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in Linyi City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DOI: 10.12677/sd.2024.141129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耿 蕊*, 宋 浩:伊犁师范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新疆 伊宁
关键词: 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提升路径临沂市Red Tourism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Linyi City
摘要: 临沂市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以临沂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因子分析法,识别了影响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服务管理和产品营销。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扶持、交通条件、景点沉浸感、从业人员形象气质以及红色活动吸引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拓宽融资渠道、优化交通布局、打造沉浸式体验、加强人才培养及深化多方合作与宣传等提升路径。本研究为临沂市及其他红色旅游景点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旨在推动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As a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Linyi City is rich in red tourism resources but faces numerous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study takes Linyi City as a case,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factor analysis to identify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including policy support, infrastructure, resource development, service management, and product marke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nomic support,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site immersion, staff image and quality, and the appeal of red-themed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paper propose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expanding financing channels, optimizing transportation layouts, creating immersive experiences, enhancing talent training, and deepening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promo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nyi City and other red tourism sites, aiming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red tourism.
文章引用:耿蕊, 宋浩. 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J]. 可持续发展, 2024, 14(11): 2664-2673. https://doi.org/10.12677/sd.2024.1411299

1. 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也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红色旅游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学术界关于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客源市场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客源市场的研究,如杨洪等提出了适合青少年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1];赵伟等构建了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韶山游客的期望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满意度提升策略[2]

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政府政策、景点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服务管理、产品营销五个方面进行探讨。黄细嘉等指出,在政府主导的红色旅游总体布局中,维护红色旅游游客的权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3]。罗方迪认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从内涵、游客参与性和捆绑推销三个方面入手,以推动周边产业的发展[4]。此外,沙铮等提出,通过标准化管理和数字化精细管理,可以构建独特的本土红色旅游品牌,助力高质量品牌建设[5]。在产品营销方面,卢璐等建议实施体验营销和知识营销,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6]

从上述研究来看,尽管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多集中在宏观层面的探讨,但对于临沂市红色旅游的具体情况研究较少。在这一背景下,临沂市作为鲁东南地区的革命老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见证了红色革命的持续推进,成为红色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沃土[7]。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鲁东南地区是山东省最早开展革命活动并持续时间最长的区域,近年来,孟良崮战役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景点被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东省更是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确立为全省红色旅游的核心[8] [9]。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点线面”立体化发展模式,创新红色故事的讲述方式,推动革命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传承[10]

然而,临沂市在红色旅游资源方面虽具有显著优势,却面临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地方文化特色、资源开发模式滞后以及旅游体验传统等挑战,这些问题导致红色旅游未能充分激发游客的情感共鸣与历史记忆[11]。现有关于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文献多集中于客源市场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对临沂市红色旅游的具体探讨较为匮乏,仅有少数学者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方法相对单一,尚有许多未被充分研究的领域,显示出一定的研究空间。在当前发展相对缓慢、进入瓶颈期的背景下,临沂市红色旅游的发展亟需转型与提升。基于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临沂市红色旅游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临沂市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区位交通便利

临沂市是山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临沂市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邻江苏,东与青岛港、日照港、连云港相毗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享有“全国公路枢纽城市”、“全国50个铁路枢纽城市”等称号。2011年8月,临沂市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中国物流之都”称号[12]。良好的地理区位和优质的发展空间,客观上为临沂市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2.1.2. 政策支持

2020年7月1日,《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颁布施行。临沂市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做强文旅”,要求“以红带绿,以绿映红”,巩固临沂市红色旅游“领头羊”的地位。《临沂市红色旅游促进办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山东省第一部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的办法。临沂市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因此在政策层面临沂市的红色旅游发展有一定优势。

2.1.3.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临沂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既包括丰富的物质形态,又包括深厚的文化遗产[9]。山东省临沂市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有大青山、孟良崮、红嫂家乡、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沂蒙山根据地等。其中,孟良崮战役遗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景点被纳入“弘扬沂蒙精神”精品线路。截至目前,临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遗址、八路军115师指挥部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沂南县红嫂家乡常山庄村,这5个景区均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13]。2021年9月,沂蒙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2.2. 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因子分析法。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高质量发展理论,通过设计并实地发放调查问卷,以直接有效的方式获取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和游客需求的痛点数据。数据收集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对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提取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临沂市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3. 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设计

本文使用的问卷是基于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最适合参与临沂市红色旅游游客使用的指标,并与专家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对问卷的题项、语言表述都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得到了本研究的最终问卷。本研究的问卷由三部分构成,共计32个题项。其中,第一部分是游客游玩经历调查,有2个题项。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该部分为临沂市红色旅游影响因素调查,其中包括5大调查维度、1个总体评价维度,共计25个题项,除最后一题是游客主观建议题以外,本部分其余题项均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测量,按照李克特量表五分设计,1~5分依次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太同意、中立、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第三部分则是游客的基本信息调查,有5个题项。

3.1.1. 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指标选择

雷莹等[14]通过征求专家意见从景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产品及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四个维度19项指标通过DEMATEL-ISM-MICMAC方法对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研究。肖红旗从红色底蕴、红色文创、“红绿古彩亮”五色文化发展、优质服务四个方面对甘肃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讨论[15]。刘镇等基于红色旅游品牌、红色旅游跨区域合作、红色旅游表现形式、红色旅游教育示范作用四个方面对江西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16]。在依据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本文结合国家文旅局发布的LB/T 055-2016《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服务规范》、GB/T 17775-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17]以及临沂市政府发布的《临沂市红色旅游促进办法》等相关文件、文献综述资料,结合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实际情况,设计了相对应的问卷。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Table 1. Influencing factors index

1. 影响因素指标

维度

指标

维度

指标

政策制定

开发力度

基础设施

整体环境

扶持力度

交通条件

宣传力度

住宿条件

监管力度

遗址/遗迹修缮保护

资源开发

红色故事吸引力

服务管理

讲解员讲解水平

景点沉浸感

工作人员形象气质

景点创新能力

游玩体验

旅游内容丰富

景点秩序

产品营销

红色活动

总体评价

整体满意度

产品新颖

发展潜力

品牌形象

重游红色景点

文创产品

推荐给他人

3.1.2.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本文以游玩过临沂市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为调查对象,进行线下发放问卷。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沂蒙革命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华东野战军纪念馆、红嫂家乡旅游区等景点发放问卷。本次问卷发放的时间为2024年3月1日至3月25日,共计发放问卷21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有效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95.24%。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调研对临沂市红色旅游游客的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进行了整理,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和政治面貌四个方面,具体数据见表2。数据显示,在性别方面,男性占42.5%,女性占57.5%,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从年龄分布来看,18岁以下占17.5%,18~35岁占23.5%,35~45岁占17.5%,45~60岁占21%,60岁以上占20.5%。由此可见,临沂市红色旅游的游客各年龄段分布较为均衡,说明其受众群体广泛,吸引力较强。在学历方面,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25.5%,高中(中专)学历者占27.5%,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者占38%,而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9%。这表明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且集中于中高等教育水平。政治面貌方面,中共党员占23%,共青团员和群众均占29%,其他政治面貌者占19%。由表2可见,临沂市红色旅游的游客在政治面貌上的分布较为均衡,表明红色旅游对不同政治背景的游客均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涵盖了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普通群众等各类群体。

Table 2.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N = 200)

2. 人口统计学信息(N = 200)

人口学变量

基本资料

频数

百分比

性别

85

42.5%

115

57.5%

年龄

18岁以下

35

17.5%

18~35岁

47

23.5%

35~45岁

35

17.5%

45~60岁

42

21.0%

60岁以上

41

20.5%

学历

初中及以下

51

25.5%

高中(中专)

55

27.5%

大学(专科或本科)

76

38.0%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18

9.0%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46

23.0%

共青团员

58

29.0%

群众

58

29.0%

其他

38

19.0%

3.3. 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以通过克隆巴赫α值来评估,一般情况下,信度达到0.7即表示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本次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调查问卷的克隆巴赫α值为0.913,表明信度非常优秀,数据具有很高的可信度,问卷的一致性表现非常好,充分证明了本次调研结果的可靠性。

Table 3. 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analysis results

3. 问卷信度分析结果

克隆巴赫α

项数

0.913

24

效度检验用于评估研究项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确保数据分析具有意义的重要步骤。本次问卷的数据效度分析结果显示,整体KMO值为0.849,显著性水平为0.00,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和良好的可靠性,各项信息能够被有效提取。各维度的KMO值均大于0.7,且显著性水平均为0.00,进一步验证了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为后续统计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了因子提取,结果显示,在政策制定、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服务管理、产品营销和总体评价六个维度中,各维度均提取到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详见表4。各维度的贡献方差均在60%以上,说明提取的公因子能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中的主要信息。在具体分析中,政策制定维度(D1)中的扶持力度、基础设施维度(D2)中的交通条件、资源开发维度(D3)中的景点沉浸感、服务管理维度(D4)中的工作人员形象气质以及产品营销维度(D5)中的红色活动吸引力分别对临沂市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Table 4. Impact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4. 影响因子分析结果

项目

主成分

特征值

贡献率

指标

因子荷载

因子影响程度

政策制定维度

D1政策制定

2.371

64.265

开发力度

0.783

2.935

扶持力度

0.696

3.670

宣传力度

0.506

3.146

监管力度

0.705

3.276

基础设施维度

D2基础设施

2.437

60.928

整体环境

0.839

3.690

交通条件

0.783

3.963

住宿条件

0.781

3.801

遗址/遗迹修缮保护

0.712

3.865

资源开发维度

D3资源开发

2.541

68.521

红色故事吸引力

0.489

3.201

景点沉浸感

0.697

3.742

景点创新能力

0.470

3.039

旅游内容丰富

0.771

3.357

服务管理维度

D4服务管理

2.017

60.374

讲解员讲解水平

0.636

2.926

工作人员形象气质

0.707

3.578

游玩体验

0.573

2.778

经典秩序

0.407

3.023

产品营销维度

D5产品营销

2.369

60.213

红色活动

0.811

3.968

产品新颖

0.750

3.727

品牌形象

0.753

3.730

文创产品

0.762

3.536

总体评价维度

D6总体评价

2.521

68.026

整体满意度

0.617

3.153

发展潜力

0.623

3.287

重游红色景点

0.522

2.832

推荐他人出游

0.692

3.481

4.1. 经济扶持力度

根据表4显示,政策制定维度中经济扶持力度的影响程度最高,影响程度为3.670,表明政府的经济扶持是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临沂市许多红色景点采取免门票政策,而景区内二次消费项目的匮乏,使得“游客消费潜力未被充分挖掘、景区收入渠道单一”的现象较为突出。政府的财政扶持主要用于景区的维护、修缮和管理,导致景点在活动开发和项目规划方面的资金不足,限制了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需逐步改变对政府拨款的依赖,探索以政府财政为辅助、以自我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例如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增加多样化的二次消费项目等方式,实现景区的经济独立和长期发展。

4.2. 交通条件

基础设施维度中交通条件的因子影响程度最高,为3.963,表明交通条件是影响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临沂市的红色景点分布较为分散,且大多位于城市周边,与主要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机场和长途汽车站相距较远。外地游客到达景点主要依赖旅游包车或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不便。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外地游客数量明显不足,景点的主要游客仍以本地居民为主。交通可进入性差的问题限制了外地游客的到访意愿,成为阻碍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

4.3. 景点沉浸感

资源开发维度中景点沉浸感的因子影响程度最高,为3.742,表明景点的沉浸感是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临沂市各红色景点的红色文化表现较为浅显,许多游客仅停留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游客参与红色旅游的主要活动是参观纪念馆和观看遗址文物,而缺乏深度的文化体验与互动,部分游览内容甚至以娱乐为主。部分景区如红嫂家乡旅游区的沂蒙红色影视城,场景布设现代化元素明显,演员的服饰与红色革命历史不符,导致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朱村旅游区存在与红色文化无关的娱乐项目,其娱乐性掩盖了红色文化氛围。为提升临沂市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应着重改善景点沉浸感,增强红色文化的深度体验。

4.4. 工作人员的形象气质

表4中可知,服务管理维度中工作人员形象气质的因子影响程度最高,为3.578,表明工作人员的形象气质是影响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临沂市部分红色景点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亟待提升。例如,讲解员的讲解流于形式、缺乏生动性,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游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和景区文化缺乏深刻认识,服务态度和职业操守不到位。这些问题反映出景区在人员培训和管理上的不足,需要采取更有效的培训和管理措施,以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从而推动临沂市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4.5. 红色活动吸引力

表4中可知,产品营销维度中红色活动的因子影响程度最高,为3.968,表明红色活动的吸引力是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部分红色景点存在游玩形式单一、游客数量匮乏的恶性循环。例如,沂蒙山根据地景区内纪念碑和纪念塔数量过多,但缺乏丰富景点内容的活动,与其他革命遗址存在严重同质化问题,导致游客量不高。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在清明节前后吸引大量学校组织学生瞻仰参观,但在其他时间游客较少。尽管红嫂家乡旅游区的活动相对丰富,但情景剧演员的情感代入感较差,研学活动也仅限于摊煎饼、做豆腐,未能充分展现红色文化。这些问题反映出红色活动的匮乏和吸引力不足,建议加强活动创新,丰富红色文化体验,提升景点的整体吸引力。

5. 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升路径

5.1. 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景点自力更生

2023年5月1日,《临沂市红色旅游促进办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鼓励通过入股、联营、合作等方式依法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由于政府财政支出有限,为了打牢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础,必须引入社会资本。在融资渠道方面,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降低融资门槛,吸引零散资金和各类旅游项目进入红色景区,尤其是拓宽二次消费市场,推动红色景点自力更生。同时,政府可以适当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景点与其他地区合作,开发跨区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区域联动,共享旅游资源与客源,实现景区的经济自给自足。

5.2. 优化红色旅游交通格局

完善交通布局对红色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地进入和离开景点。临沂市应积极建设红色旅游专用道路,设置红色旅游巴士专用车道,提高游客到达红色景点的效率。建议开通连接各红色景点的专线旅游巴士,如开通兰山区直达其他县区红色景点的旅游特快巴士,并配套设置车站和指示牌,确保游客顺利抵达景区。此外,应加强红色景点与其他类型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络,开通如公交夜巴士等线路,连接“灯火兰山”、“夜画琅琊”等景点,推动“公交 + 红色 + 休闲 + 美食”的深度融合,提高城市内部交通效率,优化整体旅游体验。

5.3. 着重打造沉浸式红色旅游体验

临沂市应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强体验感的活动,增强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参与度。首先,各红色景点应减少偏向娱乐化的内容,设计更具教育意义和互动性的活动。例如,可以开展“重走红色长征路”互动体验,让游客穿上八路军服饰,沿着模拟革命路线进行徒步,重温革命历史;举办“沂蒙精神情景剧”沉浸式演出,游客可参与其中,扮演革命角色,亲身感受当年的艰苦岁月。此外,结合当地特产如临沂煎饼和八宝豆豉,组织“红色大厨课堂”,让游客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听取红色故事,深刻体验沂蒙文化的独特之处。临沂市还可以探索红色旅游与其他热门景点的跨界融合,如与银座天蒙、琅琊古城等景点合作,推出“红色文化联票”,并在各景点之间设置互动任务卡,引导游客完成不同主题的红色文化挑战,通过打卡收集印章,获得联动优惠和纪念品,以此激发游客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提升整体体验。

5.4. 重视红色旅游从业人才培养

临沂市应持续完善红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专项培训,重点提升旅游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临沂本地从业人员长期受到沂蒙精神的熏陶,对当地红色历史有较深的了解,只需加强职业素养培训即可有效提升其服务水平。首先,应提高本地红色旅游从业者的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其次,强化爱岗敬业教育,树立服务意识,增强从业者对岗位的责任感;最后,系统开展红色旅游专业素养培训,通过情景教学、实地演练等方式,提高从业者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杜绝玩忽职守和“一问三不知”现象。此外,可设立红色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如评选“优秀红色讲解员”、“服务之星”等,激发从业者的工作热情和职业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投身于红色旅游事业。通过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临沂市将更好地促进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5.5. 利用特色活动深化多方合作与多渠道宣传

临沂市各红色景点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特色活动,以推动多方合作和广泛宣传,扩大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各景点可根据自身资源,定期举办如红色故事会、红色电影展映节、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等活动,激发游客的参与兴趣,增强活动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同时,红嫂家乡旅游区可改进红色情景剧的演出品质,吸引更多剧组前来取景拍摄;朱村旅游区可开发沉浸式情景剧,让游客直接参与剧情,切身体验红色故事的魅力。沂蒙山根据地景区可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讲述纪念碑、纪念塔的历史背景,吸引更多游客了解红色文化。此外,各景点应积极与高校、影视公司、旅游企业等多方合作,联办特色活动,进行资源共享。通过这些特色活动,借助新媒体、社交平台和传统媒体等多渠道广泛推广,将活动与品牌推广相结合,提升红色旅游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广泛的游客群体。

6.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深入调研,针对临沂市红色旅游景点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对当地红色旅游景点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了临沂市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数据分析得出了影响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临沂市红色旅游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问题:红色景点资金缺乏问题突出、各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差、缺乏沉浸式体验、景点从业人员综合能力不足以及红色活动吸引力有限。基于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临沂市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这些建议包括:拓宽融资渠道以实现景点的经济自力更生,优化红色旅游交通和网络布局,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旅游体验,提升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鼓励各景点依托自身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活动。这些措施旨在提升游客的整体体验与满意度,促进临沂市红色旅游的转型升级。未来,临沂市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继续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上作出改进,还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体验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提升游客的沉浸感与互动体验。此外,建议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将红色旅游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多维价值,实现红色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关注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的融合创新,尤其是在数字化和智慧旅游背景下,如何通过新兴技术来丰富红色旅游的表现形式。同时,建议深入探讨多元文化背景下红色旅游的品牌建设策略,以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通过不断完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为临沂市及其他地区的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系统的指导和支持。

基金项目

本文系伊犁师范大学提升学科综合实力专项项目:《新疆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2XKSY46)的阶段性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杨洪, 廖和平, 李树琪. 青少年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2): 96-102.
[2] 赵伟, 孙俊夫, 宋海松, 等. 红色旅游服务游客心理满意度测度与改进策略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6(6): 119-121.
[3] 黄细嘉, 陈志军, 曾群洲. 论基于政府主导战略的江西红色旅游总体布局[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9(4): 92-97.
[4] 罗方迪. 浅析中国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开发[J]. 现代交际, 2017(21): 38.
[5] 沙铮, 黄澍, 朱逸俊. 标准化管理在高质量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以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 2020, 37(22): 69-71.
[6] 卢璐, 易银飞. 红色旅游市场特征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 20(3): 99-100.
[7] 王浩镔, 孙文福. 乡村振兴视角下临沂红色旅游产品融合发展及优质提升策略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12): 92, 94.
[8] 徐莹. 沂蒙精神与临沂城市品牌形象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5(26): 145-146.
[9] 刘肖梅, 王辉, 陈磊, 等. 游客感知视角下临沂市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J]. 泰山学院学报, 2023, 45(4): 47-52, 104.
[10] 苏锐. “红色沂蒙”今朝更美[N]. 中国文化报, 2024-03-23(003).
[11] 高淑情, 鱼文英. 文旅融合背景下临沂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 西部旅游, 2022(1): 53-55.
[12] 潘林青, 李兴彩. 临沂之变[N]. 上海证券报, 2024-05-29(005).
[13] 林峰. 沂蒙红色文旅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8(4): 1-8.
[14] 雷莹, 杨红. 红色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MATEL-ISM-MICMAC方法[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 37(6): 100-110.
[15] 肖红旗. 甘肃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方向思考[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20(5): 19-24.
[16] 刘镇, 潘泽云. 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解读——以江西省为例[J]. 老区建设, 2021(20): 70-78.
[17] 李湘鹏. 平江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岳阳: 湖南理工学院,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