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诚然,时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疑是给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便利与发展进步。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看似繁荣的背后却蕴藏着一场深刻变革的精神危机。在单向度人视野下,马尔库塞以其深刻的哲学洞察力揭示了科学技术哲学下现代人的诸多异化现象。在这场危机中,人的自由、本质和批判精神正在逐渐地被技术所影响,进而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单向度的发展趋势。质言之,马尔库塞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将技术哲学这一问题置于更为广阔的哲学视野范围中进行审视。在马尔库塞眼中,所谓技术并非中立的存在物,而是蕴含着某种特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换言之,在技术统治下,人们不止是在物质生产领域受到异化的影响,亦在精神生活、政治生活乃至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遭遇本能欲望的各种扭曲。而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作为20世纪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无疑是多源头的思想汇聚与现实社会观察深刻反思的真切影射。某种意义上,马尔库塞的理论是根深蒂固地建立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之上的。马克思关于劳动异化的细致分析为马尔库塞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本质力量如何被剥夺和变得扭曲,进而为马尔库塞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批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马尔库塞异化理论哲学根基
“异化”一词在现代社会出现频率极高,甚至出现了“异化”泛化的情况。但是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是多种理论影响与现实观察的产物。他的这一理论不仅根植于马克思、弗洛伊德、卢卡奇等思想家的理论,同时也受到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现象的深刻影响。简而言之,马尔库塞的相关理论成果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存困境,为寻求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2.1. 马克思劳动异化论:资本主义批判溯源
追溯“异化”,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深受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启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问题的深刻揭示,为马尔库塞提供了理解异化现象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支撑主要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发展完善的,其主要内容包含了四个规定性。首先,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这一重规定明确的说明了,“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1]。在异化劳动中,劳动者与劳动产品是一种异己的关系,劳动产品是独立与劳动者之外的,并同劳动者相对抗。其次,劳动者与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2], p. 12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中,人们劳动的兴趣被剥夺了,劳动者无法通过劳动来实现。自身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为资本家服务,生产活动成为了压迫和剥削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再者,劳动者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由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了受压迫的、机械的一种谋生的手段。马克思指出:“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2], p. 129)。也就是说,在异化产生后,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生产劳动产品的过程只为了活着和维持生计,忘却了人的本质。最后,人与人之间相异化。马克思指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3]。在马克思关于人与人相异化的结论中,包括资本家与工人相异化和资本家内部产生的异化。
2.2. 卢卡奇物化现象剖析:商品拜物教哲学考量
对于“异化”现象的剖析,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马尔库塞异化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则进一步为马尔库塞分析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特点提供了理论基础。卢卡奇指出,物质化结构对人类最大的伤害还在于它对人类精神的“物化”。“物化”对政治的渗透在统治的范围内,在个人的生活范围内,“物化意识”也成为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物质化构造的反射卢卡奇的“物化结构”与“物化意识”是马尔库塞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深刻地剖析了先进的工业化社会是怎样向社会生活与私有领域渗透,并对人类进行全方位的奴役,这是可控的。
2.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无意识层面异化探索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对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了个体内心的冲突与压抑,这启发了马尔库塞从心理层面去理解和分析异化现象。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还受到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现象的深刻影响。他观察到,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由性被束缚,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扭曲和异化。这种现实的社会现象促使马尔库塞深入思考异化的根源和消解途径。
综上所述,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是多种理论渊源和现实观察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卢卡奇等思想家的理论精髓,同时也吸收了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并在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现象的观察中得以丰富和发展。
3.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语境中具体展演
所谓技术异化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的问题。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既是一种生产要素,同时,亦成为了一种统治工具。在此背景下,技术理性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它不仅塑造了生产方式,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技术的进步,原本旨在解放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脱身,提升生活的质量,但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却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技术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种控制社会、规训个体的力量。质言之,技术理性导致的标准化、同质化现象,使得个体失去了多样性和独特性,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而技术又不断地塑造着人们的生活,久而久之便逐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3.1. 单向度社会之哲思:批判精神丧失与同质化趋势
技术异化表现为单向度的社会现象。马尔库塞观察到,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一种虚假的和平、舒适和富足。这种表面的繁荣掩盖了社会真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使得人们逐渐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的能力,成为现存制度的顺从者。这种单向度的社会现象导致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变得单一和刻板,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马尔库塞进一步分析道,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技术的服从成了对统治本身的服从;形式的技术合理性转变成了物质的政治合理性”[4]。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本主义社会借助科学技术来引导劳动者进行劳动,降低了对劳动群众的压迫,他们的工作环境的到了一定的改善,体力劳动的要求变少,劳动强度变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劳动者逐渐开始追求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物质的增多,而他们的革命性就逐渐的丧失。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人阶级,也就是曾经的革命性最强的阶级,也逐渐与资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发展。换句话说,工人不再发觉自己被压迫,反而享受现在的处境,开始自己压迫自己。技术被用作追求利润和扩张市场的工具,而不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以利润为导向的技术发展模式必然导致技术的异化和人的异化。因此,要克服技术异化,就需要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寻找一种更加公正、可持续和人性化的技术发展路径。
3.2. 自我意识与个体生活:技术统治下人性的扭曲
技术异化还表现在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的异化上。马尔库塞认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同时也使得人们逐渐远离自然和自我的本真。马尔库塞指出,“正在发生的不是高层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堕落,而是高层文化被现实所拒斥,现实超过了它的文化”[5]。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来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导致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变得肤浅和片面。技术成为了一种异化力量,使得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变得扭曲和异化。在当前处境下,工人真的是自由人吗?彻底的得到自身发展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再进一步深入探讨马尔库塞对技术异化的观点我们会发现:马尔库塞强调技术异化导致了人的自由的丧失。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发展虽然为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便利,但却在无形之中束缚了人的精神和思想。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普通人难以理解和掌握,从而不得不依赖于技术专家和制度化的管理体系。这种依赖导致人的自主性和决策能力受到限制,人们越来越难以摆脱技术体系的控制,进而丧失了真正的自由。
3.3. 技术崇拜哲学批判:社会对技术理性过度依赖与盲从
马尔库塞还指出,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现代社会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和依赖。人们将技术的发展视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过度追求技术的效率和效益,忽视了技术对人和社会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这种对技术的盲目崇拜和依赖导致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的发展往往服务于维护现有社会制度和利益结构的目的,而不是真正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无论是在客观上还是在他对劳动过程的态度上都不表现为这个过程的真正主人”[6]。正是对社会理性过度依赖与盲从的充分体现。这种价值取向导致了技术的异化,进而加剧了人的单向度化。
马尔库塞还指出技术异化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往往伴随着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权力的重新布局。那些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权力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利益,而那些处于技术边缘或弱势地位的人则可能面临更大的困境和剥夺。这种技术带来的不平等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也进一步削弱了人的自主性和尊严。
马尔库塞对技术异化的观点是深刻而全面的。他认为技术异化不仅表现为单向度的社会现象和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的异化,还导致了人的自由的丧失和社会的不平等。这些问题都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对技术的过度崇拜和依赖,以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忽视。因此,我们需要对技术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以克服技术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公正。
4.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困境之哲思
马尔库塞认为,技术异化在现代社会中表现为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导致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活的异化现象。这种异化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影响着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最终使人们逐渐远离自然和自我的本真。福柯有言:“现代社会对人的规训和惩罚已经脱离了暴力形式,而是以一种看似温和却又无孔不入的方式监视和督促着每个人,最终形成每个人自我督促的效果”[7]。此外,马尔库塞对于技术异化的消解路径主要包括通过爱欲的解放实现人的解放,以及构建新理性来重新审视和评估技术的发展。
4.1. 爱欲解放哲学构想:本能复归与追寻人的全面自由
在马尔库塞看来,要消解技术异化,首先需要通过爱欲的解放来实现人的解放。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爱欲,“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文化不仅压制了人的社会生存,还压制了人的生物生存;不仅压制了人的一般方面,还压制了人的本能结构”[8]。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随着技术的进步,机械的使用,人异化成了“单向度的人”,而如果想要摆脱技术理性的统治,就需要爱欲和本能的解放。只有首先解放爱欲,人的本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恢复,科技异化的现象也才能够被真正打破。
4.2. 新理性哲学构建:超越工具理性与重塑价值理性
在近代,人们普遍认为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可以带领人们从依赖自然向控制及利用自然转变,从而造成了对科学技术的盲从,并认为技术理性之所以控制社会,是因为价值理性被工具理性所替代。马尔库塞指出:“只是因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赐予了我们”[9]。为了恢复科技的中立性并消解科技异化,需要通过科学技术、价值、艺术的有机整合来构建新理性。这种新理性也被称为艺术化的理性,是“感性的理性”,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和评估技术的发展,避免其过度崇拜和依赖。在马尔库塞看来,现有的政治体系往往被技术精英所操控,他们利用技术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从而加剧了技术异化的现象。因此,要实现技术异化的消解,就必须打破这种技术精英的统治,推动政治体系的民主化进程。
除了政治层面的变革,马尔库塞还强调了教育和文化在消解技术异化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人们能够理性地看待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同时,文化也应该成为消解技术异化的重要力量,通过艺术、文学等形式来唤醒人们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情感,使人们能够重新发现和珍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3. 新型社会关系哲学设想:打破技术宰制与走向和谐共生
马尔库塞指出,在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业工人已丧失了革命的功能,而工人阶级则由消极的力量转变为积极的力量。他主张,革命的主题是在工业社会的影响范围以外出现的,因此,必须从这个“一维社会”的大染缸外面的社会力量中寻求革命的动力。因此,马尔库塞还提出了建立新型社会关系的设想。他认为,在新型社会中,人们应该摆脱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和崇拜,重新建立与自然和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新型社会关系将基于人的本质需求和自由发展,而非仅仅追求物质利益和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马尔库塞对于技术异化的消解路径提出了多方面的思考和建议。他强调了政治变革、教育和文化以及新型社会关系在消解技术异化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中的技术异化现象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5. 结语
马尔库塞指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了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控制。这种控制不仅体现在物质生产上,更体现在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塑造上。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原本应该服务于人类,但在这个过程中,它却逐渐反过来控制了人类,使人成为了技术的奴隶。这种技术异化的现象,导致了人的单向度化。在马尔库塞看来,人原本应该具有双向度的特性,即既能够肯定现实、维持现状,又能够否定、批判和超越现实。然而,在技术的操纵下,人的这种双向度特性被剥夺,只剩下单一的、肯定现实的向度。人们变得习惯于接受现状,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成为了单向度的人。因此,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的技术异化理论是对发达工业社会中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它提醒我们,要警惕技术的负面影响,努力保持人的双向度特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