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因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1] 。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等均是ACS的主要病理机制 [2] [3] [4] 。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破裂是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比值,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5] 。既往研究表明单核细胞可预测冠状动脉疾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可反映出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是ACS患者的预测因子 [6] [7] 。但是NLR与ACS患者的AI关系依旧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ACS患者NLR和AI的关系,为早期评估ACS患者的AI的严重性及远期预后提供可替代指标。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就诊与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的ACS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48例,年龄为35~72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进行分组。高AI的ACS患者49例。低AI的ACS患者49例。纳入标准:① 1月内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实验室和/或辅助检查达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得以证实。② 完善专科检验和检查,病历资料详细。排除标准:① 明确诊断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其他胸痛患者。② 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病等。③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 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重度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诊断标准
急性冠脉综合征:因1月内发作性胸闷和/或胸痛症状就诊,实验室和/或辅助检查提示心肌缺血,且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证实冠脉血管斑块形成,且相应的管腔狭窄超过50%。
2.3. 方法
2.3.1. 病史采集
记录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等。BMI = 体重(kg)/[身高(m)]2。
2.3.2. 血清学指标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标本,主要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 N)、淋巴细胞(Lymphocytes, L)等。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 = (TC-HDL-C)/HDL-C。NLR = NLR。
2.3.3. 分析两组完善冠脉造影术后行血运重建的情况
血运重建定义为支架植入或球囊扩张。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检查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 ± 标准差(
)或四分位区间表示。分类变量利用百分比进行表示。若变量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两样本T检验。若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表示。用Spearman 检验进行相关分析。NLR与AI的关系用多元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表1)。
3.2. 血脂比较
高AI组的TG、TC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低A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高AI组的HDL-C显著低于低AI组(P < 0.05) (表2)。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lipid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mol/L)
表2. 两组间血脂水平比较(mmol/L)
3.3. 血常规指标比较
高AI组的中性粒细胞和NLR显著高于低A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AI组的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低A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3)。

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routine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间血常规指标比较
3.4. 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两组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表4)。

Table 4. Comparison of echocardiographic indi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4. 两组间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3.5. NLR与AI的Spearman相关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两组的NLR与AI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 0.362, P < 0.05) (表5)。

Table 5.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NLR and AI
表5. NLR与AI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3.6. 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与AI独立相关(P < 0.05) (表6)。

Table 6. 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AI
表6. AI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7. 血运重建比较
高AI组的血运重建患者人数明显高于低AI组的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7)。

Table 7. Analysis of revasculariz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7. 两组间血运重建分析
4. 讨论
ACS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极早期对ACS进行预测并干预治疗,可明显降心血管患者低致残致死风险,通过个体化诊疗,可降低主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8] 。既往及现有研究提示临床实际中多采用检测肌钙蛋白和超敏肌钙蛋白水平来预测和诊断ACS发生的风险。但肌钙蛋白和和超敏肌钙蛋白检测还没有在基层医疗或偏远地区广泛使用 [9] 。因此,如何在极早期通过实验室等辅助检测手段快速识别及诊断ACS患者,评估预后尤其重要,相关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为此,开展本研究并发现NLR水平与AI紧密相关。
ACS主要病理过程是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先沉积在血管内膜,使内膜纤维化,逐步长成斑块。在应激、剧烈活动、劳累等诱因下不稳定斑块发生出血、破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坏死 [10] [11] 。AI作为一个快速、简便、易获取的生物标志物,其统计方式如下(TC-HDL-C)/HDL-C [11] 。换言之,TC包含各种胆固醇。从TC中过滤出HDL-C,即可获得有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类型。HDL-C作为一种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因此,AI可以简易理解为脂质成分中危险部分与保护部分的比值,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本研究中得出,高AI患者血运重建人数明显高于低AI患者,提示高AI组患严重血管病变可能性更大,可作为ACS患者危险分层辅助指标。
发生ACS或心肌缺血时,CD11b/CD18等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增加 [12] 。这些黏附分子使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皮破损处发生滚动、黏附和聚集,活化巨噬细胞,促进泡沫细胞和斑块的形成,随之分泌炎性因子,局部炎症反应增强。斑块由稳定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状态。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时在P-选择素作用下中性粒细胞活化,释放髓过氧化物酶,使整合素-β2激活,形成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复合体,进一步形成血栓,甚至阻断微血管的灌注 [13] 。本研究发现高AI组的中性粒细胞显著高于低AI组,淋巴细胞数显著低于低AI组,因ACS患者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机体迅速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和糖皮质激素,使循环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淋巴细胞有关,与其他胸痛相比,高AI的ACS患者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偏低,这可能与淋巴细胞抑制炎症反应相关,从而达到保护心肌细胞,延缓心室重构的作用。研究也表明中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与冠心病的不良预后相关 [13] ,且这种评估价值优于高敏C反应蛋白。该数据得出中性粒细胞数目与A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淋巴细胞数目与AI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既往研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ACS的关系相符合,并且再次提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和AI高低与ACS严重程度有关,这样可预测主要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14] [15] 。
NLR是一种容易获得的新型炎症标志物,反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水的比值,比单纯比较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更准确,目前在心血管疾病中开展广泛研究,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 [16] - [21] 。本研究发现NLR与AI独立相关,提示NLR与ACS患者严重程度有关,符合既往研究NLR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等结果。提示NLR可作为早期评估ACS患者的AI的严重性及远期预后替代指标。
5. 结论
综上所述,ACS患者中NLR水平与AI存在正相关。NLR值可作为评价A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监测指标之一。因本研究的设计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数据增大后是否会产生偏倚有待进一步考证,未来将做前瞻性研究并扩大研究ACS人群量和检测指标,为相关结果提供更加有利证据,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基金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A04J2053),项目负责人:官格。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