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研究
Mental Resilience of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during the Normalization of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OI: 10.12677/sa.2024.13620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白静静:陕西省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陕西 西安
关键词: 医护人员疫情常态化心理弹性Medical Staff Normalization of COVID-19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ntal Resilience
摘要: 目的:通过了解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状况,分析其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应对措施。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在30余家医院选取参与常态化防控时期的医务人员,发放近2000份问卷,采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 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现状。医务人员心理弹性问卷:得分 ≤ 60分占62.9%;得分为61~69分占比19.4%;得分70~79分占比11.0%;得分 ≥ 80分占比6.8%。2. 职称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而工作时长和学历与心理弹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 > 0.05)。结论:1. 接受调查的人员心理弹性普遍偏低,说明改善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迫切性;2. 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职称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弹性造成影响。在工作中,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例如提供心理支持和培训机会,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促进身心健康的整体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s ar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resilience of medical staff during the norm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fter the period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epidemic,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 factors of their mental resilience,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formulating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possible large-scale public health events in the future. Method: From August 6, 2023 to November 6, 2023,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more than 30 hospitals in one province by means of convenient sampling and questionnaire distribution. Medical personnel participating in the normal post-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general data survey scale an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urvey scale were used for questionnaire design, and SPSS 26.0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s: 1. Current mental resilience of medical staff. In the mental resilience questionnaire, 62.9% of medical staff scored ≤ 60 points, 19.4% scored 61~69 points, 11.0% scored 70~79 points, 6.8% scored ≥80 points.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ntal resilience of different gender, age,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d professional title groups (P < 0.05), 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at of different work hours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s: 1. The mental resilience of the surveyed personnel is generally low, which further emphasizes the urgency and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personnel. Gender, age,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nd professional title can affect the mental resilience of front-line medical staff. To improve the mental resilience of medical staff, these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comprehensively, and targeted suppor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uch as providing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training opportunities, establishing a healthy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文章引用:白静静. 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研究[J]. 统计学与应用, 2024, 13(6): 2133-2139. https://doi.org/10.12677/sa.2024.136206

1. 绪论

目前,我国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常态化防控是指针对某种疾病或健康威胁,采取一系列长期性、持续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确保社会生活和经济正常运行的状态[1]。常态化防控是将预防与控制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状态,而非仅仅是针对特定疫情或疾病时的应急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加强公众对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疾病防控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第二: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疾病传播的迹象和趋势。第三:推广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通过长期、持续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安全[2]

医务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下承担着重要角色,所以需要严格遵守院感制度,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从而能够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但在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紧张的工作任务时,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2]。因此,研究医务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下的心理弹性状况对于制定更有效的保障措施和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挑战或逆境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并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适应和应对环境的能力[3]。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个体在应对压力和逆境时的心理过程、应对策略以及对健康和幸福的影响。

目前,心理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探究个体在面对挑战时的心理反应和应对过程,包括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分析影响个体心理弹性的各种因素,包括个体特质、社会支持、环境因素等[3]

医务人员指在疫情防控下按照政府统一部署、卫生健康部门调派或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直接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和救治工作,且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查、检测、转运、治疗、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以及直接进行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病理检查、病理解剖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

本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态化防控下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状况的深入研究,旨在制定更有效的保障措施、预防策略和心理干预方案,从而有助于增加社会对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现状的关注度,提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非实验性研究。

2.2. 研究对象

在全省30余家医院采用便利抽样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选取参与疫情后常态化防控下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常态化防控下的医务人员。

2. 自愿参与本次调查。

排除标准:

不愿参加或无法配合者。

2.3. 研究方法

2.3.1. 样本量估算

本研究根据现况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N = K × Q/P来估算样本量。其中K值是根据研究项目的容许误差大小而定,本研究容许误差为15%,则K = 178。预期发病率P值,采用王航[5]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焦虑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分模型构建》中得出的医务人员存在焦虑症状发生率9.2%。计算得出N = 1757份,考虑到调查过程中存在无效问卷的情况,故适当扩大样本量至1800份,本次问卷调查需要收集1800份问卷。本次共收回问卷1913份,剔除无效问卷89份,有效问卷为1824份,有效回收率为95%。

2.3.2.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于2023年8月6日至2023年11月6日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抽样的医院有咸阳市人民医院、汉中市人民医院、榆林市榆阳区人民医院、安康市中心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30多家医院。

2.4. 研究工具

2.4.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身体健康状况、参与疫情相关工作时的性质与时长等。

2.4.2. 心理弹性调查问卷

该量表由Connor-David-Son编制。张建新,余肖楠等人(2007)汉化[6]采用Likert5点计分(0~4),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从“从来不”到“几乎总是”分别赋予0~4分,得分越低,表明心理弹性越低。条目得分相加为量表总分,分值越大说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总分60分以下为心理弹性水平较差,61~69分为心理弹性水平一般,70~79分为心理弹性水平良好,≥80分为心理弹性水平优秀。

2.5. 研究步骤

充分阅读文献,确立选题,通过文献收集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本选题的可行程度。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整合确定研究方法并拟定调查问卷,发放并统一回收问卷后去除无效问卷,录入数据。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影响因素。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分析(表1)

Table 1.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of medical staff

1. 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分析

名称

条目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270

14.8

1554

85.2

年龄

小于25岁

105

5.8

25岁~35岁

882

48.4

35岁~45岁

611

33.5

45岁以上

226

12.3

学历

大专

357

19.6

本科

1342

73.6

研究生

107

5.9

博士

18

0.9

职称

初级

873

47.9

中级

736

40.4

副高

173

9.5

正高

42

2.3

身体健康状况

非常健康

390

21.4

健康

952

52.2

一般

439

24.1

不健康

41

2.3

非常不健康

2

0.1

续表

参与疫情相关工作时的 工作时长(每天)

小于8小时

335

18.4

8小时

506

27.7

8~12小时

694

38.0

大于12小时

289

15.8

3.2. 调查对象心理弹性问卷得分情况分析

医务人员心理弹性问卷得分为57.210 ± 14.034,其中心理弹性水平优秀占6.8%。心理弹性水平良好占11.0%,心理弹性水平一般占19.4%,心理弹性水平较差占62.9%,结果见表2

Table 2. Data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staff’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urvey

2. 医务人员心理弹性问卷得分分析

项目

等级

划分标准

得分

人数

百分比(%)

心理弹性 水平等级

较差

≤60

48.697 ± 8.251

1147

62.9

一般

61~69

64.844 ± 2.727

353

19.4

良好

70~79

73.735 ± 2.813

200

11.0

优秀

≥80

87.573 ± 5.840

124

6.8

合计

57.210 ± 14.034

1824

100.0

3.3. 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得分状况进行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的医务人员之间心理弹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年龄,健康状况,职称,工作时长和学历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得分状况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职称的医务人员之间心理弹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不同工作时长和学历的医务人员之间心理弹性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见表3

Table 3. Analysi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the effect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3. 一般资料与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条目

心理弹性得分

t/F

P

参与疫情相关工作时您 的工作时长?(每天)

小于8小时

56.920 ± 13.978

1.238

0.295

8小时

56.617 ± 14.434

8~12小时

57.222 ± 13.665

大于12小时

58.557 ± 14.244

年龄

小于25岁

55.128 ± 13.650

15.798

<0.01

25岁~35岁

55.866 ± 14.364

35岁~45岁

57.768 ± 13.128

45岁以上

62.771 ± 13.994

续表

学历

大专

56.957 ± 13.963

2.499

0.058

本科

56.972 ± 14.144

研究生

60.630 ± 12.397

博士

59.933 ± 14.611

职称

初级

56.285 ± 14.450

16.511

<0.01

中级

56.514 ± 13.030

副高

63.566 ± 13.358

正高

63.333 ± 15.994

身体健康状况

非常健康

62.754 ± 15.673

38.129

<0.01

健康

57.440 ± 12.555

一般

52.826 ± 12.945

不健康

48.537 ± 17.082

非常不健康

26.000 ± 10.296

性别

61.046 ± 14.585

5.036

<0.01

56.506 ± 13.820

注:*P < 0.05 **P < 0.0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不同性别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存在差异,女性心理弹性水平整体低于男性。

2. 不同年龄段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存在差异,处于25~35年龄段的医护人员心理弹性水平整体较差。

3. 身体健康状况不同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存在差异,身体非常不健康的人心理弹性水平整体较差。

4. 不同工作时长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差异不大。

5. 不同学历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差异不大。

6. 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存在差异。

4.2. 建议

通过分析对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医务人员常常面临压力和紧张的工作环境,他们需要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困惑。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服务,例如心理咨询、心理热线等,可以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困扰,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2. 建立支持性的工作氛围:创建一个支持性、尊重和团队合作的工作文化,可以增强医务人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鼓励同事之间互相支持和分享经验,以应对挑战和压力。

3. 培训和教育:提供心理健康和应对压力的培训,使医务人员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反应。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压力管理技巧、情绪调节策略、自我照顾的重要性等。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面对压力和挑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基金项目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3-YBSF-228。

参考文献

[1] 董美宏, 王广瑜, 马月仙, 黄金凤, 谭辰熙. 疫情常态化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及职业压力的状况调查[J]. 心理月刊, 2023, 18(3): 198-201.
[2] 虞乔木, 郑东桦.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研究[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20(1): 65-68.
[3] (2002)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Help Center: The Road to Resilience: What Is Resilience?
http://www.Apahelpcenter.org/featuredtopics/feature
[4] 康丽华.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护人员压力与心理分析调查[J]. 现代医学, 2021, 49(S1): 90-93.
[5] 王航, 陆雯, 李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焦虑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分模型构建[J]. 中国卫生统计, 2022, 39(2): 228-233.
[6] 于肖楠, 张建新. 自我韧性量表与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的应用比较[J]. 心理科学, 2007(5): 1169-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