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基本完成,绝对贫困已经不再是困扰中国人民幸福的问题,然而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代表着贫困问题已经消失,而通过回顾脱贫攻坚过程的经验,老年人群体是贫困高发人群,更容易陷入贫困之中。而老年人所感受到的贫困并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贫困,更是在精神、社会网络、幸福感、安全感等多方面的贫困 [1]。随着消除贫困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对老年贫困的研究重心也变为了相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基于此,本文认为如何准确、动态地把握老年贫困的全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为了更简洁地观察我国老年贫困研究中的方向困惑、了解老年贫困研究的发展前后状况和历程,助力丰富解决老年贫困的可操作化进程,笔者收集了从2010~2022年间有关老年贫困的相关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并进行二次梳理与整理,使用CiteSpace软件中的可视化功能对我国老年贫困的研究历程进行回顾总结,以期在更好更全面了解老年贫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为未来老年贫困的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及方向指引。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 文献来源
CiteSpace是目前最为常见,操作最为方便和最炙手可热的文献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可以对所选择的文献样本进行作者和机构合作图谱、关键词的共现和聚类图谱、文献共引分析等可以用来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学科分布情况和内部结构,也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探索学科的阶段性和历史性的研究成果及其变化,进而对这一研究领域有更全面的把控 [2]。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选择主题为“老年贫困”的期刊类型,使用高级检索功能仅保留“北大核心”、“CSSCI”、“CSCD”三类文献来源,最终获得样本178篇。
2.2. 研究方法
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为主要为以下三种:第一,共现分析法 [3],该方法将各类参考文献中的关键词的出现次数和与主题的相关性进行运算,筛选“老年贫困”主题下参考文献中最受关注的关键词及影响力程度最大的关键词并进行呈现以方便研究1。第二,聚类分析法 [4],该方法侧重于从不同角度展示研究领域的实际分布情况,将分析对象转化为单个节点,节点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不同节点之前会有连线存在,表明不同关键词之间的相关程度,且相关性越高,连线越粗。第三,时间演变趋势分析 [5],可以清晰地展示出“老年贫困”领域的参考文献在哪一时区中发表数量上升或下降程度,并且该时期的研究贴近的角度也可以被我们清晰地了解到。
3. 老年贫困研究的趋势和热点
3.1. 时序分布
通过对中国知网中近30年的“老年贫困”相关文献的发表数量和发表年限进行统计发现针对我国“老年贫困”的相关研究一直在进行,可以看到早在1992年,我国便已开始对“老年贫困”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老年贫困是一个伴随我国发展的重要民生问题,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第一,1992~2015年,可以发现在这一段时期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数量较少,每年的相关研究不会超过10篇,并且还经历了两次下降。第二,2015~2019年,4年时间之中“老年贫困”领域的相关文献大幅增长,2019年的文献更是达到了23篇。第三,2019~2022年,我国有关“老年贫困”的参考文献研究数量开始下降,2022年跌至一个较低水平之上。2015年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2015年通过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是促进老年贫困文献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老年贫困作为脱贫攻坚任务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因而与之相关的参考文献自2015年开始呈现上升的态势 [6]。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的开始和基本完成,在2019年和2020年参考文献数量分别达到了最高点和开始下降,如图1所示。

Figure 1. Chron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CNKI literature on smart old-age care
图1. 中国知网关于智慧养老研究文献时序分布
然而,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和老年群体寿命的增长,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和慢性病等问题,导致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和生活质量的绝对下降 [7]。防止老年人群体因病返贫和解决老年人的多维贫困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认为针对“老年贫困”的研究具有研究价值,对于提高老年人及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3.2. 作者和机构共现图
3.2.1. 作者共线知识图谱
从作者共现情况来看,共有207位作者对“老年贫困”进行过研究,其中连线数134条。从图中可以明显发现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没有形成核心群体,作者间联系较少,多为两两合作,仅有曾令和、李家伟、朱才华、彭美华、胡平和李见5人构成了一个学术共同体但时间过于久远。就发文量来看,排名前几的专家分别为:王三秀(6篇)、刘二鹏(5篇)、朱火云(4篇)、于环、张奇林和杨菊华(3篇)。表明我国对老年贫困的研究还有待发展,作者之间没有关联,没有形成学术共同体,不利于思想交流,如图2所示。

Figure 2. Author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
图2. 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3.2.2. 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从研究机构共现情况来看,共有129个研究机构对“老年贫困”领域进行过相关研究,其中发文量最高的研究机构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最早在2017年进行过相关研究,截止到2022年4月发文量为4篇。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分别从2010年和2016年对该领域进行过文献研究,截至2022年4月发文量各3篇。共有包括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在内的8所研究机构对老年贫困领域发表了2篇参考文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机构间的合作交流数量较少,不利于相关领域最新研究动态的传递,如图3所示。

Figure 3. Institutions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
图3. 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3.3. 关键词和关键词聚类共现图
3.3.1. 关键词共现图
使用2010~2022年间“老年贫困”文献,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进行分析。其中“N”为节点,共得到有关节点198个;“E”为连线数,得到相关连线354条;“Density”表示密度,密度值为0.0182。老年贫困、多维贫困、相对贫困、精准扶贫、贫困、老年人、农村、绝对贫困、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关键词分别位列前十,如图4所示。

Figure 4. Keywords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
图4.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3.3.2. 关键词聚类共现图
对通过关键词聚类生成关键词聚类共现图:共形成9个聚类群,依次标号109,从低到高分别是:#0乡村振兴、#1精准脱贫、#2形塑机制、#3收入结构、#4参量改革、#5家庭结构、#6英国、#7慢性病、#8显性化、#9待遇差距。数字越小,代表聚类规模越大、包含的关键词越多。即#9待遇差距是老年贫困领域中聚类规模最小的突现,#0乡村振兴是老年贫困中研究数量最多的聚类词,了解每个节点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会使我们对每个热点词的把握更加明确和细致,了解关键词聚类中的出现次数、子聚类轮廓值和关键词有助于本文更好了解研究不同方向的研究细节,如图5所示。

Figure 5. “Elderly poverty” clustering map
图5. “老年贫困”聚类共现图
1) 老年贫困与多维贫困
老年人的贫困不仅仅是经济和物质上的贫困,已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贫困是包括经济、健康、生活水平、精神状况的多维贫困。国内从专家目前常用的贫困测度方法为A~F方法,解垩(2017)为了研究城乡居保对老年贫困的影响,从收入水平、健康、住房和满意度及未来信心五个维度对老年群体进行了A~F多维贫困的测度 [2]。孙金明、张国禄(2018)为了研究失能老人的多维贫困和失能程度之间的差异采用A~F方法进行研究 [8]。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有关老年多维贫困的维度划分越来越多元化,但终极目的均为降低老年贫困率的发生,保障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朱火云(2017)通过对CLASS的数据研究发现,参与居民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其贫困率下降了8.7% [9]。倪志良、李琦(2021)认为参与养老保障可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0]。
2) 农村中的老年贫困问题
农村与城镇相比由于收入、医疗服务设施等城乡差距的存在,存在的贫困问题相比于城镇更高。因此如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刘二鹏、乐章(2016)认为农村老年人领取养老保险和得到政府更多的医疗服务可以降低农村老年贫困的发生率 [11]。同时,刘二鹏、张奇林(2018)又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挤出效应的存在会使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农村老年人遭受贫困 [12]。宋泽(2018)认为参与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年人的多为贫困指数相比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老年人有较大的减轻作用 [13],如表1所示。

Table 1. Cluster list of keywords related to elderly poverty
表1. 老年贫困相关参考文献关键词聚类列表
3.4. 关键词时区和突现知识图谱
3.4.1. 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
CiteSpace中Time zone View功能可以向我们展示“老年贫困”研究过程中关键词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何种的变化,有利于我们直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关键词的热度情况。关键词时区图谱中一般显示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连线表示在不同年份中与这一关键词具有共现性的关键词及研究方向。
在2010~2015年前后关于老年贫困的研究主要方向分别为社会贫困和经济贫困,以及探讨家庭养老和养老保险解决农村老年贫困的影响因素及机制。2015~2017年前后老年贫困的研究重点发生改变,更多的文献研究了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和多维贫困三者对老年人的贫困影响。2017年~至今的研究还无法直观从时区图中显示,可能的原因包括这段时期内文献数量的减少以及文献研究的多元化,如图6所示。
3.4.2. 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
通过对“老年贫困”关键词的突现分析共得到突现词5个,分别为:贫困、农村、社会救助、精准扶贫和相对贫困。
可以发现2015年至2020年正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战时期,相关研究数量迅速增加,2012~2015年间对老年贫困的研究仅限于贫困和农村。随着2015年这一事件点的到来,社会救助、精准扶贫逐渐成为研究前沿与热词,但也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而截止于2018年。相对贫困是从2020年开始兴起并截止到目前为止依旧是老年贫困研究的前沿热点。
综上所属,相对贫困是一个更加广泛的领域,不仅仅是经济、收入上的低水平,更是要保障老年人群体健康水平、精神状况及社会网络等多方面健康的领域,也是本文今后研究的重点领域,如图7所示。

Figure 6. Keyword time zone knowledge graph
图6. 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

Figure 7. Keyword emergent knowledge map
图7. 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
4.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中2010~2022年间“北大核心”、“CSSCI”、“CSCD”有关“老年贫困”的参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老年贫困领域具有政策导向性。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脱贫攻坚的任务,学界对老年贫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主要方向为乡村振兴、经济贫困和养老保险,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贴合脱贫攻坚任务的需求。随着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完成,绝对贫困已经不再是老年贫困的研究重点,老年人的贫困也不再仅仅是经济收入问题。老年人的贫困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对老年人的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已被学界提上研究日程,解决老年人的相对贫困将极大程度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关于老年贫困领域的参考文献研究,本文认为我国老年贫困的观察角度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贫困类型。从物质和精神角度来看,老年的贫困分为经济贫困和精神贫困 [14]。根据参照对象角度来看,老年的贫困又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同时我国的老年贫困人口中,又有3/4的贫困老人来源于农村 [15]。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弱势地位且实际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足 [16],也使得一些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子女数量越多,老年人会陷入老年贫困的概率就越低,然而家庭养老文化已经逐渐淡薄,农村的老年人生育数量也在降低,农村城镇都开始出现了少子化现象,养儿防老观念开始产生动摇 [17]。同时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成为了留守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群体不仅面临经济贫困更面临严重的精神贫困 [18]。研究表明政府对公共服务支出不足以保障和解决老年人的贫困,在公平性方面 [19] 也有所欠缺。
4.2. 展望
随着相对贫困成为我国老年贫困的主要研究热点,标志着我国老年贫困在未来将要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20]。
第一,提高贫困主体的脱贫意愿。当前学界有关多维贫困的研究侧重于多维贫困的成因,影响因素以及治理途径。对于提升老年主体脱贫意识的提高方面研究较少,政府对老年个体的脱贫作用毕竟是辅助力量,只有政府与老年人自身层面协同前进才能真正解决老年人的多维贫困问题。
第二,将社会网络更好嵌入脱贫领域中。政府在老年贫困的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光靠政府在老年贫困中发挥作用,将无法解决老年贫困中的相对贫困问题了。政府更多地解决经济问题例如提高养老保险、养老覆盖面等,无法提高老年人经济以外的贫困问题。社会网络等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便凸显出来,已有的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对老年人的精神慰籍、幸福感等多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那么如何有效衔接政府与社会网络将是未来的一个可行度极高的方向。
NOTES
1一般认为中心性大于0.1的关键词即具有较深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