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怀旧(Nostalgia)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学者们对怀旧的认识历经了较长时间的探讨。最初,怀旧被认为是一种疾病(Hofer, 1934),人们因远在他乡而想念家乡、思念亲人产生消极情绪,出现厌食等现象(薛婧,黄希庭,2011)。之后怀旧被认为是忧郁症,怀旧者会表现出极大的抑郁与忧伤(Sedikides et al., 2004; Sedikides et al., 2008)。接着怀旧又被认为是一种情感体验(Davis, 1979),但其属性仍未有定论。有的学者认为怀旧是一种积极的、具有温暖色彩的情感(Kaplan, 1987; Wildschut et al., 2006),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思念和向往。但有的学者则将怀旧视为一种消极情绪,它是人们因过去的痛苦经历而引发的悲伤情绪(Holbrook & Schindler, 1991; Sedikides et al., 2008)。现如今学者普遍认为怀旧包含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它是一种苦乐参半的情绪,既有回忆过去的快乐与幸福,也有对过去的不满或时光无法再重来的失落(Hepper et al., 2014)。综上所述,本研究将怀旧感定义为一种情感体验,包括怀念过去的积极怀旧和对过去感到伤心的消极怀旧。
怀旧会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Abeyta & Juhl, 2023),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Boym, 2008),人们能够从过去的记忆中汲取力量和动力(Hepper et al., 2012)。因此为了探讨人们的怀旧,学者们针对研究的侧重点开发了不同的测量工具,以测量人们的怀旧感,探讨怀旧的产生和意义。例如Batcho(1995)开发的怀旧问卷(Nostalgia Inventory)测量人们对过去事物的怀旧程度,Routledge等(2008)开发的南安普顿怀旧量表(Southampton Nostalgia Scale)测量怀旧频率、倾向和重要性,国内学者路曼曼(2008)根据本国文化编制了本土化的怀旧量表来测量怀旧倾向。但是怀旧具有积极属性和消极属性,在对其进行测量时需要区分个体怀旧的是过去的积极事件还是过去的消极事件,据此许小阁(2013)编制了怀旧感问卷,测量人们的怀旧情绪,包括积极怀旧和消极怀旧。但此问卷的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老年人的知识水平有限,甚至不会讲述普通话,需要研究者转述,这极大地限制了研究范围。因而吴捷等人(2019)根据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和阅读习惯编制了中国老年人怀旧感量表,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性别和职业的老年人。
研究者指出每个人一生中都会体验怀旧,不论是孩童、成人还是老人都会体验到怀旧情绪(Sedikides et al., 2004)。然而,当需要对不同年龄阶层和社会阶层的个体进行施测时,已有量表各有其局限。国外学者调查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怀旧时更多地是针对某一物品的怀旧情绪或怀旧经历以及怀旧倾向而非一般性怀旧感(Hepper et al., 2021; Kusumi et al., 2010; Madoglou et al., 2017);许小阁(2013)的怀旧感问卷虽然能够对一般性怀旧感进行测量,区分了积极怀旧和消极怀旧,但是对一些不识字、不会讲述普通话的个体而言,在进行转述时较难准确表达其内涵;而吴捷等(2019)编制的老年人怀旧感量表的部分题目并不适用于低年龄层个体,如结婚、工作等,这些项目对学生而言还是从未有过的经历。而要使问卷能够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和知识水平个体,对知识水平较低的个体和年龄较小或较大个体也能够进行施测,并且问卷问题具有一般性而不针对特定群体和时代特征。基于此,本研究对吴捷等人(2019)编制的老年人怀旧感量表进行改编,并在学生群体中进行施测,验证其信效度。
2. 方法
2.1. 对象
样本1:采用方便取样,通过朋友圈等网络社交联系方式发放问卷。问卷共回收295份,剔除未认真作答的问卷,最后有效问卷249份,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84.41%。有效样本中,18~30岁有189份(男性36人),平均年龄为(21.35 ± 2.48)岁;31~59岁有42份(男性8人),平均年龄为(44.86 ± 8.64)岁;60岁以上有18份(5人),平均年龄为(70.72 ± 7.73)岁。最终有效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8~84岁,平均年龄为(28.88 ± 15.32)岁。样本1的数据用于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和效标效度分析。
样本2:通过见数Credamo平台发放问卷。问卷共发放340份,回收336份,问卷回收率97.39%,剔除无效问卷后300份(未认真作答),有效回收率88.24%。有效样本中男性101人;年龄范围为18~59岁,平均年龄为(21.92 ± 3.13)岁。因样本1包含不同年龄段个体,样本2只有少数人在30岁以上,因而样本2的数据用于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样本3:在样本2中随机抽取150人,三个月后再次测试,用于考察问卷的重测信度。回收后通过检查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为99.33%。有效样本中男性42人;年龄范围为18~29,平均年龄为(21.84 ± 2.06)岁。
2.2. 工具
2.2.1. 怀旧感问卷改编版
本问卷根据吴捷等(2019)编制的老年人怀旧感量表进行改编,共两维度:积极怀旧、消极怀旧。问卷采用五点计分,1 = 完全感觉不到,5 = 感觉非常强烈。根据大学生所处阶段,将不符合大学生经历的项目删改,积极怀旧和消极怀旧各5题,具体项目如表1。
Table 1. The content of the adapted nostalgia sense questionnaire items
表1. 改编怀旧感问卷项目内容
维度 |
项目内容 |
积极怀旧 |
1、我回忆儿时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形时,会感到快乐 |
2、当回想一些积极的社会事件时,我会感到温暖 |
3、当我怀念童年生活的地方时,会感到温馨 |
4、我对曾经为集体做过的贡献感到骄傲 |
5、回想起曾经取得的成功,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
消极怀旧 |
6、回想起过去遭遇到的失败时,心里会有失落感 |
7、过去不喜欢的人出现在我的脑海时,我感到生气 |
8、曾经不如意的生活片段浮现在眼前时,我感到沮丧 |
9、当过去一些不良社会事件浮现在我的脑海时,心里会有恐惧感 |
10、想起曾经没有实现的愿望,我会感到遗憾 |
2.2.2. 效标工具
根据吴捷等(2019)的研究,本研究采用Diener等(1985)的生活满意度量表测量。量表共5题,7点计分,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说明生活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5。
3. 结果
3.1. 项目分析
将消极怀旧反向计分后与积极怀旧得分相加得到项目总分。
采用题总相关和极端组法对怀旧感问卷改编版进行项目分析,其中前27%为高分组,后27%为低分组,对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问卷总分与所有项目得分均显著相关,所有项目在高、低分组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样本1结果见表2,样本2结果见表3。
3.2. 结构效度
3.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样本1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2,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902.74,自由度为45,显著性小于0.001,因此本次测试数据适合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分析、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得到2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32%,具体结果见表2。
Table 2. Results of item analysis 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for Sample 1 (n = 249)
表2. 样本1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n = 249)
项目 |
t |
r |
积极怀旧 |
消极怀旧 |
共同度 |
因子负荷 |
因子负荷 |
1 |
7.95*** |
0.51*** |
0.74 |
|
0.55 |
2 |
7.96*** |
0.49*** |
0.79 |
|
0.63 |
3 |
8.56*** |
0.51*** |
0.80 |
|
0.64 |
4 |
8.29*** |
0.56*** |
0.85 |
|
0.72 |
5 |
8.45*** |
0.55*** |
0.82 |
|
0.67 |
6 |
−5.33*** |
−0.40*** |
|
0.71 |
0.53 |
7 |
−9.00*** |
−0.53*** |
|
0.69 |
0.48 |
8 |
−8.29*** |
−0.56*** |
|
0.84 |
0.71 |
9 |
−5.91*** |
−0.46*** |
|
0.72 |
0.52 |
10 |
−5.21*** |
−0.40*** |
|
0.68 |
0.48 |
注:***p < 0.001。
样本2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 = 0.81,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821.80,自由度45,显著性小于0.001,其余步骤与样本1的分析相同,样本2数据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4.48%,具体结果见表3。
Table 3. Results of item analysis an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for Sample 2 (n = 300)
表3. 样本2项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n = 300)
项目 |
t |
r |
积极怀旧 |
消极怀旧 |
共同度 |
因子负荷 |
因子负荷 |
1 |
5.31*** |
0.33*** |
0.65 |
|
0.43 |
2 |
5.47*** |
0.34*** |
0.67 |
|
0.45 |
3 |
6.89*** |
0.42*** |
0.76 |
|
0.57 |
4 |
7.41*** |
0.44*** |
0.69 |
|
0.48 |
5 |
6.29*** |
0.41*** |
0.73 |
|
0.53 |
6 |
−11.98*** |
−0.61*** |
|
0.75 |
0.57 |
7 |
−12.22*** |
−0.63*** |
|
0.76 |
0.58 |
8 |
−17.92*** |
−0.74*** |
|
0.85 |
0.73 |
9 |
−13.91*** |
−0.66*** |
|
0.78 |
0.60 |
10 |
−8.73*** |
−0.55*** |
|
0.70 |
0.50 |
注:***p < 0.001。
3.2.2. 验证性因素分析
使用样本1对怀旧感改编版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两因子模型。结果显示各拟合指数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模型拟合标准:χ2/df = 1.56,TLI = 0.96,CFI = 0.97,RMSEA = 0.05,SRMR = 0.05。
采用样本2对怀旧感问卷改编版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两因子模型。结果显示各拟合指数均达到心理测量学的模型拟合标准:χ2/df = 1.25,TLI = 0.98,CFI = 0.99,RMSEA = 0.03,SRMR = 0.04。
3.3. 效标关联效标分析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作为效标检验怀旧感问卷改编版的效标关联效度。结果显示,怀旧感问卷改编版总分、积极怀旧和消极怀旧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均显著相关(r = 0.37, 0.30, −0.18, ps < 0.01)。
3.4. 信度分析
3.4.1.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在样本1中,怀旧感问卷改编版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6,积极怀旧的是0.86,消极怀旧的是0.78。
在样本2中,怀旧感问卷改编版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积极怀旧的是0.74,消极怀旧的是0.83。
3.4.2. 重测信度分析
对样本2进行测量之后间隔三个月随机抽取部分进行重测得到样本3,结果显示问卷总分及各维度重测相关系数r = 0.76,0.63,0.71,ps < 0.001,重测信度分别为0.84,0.84,0.89,说明怀旧感问卷改编版具有跨时间稳定性。
4. 讨论
本研究基于怀旧感的概念和测量的基础原则,结合吴捷等(2019)编制的老年人怀旧感问卷以及删减与年龄阶层相关的题目,最后得到了怀旧感问卷改编版。问卷共10题,包括积极怀旧和消极怀旧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各5题,经过信效度检验,此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数据结果显示问卷总分和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5以上,重测信度在0.80以上,表明怀旧感问卷改编版具有良好的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一阶二因子模型拟合指数良好,且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在0.65~0.85之间。这表明怀旧感具有积极维度和消极维度,个体不仅会怀念过去积极事件,也会对过去消极事件耿耿于怀。
研究中样本1包含了不同年龄层个体,数据结果显示,此问卷模型拟合良好。在研究中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作为效标效度,这是因为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与怀旧显著相关(董文,周海明,2019;杨连清,刘将,2022),与吴捷等(2019)的研究结果一致,因而本研究依然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作为效标效度,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生活满意度与积极怀旧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怀旧显著负相关。同时,已有研究证实,怀旧能够显著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白治繁,沈军,2018;高婧等,2011)。但是以往研究所使用的怀旧测量工具和干预措施并未辨析其怀旧属性,因此未来可深入探讨积极怀旧感和消极怀旧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由于怀旧感问卷改编版是在老年人怀旧感问卷(吴捷等,2019)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题型内容大致相同,在老年群体中的测量信效度已得到验证,因此样本2中主要发放青年群体,证实其问卷在青年群体中也能得到广泛应用,对样本2的数据依然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样本1还是样本2,其结果均显示此问卷信效度良好,能够有效测量个体的积极怀旧感和消极怀旧感。同时,样本3的重测信度结果良好,问卷具有跨时间稳定性。并且,此问卷将针对老年群体和时代特征的描述进行了删改,避免了特殊性,因而问卷可用于不同年龄段个体进行施测,扩大了怀旧感测量工具的使用范围。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中年和老年样本量过少,未能有效检验此问卷在不同年龄段中的信效度,未来有待考察,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怀旧感是否存在差异。此外,人们存在记忆偏差,对过去的记忆带有积极偏见,夸大了过去生活的美好记忆,而过去不愉快事件的情感消退会更快(Walker et al., 2003),因而人们会有更强烈的积极怀旧感和更低的消极怀旧感,未来可以探索记忆偏差和怀旧感之间的关系。
5. 结论
本研究改编的怀旧感问卷包括积极怀旧感和消极怀旧感,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作不同年龄个体怀旧感的测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