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十四五”时期站在新起点上开启了共同富裕建设和示范区探索的新征程。共同富裕建设要求城市和农村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但其不等于平均主义,也不等于同步富裕 [1],它在一定程度上由城乡收入差距来体现。而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发展均衡性较好,人民富裕水平较高,其中等收入群体在全国占比60%左右,位列第一。相关政府提出,在2025年,我国的共同富裕水平要达到需要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在2035年,需要实现大范围的共同富裕水平 [2]。
但是,至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基于此,需要探究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起好领头羊作用,为其他城市的共同富裕发展提供思路,做到切实有效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2. 研究意义
共同富裕是我国近年来的奋斗目标,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过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质就是缩小贫富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快速发展,吸引着乡村人口的不断流入,导致了城镇的劳动力不断增多而乡村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城乡差距就此越来越大。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有着巩固作用,实现共同富裕对于浙江来说是独一无二的重大政治使命和重要机遇。为此,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希望可以做好示范作用,率先解决人民美好希望需求与现实发展间的矛盾 [3],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探究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缩小城乡差距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其他省份应当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符翔云在浙江省1978~2009年的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需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做好户籍制度改革 [4]。林奥京、刘俊昌等人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与二元结构系数 [5]。石灵灵,李宗植提出城市化失灵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城市化失灵在客观上是由于农民工群体中的高素质劳动力流入城市,而农村的人力资本增长又十分缓慢 [6]。张怡然,孟钰格等人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发现受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的城镇和农村居民在数字金融的发展上也存在差异,但是不会收敛城乡收入差距 [7]。李倩,胡玉婷等人提出农村劳动力收入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8]。Jinjun Xue和Wenshu Gao认为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以及城市居民收入的高估和农村居民收入的低估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大 [9]。
2. 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在对居民收入分配的研究中,可以用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状况。不少学者对基尼系数进行了研究,理论形式上,基尼系数最小为0,最大为1,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基尼系数越趋近于0,代表其城乡收入差距越小,越趋近于1,代表其城乡发展越不平衡 [10]。
2.1. 基尼系数
本文通过浙江省统计局查阅相关数据,并将其代入到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中,得到城镇和农村的基尼系数,该公式将社会中的人均分为5组,并将20%的高收入户的收入百分比与20%的低收入户的收入百分比的差值作为基尼系数的值 [11];再采用“城乡加权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做进一步处理,进而计算出浙江省城镇和农村整体的基尼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
由此我们可以计算出2010年到2015年城镇、乡村和城乡总体的基尼系数,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Table 1. Gini coefficient of towns, villages and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0 and 2015
表1. 2010年和2015年的浙江省城镇、乡村和城乡总体的基尼系数
2.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
该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表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表示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
通过查阅《浙江省统计年献》的数据,可以算出浙江省2015~2020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Table 2. Income gap index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20
表2. 浙江省2015~2020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
从2015年到2020年,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从2015年的2.2564下降到2020年的2.0986,在2021年6月10日,浙江省成为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了给相关部门提供建设性意见,本文对影响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模型的建立
3.1. 变量选取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是衡量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已有研究来看,城乡收入差距的一般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来考察。由于很难完全掌握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所有因素,因此本文主要从城镇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这四个宏观层面上关注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并从这四个方面设定了八个自变量 [13]。
城镇化水平,城市地区具有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因而比较优势突出、高附加值的第二、三产业会优先布局于此,而农村地区则只能被动接受缺乏比较优势的落后产业。这种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推动优质资源不断向城市集聚,长此以往,城市发展开始向城区边缘扩散,城镇化水平随之提高,改善城乡收入差距。
金融发展水平,一般从金融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两个方面来综合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近年来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战略为代表的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性支持,使得大量资源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城乡之间金融非均衡发展不断收敛,改善金融资源向城市重点偏移的局面,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城乡收入差距。
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往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效率,二是公平。效率体现在经济总量指标的数值,而公平可以体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分配合理、平衡。城乡收入差距的大小还受再分配政策的效率影响;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了社会再分配制度的再分配边际效率。因此,经济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产业结构优化,一般是指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占比正在逐步增加,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还可以带动劳动力流动,从而优化劳动力的结构优化,劳动力通过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迁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因此,增加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优化农村地区单一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推动产业不断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可以积极改善城乡收入分配,推动共同富裕。
最后,本文选取“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这一指标作为因变量,探讨上述自变量对其的影响程度,具体指标选取如表3所示。
3.2. 数据选取
上述指标采用2011年到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和《浙江省统计年鉴》,经过预处理后的变量数据如表4所示:
3.3. 模型形式
由于上表数据均用比值或对数形式表示,说明已经消除变量之间量级上的差距,选取模型如下:
其中,
是城乡收入相对差距,
是常数项,
是城市化率,
是城乡消费支出比,
是金融规模,
是金融效率,
是转移性收入比,
是经济发展水平,
是产业结构高级化,
是就业结构,
为服从正态分布
的随机干扰项。
3.4. 模型初步回归
本文将数据导入stata软件,并执行初步回归指令,在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模型进行了初步回归,初步回归具体结果如图1。
由图1可知,城市化率、城乡消费支出比、金融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结构五个指标上升对缩小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存在促进作用,金融效率、转移性收入比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三个指标上升对缩小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存在抑制作用。
3.5. 显著性检验
设置置信水平
为0.05,观察模型回归的各项指标。
首先,对模型进行
检验,其原假设是估计参数均为0,表中
,因此拒绝原假设,
检验通过,估计的系数不均为零。同时模型可决系数为0.9884,说明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有约99%可被上述变量解释,同时证明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能力。
其次,对各个参数进行t检验,原假设是参数值为0,根据初步回归表发现八个变量
值都大于0.05,没有通过t检验,说明该八个变量参数不显著。同时发现八个变量的置信区间都有零点,说明参数不显著,因此要考虑多重共线性问题。
3.6. 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其核心为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方差与假设自变量间不线性相关时的方差之比,方差膨胀因子是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重要指标 [12]。

Table 5. Diagnosis of multivariable multicollinearity
表5. 多重共线性诊断
根据表5可知,只有X5的VIF值 = 2.58 < 10,说明该线性回归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为了解决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选择用置信水平为0.05的向前逐步回归法,回归结果如下:(图2)

Figure 2. The result of stepwise regression
图2. 逐步回归结果
根据向前逐步回归结果,去除了城市化率、金融规模、城乡消费支出比、转移性收入比和金融效率这五个变量。修改后的模型通过了F检验,同时剩余变量均通过t检验,说明此次回归得到的估计参数均显著,得到的参数均为正,有正确的经济意义。
3.7. 异方差性检验
本模型运用BP检验法来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性,BP检验的原假设是不存在异方差性,若模型存在异方差性会使回归得到的参数失去有效性,同时参数的显著性也会失效 [13]。结果如图3所示:
由上图可知,P值 = 0.8764 > 0.05,说明在0.05的置信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因此判断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3.8. 模型解释
根据回归、多重共线性检验、向前逐步法、异方差性检验后得到的方程为
此模型经济意义明显,模型的参数为对应自变量对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的弹性。从模型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起抑制作用,就业结构提高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起促进作用。具体影响为: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增加2.9%;产业结构高级化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增加2.1%;就业结构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减少32.4%。
4. 小结和建议
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关注减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有助于在高质量发展中达到共同富裕,同时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基尼系数和城乡居民相对差距两个角度,刻画了2010年至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在总体上不断缩小。在探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过程中,本文选择从城镇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四个角度来研究,并判断其对减小城乡收入差距造成积极还是消极影响。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与就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三个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其中就业结构为减少城乡收入差距起积极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中国农村产业最主要依靠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单一,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农村的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又由于第一产业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完全转移是不现实的,因此要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率 [14];此外,应鼓励农村劳动力延长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竞争力,就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