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电商产业(跨境电商)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ath of E-Commerce Industry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Liuhe District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六合区电商产业,特别是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制约因素及未来发展策略。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本文揭示了六合区电商产业的基础与不足,并提出了促进电商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培育龙头企业、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以及强化要素保障是提升六合区电商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本文的研究为六合区乃至类似地区的电商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problems, constrain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Liuhe District’s e-commerce industry, especially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basi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e-commerce industry in Liuhe Distric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e-commerce industr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enhancing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cultivating leading enterpris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ross-border e-commerce formats and strengthening factor guarantee are the key way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commerce industry in Liuhe District.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dustry in Liuhe District and even similar areas.
文章引用:郭佳. 六合区电商产业(跨境电商)发展策略与路径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2608-2613.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434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跃进与全球贸易网络的日益紧密交织,电子商务已成为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关键引擎。特别是在全球疫情持续影响的背景下,电子商务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保障了市场供应的连续性,更成为消费经济的重要稳定器,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迅猛跃进,跨境电商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引领国际贸易的深刻变革,重新塑造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版图,促进了全球经济的融合与重构[1]。六合区,作为江苏省南京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电商产业在近年来虽已初具规模,展现出一定的发展潜力与活力,但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与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其整体发展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六合区电商产业,尤其是跨境电商领域,虽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基础资源,但龙头企业稀缺、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六合区电商产业(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该区域电商产业的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全面调研与分析,为六合区电商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与有力支撑。

2. 六合区电商产业发展概述

2.1. 电商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成就

六合区作为南京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其电商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展现出一定的基础与成就。自2016年被授予省级电商示范县以来,六合区电商产业稳步前行,不仅构建了涵盖省级电商示范镇、示范村、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街)区以及市级电商示范基地(园区)的多元化电商生态体系,还吸引了超过400家电子商务企业入驻,涉及农产品、美食特产、化工、服装、机电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广泛的产业覆盖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六合区电商企业通过淘宝、天猫、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知名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店铺的数量超过600家,手机微店更是突破了1500家大关,充分展现了其电商市场的活跃度和潜力。此外,六合区的电子商务模式以B2B和B2C为主,其中B2C模式占据主导地位,约有250家企业从事该模式,生产型企业占比高达70%,显示出其在制造业与电商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在交易额方面,六合区电商产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20年底,全区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网络零售额更是达到3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1

2.2. 电商发展的瓶颈与挑战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它不仅催生了创新的商业模式,还引领了生态系统构建的全新时代。这一经济形态的强大动力,直接推动了平台经济的迅速崛起,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高效化和互联互通的商业环境[2]。然而,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六合区电商产业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瓶颈与挑战。首先,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缺乏成为制约该区电商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尽管电商企业数量众多,但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却寥寥无几,年成交额达1000万以上的企业不到10家2,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商产业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其次,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六合区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受限于标准化程度不高和品牌影响力有限,农产品在上行过程中难以形成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态势,从而制约了电商产业在农产品领域的深入拓展。此外,众多政策在落地执行之际,常因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部分政策未能充分渗透至基层,其实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3]。此外,电商产业的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许多电商企业缺乏在新业态、新技术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导致整个电商产业的创新活力不足,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3. 电商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失衡

六合区电商产业在南京市内面临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与失衡问题。相较于南京市内的秦淮区、溧水区等电商发展先行区,六合区在产业集聚、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秦淮区已构建了集品牌培育、平台打造、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电商园区,而溧水区则凭借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的设立,在跨境电商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反观六合区,尽管具备一定的电商基础,但产业集聚效应尚未形成,政策支持的持续性和系统性有待加强,同时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这种区域间的不均衡发展不仅限制了六合区电商产业的快速崛起,也削弱了南京市电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因此,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化政策环境,成为推动六合区电商产业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

3. 电商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3.1. 产业集聚优势不明显

六合区电商产业在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首要障碍在于产业集聚优势的不显著性,这一挑战根植于政策环境的薄弱与部门间协调机制的缺失。当前,电商政策体系显得较为零散和短视,虽有短期内的扶持性政策出台,但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规划与实施策略,难以持续为电商企业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红利。政策的非连续性和碎片化,无疑削弱了企业在本地投资、发展和壮大的信心与动力。与此同时,电商产业作为一项高度跨部门协同的工作,亟需多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与高效协作。然而,现状却显示出在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方面的衔接不畅,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壁垒与割裂,未能形成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大合力。当前,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待完善,依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生产能力不足,缺乏丰富的供应渠道,这种协作机制的不足,导致电商企业难以获得全链条、一站式的服务与支持,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4]。因此,强化产业集聚优势,必须从完善政策环境和优化部门协调入手。一方面,应构建系统全面、长期稳定的电商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确保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为企业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加强跨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健全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在政策制定、项目实施、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破解六合区电商产业集聚优势不明显的难题,为电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个体网商发展受限

六合区电商产业的另一大制约因素在于个体网商的发展困境。当前,众多个体网商仍处于“单打独斗”的初级阶段,受限于有限的资源、经营场所及物流配送等瓶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力。这些网商往往依赖于低商务成本和零税费等短期优势,而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市场策略。为突破这一瓶颈,六合区亟需构建一个协同成长的电商生态。一方面,应加大对个体网商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等手段,帮助其提升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个体网商进行店铺升级、产品优化和品牌推广;同时,引入专业机构提供培训服务,提升网商的经营能力和市场敏锐度。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区的建设,通过建设电商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载体平台,为个体网商提供集中发展的空间和资源。通过产业集聚,可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促进个体网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区域电商产业的整体水平。此外,还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配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为个体网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同时,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为个体网商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机会。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协同成长的电商生态、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和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六合区有望突破个体网商的发展瓶颈,促进电商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3. 新业态应用意识淡薄

六合区电商产业在快速迭代的电商新业态中面临着一大挑战:新业态应用意识淡薄。作为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的区域,电商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设施与理念相对滞后,这直接导致了对新兴商业模式的认知和接纳速度较慢。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前沿电商形态在区内未能得到充分关注和有效应用,多数电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B2B、B2C模式,错失了这些新业态带来的市场机遇。虽然目前江苏省相关政策和落地措施已经切实节约了跨境电商出口企业的物流、仓储等经营成本,但是企业仍然需要加强物流数字技术的运用,运用现代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改善物流企业的物流效率。为打破这一困境,六合区需从多方面着手,首先,需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统计制度与市场监测体系,为政策制定与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其次,加强新业态的宣传普及,通过举办电商创新论坛、直播带货技能大赛等活动,提升企业对新业态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同时,鼓励和支持电商企业进行模式创新,探索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等新型经营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此外,六合区还应加强与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合作,引入外部资源和先进经验,共同推动电商新业态在区内的落地和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培育等多措并举,逐步构建起适应新业态发展的电商生态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电商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4. 专业人才短缺与流失

六合区电商产业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专业人才短缺与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壮大的关键瓶颈。电子商务作为新兴高科技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广泛且深刻,涵盖了计算机、网络、通讯、财务、市场营销、美工设计、物流管理等多个领域。然而,六合区在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导致本地人才供给难以满足行业需求。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六合区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潜力,但受限于创业氛围不浓厚、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以及生活环境相对滞后等因素,以及社会对电商物流行业的认知偏见也会引起电商物流人才流失问题[5]。难以有效吸引并留住具有超前经营理念和尖端电子商务技术的高层次人才。这种人才短缺与流失的恶性循环,不仅削弱了电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严重制约了整个电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六合区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方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电商实训基地等方式,加大本地人才培养力度[6];另一方面,优化人才政策,提升创业氛围和生活品质,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电商企业和人才团队,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为六合区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促进六合区电商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载体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为加速六合区电商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合作可以缩短商品通关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7]。首要任务是强化载体平台建设。这包括加大力度支持电商孵化基地的建设,特别是针对跨境电商的孵化基地,通过提供优惠政策、资源对接和业务指导,吸引更多优质电商企业入驻。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孵化服务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等,以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此外,还需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六合区电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4.2. 培育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升级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六合区电商产业而言,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尤为关键。应依托现有的电商示范企业和示范村,集中资源扶持2~3家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品牌打造等手段,促其做大做强。同时,鼓励这些企业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展市场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8]。此外,还需引导区内电商企业增强自有品牌意识,积极参与各类品牌建设行动,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引领六合区电商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4.3. 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构建产业新生态

跨境电商能够通过使用互联网平台来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加快交易过程[9]。跨境电商作为电商产业的新增长点,对于六合区电商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快跨境电商孵化基地的建设,吸引更多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加强与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等跨境电商先行区的对接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探索建立适应六合区实际的跨境电商发展新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10]。此外,还需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企业应积极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舞台和持续成长的机会,以此稳固人才队伍,促进员工的长期忠诚与职业发展[11]。同时,鼓励区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推动六合区跨境电商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4. 优化要素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确保六合区电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需不断优化要素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同时,加强政府、地方高校、跨境电商企业、行业协会四方合作,共同构建跨界电商直播人才的“产教研”融合培养体系,共同培养符合市场、企业需求的人才[12]。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充分利用六合区的区位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此外,还需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电商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加强电商行业监管和自律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为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 结语

六合区电商产业,尤其是跨境电商,虽取得初步成效,但整体发展水平尚待提升,面临龙头企业少、农产品标准化不足等挑战。为破解困境,需多管齐下:强化载体平台建设,吸引企业入驻,形成规模效应与良好电商生态;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通过政策扶持与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驱动发展,紧跟时代潮流,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并深化与自贸区合作;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政府效能,特别是物流体系的建设,以支撑电商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通过深入分析与规划,为本地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量身定制一套全面、可行的政策蓝图,以加速其在全球市场中的拓展步伐[13]。综上所述,六合区电商产业的发展需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协同努力,通过综合施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实现电商产业的跨越式进步,为区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NOTES

1此段内容数据由六合区商务局提供。

2此数据由六合区商务局提供。

参考文献

[1] 张岩. 数字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财经大学, 2020.
[2] 周木子. 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困境与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 40(7): 110-112.
[3] 张希颖, 刘梦威, 刘敏. 跨境电商直播在东南亚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TikTok和Shopee的对比分析[J]. 时代经贸, 2023, 20(8): 94-96.
[4] 刘梦瑶, 刘磊.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物流人才困境与培养路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3, 45(10): 185-187.
[5] 陈亚男. 数字经济背景下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困境与具体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24(18): 27-29.
[6] 汤莉. “跨境电商 + 产业带”: 双向赋能生态跃迁进行时[N]. 国际商报, 2024-07-01(003).
[7] 樊琼. 基于跨境电商产业链的外贸电商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4(19): 38-41.
[8] 林晓怡, 申志轩, 庄惠明. 跨境电商改革对城市创业活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基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考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5(1): 91-102.
[9] Gomez-Herrera, E., Martens, B. and Turlea, G. (2014) The Drivers and Impediment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EU.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28, 83-96.
https://doi.org/10.1016/j.infoecopol.2014.05.002
[10] 蒋良骏. 江苏跨境电商品牌国际化营销模型研究——基于双循环新格局下[J]. 北方经贸, 2024(5): 57-60.
[11] 曲慧梅, 逯广霞. 基于AHP-FCE模型的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水平评价[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5): 49-54.
[12] 翁瑾. 江苏省跨境电商企业直播营销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3(8): 103-106.
[13] 郭扬.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4, 43(3):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