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由副词“还”和动词“有”组合而成的多义词“还有”,根据《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2021),可以了解到其被列为一级词汇,是留学生在初步进行汉语学习时就应该学习并掌握运用的词汇[1]。但是由于“还有”不仅具有副词属性,同时还具备了连词属性,因此其词义以及语用等各个方面有所差异,这间接致使留学生在实践与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出现偏误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本文将先对“还有”进行语法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将全球中介语语料库中留学生“还有”的偏误实例作为语料来源,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借用偏误理论对“还有”出现的多种偏误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建议。
2. “还有”的语法分析
多义词“还有”是汉语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所使用的高频词之一,它有多个义项[2]。根据语义及句法层面,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别:
2.1. 作为副词“还有”
根据现代汉语第七版从语义上看,“还有”是由副词“还”和动词“有”凝结而成的复合副词,以副词“还”为主要语义成分[3]。“还有”在《现代汉语虚词》中的释义可以概括为:① 表示除了已经提到的内容之外还存在其他内容,或表示状态的延续,意为“除了……之外还有”、“仍然有”。② 表示递进关系,用来连接句子或句子成分,意为“并且”、“而且”[4]。
从句法上看,“还有”通常位于句子内部,用来修饰或连接动词、名词或其他句子成分。有时也可以置于句首,用于强调信息的焦点,例如:
(1)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食材,还有就是需要购买一些调料。
(2) 旅行计划里包括参观博物馆,还有品尝当地美食。
(3) 还有,别忘了明天早上八点的会议。
2.2. 作为连词/关联词的“还有”
从语义上看,相较于副词“还有”,“还有”在某些语境下可以起到连接句子成分的作用,类似于连词的功能。这种用法中的“还有”侧重于表示递进关系,连接两个并列的句子成分,表明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或进一步说明。例如:
(4) 他是个画家,还有他也是一名音乐家。
(5) 这家餐厅的食物很好吃,还有服务也特别周到。
(6) 她是个很有才华的艺术家,还有她的作品多次获奖。
从句法上看,“还有”作为连词或关联词时,主要用于连接句子或句子成分,表达递进关系。它通常用于陈述句中,用来添加额外的信息或补充说明,例如:
(7) 他喜欢阅读历史书籍,还有研究古代文化。
(8) 我们讨论了项目的预算问题,还有时间安排也很重要。
(9) 她不仅擅长画画,还有音乐方面的天赋也十分突出。
2.3. 作为状中结构的“还有”
“还有”还可以被看作是临时性搭配的一个状中结构,由副词“还”和动词“有”组成。临时搭配的特性导致副词“还”的语义指向变化会引起“还有”的语义变化[5]。“还”的语义辖域是动词“有”时,在这种环境下,“还有”需要一个预设为上文直接或间接包含“有”的概念。例如:
(10) 没关系,不知道就对。除了我自己,我也不知道还有谁写东西。
“还”指向名词性补语成分时,“有”是及物动词,其后面的名词性补语便成为“还”的指向对象,句子预设也随之发生变化。例如:
(11) 我还有三块钱。
上述句子当重音在“三块钱”上时,“还”在语义上指向“有”;当重音在“还”上时,“还”在语义上指向“三块钱”,句子的预设是“我已经有钱”,“三块钱”是增量。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还”的语义指向的变化会引起句子意义的变化。
综上所述,通过对“还有”的语法探讨,我们可以对“还有”的本体知识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无论是作为副词、连词/关联词还是短语结构,“还有”都在汉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表示除了已经提到的内容之外还存在其他内容,或者用来连接句子成分以表达递进关系[6]。
3. “还有”的偏误分析
本文采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收集数据对“还有”在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偏误情况进行统计、量化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具体情况如下。
3.1. 语料来源
笔者从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用“还有”为关键词,从中介语熟语料中进行检索,共获取11,135条语料。本文通过随机程序随机下载当中300条语料进行研究分析,去除两条重复语料以及正确语料,共获取28条偏误语料,偏误率为9.3%。
3.2. 偏误种类
有关偏误种类的分类,本文借助鲁健骥先生所使用的分类方法,结合实例语料,把偏误分成为遗漏、误加和误代三种类型[7]。根据这一理论对上述28条偏误条例进行探究分析,经过人工筛选与统计得出的表层数据如表1所示。
Table 1. Errors of “Hai You” in the global Chinese interlanguage corpus
表1. 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还有”的偏误情况
偏误类型 |
偏误数量 |
偏误率 |
遗漏 |
3 |
0.9% |
误加 |
5 |
1.5% |
误代 |
20 |
6.9% |
总计 |
28 |
9.3% |
由表1可知,留学生在使用“还有”进行表达时,出现误代的偏误次数最多,其次是误加偏误,遗漏偏误类型出现的次数最少。为了进一步分析两种词性的偏误差异,笔者将上述28条语料细化分类,得出数据如表2所示。
Table 2. Errors of adverb “Hai You” and conjunction “Hai You”
表2. 副词“还有”与连词“还有”的偏误情况
偏误类型 |
偏误数量 |
偏误率 |
遗漏 |
3 |
0.9% |
误加 |
5 |
1.5% |
误代 |
20 |
6.9% |
总计 |
28 |
9.3% |
通过分析表2数据可知,副词“还有”的偏误数量比连词“还有”的偏误数量要低,这是由于随着语言逐渐语法化、主观化不断的发展,在日常工作生活的交际过程中,使用连词“还有”的频率变得比副词“还有”的频率高,因此偏误的概率也随着更高。
3.2.1. 遗漏
遗漏是指在句子中应该使用“还有”,却没有使用,因而造成了成分残缺和表意不明确的状况。在筛选出的300条语料中,副词“还有”出现两条偏误,连词“还有”出现一条偏误。如下:
(12) 嗯,我回国[CQ还有]不到两个月。
(13) 我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儒学,贸易,[CQ还有]别的课程。
例(12)句若不加“还有”,表达的是一种客观的事实,表述意思为已经回国,并在国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若加上副词“还有”,那么表述人想表达的意思是,他目前还没有回国,离回国的时间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里是对“还有”持续义的遗漏。例(13)句的偏误出现为表达连续且并列的名词时,倒数第一个和倒数第二个名词之间需要使用连词来进行连接,这样使用是出于明确并列关系、避免歧义、遵循语法规范和提高句子可读性的目的。如此可以使句子的结构更加清晰,避免产生误解,同时也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
3.2.2. 误加
误加是指在句子中添加了原本不需要的成分,使句子出现杂糅和语义不同的情况。对300条语料中出现的5条副词“还有”的偏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此偏误的出现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直接增加的情况,在现代汉语的使用过程中,副词主要的作用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一般不用来修饰介词成分。如例(14)句子中出现的“在故事书里”属于介词结构,一般不用还有使用。再如例(15)句子中形容词美丽前面已经有副词“多么”进行修饰,并且句子中没有持续和选择义,因此不必要再增加“还有”,为避免句子杂糅,应当删去“还有”。第二种情况是语义表达不明从而进行了误加,如例(16)句子中,原句语义本身完整,加上“还有”反而将句子的句义变得模糊不清,因此也应当删去“还有”[8]。
(14) [CD还有]在故事书里出现了许多我熟悉的任务和内容。
(15) 这[CD还有]多么美丽啊!
(16) 全北大学是[CD还有]很好很大的大学,我在全北大学学中文还有韩语。
3.2.3. 误代
误代指的则是两个意义相似或者相近的语法单位出现混淆,应当使用甲词时却使用了乙词从而产生的偏误。通过人工的分析与统计,作为副词的“还有”常常与“还”和“也”发生误代的情况。由于“还有”是由副词“还”和动词“有”跨层共现连用虚化而成。两词在句法和语义上的相似处,导致留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出现混淆[9]。
(17) 那个时候他需要复习功课准备考试,但是他还有[CB还]跟我们一起娱乐。
(18) 我的成绩没有一点儿进步,学习了基础内容之后也[CB还有]没变化。
例(17)句子中为“还有”和“还”之间的误代,使用者把“还有”误代为“还”,这里的“还”表述的是范围之外的补充,表明他不仅需要复习功课,还跟我们一起进行娱乐。
例(18)句子则是“还有”和“也”之间产生了误代,使用者本意表达的是学习基础之前和之后的成绩都没有产生变化,“还有”强调持续性,而“也”强调的是类同,这里的误代表明使用者对两者词义的持续性和类同把握不到位。
而作为连词的“还有”则通常与“而且”和“另外”发生误代的情况。其中与“而且”发生误代的频率最高。
(19) 在那里看的全景很美丽,可以知道韩国真正的美,还有[CB而且]我冬天去全州时,韩屋的屋顶都有雪,下雪后的全景非常壮观。
(20) 还有[CB另外]每个星期二我跟中国朋友们一起去操场踢足球。对我来说,踢足球以后跟中国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儿,是最快乐的事。
大部分的偏误出现在“还有”和“而且”之间的使用。连词“还有”表示补充的并列递进,就是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方面。但“而且”还表现出转折义,两者略有不同。例(19)句子中是“还有”和“而且”之间的误代,说话者本意是不仅可以在此地知道韩国的美丽,还可以感受到壮观的雪景,这之中包含了转折的语义,而使用“还有”则无法体现出原本表达的意思。例(20)句子中是“还有”和“另外”之间产生了误代。本意表达除其他情况,还喜欢和朋友踢球,不强调持续义。此处误代体现出留学生对这两者词义理解还不到位。
4. “还有”的偏误原因分析
通过对“还有”语法意义上的总结与偏误语料实例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还有”产生偏误的原因有多种情况如下:
4.1. 语义、语法把握不足
“还有”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有一定的复杂性。从语义方面来看,“还有”是从副词“还”中逐渐脱离并与动词“有”经过语法化发展而来的。它在保留了副词“还”词性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连词的词性。并且它的各项义项之间虽有联系,但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留学生习得“还有”具备一定的挑战和困难。从句法功能角度来看,由于连词“还有”作为经过短语词汇化固定下来的新型用法,本身的特点和用法都还有待探究,不仅存在如何区分副词“还有”和连词“还有”的问题,还存在着连词“还有”到底与其他连词有何种区别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4.2. 母语和目的语的干扰
当学习者不能完全掌握一个词语的语义和语用时,大部分会采取回避策略。当不得不使用时则会选择自己母语或目的语中熟悉的其他词来代替陌生词的使用,从而造成偏误。笔者在整理语料库中的实例时发现,如果留学生的母语中没有与“还有”相似的表达方式,他们可能会在使用“还有”时感到困惑或不确定其正确用法而使用“还”和“而且”等相似的简单词,例如上述(19)所表达的内容。即便学生的表达有误,但大体不会影响信息的传递、接收和交际,因此学生更倾向于在输出时使用自己熟悉的词,对陌生词进行回避,不会进一步考虑陌生词的用法是否正确,也不会考虑陌生词是否在当前语境中的使用是否合适,这也是造成“还有”偏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4.3. 汉语作为目的语语言输入不足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词汇时,一般都会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用学习者母语中的某一个词语来和目的语中所学词语进行对应,虽然这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的学习词语,但这也导致学习者可以接触的目标语言输入量不足,尤其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中使用“还有”的实例较少,学生本身对“还有”的理解和把握也不足,同时忽视了不同语言的语义和用法不完全对等的特点从而出现偏误现象。
5. 解决策略与建议
根据上述偏误分析所产生的原因,为减少学习者学习“还有”时产生偏误,针对语义语法把握不足,我们应当首先加强语义和语法教学详细讲解,教师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详细解释“还有”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包括它的不同用法和含义,譬如语义包括“还有”表示事物存在的延续或补充。比如“我有一个苹果,还有一个橘子”,这里强调除了已经提到的“一个苹果”之外,另外存在“一个橘子”。还可以表示未列举完的事物。例如“教室里有桌子、椅子,还有很多教学用具”,暗示还有其他未具体说明的教学用具。还需要解释其何时作为副词使用,何时作为连词使用。当作为副词使用时,可以表示另外有所补充。例如:“他不仅会说英语,还有法语也说得很流利。”这里“还有”修饰后面的“法语也说得很流利”,强调在会说英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能力。也可以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如“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强调询问是否存在其他问题。当作为连词时,连接并列的成分。如“他喜欢运动,还有她也喜欢运动。”连接“他喜欢运动”和“她也喜欢运动”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还可以在连接因果关系的句子时,起到进一步说明的作用。例如“他学习很努力,还有他的方法也很正确,所以成绩一直很好。”这里“还有”连接前后两个原因,共同导致“成绩一直很好”这个结果[10]。其次进行对比教学,将“还有”与“还”、“而且”等相似词汇进行对比教学,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还有”的用法。还可以强化语用意识,进行语用指导,在课堂上提供多种不同的词语使用场景,教授学生如何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还有”,包括语用功能的讲解。
针对母语和目的语的干扰,我们可以进行文化背景介绍,介绍与“还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它是通过“还”和“有”两个词组合二来的词,帮助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并进行定期的评估与反馈,定期对学习者进行测试和写作练习,安排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使用“还有”,并通过教师的反馈来纠正错误,从而检查学习者对“还有”的理解和使用情况。分析其偏误原因是由于母语还是由于目的语干扰形成的,进行因材施教。除此之外针对学生在使用“还有”时出现的偏误,教师应提供及时、具体的反馈,并指导学生如何改正。
针对目标语言输入不足,我们可以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首先鼓励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比如使用语言学习软件,推荐学生使用语言学习软件或应用程序,这些工具通常可以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和练习机会[11]。其次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阅读地道的汉语材料,比如白话文版本的四大名著等等文学作品,以增加目标语言的输入量。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并进行情景模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如视频、音频、图片等,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接触到“还有”的使用。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中国传统节日的真实语境中练习使用“还有”,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可以进行互动练习,设计互动性强的练习活动和跨文化交际训练,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交流中使用“还有”,并进行实际交际练习,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使用“还有”,增强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6. 结语
在本文中,我们借助了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语料实例对“还有”所产生的偏误进行了探究分析,通过分析语料实例并进行偏误分类,笔者发现学习者在习得“还有”时出现的偏误种类主要包括遗漏、误加和误用这三类。除此之外,本文还探究了产生这几种偏误的原因,并基于语义、语法把握不足,母语和目的语的干扰以及目标语言输入不足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还有”教学提出了些许针对性建议,以期提升教学效果,减少学习者习得“还有”时的偏误,为国际中文教育和传播中华文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