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热点”——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计量分析
Progress and Trends in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under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Based on CiteSpace Visual Mapping Econometric Analysis
DOI: 10.12677/ces.2024.121178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鹃娟:北部湾大学理学院,广西 钦州;林 毅: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认证趋势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endencies Visualization Analysis
摘要: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对于健全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2017年10月~2024年9月间中国知网数据库612篇文献为研究样本,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考查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整体发展和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师范类认证实践的研究热点主要覆盖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价值取向、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评价、师范类专业认证教育实践体系建构等三大类主题。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发展应该更加重视挖掘研究潜力,拓宽研究视角和层次;注重探寻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和应用的着力点;丰富研究方法,多角度为师范生培养提质增量。
Abstract: The programs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edu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Taking 612 documents from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Database between October 2017 and September 2024 as the research samples, CiteSpace, a visual analysis software,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of teac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practice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China’s teach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practice mainly cover three major them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practice, evaluation of accreditation practices in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practic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practic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mining research potential, broadening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levels; focusing on exploring the focus point of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enriching research methods and improving quality and quantity for teacher training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文章引用:陈鹃娟, 林毅. 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热点”——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计量分析[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1): 217-22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1789

1. 引言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了教育实践质量不高的问题[1]。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指出:“充分发挥专业化教育评估机构作用,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确保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序开展。”[3]为进一步推进师范专业认证工作,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现状、趋势、研究热点,为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改革、政策理念的落实提供有益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2.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在“高级检索”类型选择“主题”检索,检索条件为“师范专业认证&实践”,进行文献筛选,选取2017年10月至2024年8月时间区间,共检索出708篇学术期刊社科文献。经文献清洗,去除报道、会议通知、文件、征稿启事、卷首语等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选取出612篇文献作为分析对象。

2.2. 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CiteSpace 6.1.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研究年度发文量统计、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突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等,得出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现状、进展及趋势。

CiteSpace可用于形成指定时间段的文献分析,获得相关领域科研强度和趋势,揭示合作网络重要的参与者,分析研究领域发展脉络,展示现阶段研究的焦点,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了解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现状,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术界同仁提供参考。

3. 研究现状

3.1. 年度发文量

从已有文献来看,我国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总体经历三个阶段,如图1,分别是起步阶段(2017~2019年),逐步发展阶段(2020~2022年),持续发展阶段(2023~2024年),结合发文量“趋势线”可预测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

Figure 1.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number of annual publications

1. 年度发文量统计图

3.2. 合作网络分析

1) 作者合作网络

对作者合作网络的阈值参数进行设置,由表1可见,王涛发文量最高,总发文量为5篇,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相关研究的核心作者,其中引用量最高的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在OBE认证理念下师范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主题[4]

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authors’ published papers

1. 作者发文量统计表

序号

发文量

平均年份

作者

1

5

2021

王涛

2

4

2021

田腾飞

3

4

2021

徐海云

4

2

2021

蒋小丽

5

2

2023

边迅

6

2

2022

孙晓清

7

2

2019

刘佳鹰

8

2

2023

李航飞

9

2

2023

李波

10

2

2023

庄国萍

结合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分析,网络整体密度仅为0.0029 < 0.3,说明作者间合作还不够紧密,如图2,师范专业认证实践研究存在以徐海云、王涛、张明亮、孟团结等学者组成的关键节点核心作者网络。

Figure 2.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diagram

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2)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根据2017~2024年机构发文统计,见表2,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河南省等,其中佳木斯大学发文量居首,其次为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德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上饶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师范大学、三峡大学、五邑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亳州学院教育系、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以及东北部。从发文数量角度看,发文数量高的机构占有的优势不够明显。

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s on the volume of institutional publications

2. 机构发文量统计

序号

发文量

年份

机构

1

4

2021

佳木斯大学

2

4

2021

商丘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3

4

2021

德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4

3

2023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5

3

2022

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

6

3

2023

长春师范大学

7

2

2021

三峡大学

8

2

2021

五邑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9

2

2019

亳州学院教育系

10

2

2021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为考察机构间的合作时序、合作联系情况,生成了师范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机构合作可视化图谱,如图3,网络整体密度仅为0.0018 < 0.3,这表明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

Figure 3. Network diagram of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3.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4. 研究的演进趋势

Figure 4. Keyword surfacing chart

4. 关键词突现图

对关键词突发性进行参数设置,突现时间切片为1年,γ值调整为0.6,对关键词突发性分析,如图4,2017年,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下师范生研究成为前沿,随着师范专业认证研究的发展,2021年,教学改革、小学教育、古代汉语、化学专业、卓越教师备受关注;随后,2022年音乐学、评价体系、持续改进、核心素养成为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体现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研究与时代育人要求相结合,评价体系落实的现实需求;2023年,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热点出现;依据关键词突现强度排序,课程思政的突现值最高,为3.21。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从一定层面上引领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与思政结合研究的升温;教学质量突现值为2.69,排在第二;教学模式突现值为2.09,排在第三。此外,培养目标、师范专业、评价体系、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亦是今后研究的趋势。

5. 研究热点主题

利用CiteSpace中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ratio, 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如图5,时间分区长度为1年,TopN值设置为30,文献关键词分析得到207个节点、431条连线的聚类图谱,得出聚类目标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其中Q = 0.4853 > 0.3,S = 0.7557 > 0.5,表明聚类结构显著,聚类结果令人信服。聚类结果显示,关键词共现网络得到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研究8个聚类,分别为#0专业认证、#1教学改革、#2实践教学、#3教学质量、#4师范生、#5师范认证、#6人才培养、#7高校。结合关键词聚类以及相应文献的分析,归纳为三大热点主题:(1) #0专业认证、#5师范认证、#7高校聚类主要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价值取向作现实审视;(2) #1教学改革、#6人才培养、#3教学质量聚类主要探讨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评价;(3) #2实践教学、#4师范生主要聚焦师范类专业认证教育实践体系建构的困囿及解决之策。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5. 关键词聚类图谱

6. 研究结论

结合CiteSpace为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工具,分析发现,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热点话题为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价值取向、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改革、师范类专业认证教育实践体系的建构。

从整体研究趋势来看,师范专业认证实践研究热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师范专业认证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在2020年进入逐步发展阶段,日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从合作研究视角来看,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实践的研究作者学术合作不够紧密,高产作者较少。研究机构间需加强合作,且主要集中我国的东部和东北部,其他地区发文量较少,相对在我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较为集中;从研究视角来看,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视点不够全面[4]。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研究集中于语文、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研究学段主要集中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从研究趋势来看,师范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中培养目标、师范专业、评价体系、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亦是今后研究的重要领域。

师范专业认证是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重要抓手,不同地区研究者的研究是全面推进师范专业认证的推动力,但目前缺少具有足够影响力的科研机构,研究机构主要来源于高等本科院校。因此,日后的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研究应鼓励不同地区研究人员及机构加强学术交流,发挥不同地域机构合作研究的优势。

7. 展望

7.1. 挖掘研究潜力,拓宽研究视角和层次

2019年我国教育部印发《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5],但目前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层次相对单一,多集中于高等本科院校,而高职(专科)院校层次研究较少。针对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2022年,教育部发布“优师计划”强调加强乡村教育师范生实践基地的建设,注重乡村教师培养,强调健全完善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并且加大实施城市和乡村“双环境”之下“双实践”模式。2024年5月,教育部部署职业学校“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将乡村教育、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等统筹推进[6]。此外,2019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部分学者认为在特殊教育师范生个别化教育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涉及个别化教育能力培养课程不丰富;实施个别化教育相关课程形式方法单一;个别化教育实践能力培养质量难以保障等,并提出厘清专业课程关系,建构以个别化教育能力培养为主轴的课程组;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利用多元化教学形式等建议。[7]-[9]在职教师范生的培养方面,部分学者认为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契合度不够,专业教学融合度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学生专业学习趋向被动等。因此,提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要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引领下,强化人才培养目标,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实行“三导师”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等策略。

总的来说,应注重整合不同层次社会科研学术资源;研究视角可从其他学科以及学段、层次拓展研究,增强师范类认证背景下实践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7.2. 注重探寻师范专业认证实践和应用的着力点

在已有师范类专业认证研究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协同政策引领,解决师范生教育实践愁盼问题。2021年,中国教育报基于《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5个文件发布《实施为师范生成长赋能——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解读》报道:“细化师范生实践能力要求,基于师范生能达到的实际水平,引领师范生成长。”[10]因此,师范专业认证实践着力点应是学科核心概念的整合及教学模式的变革。

另外,在培养师范生时,应注重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度。例如,英语阅读课程主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阅读技巧的训练,而在教学中未充分考虑如何将英语阅读教学方法融入其中,导致学生在教育实习中面对英语阅读教学时,无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有效结合,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应加强课程整合与优化,打破学科界限[11]

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时发现,达成度评价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难点环节,达成度评价用于衡量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达成度评价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如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确定、评价数据的有效收集与分析等。因此应当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监控的质量管理格局。定期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课程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监控和评估。

7.3. 丰富研究方法,多角度为师范生培养提质增量

在研究方法方面,应注重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目前师范专业认证视角实践的研究多为结合具体学科方向以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作为出发点、审视现实存在问题、策略因应等,今后应更注重丰富师范专业认证实践的比较研究、跟踪研究等,多角度为师范生培养提质增量。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准确把握新时代师范生变化,增强实践研究的前瞻性。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的研究应是当前师范生专业素养提升切入口,应统筹多方研究力量,形成研究合力;同时,在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进一步完善实践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合作、研究层次等,推动师范类认证实践问题的解决。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北部湾大学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的数学教育类课程建设及持续改进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1JGA001)、2024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编号:2024JGA266)、2024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数学教育实习评价和持续改进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XGZJG2024B011)、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职教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结构模型的建构与应用”(编号:2023KY094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408/t20140819_174307.html, 2014-08-19, 2024-09-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l, 2018-01-31, 2024-07-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 [EB/OL].
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2017-10-26, 2024-09-03.
[4] 田腾飞, 刘任露. OBE认证理念下师范类专业的课程建设[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1): 41-52+205.
[5] 曹晔.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研制解读[J]. 职教通讯, 2020(12): 82-87.
[6] 崔立华, 萧敏.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 41(5): 11-14.
[7] 高永超, 高芳, 张彦山. 专业认证标准背景下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实施能力研究[J]. 教育观察, 2021, 10(30): 54-56.
[8] 顾定倩, 童琳, 郭志云. 《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背景及内容分析[J]. 现代特殊教育, 2020(4): 3-10.
[9]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EB/OL].
http://www.moe.gov.cn/s78/A10/tongzhi/201910/t20191030_405965.html, 2019-10-10, 2024-09-03.
[10]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实施为师范生成长赋能——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解读[EB/OL].
https://www.moe.gov.cn/s78/A10/tongzhi/201910/t20191030_405965.html, 2019-10-10, 2024-09-03.
[11] 李桃桃.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英语学科教学知识(PCK)培养探讨[J]. 现代英语, 2022(21): 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