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商机,冷链物流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生鲜电商 + 冷链宅配”、“中央厨房 + 食材冷链配送”等冷链物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消费的转型升级。但纵观冷链物流应对疫情的种种表现,也暴露出了该行业的许多问题。如冷链物流的疫情防控问题、行业企业分散化问题、行业标准不统一以及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建设问题等 [1]。近几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有关冷链物流发展的扶持政策,助力冷链物流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冷链物流如何借助发展优势直面短板与挑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 冷链物流概括
冷链物流也称作低温物流,是指食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目的。其中冷链物流运作系统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以及冷冻销售四个环节,如图1所示。根据冷链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专业的冷链物流管理。如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如果蔬类、肉禽蛋)、食品冷链物流管理(如速冻食品、冷冻食品)、药品冷链物流管理(如冷藏冷冻类医药)、生物制品冷链物流(如疫苗、生物制剂)等。

Figure 1. Cold chain logistics operation flowchart
图1. 冷链物流运作流程图
从疫情爆发到后疫情时代,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较传统运作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居家隔离时期,从连锁超市、批发中心、个体店等到消费者的分销环节发生变化。分销环节的隔断使得冷链宅配到家的新的市场模式出现,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需求的满足。第二个方面,由于交通受限,大部分产品滞留在生产地,尤其是疫情期间的众多农产品。此后,在农产品的销售推广方面,电商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个方面,疫情期间,冷链物流要求比平时更加严苛的食品安全环境,从而增加了各个环节的检疫操作步骤,同时也推动了冷链物流设备的升级改造。
3. 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在疫情的新形势下,迎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本部分主要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疫情下冷链物流外部发展环境的机会与威胁,以及其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对冷链物流进行合理定位。
(一) 优势分析
生鲜食品、农产品、乳制品、药品、生物制品等产业的发展,都以冷链物流为载体。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冷链物流市场覆盖广、需求大,能够减少食品损失与浪费,满足人们对生鲜食品的需求等特性,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疫情下,人们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暴增,使其迎来了成熟的发展时机。它利用自身优势,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生鲜电商模式的出现,打破了单一的销售模式,实现了冷链物流的多功能多渠道获客。并实现了配送模式的多样化,甚至能够达到即时配送,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线上生鲜消费的增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二) 劣势分析
疫情下需求的暴增同时揭露了冷链物流的许多短板。首先,在当今市场上,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不能将行业的优势集中起来 [2]。并且行业内缺乏智能化的信息共享平台,整个市场运作信息脱节,资源不能进行很好地整合。各企业不能及时沟通,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其次,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冷藏、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冷链物流政策标准,但冷链物流在市场的全方面上仍缺乏规范化的统一标准,市场运作较为混乱。最后,冷链物流供应链较脆弱,不能对急剧增长需求进行灵活应对,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短板。这些短板均对其更好地发挥效用形成了阻碍 [3]。
(三) 机会分析
疫情发生以来,“居家隔离”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使市场处于需求急剧增加以及产品滞销的尴尬境地。在此期间,冷链物流在实现产品与顾客的归属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解决百姓的“菜篮子”的问题方面,冷链物流同时结合众多电商平台,在绿色助农通道的开启下,实现了“菜篮子”的稳产保供。新形势下,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加苛刻,给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在良好的市场基础下,国家以及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促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给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四) 威胁分析
随着多地进口海鲜产品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冷链物流环节的疫情防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2]。冷链物流低温潮湿的环境比较适合病毒生存,并且冷链环节存在着生鲜食品、商品包装等病毒潜伏的载体,病毒对冷链物流的食品安全造成威胁。其次,由于疫情期间冷链运力匮乏,交通受限,以及冷链环节检测检疫等操作步骤的增加,会导致冷链食品成本的上升,这些成本的增加最终会转嫁给消费者。最后,随着消费者警惕意识,疫情防控意识的增加,进口海鲜食品的销售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些都对冷链物流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
4. 发展对策
根据第二部分对于冷链物流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给出以下优势延伸型(SO战略)、扬长避短型(ST战略)、机遇崛起型(WO战略)以及衰弱撇脂型(WT战略)四种策略。每种策略都对应着主要的应对措施。
(一) SO战略——全面化资源整合
由于需求的急剧增加而产生的冷链物流供应链脆弱、链条脱节的短板。冷链物流产业应将着力点放在企业规模小、过度分散化的问题上。应激发大型供应链以及冷链物流平台的崛起,以大并小,实现市场资源的整合,提升产业实力,从而更高效地应对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增强冷链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网络化管理,使各企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实现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冷链物流的“降本增效” [4]。
(二) ST战略——智能化设备革新
首先,对于解决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成本高、功能低等问题。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应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例如使用智能化的温度控制,实现全程的智能数据监控,真正做到冷链全流程的闭环控制。其次,要建立智能化的信息平台,加强各企业、各物流环节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冷链物流全程的可追溯性,保证冷链食品的质量。最后,可以开发新能源汽车工具,做到冷链物流的低碳环保。提升冷链物流设备的各项性能,增强适用性 [5]。
(三) WO战略——标准化政策渗透
近年来,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优化其发展环境,国家出台了多部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政策。为解决行业市场混乱、标准化不统一的问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冷链产业应建立规范化的冷链物流标准,同时也要加强标准的落实与监管,实现标准的行业渗透,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各企业应提前做好面对新标准、新政策的准备,从而快速适应变化。
(四) WT战略——安全化疫情防控
冷链物流要做到疫情防控的安全性、全面性、严谨性。可以在现有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创新性能,适应安全监管。如改善冷链车辆的设备,配备多种车载消毒方式,这样既可以提升工作人员防疫操作的效率,也可以为冷链食品的疫情防控提供多重保障。同时也要督促各企业落实冷链环境、商品以及工作人员的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工作。保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都符合疫情防控的需要。
5. 总结
虽然当今国内处于后疫情时代,但是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还未过去,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依然面对着疫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且市场的变化充满了不确定性。行业要学会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适应环境的发展,增强自身实力 [6],让冷链物流无论是在食品、农产品,还是在医药冷链等方面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用。我们也相信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行业共同努力的条件下,冷链物流会不断改善并解决现存问题,实现技术、设备、人才引进、模式创新、市场规范等一系列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