.00 |
59.03 ± 5.16 |
F = 2.196 |
0.089 |
现已戒酒 |
22.00 |
60.86 ± 4.31 |
偶尔饮酒 |
37.00 |
57.38 ± 5.88 |
每天饮酒 |
4.00 |
58.00 ± 1.63 |
跌倒史 |
没有 |
185.00 |
58.71 ± 5.51 |
F = 1.239 |
0.296 |
1次 |
61.00 |
59.90 ± 4.25 |
2次 |
7.00 |
57.14 ± 4.85 |
3次及以上 |
2.00 |
57.14 ± 4.85 |
如厕情况 |
需极大帮助 |
28.00 |
58.54 ± 3.86 |
F = 3.211 |
0.042 |
需部分帮助 |
102.00 |
59.93 ± 4.66 |
完全独立 |
125.00 |
58.21 ± 5.78 |
床椅转移情况 |
完全依赖他人 |
16.00 |
60.19 ± 4.82 |
F = 2.659 |
0.049 |
需极大帮助 |
27.00 |
58.70 ± 3.23 |
需部分帮助 |
96.00 |
59.90 ± 4.93 |
完全独立 |
116.00 |
58.02 ± 5.73 |
平地行走情况 |
完全依赖他人 |
17.00 |
59.65 ± 4.08 |
F = 1.623 |
0.185 |
需极大帮助 |
24.00 |
59.33 ± 4.39 |
需部分帮助 |
79.00 |
59.80 ± 4.42 |
可独立在平地上行走45米 |
135.00 |
58.27 ± 5.83 |
心功能分级 |
1级 |
31.00 |
58.55 ± 5.33 |
F = 2.024 |
0.111 |
2级 |
85.00 |
57.99 ± 6.03 |
3级 |
123.00 |
59.46 ± 4.18 |
4级 |
16.00 |
60.69 ± 6.84 |
3.3. CVD患者跌倒警觉度与跌倒风险自评的相关性分析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VD患者跌倒警觉度总分与跌倒风险自评总分呈正相关(r = 0.477, P < 0.001),详见表3。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r value) between fall awareness and fall risk self-assessment of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表3. 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警觉度与跌倒风险自评的相关性分析(r值)
项目 |
跌倒警觉度总分 |
活动安全及环境警觉性 |
身体功能警觉性 |
药物警觉性 |
认知行为警觉性 |
跌倒风险
自评总分 |
0.477* |
−0.006*** |
0.172** |
0.017** |
0.421* |
注:*表示P < 0.001,**表示P < 0.05,***表示P > 0.05。
3.4. CVD患者跌倒警觉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跌倒警觉度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中显著性P < 0.05的变量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跌倒风险自评总分得分(β = 0.617, P < 0.001)、年龄 > 65岁(β = 4.789, P < 0.001)是CVD患者跌倒警觉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 < 0.001),共同解释了总变异的37.40%,详见表4。
Table 4.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ll awareness of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表4. 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警觉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变量 |
回归系数 |
标准误 |
标准化回归系数 |
t值 |
P |
95% CI |
常数 |
50.144 |
0.813 |
- |
61.704 |
<0.001 |
48.544~51.745 |
跌倒风险自评总分 |
0.617 |
0.090 |
0.355 |
6.828 |
<0.001 |
0.439~0.795 |
年龄(以≤65岁为对照) |
|
|
|
|
|
|
>65岁 |
4.789 |
0.609 |
0.409 |
7.861 |
<0.001 |
3.589~5.989 |
注:R2 = 0.379,调整后R2 = 0.374,F = 77.036,P < 0.001。
4. 讨论
4.1. CVD患者跌倒警觉度得分处于较高水平
结果显示:老年住院CVD患者的跌倒警觉度总得分为(58.93 ± 5.22)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活动安全及环境警觉性维度得分最高为(24.73 ± 3.18),药物警觉性维度得分最低为(6.49 ± 1.10),与吕磊等[14]对511例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调研结果较为一致。一方面,老年CVD患者在进入新的住院环境时可能会感到焦虑,进而提高患者对跌倒风险的自我感知能力,增强患者对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随着患者逐渐对医院环境变得熟悉,同时医院内设置了跌倒提示标识等安全措施,增强了患者对周围环境中跌倒风险的警惕性和识别能力[15]。因此,熟悉环境与焦虑感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跌倒警觉度。另一方面,受文化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中79.2%的老年CVD患者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多数老年CVD患者对药物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常常不知道药物是导致跌倒的因素之一,如降压药、降糖药、扩血管药物和利尿剂等[16],这些药物的使用与跌倒风险显著相关。因此,患者对药物可能引发的跌倒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进而导致药物警觉性维度得分较低。此外,研究显示心功能分级较高的老年CVD患者对其出现的风险有更高的警觉性[4]。然而,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老年CVD患者跌倒警觉度差异比较并不显著(P = 0.111),这可能是因为横断面研究只能反映某一特定时间点的情况,无法明确因果关系,亟待开展纵向研究加以补充说明。综上,建议临床护理人员:① 进一步完善院内的安全设施,如增加防滑地面、无障碍通道,帮助患者更有效地识别和避免跌倒风险。② 针对老年CVD患者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特点,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药物知识的教育,重点讲解常见心血管药物的副作用及其与跌倒风险的关系,以提升患者的药物警觉性。
4.2. CVD患者跌倒警觉度受跌倒风险与高龄的影响
4.2.1. 跌倒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住院CVD患者的跌倒风险是其跌倒警觉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P < 0.001)。即:跌倒风险越高的老年CVD患者,其跌倒警觉度相对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当患者对自身跌倒风险有清晰认知时,会更加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如在行走时更加小心、寻求辅助器具等[17]。然而,部分患者对自身跌倒风险的评估存在偏差,往往低估了风险,导致其跌倒警觉度较低。国内学者杨欣等发现,患者对自身跌倒风险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行为改变的意愿和效果[18]。国外学者Heng等[19]也指出,通过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教育后,患者会对跌倒风险有更清晰的认知,更愿意采取预防措施。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CVD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通过定期开展跌倒风险的健康教育讲座、普及跌倒风险知识,强化患者对自身跌倒风险的认知,提高其跌倒警觉度。此外,对于跌倒风险自评能力较差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给予更多关注,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其跌倒警觉度。
4.2.2. 高龄
本研究发现,高龄亦是影响老年CVD患者跌倒警觉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与Aurelian等[20]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如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然而,部分高龄患者对这些生理变化的认识不足,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导致其跌倒警觉度较低。此外,高龄CVD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这进一步增加了跌倒的风险。国外研究也报道,高龄是导致老年CVD患者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21]。国内学者盖雨虹等[22]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数据,发现中老年CVD患者跌倒、严重跌倒的发生率分别为17.3%、6.8%。因此,针对高龄CVD患者,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其跌倒警觉度。一方面,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龄患者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跌倒的疾病因素;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应为高龄患者提供更加细致的生活指导,如建议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辅助器具、调整家居环境等,以降低跌倒风险。同时,还应加强对高龄患者家属的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协助患者预防跌倒。
5. 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住院CVD患者的跌倒警觉度总体处于较高水平,高龄、跌倒风险仍是影响其警觉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基于高龄、跌倒风险,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如,开展跌倒风险的健康教育讲座、普及跌倒风险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其跌倒警觉度,降低院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纵向研究可明确老年住院CVD患者跌倒警觉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动态变化,亟待开展纵向研究加以补充。此外,跌倒恐惧、自理能力、衰弱状态等协变量也可能是影响老年住院CVD患者跌倒警觉度的因素之一,可将其纳入进一步探讨,为构建完善的老年CVD患者跌倒预防措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张家界市市级科技发展专项(医卫类) (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