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回顾分析1例韩国游客突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护理实践。护理要点:护理围绕跨文化场景,针对语言障碍,通过翻译工具及图示沟通确保术后注意事项传递;关注其因术后疼痛、陌生环境产生的焦虑,通过叙事护理给予心理疏导;结合韩国饮食偏好,定制术后低脂低糖饮食方案;同步做好心电监护、预防便秘及穿刺部位护理。经过治疗及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回国。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nursing practice of a case of a Korean tourist with sudden acute 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emergency PCI. Nursing key points: Nursing care was centered around cross-cultural scenarios, to address language barriers, ensuring the transmission of postoperative precautions through translation tools and icon communication; focusing on his anxiety due to postoperative pain and unfamiliar environment, and giving him psychological guidance through narrative nursing; customizing postoperative low-fat and low-sugar dietary regimen by combining with Korean dietary preferences; and synchronizing with cardiac monitoring, preventing constipation, and puncture site care. After treatment and care, 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and returned home successfully.
1.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成人期最常见的急性心血管急症,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类型。相关数据显示[1],2019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粗发病率为82.76/10万,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临床研究表明[2],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在旅游场景下,游客因长途跋涉、作息紊乱、环境陌生等原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增加。旅游医生是指在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健康咨询等服务的专业医师,其核心职责是快速响应游客突发疾病,协调当地医疗资源进行及时救治[3]。张家界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年均接待游客量超千万人次,游客突发急重症的医疗需求突出。张家界市人民医院作为当地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全市及周边区域的急危重症救治任务,尤其在外籍游客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急诊救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是张家界地区旅游医疗服务的核心医疗机构。2023年11月,我院成功接诊1例韩国籍国际旅游游客,该患者因突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入院,经急诊PCI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顺利出院。涉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涉及语言沟通障碍、文化习俗差异、医疗流程适配等诸多跨文化问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院针对该例患者,以跨文化护理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术后系统化人文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2. 病历资料
2.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6岁,韩国籍,因“胸闷3天,左下肢乏力12小时”于2023年11月25日入住本院心血管内科。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12小时前突发左下肢乏力,因在张家界旅游期间发病,遂前往我院急诊就诊。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未规律监测及控制血糖。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1) 冠心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Killip I级);2) 急性脑梗死;3) 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4) 2型糖尿病。
2.2. 治疗及转归
患者于2023年11月25日因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闷、当日8时突发左下肢乏力且行走不能入院,入院时左侧下肢肌力4级,心电图示ST段抬高,快速肌钙蛋白602 ng/L、快速血糖23.1 mmol/L。患者因国外游客欲回本国治疗,经沟通后同意住院。12:30请神经外科会诊明确无介入治疗指征,予抗血小板、降脂治疗。12:51患者头部MRI + 血管增强 + DSA提示“右侧侧脑室前角旁及额叶扣带回急性脑梗死、左侧额叶脑软化灶伴周围胶质增生”,14:15~15:10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 + PCI术,手术顺利,术后24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11月26日,患者左侧下肢肌力降至1级,足背感觉减退,急查头部CT排除脑出血,同步调整降糖方案,停用口服药改为甘精胰岛素10 U睡前 + 赖脯胰岛素6 U餐前,并请康复科会诊制定针灸康复计划,取左风市、足三里等穴位行电针 + 红外治疗。11月28日患者肌力无明显改善,持续予丁苯酞改善脑损伤、丹参注射液活血,同时每2小时协助翻身,保持左下肢中立位防关节挛缩。11月30日左侧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可自主平移,足背感觉正常,超敏肌钙蛋白T较前下降,脑钠肽恢复正常。12月2日左侧下肢可抬起床面,肌力维持3级,生命体征平稳,符合出院标准。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术前,该韩国游客因急于返回韩国而抗拒治疗。医护人员当即启用专业翻译工具,结合其心电图ST段抬高、肌钙蛋白远超危急值等检查结果,耐心说明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同时,细致讲解急诊PCI术的流程与本院的成功案例,消除其对治疗的顾虑。考虑到韩国文化中家庭的重要影响,医护人员迅速协助联系其韩国家属,通过视频让家属直观了解病情严重性,共同劝说。经过反复沟通与家属的配合,患者最终认识到及时治疗的必要性,同意接受手术,为后续急救赢得了关键时间。
3.2. 术中护理
患者于11月25日在局部麻醉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 PCI术。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维持血压、心率稳定,严格记录造影剂等药物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少。手术顺利,患者安返病房,嘱患者右侧腕关节制动12小时,持续心电监护。
3.3. 术后护理
3.3.1. 重症监护
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早期容易出现心脏并发症[4],需要严格的卧床休息和心电监护2~3天。患者术后转入CCU监护病房,安排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重点观察与护理,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呼吸、心率、血压等数据,同时统计24小时出入量,确保及时掌握患者身体变化。专职护士要格外留意术侧肢体有无渗血或皮下血肿,频繁询问患者是否有胸痛加剧等不适,警惕PCI术后可能出现的术口出血、支架内血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5]。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此外,护士会在患者床边放置呼叫铃,告知其有需求可随时呼叫,随时响应患者的护理需求,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细致保障。
3.3.2. 心肌梗死护理
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肌力波动、再发梗死”风险,每日观察左侧下肢肌力、足背感觉变化,记录肢体活动范围;通过翻译工具评估意识、语言及肢体功能,重点警惕头痛、呕吐及肌力骤降,11月26日发现患者肌力从4级降至1级后,立即通知医生完善头部CT排除脑出血并调整护理方案。康复护理分阶段实施:急性期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时在左下肢垫软枕维持屈膝30˚,仰卧位时垫足托防足下垂,每日2次左下肢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指导同行友人参与被动关节训练;恢复期开展床上直腿抬高、床边站立平衡训练,用韩语图文手册演示动作要领并结合进步给予鼓励。同时利用韩语版《脑梗死康复指南》标注恢复目标及异常症状,每日通过翻译同步康复进展,协助患者与韩国家属视频沟通获取情感支持,保障康复训练持续有效。
3.3.3. 心理护理
针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易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6],需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此类负性情绪会降低患者应对能力,影响治疗依从性与康复进程,甚至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叙事护理是护士通过对患者叙述的倾听,帮助患者将消极的自我认同转变为积极的自我认同,进而实现自我改变的护理实践。护理团队采用叙事护理干预[7],运用其五大核心技术:将患者因环境、饮食差异及疾病预后的焦虑外化为担心饮食冲突、害怕恢复不佳等具体问题,再解构核心为治疗认知不足与跨文化不适;随后借同类患者案例改写负面认知,同步告知韩式低脂饮食方案,邀同行友人参与、联动家属视频作外部见证,最后整理简洁的韩语治疗文件帮助患者恢复。通过叙事护理既缓解患者因陌生环境与疾病产生的焦虑,也让跨文化照护更贴合需求,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干预后,患者负性情绪减轻,治疗依从性提升,为术后康复奠定心理基础。
3.3.4. 饮食护理
依据《中国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营养评估和管理专家共识》[8],该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既需满足营养需求,又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入科后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量表评估[9],评分为5分,提示存在明确营养风险,需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饮食方案以低脂、低糖、高膳食纤维为核心,同时兼顾韩国饮食偏好:主食替换为糙米饭,每日控制在150~200 g,利用糙米富含的膳食纤维延缓葡萄糖吸收;蛋白质来源优先选择清蒸鱼类(如秋刀鱼、鳕鱼)及豆腐,每日摄入优质蛋白54 g,既符合其饮食习惯,又减少脂肪摄入;蔬菜选用豆芽、菠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材,每日摄入量不少于500 g,烹饪以凉拌、清炒为主。同时严格规避韩式甜辣酱、米糕等高糖食物,并动态监测血糖,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患者住院期间体重稳定,血糖控制良好。
3.3.5. 跨文化全程护理
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价值观、风俗禁忌及生活习惯存在显著差异,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医患关系及康复进程[10]。本例韩国籍急性心肌梗死游客,仅由同行友人陪同,汉语沟通有限,饮食及文化习惯与我国存在差异。护理团队实施跨文化全程护理,即根据患者文化背景提供适配性照护,遵循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有效沟通、个性化护理等原则[11]。具体措施包括:尊重其文化习惯,安排懂韩语的医护人员或专业翻译协助沟通,确保病情及护理方案准确传达;饮食上与营养科协作,提供符合韩国饮食习惯的低脂低盐餐食,如糙米饭、清蒸鱼类、韩式蔬菜汤等,避免其不适宜的辛辣刺激食物;日常护理中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及作息,允许其保留携带的文化信物,减少环境陌生感。经上述干预,患者住院期间配合度逐步提高,术后康复顺利。
4. 小结
该例韩国籍游客为急性心肌梗死,围术期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处理、重症监护以及针对韩国患者的跨文化照护问题。术前迅速启动急救流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实施再灌注治疗,预防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术后联合心内科医师及营养师制定饮食计划,同时通过多途径落实跨文化护理,包括语言沟通支持、饮食文化适配、环境适应引导等。多学科协作与全程跨文化照护的结合,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本次护理中,心理干预效果未采用标准化工具评估,饮食护理的营养适配性也缺乏量化衡量,未来可纳入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负性情绪改善情况、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量表动态监测营养状态,以此量化跨文化护理与叙事护理的干预成效,进一步提升结果的科学性与可推广性。
声 明
本研究已获得张家界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GZ-LL-2025-0001),所有诊疗及护理过程均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要求,患者本人及家属已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同意本病例资料用于学术研究及发表。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张家界市市级科技发展专项(医卫类) (2022-02)。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