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Preschool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摘要: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智能时代教育转型趋势的影响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幼儿教师队伍的核心素养体现着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在需求,影响着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当前,幼儿教师在信息素养提升问题上仍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仍待探寻专业发展新路径,以应对新形势下时代变革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针对幼儿教师在发展内生动力和外在支持系统方面存在的困扰,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三方面,为其探索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其中包括:激发积极的情绪体验,推动自主发展意识形成;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适应新时代角色转换;健全幼儿教师保障机制,营造积极的专业发展氛围。
Abstract: Teachers are the primary resource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end of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preschool teacher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 team reflect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of preschool teachers, which affects the direc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urrently, preschool teachers still face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improving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re is still a need to explore new path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 literacy in the new era of change. In response to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preschool teachers in developing endogenous motivation and external support systems based on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positive social organizational systems, strategies are explored to enhance pre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cluding stimulating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 and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autonomous development awareness; cultivating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adapting to the role transition in the new era; establishing a sound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preschool teachers and creating a positive atmosphere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石翊苇 (2024).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心理学进展, 14(11), 194-200.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11782

1. 引言

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多媒体教学,再到在线学习的兴起,科技一直以来都在教育发展领域起着持续不断的助推作用。现如今,人工智能相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以大语言模型、大数据为主的一系列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带来有力驱动的同时,也对身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拟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制约因素并对此提出有效策略。

2.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幼儿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新时代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幼儿教师在信息素养发展问题上往往处于“自上而下”的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探究精神,因而难以得到提升。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关注个体心理,培养个体的积极情感正是突破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发展阻碍的关键要素,二者结合具有一定适切性。

2.1.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利用心理学领域较为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Sheldon & King, 2001)。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是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积极的情绪体验,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核心为对快乐体验的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包括乐观、爱人、宽容、智慧、关注未来、创造性等24种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这不仅是支持个体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同时也是个体获得积极体验的重要来源。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形成不同的情绪体验,其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为幼儿教师带来积极的心态、强烈的发展动机、积极的自我概念等(Seligman, 1991)。这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倡的幼儿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注重个人修养和行为,正确认识职业定位等理念相契合。积极心理学通过发掘个体的正向能量,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帮助幼儿教师改善工作和生活中各种负面情绪,使其心理与精神状态保持积极向上。针对幼儿教师在提升信息素养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从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对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2. 幼儿教师面临着新的时代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数字化的转型使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变更和充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强调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能够积极适应新技术变革并推动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准确把握《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理念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时代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的现实需求。2022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将教师数字素养划分了五大维度,表明了未来幼儿教师应具备数字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创新。

目前教育数字化的任务是创新教育场景,开发数字资源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袁振国,2023),但当下教师的信息素养发展不均衡,仍待大幅度提升(何国宏,黎晓娜,2024)。作为“智能 + 教育”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之一,幼儿教师也是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健康、快乐成长过程中的引领性角色之一。因此,身处智能时代,摆脱单一传统课堂的教学束缚,突破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惯例,利用信息技术探寻新样态的教育模式,迎接发展新机遇,助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无疑是幼儿教师必须认真审思的先决课题。

3.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制约因素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探索遭遇了很多限制。这些制约因素一方面来自幼儿教师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所带来的专业发展阻碍。另一方面是外在支持系统不完善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幼儿教师的智能技术掌握情况。

3.1. 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自主产生的主观愿望,以不断提升自我、追求高质量教育教学为目标,具有崇高精神性、潜隐性、自发性等特征(杨瑞勋,和学新,班振,2021)。这与积极心理学提倡的正向能量释放相切合。具有高发展内生动力的幼儿教师在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方面体现出了主观驱动下的高适应性。内生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观念束缚和学习需求未能满足,从而影响积极情感体验和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

3.1.1. 传统教育模式的观念束缚

当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幼儿教师来说,将信息技术与活动设计与组织结合是一项不可控的挑战,这从心理上就容易触发幼儿教师内心的抵触情绪,不利于积极心态的形成。长期积累的“经验思维”保证了幼儿教师程序化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但在某种程度上,这容易使幼儿教师坠入思想懒惰的深渊,制约其主观发展能动性。不少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反思视作硬性流程,缺少真实有效的反思和改进,问题意识的缺失会使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意识淡薄,无法做到持续、深入地研究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无法察觉到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减弱,会使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受阻(韩璐,蔡文伯,2024)。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欲望降低,失去信息素养的学习机会,阻碍了提高自己信息素养的途径。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另一阻碍来源于智能时代下教师角色转变的问题。在“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引领者、是幼儿情感的关怀者、是幼儿社会学习的示范者等多重角色。在过去的师幼关系中,信息技术并未起到关键作用,而当下幼儿教师逐渐意识到借助智能技术激发幼儿学习潜能的重要性(张轶斌,2023)。这种认知对于早已适应传统角色地位的幼儿教师来说,需要改变以“凸显不可替代性”为宗旨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挣脱传统教师角色赋予的舒适圈,协调人工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双重定位。

3.1.2. 学习研究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从教育信息化的初步发展到大数据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再到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教师信息素养需求仍在不断扩大。身份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的信息设备操作技能,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成效,针对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挖掘教育活动。因此,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展开学习研究的专业培训成为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有力抓手。

目前现有的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并不完善,未建立从职前到职业发展全过程的系统化教师智能素养培训研修与管理体系。一方面,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更多地注重教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评价体系偏重忽视个体发展需要。这就阻碍了信息技术知识助推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认知及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基于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尚未系统开发以及全面推广,幼儿教师无法接收到来自高信息素养人才的专业化的培训,没有系统性的文件政策引领,幼儿教师在先进智能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原理问题上无从下手,将技术知识、内容知识和教学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助力自身信息素养发展就更是纸上谈兵了。这就会导致一些无法依托自身解决的学习研究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影响信息素养提升进程。

3.2. 外在支持系统缺位

2022年,我国教育部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中强调,要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在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教育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育精准帮扶等方面的新途径和新模式。这表明我国注重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诉求,更新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心的教师发展目标。但目前阻碍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缺位,主要表现在外在支持系统存在不足,从而导致信息资源配置和信息安全问题。

3.2.1. 区域信息资源配置失衡

幼儿教师智能素养的培育与其工作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幼儿教师智能素养的提升程度也是不同的。无法解决信息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信息素养发展问题就会止步于技术源头。由于各地资源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情况存在差异,幼儿教师智能素养也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间智能资源的分配不均。在一些发达且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地区,幼儿园能够拥有较为完善的智能技术教学设施和智能化管理平台,从而有利于幼儿园教师进行智能技术能力的培训和应用。然而,在资源匮乏的地区,幼儿园可能面临教学设施落后、缺乏智能技术管理平台等问题,导致教师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受到限制,进而影响智能素养的提升。由于资源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在接受智能技术培训的机会也存在差异。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幼儿教师有更多机会参与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和把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发展趋势。

3.2.2. 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人类对信息技术领域依旧处在开拓阶段,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的思考与实践更是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相关保障监管机制体系的不完善定会带来人工智能伦理安全的问题。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拥有敏锐的鉴别力以及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来应对信息技术所裹挟的未知性。首先是师幼关系的和谐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幼儿。幼儿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解答幼儿困惑、给予幼儿自主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剥夺自己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建立理想师幼关系的教育初衷。其次是信息认知的限制问题。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身发展的同时,幼儿教师容易陷入所谓的“信息茧房”,过度依赖容易形成惰性思维,捕捉教育事件进行教学反思的主动性降低,难以辨别智能技术形成的有误信息,这就与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预期水平背道而驰。除此以外,人工智能技术隐私问题也值得重视。由于幼儿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拓宽专业知识道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自己及幼儿的个人信息、身心状态、成长历程等隐私问题,如果这些数据被滥用或泄露,将造成不良影响(杨帆,陈昊璇,朱永新,2024)。

4.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探寻

人工智能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也对幼儿教师理解、掌握、促进“人工智能和教育有效融合”提出了新要求。在政策制度保障及引领下,幼儿教师既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又要依托信息技术积极破解自身专业发展困境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实际效果。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从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三个视角探寻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困境出路。

4.1. 激发积极的情绪体验,推动自主发展意识形成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之一是要求教师具有发展的自主性。这项准则强调的是发展教师个体的个性和特长,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质。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系统有序的职业培训。时代的变迁正推动着职业发展全过程培训体系的不断完善,构建幼儿教师多层反思共同体,将专业能力发展与信息技术培训相结合,助力幼儿教师使用信息化设备实施高效教学、利用信息设备捕捉领域知识以获取教学资源,成为推动幼儿教师共生发展的重中之重。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教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学反思的效果影响显著(杨帆,何雨璇,夏之晨,2022)。针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日渐形式化的现象,要想寻求突破,只有将反思意识刻进幼儿教师的职责认知中,个体积极性起到驱动作用,才能赋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主观幸福感是幼儿教师维持专业发展积极性的前提。幼儿教师需承担的工作职责必须处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幼儿教师工作之余有自主分配时间的权利。针对工作零碎繁琐,难以保障工作效能的困境,信息技术能为幼儿教师搭建智慧工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教学情境、教学反馈等一系列能有效提升幼儿学习真实性和有效性的信息技术(彭泽平,冯橙,2024)。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幼儿教师面临的困境冲突,促进幼儿教师对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幸福体验,培养幼儿教师对待工作的积极心态(林冬鸿,2018)。幼儿教师具备“主人翁”意识,就能认清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赋能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思考新型教育模式所呈现的不可抗的现实因素并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及时总结,改进落实,展开持续性自我评价,在积极情绪下主动形成信息素养发展意识。

4.2. 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适应新时代角色转换

当今的新型教学模式中,人机协同教学已成常态。未来不是人工智能能否取代教师的问题,而是幼儿教师和人工智能之间如何充分地互动、交流、创造,实现对教育社会最大支持的问题。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主观的积极因素,注重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教师需要增强对信息技术的自我知觉,在理性看待人工智能的基础上,融入“智能 + 教育”实践,主动整合各方资源,丰富自身专业发展途径,最终指向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幼儿教师始终是幼儿情感的积极关怀者。人的核心情感和创造性贡献很难被智能机器所取代,因此幼儿教师应自信自己作为教育者的地位和角色,给予幼儿个性化的关怀和教育,积极创造和谐稳定的师幼关系。其次,幼儿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适应时代趋势,把握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在利用信息技术满足学习需求、优化教学的同时,摆脱信息技术的束缚,不断思考审视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及影响,充分发挥其正向辅助作用。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还面临着数据处理、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亟需构建科学公正的伦理制度维护教育公平、保障师幼主体地位和安全。总之,既不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捆绑”幼儿教师独立思考的自主性,也不能仅凭幼儿教师的“经验”思维无视智能技术的进步性,而应该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二者的价值整合中寻求和谐共生(张铭凯,2021),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还能充分展现新时代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发展价值,从而获得养成积极人格特质和适应新时代角色转变的双重积极效应。

4.3. 健全幼儿教师保障机制,营造积极的专业发展氛围

积极心理学观点认为,良好的社会制度不仅支持个体发展积极的人格特质,同时也是个体持续获得积极体验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想切实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其首要路径就是通过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获得学界的广泛关注,建构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体系,从顶层设计着力把握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与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有效结合,强化寻求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发展的观念认同感,为拓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因此,推动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当务之急便是建立健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与法律体系,发挥好政策激励与引导的重要作用,夯实区域信息资源供给基础,注重政策之间的配套推进,加大资源匮乏地区人工智能教育的帮扶力度,从技术源头保障幼儿教师的设备配置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导向,这为顺利开展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引领性机制作用下,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以幼儿教师个体为中心满足个性化专业发展的服务需求,不仅能动态捕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实况,还能精准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能力水平。例如,大语言模型技术能够根据幼儿教师的个人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学习评估。通过幼儿教师与模型的互动,模型可以分析教师的语言使用、知识储备和教学风格,从而为其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这种个性化的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教师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肖兴政,冯思翰,2023)。这种学习轨迹分析和反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氛围。通过重视教师情感维度,尊重教师的发展意愿,引导教师将个体的“实然”情感转变为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应然”情感,助推教师积极发展的能动性(章彩芳,秦骁婷,2023)。保障机制的充分落实,能够从制度层面保证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幸福感,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下,幼儿教师投入教育事业的兴趣和热情也会被激发,信息素养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也能得到有效改善。

5. 结语

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作为学前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必须肩负起应对教育变革的责任,正确认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理解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助力专业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积极影响,助力自身信息素养提升的同时,向新时代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韩璐, 蔡文伯(2024). 学习路径赋能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实践逻辑与促进策略.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34(2), 72-78.
[2] 何国宏, 黎晓娜(2024).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 陇东学院学报, 35(4), 93-98.
[3] 林冬鸿(2018). 积极心理学: 助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导刊(下半月), (9), 46-49.
[4] 彭泽平, 冯橙(2024). 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诉求、困境与实践进路. 育学术月刊, (2), 98-105.
[5] 肖兴政, 冯思翰(2023). 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高质量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8(4), 89-100.
[6] 杨帆, 陈昊璇, 朱永新(2024). 人工智能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价值定位、现实制约与制度建设. 中国远程教育, 44(4), 58-68.
[7] 杨帆, 何雨璇, 夏之晨(2022). 反思会持续改善教师的课堂行为吗?——基于对不同教学理念教师的追踪调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0(10), 17-28.
[8] 杨瑞勋, 和学新, 班振(2021). 教师内生性动力的意蕴及其实现. 当代教育科学, (1), 87-95.
[9] 袁振国(2023). 教育数字化转型: 转什么, 怎么转.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1(3), 1-11.
[10] 张铭凯(2021). 超越傲慢与偏见: 信息技术时代的课程慎思与技术自觉. 电化教育研究, 42(7), 5-11.
[11] 张轶斌(2023).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幼儿园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福建教育, (42), 5-8.
[12] 章彩芳, 秦骁婷(2023). 支持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主动发展逻辑与机制的初步探索. 早期教育, (51), 24-27.
[13] Seligman, E. P. (1991). Learned Optimism. A.A. Knopf.
[14] Sheldon, M., & King, L. (2001).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216-217.
https://doi.org/10.1037/0003-066X.56.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