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Designing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Homework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ctivity-Based English Learning Approach
摘要: 文章针对当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形式僵化、内容单一、评价方式单调的问题,以外研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Module 10“The Weather”的教学为例,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论指导,提出了优化作业设计的原则和具体路径,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深度内化与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Abstract: Addressing the issues of rigidity in form, limited content diversity, and monotonous evalu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homework design, this paper exemplifies its discussion using Module 10 “The Weather” from the first volume for Grade 8,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Drawing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Activity-based English Learning Approach, the paper proposes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for optimizing homework design. These aim to foster deeper internalization of students’ language knowledge and facilitate their holistic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bilities.
文章引用:文凡.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1): 288-293.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1799

1. 引言

作业布置作为达成课程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发挥着巩固教学的基础作用,还有助于知识的有效迁移、深度构建与创新生成。当前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形式僵化,偏重机械性背诵、抄写等基础性知识强化训练;内容单一,作业来源局限于课本与教辅资料;评价方式单调,过度依赖教师批改与课堂讲评。此类设计显著阻碍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深度内化与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语言素养这一高层次教育目标相悖。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亟须教师转变观念,创新作业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鲜明地倡导“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课程理念[1],这一理念已在阅读、写作、听说等多个教学领域展现出其对教学效果的积极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英语学习活动观不仅直接促进英语学习成效,还为作业设计的优化提供了方向指引[2]。鉴于此,本文尝试将英语学习活动观融入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具体以外研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材Module 10“The weather”为例,深入探析基于活动观的作业设计路径。

2.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含义

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一种旨在践行新时代英语课程目标的中国外语教学策略构想,其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系统性路径[3]。该观念聚焦于引导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紧密围绕真实情境与实际问题,激活其既有的知识储备,进而深度参与到一系列精心构建、相互关联且循序递进的语言学习与应用活动中。英语学习活动观将学习活动分成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批判、内化与运用;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新。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和内化知识,再到迁移创新,从而将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运用于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4]。这些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确保学习过程既连贯又富有成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3.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作业设计原则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作业设计应当坚持作业目标精准化,强化教学整合;作业设计层次化,促进系统学习;作业评价多元化,保障科学评估。

3.1. 作业目标精准化,强化教学整合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深入探究学生的基本学情,并对教材进行细致地剖析与解构,以此为基础精心规划单元教学目标,从而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石。单元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不仅承载着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与掌握要求,更要深刻体现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积极情感态度及正确价值观培养的综合考量。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进一步聚焦于单元作业目标的精细化设定。作业作为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延伸环节,其设计需紧密契合单元教学目标,确保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连贯与相互强化,进而构建起作业与教学之间和谐共生的完整生态。在这一生态系统中,作业超越了教学附属品的角色,转型为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关键驱动力,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2. 作业设计层次化,促进系统学习

作业内容设计采取层次化处理策略,设计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三类活动的相应作业[5]。这三类作业紧密衔接,构建起一个层层递进、相互增强的学习通道,协同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促进知识深度理解与内化以及激发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作业中,学生致力于信息的深度挖掘与有序整理,构建信息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条理清晰、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知识的深度内化与自主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作业中,学生依托已构建的结构化知识框架,进行知识的阐释与应用实践,不仅能有效巩固语言知识,还促进知识向实际能力的有效转化,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活化。最后,在具有高度灵活性与创造性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作业中,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迁移至新的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推理创造过程中激发新知识的生成,加速能力向综合素养的全面转化。

3.3. 作业评价多元化,保障科学评估

作业评价作为单元作业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标尺,更是教师洞悉学生语言技能与综合能力发展轨迹的窗口。通过作业评价,教师能够即时获取学生语言掌握程度及能力发展状态的反馈,进而精准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与问题,为后续教学策略的调整与优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在初中阶段的单元作业设计中,可以融入多样化的评价工具与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评价量表、阅读反思日志、周记记录以及学习档案袋等多元化载体,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6]。同时,评价主体也应实现多元化,涵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家庭成员反馈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的远程评价等,以构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教师可以构建多样化的作业展示与互动平台,如通过课堂直接讲评、教室内的作品展示、利用学生社群、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班级管理应用等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个人见解与创意,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评价乃至批判性地思考他人的观点与思想。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与思维碰撞,还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通过评估自身学习状况,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自我提升。

4.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作业设计路径

本文尝试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选取外研版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中Module 10“The Weather”作为案例,通过深入剖析单元内容并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确立明确的作业设计目标。随后,围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三大核心活动板块,精心策划作业内容,力求在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促进其语言技能的提升。

4.1. 确定单元作业目标

在确立单元作业目标之前,首要步骤是清晰界定单元教学目标,这一过程应以单元的核心主题意义为引领,系统性地围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这四个核心维度进行设计。单元教学目标的构建,旨在为作业目标的细化提供坚实的框架基础。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10“The Weather”聚焦于“天气”这一话题,其主题是人与自然。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系列表达可能性、不确定性的副词以及描绘天气状况的形容词,增强运用目标语灵活描述表达天气的能力。此外,学生还需运用这些语言工具,就中国的最佳旅游季节提出个性化建议。这一过程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还可以促进跨文化意识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制定的单元目标如表1所示。

Table 1. Modular teaching objectives

1. 单元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

文化意识

思想品质

学习能力

认知沉淀

对比分析

批判评估

独立探究

阐述交流

尊重鉴赏

创新生成

团队协作

信息整合

全球视野

理性推理

自我省察

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基础,统筹单元模块学习内容,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10“The Weather”的作业目标可具体细化如下。

(1) 能运用表达可能性的副词预报天气

(2) 能运用相关形容词从气候特征角度描述天气

(3) 能运用正确词句分析天气条件对旅行活动的影响

(4) 能结合天气介绍中国不同城市的适宜旅游时机

4.2. 设计单元作业内容

层次化处理作业内容,设计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三类活动的相应作业。

4.2.1. 学习理解类活动作业

在探讨学习理解类活动时,其核心涵盖了基于主题语篇的多个关键步骤,如感知与注意信息、信息的获取与条理化,以及内容的概括与整合等。此类活动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语篇中的信息脉络,明确其内在结构进而概括出语篇的主题意义,促进新知识的结构化构建。此类活动作业设计案例如“作业一:Sorting”和“作业二:Summary”。

作业一:Sorting

请朗读Unit 1的对话,绘制表格,把对话中涉及的关键信息如国家,气候进行整理和分类。

作业二:Summary

请阅读Unit 2的篇章,用30~50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业目标:通过作业一学生们能够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细节信息,能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描述天气状况与表达可能性概念的基本词汇,巩固本模块学习的基础知识,促进知识的内化。在作业二中,学生跨越简单信息获取的层面,步入到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对篇章中的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与提炼,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4.2.2. 应用实践类活动作业

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应用实践类活动侧重于教师引领学生,围绕特定主题,依托新构建的知识体系,展开描述、解释、深入分析及批判性判断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旨在逐步促成语言与文化知识的内在转化,加固新知结构,并推动语言运用能力向自动化发展迈进。此类活动作业设计案例如“作业三:Weather report”和“作业四:Writing”。

作业三:Weather report

假设你是一名专业的天气预报员,你的任务是为来当地旅游的外国游客录制一段3~5分钟的天气预报视频。这段视频需要包含当天天气概况和未来三天的天气概况,介绍的内容包括气温、风力,降水量等,同时还可以根据天气趋势给出穿衣和出行建议。

作业四:Writing

假设一位外国网友对中华大地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充满了好奇,计划着一次难忘的中国之旅。然而,面对中国幅员辽阔、四季分明的特点,他/她陷入了选择最佳旅行季节的困惑之中。希望向外国友人展示祖国大好风光的你决定撰写一篇100~120词的短文,以“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China”为题,阐述不同季节来中国旅游的特色与亮点,帮助他/她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旅行计划。

作业目标: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说”与“写”的双重维度,作业三与作业四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在作业三的视频筹备与录制实践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初步应用于实际操作与创造性表达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作业四的写作为学生提供了练习描述、对比分析等写作技巧的平台,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4.2.3. 迁移创新类活动作业

迁移创新类活动聚焦于教师引领学生超越原有语篇框架,深入探索其背后的价值观念、作者立场,并通过推理验证、批判评估、想象力激发与创造性拓展等学习行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飞跃。通过一系列输出活动鼓励学生基于新构建的知识体系,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此类活动作业设计案例如“作业五:Team project”。

作业五:Team project

任务情境一: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讨论并确定两个对比鲜明尤其是在四季气候上具有明显不同点的中国城市,利用互联网、官方旅游网站及社交媒体等渠道,搜集关于这两个城市四季气候的详细数据,针对它们四季气候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和介绍。借助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将小组结果整合成一篇结构清晰、内容丰富的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任务情境二:以小组为单位,成员共同合作,利用书籍、互联网、官方媒体等多种可靠渠道,广泛搜集关于当地气候变化的资料,对过去与当前的气候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温度、降水量、极端天气事件频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分析导致当地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运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将调查结果整合成一篇条理分明、内容充实的报告,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作业目标:在作业五的小组协作任务中,学生能够运用所积累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实践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具体数据的调研过程中学生能够理性分析,培养以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为核心的高阶思维能力。

4.3. 规划单元作业评价

评价在促教和促学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阶段单元作业设计应涵盖多元评价主体、融入多样评价工具、搭建展示互动平台,全面评估学生学习进展。本单元设计了以视频、文字、演示文稿为载体的作业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作业完成方式兼顾个人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协同,平衡学生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鉴于作业载体的丰富性与完成模式的差异性,教师在实施评价时需展现出高度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例如在评价视频作业时,教师可将视觉效果、技术应用等纳入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展现个性与创意;而在审视文字作业时,则应侧重于评估其逻辑架构的严谨性、论据支撑的力度以及语言表达的精准性,以促进学生思维深度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小组协作完成的作业,教师的评价应尤为关注团队协作的程度和成员间贡献的均衡性,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从而激励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具体而言,针对个人完成的视频录制“作业三:Weather report”可以采取评价表的方式开展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如表2所示。

Table 2. “Weather report” rating scale

2. “Weather report”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5)

自评

互评

师评

内容

内容全面完成作业要求

语音语调

语音语调准确清晰,自然流利

语言表达

句子结构完整,无语法错误

视觉效果

视频画面清晰,无抖动模糊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论指导,以外研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Module 10“The Weather”为例,提出了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路径。本文强调作业设计应精准设定目标,层次化推进,设计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三类活动的相应作业,并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全面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通过此类设计,学生能够在丰富多样的作业中深度内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为初中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彭程.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5): 20-26.
[3] 王蔷, 钱小芳, 吴昊.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内涵、架构、优势、学理基础及实践初效[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1(7): 1-6.
[4] 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六大变化之解析[J]. 中国外语教育, 2018(2): 11-19.
[5] 陆锐.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以外研版八上Module 2 “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 2023(3): 33-35.
[6] 甄寒. 课程视域下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4(2):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