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景德镇“四大名瓷”陶瓷艺术文化
景德镇,被誉为“瓷都”,以其独特的陶瓷工艺和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景德镇的“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更是代表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巅峰,展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精髓(图1)。
青花瓷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其特点在于釉下彩绘工艺。青花瓷主要使用含钴的矿物颜料,在坯体上绘制纹样,然后上釉高温烧制而成。青花瓷色泽清新,图案多为山水、花卉、人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1]。
玲珑瓷是一种在瓷坯上镂刻透雕,再施以透明釉料烧制而成的瓷器。这种工艺使得瓷器表面呈现出精致的镂空效果,仿佛蕴藏着隐秘的美。通透的纹饰与细腻的雕工相得益彰,常见于茶具、灯具等日常器物中。
粉彩瓷是景德镇在康熙年间发明的一种釉上彩绘瓷器,其工艺繁复,需要多次上色和烧制。粉彩瓷常常描绘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色彩丰富且层次分明。粉彩瓷的诞生标志着景德镇陶瓷在色彩运用和装饰技艺上的进一步成熟和创新。
Figure 1. The four famous porcelains
图1. 四大名瓷①
颜色釉瓷是指施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单色釉瓷器。这种瓷器的特点在于釉色的纯正和变化多端,代表了景德镇高超的釉色控制技术。颜色釉瓷的种类繁多,如天青、窑变、釉里红等,不同的釉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景德镇“四大名瓷”不仅在技艺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多样性和精湛技艺,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艺术追求。这些瓷器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陶瓷文化。
1.2. 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及活动偏好理论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儿童在理解世界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上都有所不同[2]。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与世界互动。
前运算阶段(2~7岁):此阶段的儿童通过象征性思维和语言进行学习。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在这一阶段能够进行逻辑思考和系统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2岁及以上):儿童进入青少年期后,他们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2) 生态系统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儿童的发展受多层次环境的影响,包括微系统(家庭、学校)、中系统(不同微系统的相互作用)、外系统(家长的工作场所、社区),以及宏系统(文化、社会规范) [3]。
3) 游戏理论
游戏是儿童成长的核心活动。胡伊津加(Johan Huizinga)和布鲁纳(Jerome Bruner)等学者提出,游戏不仅仅是娱乐,它是儿童认知、社交、情感发展的重要手段[4]。
2. “四大名瓷”陶瓷文化视角下的儿童游乐空间研究分析
2.1. “四大名瓷”陶瓷文化空间规划模式研究
在儿童游乐空间的规划中,可以使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借鉴“四大名瓷”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不同年龄段儿童主题化的游乐空间的设计与布局的构建,使得每个游乐区域可以围绕一种名瓷展开游乐区域(表1)。
Table 1.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Four Famous Porcelains
表1. 四大名瓷空间布局分析
游乐区域 |
空间布局 |
青花瓷区(0~7岁) |
以青花瓷的蓝白色调为主,设置具有青花瓷纹样的滑梯、秋千和攀爬架等。
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感受青花瓷的艺术魅力。 |
玲珑瓷区(全年龄段) |
以玲珑瓷的镂空艺术为灵感,设计透明且具有镂空效果的游乐设施,
营造出梦幻般的游乐空间。 |
粉彩瓷区(全年龄段) |
以粉彩瓷的柔和色调和细腻画工为主题,设置色彩丰富的游乐设施,
并在墙壁上绘制粉彩瓷的经典图案。 |
颜色釉瓷区(7岁以上) |
利用颜色釉瓷的多样釉色,设计不同颜色的滑梯、秋千和其他游乐设施,
使整个区域充满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 |
在文化体验与互动教育在游乐空间中,除了提供丰富的娱乐设施,还应注重文化体验和互动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装置和教育设施,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了解和学习景德镇陶瓷文化,例如:互动展示墙:通过触摸屏、投影和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展示“四大名瓷”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陶瓷知识。文化故事角:在游乐空间的一角设置文化故事角,通过图书、音频和视频,向孩子们讲述景德镇陶瓷的历史故事,使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5]。
安全和环保是两个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确保所有设施符合国家和国际的安全标准。所有游乐设施应采用圆角设计,避免锐利边缘;地面应采用防滑和减震材料,防止孩子摔倒受伤。选择无毒、环保的材料制作游乐设施。
2.2. “四大名瓷”文化的主体要素
主体要素一共分为三大要素,分别是受教育的对象、场景及设施、规划体验。
第一要素:受教育的对象。受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儿童。通过青花瓷主题的游乐设施,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工匠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玲珑瓷的镂空设计和通透效果能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理解结构和空间艺术的美学原理。粉彩瓷以其柔和的色调和丰富的图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粉彩瓷的艺术表现形式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游乐中体验到色彩的魅力和艺术的多样性。颜色釉瓷则通过多种釉色的变化展示了陶瓷艺术的独特工艺和技术成就。
孩子们不仅能在娱乐中接受美学和历史文化教育,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第二要素:场景及设施。青花瓷区的设计以蓝白色调为主,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玲珑瓷的设计以通透和镂空为主,整体设计轻盈且富有层次感。粉彩瓷区的设计以柔和的粉色、绿色和黄色等色调为主。放置色彩攀岩墙,攀岩墙上装饰有各种粉彩瓷的图案,攀岩块采用不同的颜色,孩子们在攀爬过程中可以体验到丰富的色彩和图案变化[6]。颜色釉瓷区的设计以各种釉色为主,形成丰富的色彩对比和视觉效果。
第三要素:体验规划是关键,旨在通过互动和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孩子们在娱乐中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以下是针对基于陶瓷文化背景下儿童主题乐园设计的4大板块游玩区进行设计的体验规划(表2)。
Table 2. Experiential planning of 4 major sections of play area based on the design of children’s theme park in the context of ceramic culture
表2. 基于陶瓷文化背景下儿童主题乐园设计的4大板块游玩区的体验规划
儿童主题乐园
区域名称 |
体验元素 |
互动体验 |
场景营造 |
青花瓷区 (0~7岁) |
围绕青花瓷的蓝白色调和
经典纹样展开,通过视觉、触觉和互动体验,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青花瓷的艺术
魅力。 |
1) 青花绘画体验:设置青花瓷
绘画区,提供陶瓷颜料和工具,
孩子们可以在陶瓷板上模仿绘制
青花图案。 2) AR互动墙:通过增强现实
技术,在墙上展示青花瓷的历史
和制作过程,通过触摸和互动,
了解青花瓷的起源和发展。 3.青花拼图游戏:设计青花图案
拼图游戏,通过拼图学习青花瓷的经典图案,提高他们的观察与
动手能力。 |
青花瓷博物馆:小型青花瓷
博物馆展示各种精美的青花瓷作品,结合多媒体介绍青花瓷的历史和制作工艺。 |
玲珑瓷区 (全年龄段) |
以镂空和通透为主,通过
光影效果和互动设施,展示玲珑瓷的精致与细腻。 |
1) 镂空雕刻体验:设置雕刻区,提供安全的雕刻工具和模具,孩子们可以尝试雕刻简单的镂空图案。 2) 光影游戏:利用镂空设计和
光影效果,孩子们可以通过调整
光源,创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感受玲珑瓷的艺术魅力。 |
透明隧道:设置透明隧道,
孩子们在穿越隧道时可以
欣赏到不同角度的光影效果。 |
粉彩瓷区 (全年龄段) |
以柔和的色调和丰富的图案为主,通过色彩和互动设施,展示粉彩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
1) 粉彩绘画体验:设置粉彩绘画区,提供粉彩颜料和陶瓷板,孩子们可以在陶瓷板上绘制粉彩图案,体验粉彩瓷的绘画工艺。 2) 色彩实验室:通过色彩实验室,孩子们可以学习粉彩瓷的色彩调配和上色技巧,了解色彩在
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
粉彩瓷花园:设计一个粉彩瓷花园,结合粉彩瓷的装饰,
营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
空间。 |
颜色釉瓷区 (7岁以上) |
以各种釉色为主,通过丰富的色彩对比和互动设施,
展示颜色釉瓷的独特魅力。 |
釉色实验体验:设置釉色实验区,提供安全的釉料和工具,孩子们
可以尝试调配和上色,体验颜色
釉瓷的制作过程。 |
颜色釉瓷展示廊:展示廊内陈列各种颜色釉瓷作品,通过
灯光和展示手法,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参观和学习。 |
2.3. 开展陶瓷文化的体验领域及体验方式
在以陶瓷文化为背景的儿童主题乐园设计中,借助生态系统理论开展陶瓷文化的体验领域及体验方式,注重场地的安全性且场地选取具有教育性,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和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城市文化传播更加系统化。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在‘景区、校际、社会’三个层面形成有效传播,有重点、有层次地集中体现了当地文化特色。”[7] (表3)。
Table 3. Experiential areas and ways of experiencing ceramic culture
表3. 陶瓷文化的体验领域及体验方式
体验领域 |
陶瓷绘画区 |
陶瓷制作区 |
互动展示区 |
陶瓷拼图区 |
光影体验区 |
体验方式 |
设置绘画区,提供青花、粉彩等陶瓷颜料和陶瓷板,
孩子们可以在专业指导下尝试绘制
传统陶瓷图案。 |
设立小型陶艺工作坊,提供陶土和
简易的制作工具,可以在陶艺师的
指导下动手制作
简单的陶瓷器皿。 |
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设置互动展示墙,可以通过触摸屏和投影互动,深入了解陶瓷文化。 |
设计各种陶瓷图案的拼图游戏,
孩子们可以通过
拼图了解不同种类陶瓷的特色和图案,培养观察力
和动手能力。 |
利用玲珑瓷的镂空设计和光影效果,通过调整光源,
创造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
3. 陶瓷文化与儿童主题乐园设计结合——以景德镇三宝村设计为例
3.1. 项目概况
景德镇三宝村位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的东南部,距离景德镇市区仅十余公里。三宝村因其丰富的陶瓷资源和悠久的制瓷历史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陶瓷村”。村中的陶瓷工艺以手工技艺和传统工艺为主,许多陶艺大师在这里创作,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8]。近年来,三宝村还成为了陶瓷艺术家的聚集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艺术家和游客前来参观和交流。
本次论文选取的场地位于江西省景德镇三宝村中景德镇文祥窑陶瓷艺术有限公司与寻味三宝中间的一块草坪上,场地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场地上现有4个雕塑,并且通过观察人流量大,很多外地游客,且周边环境优美,适合进行改造成儿童主题乐园(图2,图3)。
Figure 2. Site photograph of site location
图2. 场地位置现场照片②
Figure 3. Current status of selected sites in Sambo village
图3. 三宝村选取场地现状图③
3.2. 陶瓷文化主题体验设计
场景氛围搭建:在景德镇三宝村陶瓷文化背景下,儿童主题乐园的体验设计应当充分融入当地的陶瓷文化元素、涂鸦元素、特色鹅软石、墙绘等元素(图4),通过场景氛围的搭建,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感受到传统与艺术的魅力。场景氛围搭建分为入口区、游乐区两大部分。入口区以三宝村古窑遗址为灵感,门柱和墙面装饰青花瓷和粉彩瓷的典型图案,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采用触摸屏技术,让孩子们通过互动了解整个乐园的布局和特色。设计陶瓷制作区,四周挂满陶艺作品和陶瓷工具,墙面展示陶瓷制作的流程图和工艺简介。设置陶瓷主题的小游戏和手工艺活动,如陶瓷拼图、陶瓷绘画等,让孩子们在休息时也能享受动手的乐趣。
Figure 4. Collection of elements unique to Sanbao village
图4. 三宝村特有的元素合集④
通过以上场景氛围的搭建,儿童主题乐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娱乐设施,还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3. 体验模式研究
在景德镇三宝村陶瓷文化背景下,儿童主题乐园的体验设计应注重互动性和教育性,通过多种体验模式让孩子们在娱乐中感受到陶瓷艺术的魅力[9]。以游戏理论为设计原理来设立陶瓷工艺展示区,每个设施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能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感受到不同瓷器的美感。设计不同难度的游乐设施,让儿童在没有强制任务的情况下自由探索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通过引入陶瓷制作、色彩搭配等互动游戏,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传递文化知识,让学习变得有趣,如设计相关游乐设施比如:滑滑梯、跷跷板、摇摇椅等不同年龄段、不同难度的游乐设施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图5)。
Figure 5. Effective diagram of some facilities in the ceramic culture children’s theme park
图5. 陶瓷文化儿童主题乐园中部分设施效果图⑤
设计陶瓷主题的互动游戏,如陶瓷拼图、颜色釉涂色等。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增强对陶瓷文化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图6)。
Figure 6. Ceramic puzzle style effect
图6. 陶瓷拼图样式效果图⑥
4. 总结
在陶瓷文化背景下,景德镇三宝村儿童主题乐园的体验设计旨在将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游乐设施相结合,通过互动性和教育性的活动,使孩子们在娱乐中感受到陶瓷文化的魅力。乐园设计包括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四大主题区域,融入陶艺制作、陶瓷绘画、互动游戏、文化探索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每个区域和活动不仅提供了娱乐功能,还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陶瓷文化知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兴趣。通过这种创新的体验模式,儿童主题乐园不仅成为孩子们玩乐的场所,也成为陶瓷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平台。
注 释
①图1来源:百度图片
②图2来源:百度地图
③图3来源:作者自摄
④图4来源:作者自摄
⑤图5来源:作者自绘
⑥图6来源:作者自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