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专业强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Strengthening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to Improve Talent Cultivation in Media Major
DOI: 10.12677/isl.2025.95086, PDF, HTML, XML,   
作者: 王 馨: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影视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产教融合融媒体传播传媒专业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Converged Media Communication Media Major
摘要: 在数字经济与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社会对高质量传媒内容与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国家相关部门持续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深化教育改革,为传媒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传媒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输送阵地,肩负着培养适应行业需求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也面临着传媒行业快速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传媒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分析传媒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现状、趋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In the tid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media convergence, society’s demand for high-quality media content and services is increasingly rising. Riding on the east wind of the Internet, the cultivation of media professionals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in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s. Relevant national departments have continuously issued policies to encour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epen educational reforms, pointing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base for cultivating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in the media fiel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training talents who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and at the same time fac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rapid changes in the media industr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edia majors in talent training mode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innovate talent training model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media majors.
文章引用:王馨. 传媒专业强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交叉科学快报, 2025, 9(5): 691-696. https://doi.org/10.12677/isl.2025.95086

1. 引言

在数字经济与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社会对高质量传媒内容与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国家相关部门持续出台政策鼓励高校深化教育改革,为传媒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传媒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输送阵地,肩负着培养适应行业需求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也面临着传媒行业快速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传媒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行业的人才需求、职业对应岗位的核心能力在持续优化和改进,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仍需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加强学生就业以及让学生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聚焦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上充分体现“能力为重”,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此背景下,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对于推动高素质传媒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关于产教融合的要求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理念最早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合作教育”[1]。德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有:德国弗朗霍夫协会——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对接企业需求,主要由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学生深度参与项目研发[2]。全球都在进行产教融合推动教育与行业的大发展,我国基于自身国情以及发展的需要,也制定了一些列产教融合发展的计划。

2019年4月,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产教融合,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推动高职学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3]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质升级为契机,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4]

2023年6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中,五大重点任务中三项与产教融合有关,包括推动形成产教融合头雁效应、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5]

这些文件都要求职业教育建设在产教融合方面不能停留在表面合作,而是要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文化与价值观的共同塑造以及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形成资源共享、师资共建以及岗位需求精准对接的长效合作机制,遵循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环境,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最终培养出能够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引领行业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 传媒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传媒行业的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专业化。高职院校作为传媒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输送端,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探索产教融合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媒专业产教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课程内容的滞后性与行业技术标准的更新速度呈现较大悬殊。部分高职院校的传媒专业课程内容未能及时融入最新的融媒体技术、数据新闻、短视频创作、用户运营等前沿知识和技能要求。

其次,实际传媒内容生产的流程在高校实训环节中很难彻底执行。许多院校的实训课程多在模拟或简化环境中进行,学生缺乏参与真实项目全流程的锻炼机会,如: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后期制作、平台发布、效果分析等,因真实项目缺失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行业运作机制。

再次,沟通机制缺陷与平台缺失问题突出。缺乏高效、系统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导致行业最新动态、技术需求等信息流通受阻。

最后,教师观念尚未转变,还停留在过去传统教育“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中,未能适应新兴职业教育“双师”的要求。因此,特别具备深厚行业经验和前沿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较少,而真正具有以上能力的技能大师因时间、经济等因素也很难进入课堂开展教学,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难度增大。

尽管存在挑战,我校积极探索与实践,作为湖北省融媒体传播高水平专业群(A档)的建设单位,已形成具有传媒影视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往的实训类课程停留在想象的阶段,模拟甲方公司,让学生根据“模拟甲方公司”的相关要求制作产品,因为没有真正与企业对接,学生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根据这些情况,我校传媒影视学院积极探索、走近企业、深入调研,形成了一套“项目工作室制”产教融合培养模式,通过引入新华书店、亚洲心脏病医院等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在真实项目的实践中,完成从策划到落地的全过程,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当然,目前仍处于小规模探索阶段,向全体学生铺开还需要更细致地探索与实践。在推行“项目工作室制”时确实面临师资精力分配的问题、企业真实项目的稳定性与教学计划的冲突问题、学生参与度的差异问题、评价体系如何兼顾过程与结果的公平性问题等。

通过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与达利食品集团开展营销策划实践大赛,从而深入参与企业项目。项目以比赛形势铺开、一旦学生制作的策划案被组委会认可,即可获得项目真实落地的物料和资金,还能获得企业开具的实习证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从项目的调研、策划、执行到运营,全流程掌握传媒公司宣发全流程操作,从而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最终在传媒市场找到相关工作。

4. 传媒专业产教融合发展趋势

传媒行业的快速变革驱动着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呈现出多种趋势。

第一,市场人才需求缺口大且类型多元。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和新兴业态的不断涌现,如:短视频、直播电商、数据新闻等,行业对具备专业技能、创意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传媒人才需求激增。但市场上具备前沿技术应用能力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相对短缺,预计未来几年缺口将持续扩大,这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据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规模从1997年的62万人增长至2024年的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升至78.6% [6]。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与之相应的岗位都迎来了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招聘、网络教育等多领域岗位缺口持续扩大。

第二,技术更新速度快,对人才技能要求更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播形态的不断革新,使得行业对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对专业软件操作能力,如:Adobe创意套件、达芬奇调色、数据分析工具等,新媒体平台运营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操作能力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互联网营销师、全媒体运营师)持有“1 + X”证书模式成为普遍期待,体现了用人单位对人才即战力的要求。

第三,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水平要求高。传媒行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包括新闻真实性原则、客观公正、社会责任意识等在内的职业精神都有较高要求,同时需要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用户隐私、抵制虚假信息等,所以,传媒人才相应地就会有更严格的要求。行业更倾向于引进具有高度职业认同感、坚守专业操守、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型”人才。

第四,复合型职业行动能力要求突出。传媒机构管理人员普遍认为,相比单一的专业知识,更看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职业行动能力。核心职业行动能力包括信息敏感度与选题策划能力、跨媒介内容生产与制作能力,如:采访、写作、摄影、摄像、编辑、播发等,新媒体平台运营与用户互动能力、数据分析与效果评估能力、项目执行与管理协调能力、以及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且不同机构类型对能力要求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化。

5. 传媒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5.1. 对接岗位、技术,加强项目实践能力培养

对接传媒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下的岗位(群)新要求,基于“校园企”一体、“产学研用”融合、“采编播创”多技能传媒人才模式改革的思路逻辑,利用虚拟仿真、云协作等技术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进行项目实训,融入企业真实项目,连续开展4个学期的项目实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训提升技能水平,实现进阶式能力提升。在实训过程中增强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行业适应力,下图为我校融媒体技术与运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见图1)。

在课程学习和实践锻炼全流程中,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构建行业岗位、“采编播创”协同课程、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联动的育人模式。

Figure 1. Converged media technology and operations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diagram

1. 融媒体技术与运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图

岗课证方面,通过教育见实习活动,引导学生将课程所学知识与能力运用到岗位实践中,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如互联网营销师、全媒体运营师)考试大纲对应,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相关证书。

岗课赛方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教学内容链接大赛内容。目前,我校已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短视频创作与运营赛项上获得银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融媒体内容制作赛项上获得二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短视频、创意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行业赛事,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真实项目压力,锻炼综合能力。

5.2.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拓宽就业面向

想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首先就必须做好专业调研,只有深入传媒企业调研才能摸准企业用人要求以及行业标准。因此,传媒专业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时一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传媒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科学文化基础及传媒专业知识,懂传播规律、精专业技能、强内容创作、善运营管理、能数据分析、具创新思维、守职业道德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结合行业技术迭代快、业态更新频繁的特点,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拓宽就业面向。

目前,我院与长江网、长江云、江夏区融媒体中心等加强交流,搭建互学互访提升平台,从项目共担到行业锻炼等多种形式,提升传媒人才培养新模式。

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开展在校学生的“走媒”活动,学生定期到合作媒体机构跟班观察学习,包括长江日报、黄石日报等;开展岗位实习,即第三年综合实践期间进入企业真实项目组或岗位,采用轮岗或定岗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通过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骨干老师的指导,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面指导,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提升企业学生认可度,从而真正良性循环,让更多企业加入到校企合作中来。

5.3. 重构“采编播创”协同课程体系,加强岗位融合

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与核心架构。对接行业最新技术标准、掌握典型工作任务(如新闻生产流程、短视频项目制作、新媒体账号运营)、剖析职业核心能力,精心架构“采编播创”协同课程体系,将新闻采访、内容编辑、视听制作、创意策划与新媒体运营等核心能力模块深度融合,以提高课程设置与传媒岗位群的适应性,助力学生逐步构建职业基础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还没有上岗前完成岗位融合,提升就业质量。

5.4. 组建“双师型”团队,强化师资力量

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从“数量满足”阶段进入“质量提升”阶段,这支队伍不仅能服务企业现实需求,参与企业技术攻关,还应具备能将企业实践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能力,将生产现场“搬进”课堂,从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效性[7]。通过积极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如知名导演、首席记者、平台运营总监、技术大牛)、高校学者到校内兼职授课、担任产业导师或客座教授,通过讲座、工作坊、项目评审等形式深度参与教研活动和学术指导。

同时,组织校内专任教师定期到行业实践锻炼,通过承担传媒机构中的具体项目任务,如:参与内容生产、运营策划等,准确把握行业动态、技术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新要求。

通过双向互动,建构结构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技能提升助力,使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发挥各自的引领作用。

6. 结语

产教融合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大势所趋,只有真正让产业和教育融合起来才能为行业输送更多与之适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循环,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同时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传媒专业人才的培养肩负着铸就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使命,而作为高职院校传媒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加强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 孙善林.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7.
[2] 耿乐乐. 发达国家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及启示——基于德国、日本、瑞典三国的分析[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9): 35-39.
[3] 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2019-04-01.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2/21/content_5732986.htm, 2022-12-21.
[5]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6/content_6886061.htm, 2023-06-08.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s://cnnic.cn/n4/2025/0117/c88-11229.html, 2025-01-17.
[7] 吴佳云.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 26(5):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