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优化策略
The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Constitution Course Teaching Majors of Law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摘要: 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学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民办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也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故宪法学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石课程,其课程质量及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故本文通过探讨民办院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legal education has occupied a pivotal pos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quality of private educ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constitutional course, as the cornerstone course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its course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re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Therefor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constitutional courses in law major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文章引用:李颖儿. 民办院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教学的现状与优化策略[J]. 职业教育发展, 2024, 13(6): 2161-2165.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6332

1. 引言

由于社会的发展,就业的倾向性,法学专业教育一段时间都是各大学的招生热门专业,专业人数规模达到数以万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在教育质量提升方面面临挑战。宪法课程作为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法律素养和专业能力。然而民办院校受到招生排位、教学师资实力等方面影响,宪法课程教学也存在问题,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等。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院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的教学现状,找出问题,并结合现有文献和教学实践,探讨民办院校宪法课程教学的优化路径,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提高宪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现代法治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法学人才。

2. 民办院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的现状及难点分析

民办院校法学专业的宪法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境。这些挑战不仅源于学生的特点,也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息息相关。

1. 教学对象分析

民办院校法学专业学生普遍具有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的特点,但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宪法课程上,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法律研究兴趣的培养方面,相比重点院校的学生,也存在一定差距。再者,民办学校也难以通过学生的不同教育背景,进行灵活和差异化的课堂教学[1]

另一方面,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学生们或许认为,连《刑法》《交通法》这样的法律法规都离我们很遥远,在生活中《宪法》似乎更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学习宪法学,就显得空洞、枯燥、难以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大、掌握度不高。

2. 教学目标分析

目前,民办院校宪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仍停留在传授宪法知识、培养学生基础法律意识上,缺乏批判性思维、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当今提倡依宪治国的社会环境下,更是对宪法学课程提出更高要求,包括锻炼宪法思维、提升宪法实践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目标[2]。但是在实现这一方面目标时,民办院校存在一定差距,故也难以将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及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方法

当今课堂的教学内容,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传统的宪法教学内容抽象空洞,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互动讨论等教学方式普及度不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案例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在宪法课程中应用不足,也限制了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

4. 教学资源与环境

民办院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有限。一方面,相比于公立高校,民办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优秀的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由于待遇、平台方面的原因,民办高校难以吸引和保留高水平的教师。同时可能缺乏宪法实务经验,导致老师们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弱,导致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也使宪法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受限[4]。另外,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缺失,使得学生难以将宪法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影响了学生对宪法学的兴趣和认识。

以广州某本科院校法学院为例,学院共设置3个专业,在籍学生3000余人(包含4年制本科及2年制专科升本科学生),而负责宪法课程的法学理论教研室,共有教师12名,但未有全职负责宪法学课程的教师,均为其他法学方向的教师兼任宪法学课程。而且宪法学课程枯燥乏味,也是教师们难以长时间负责宪法学课程的原因之一,所以某些方面存在并导致了教师授课水平不高的情况。

另一方面,部分民办院校也存在图书馆、数据库等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也会影响教师和学生获取最新宪法研究资料的能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5. 教学评价与反馈

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考试成绩,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宪法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足[5]。搞好宪法教学,要求处理好传授宪法知识与培养宪法理念、教和学、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的关系。但据了解,民办院校在这方面,尚未成熟。

综上,民办院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教学在教学对象、目标、内容、方法、资源和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为提高教学质量,须对现有模式进行优化。

3. 民办院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的优化创新

3.1. 培养宪法认同,提升学生素质

无论是法学专业的学生,或者是其他专业的学生,其实都建议进行宪法认同的普及教育。包括把宪法理念、宪法精神等方面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然,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宪法认同教育,是最主要的方式。在形式上,一是通过课外实践、兴趣教学等方式开展培养,包括请专家围绕宪法专题开展讲座、举行宪法知识类竞赛、进行宪法主题实践调研等。二是在开学仪式、升旗仪式、或者其他重要活动上,增加宪法宣誓黄姐。三是请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进行宪法宣传。如录制微视频、开展宪法微学习、微讨论,发表宪法微心得等内容,营造学院内接触宪法、了解宪法、学习宪法、理解宪法的学习氛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是可以将宪法作为纽带,从学习宪法认同,到培养国家认同[6]

3.2. 结合教育实际,选择授课内容

“大学生宪法教育不是对宪法的逐条解释,而是应该抓住几对关键词,让学生把握宪法的精髓,如权利与权力、规则与程序、爱国与责任”[7]。大学生的宪法课程,应形式多样进行教学,同时也要突出授课重点。如授课重点可以由宪法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以及国家的主要机构等部分构成。

(1) 课程应先涵盖宪法的基本理念,包括但不限于宪法的定义、本质、分类、结构以及制定和修改过程。通过对中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监督机制的深入探讨,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

(2) 课程应深入讲解国家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等。传授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以及国家机构和国家标志,使学生对国家的基本运行机制有清晰的认识。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学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应详细介绍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重点分析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特点,并探讨这些权利和自由的实现途径。

(4) 在国家主要机构部分,课程应对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的性质、地位、组成、任期和职权进行具体讲授,使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了解国家机构的运作和相互关系。

最后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强调理念的掌握和思维的训练。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等互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和深入讨论,从而深化他们对宪法知识的理解。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更是一种应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信仰。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实践,学生能够建立起对宪法的尊重和信仰,形成坚定的法治观念。

3.3. 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民办院校主要目标即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培养民办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也应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一是增加实践导向的教学内容。法学专业教学应超越传统的书本知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见解,并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法律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是多采取互动教学。教师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则作为指导者和促进者。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进行递进式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应具有递进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调整案例的难度。通过解决实际或模拟的法律问题,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分析和应用能力。同时,案例的选择应科学合理,避免争议性案例,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4. 将课程思政融入宪法学课程中

老师们通过思政教学设计,充实宪法学课堂。让枯燥的宪法学内容得以多样化呈现。比如“公民基本权利的一般原理”一节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设计思政教案,将思政目标和内容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并延续到学生课后学习和实践中。比如,课前安排学生观看《第二十条》《十二公民》等影视片段,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激发起学生对人权生命权的敬畏意识;在课堂内容中,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社会历史阶段、不同制度下“人权”的定义及区别,同时做好树立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培养工作。三是课后安排学生观看违反公民基本权利的典型案例视频,或在人民法院案例库中寻找合适的指导性案例,作为课后作业,使学生们能更深入了解课堂内容[8]

4. 民办院校宪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除了授课方面的方式创新外,为确保民办院校宪法课程能够有效地培养法律专业人才,还应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

1.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民办院校法学院,应通过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设置专职进行宪法学研究和课程的教师、并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与法律实务部门合作,邀请法律实务专家参与教学,以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专业性。

2. 优化教学资源

加强民办院校图书馆、在线数据库等法学方面教学资源的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可以通过与公立高校、法律实务部门等合作共享资源,或利用开放教育资源(OER)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等网络资源,拓宽教学资源的来源。

3.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一个全面、公正、透明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其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平时表现、课程论文、小组项目、课堂参与等多种形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师的教学热情。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民办院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旨在提升宪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现代法治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法学人才。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强调宪法教学与时俱进,不仅传授宪法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宪法理念和法治思维。同时,通过将宪法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宪法认同感,培养国家认同意识。

加强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把课程思政融入宪法学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宪法课程的内涵,还能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分析真实案例等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宪法的内涵和价值。

最后在其他方面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包括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提升宪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

总之,民办院校法学专业宪法课程教学的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为建设法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启花.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宪法课程的教学特点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0(13): 158-159.
[2] 刘琳璘. 依宪治国背景下法学专业宪法学课程的重构与改革[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9(5): 99-102.
[3] 刘根. 本科宪法学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 老区建设, 2015(10): 52-54.
[4] 刘书林. 宪法学实践性教学的选择与设计——基于独立学院法学专业[J]. 求知导刊, 2018(13): 122-123.
[5] 黄正文. 浅谈成人法学教育的中国宪法教学[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1): 75-78.
[6] 张运萍. 新时代大学生宪法认同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6(18): 134-136.
[7] 赵宴群. 论我国大学生宪法教育与法治思维的培养[J]. 思想理论教育, 2015(12): 53-57.
[8] 韩娟. 高职院校法律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宪法学课程为例[J].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4(4):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