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着培养任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型课程体系的建设[1]。目前,实践型课程的创新教育方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大量展开,但是教学体系的改革仍然存在问题,如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理论深度不够和专业知识不成体系等[2]。本文针对这些不足,以南宁学院《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实践课程的创新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创新及发展提供建议。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国家急需大批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具体来说,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坚持以学习产出为驱动、以学习过程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本位,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3]。目前,在国内产业转型背景下,高校的教学工作,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标,依托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和学习评价体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4]。
为了高质量的建立新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我们先探讨一下现行实践课程教学的问题。
1)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实践教学内容主要还是以课程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传统内容为主[5]。在实施过程中也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讲课方式为主,例如,在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师讲授和指导为主,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缺乏主观能动性,也没有探究性的过程[6]。同时,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譬如《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的教材是以燃油车作为分析对象,而现如今新能源汽车已走向汽车舞台的中央,教材的更新速度滞后于产业的发展速度。由此导致教师教学时新颖性不足,学生抱怨教学内容落后,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显著。
2) 教学实践环节矛盾突出
由于实践环节自身存在特殊性,不同的授课班级、不同的授课教师和不同的实践平台都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学生的所得,难以标准化衡量。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型的专任教师数量普遍偏少,且可能还存在实践环节容易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精准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扎实的理论支撑,同时也需要教师的细致指导,但是教师数量的相对缺少使得师生互动覆盖面不够。此外,受限于仪器设备的数量,部分学生为了快速完成实践内容而照搬操作步骤,对于教学的内涵理解不到位。虽然经过师生的努力,学校在实验教学设备上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仍然难以满足所有实践教学的需求。因为《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设置的实践项目所需的实验设备价值偏高,若再考虑前沿实验项目的教学实施,会导致学院经费趋于紧张。这也导致了学生能参与的实验项目有限,无法全面的掌握本课程的精华。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关键,也是影响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该类问题提出有效的课程改革方法已迫在眉睫。
3) 实践能力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
应用型本科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要能支撑学生的毕业要求,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德育、职业习惯和企业需求等方面。从目前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动手操作能力一般,这导致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企业需要,或者前期培训时间较长,导致学生在就业时信心不足。应用型本科实践课程与企业需求衔接不紧密,是导致该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3. 研究思路及课改理念
为解决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课程存在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理论深度不够和专业知识不成体系的问题,课改势在必行,我们首先建立实践课程体系的导图,如图1所示。
Figure 1. Research ideas for practical curriculum reform
图1. 实践课程改革的研究思路
图1格式为圆圈包围的形式,其中核心位置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课程”,是我们最终目标。核心的外围为教材、教法、教学三项,这些内容直接影响实践课程的构建。我们从教材的选取和编撰、上课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这项工作。最外围是具体的操作环节,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以OBE理念为出发点,紧扣成果导向教育为主题,以此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践平台,在形成实践平台后,下一步为产教融合,与企业建立合作联系。最后完成教师团队的升级及改造,回归OBE理念,继续进行第二轮实践。
举例说明,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教学中,《转向系统的检测与诊断》一部分内容,在传统教学中,理论授课后是台架的操作。而我们目标在于和校外车企进行合作,借用企业平台,将转向参数测试一安装在被测转向盘上,在足够宽裕的测试场地,干燥平整的路面上,完成10~15 km/h,直径为25 m~35 m之间的圆周测试,测出转向盘的转向力。最后将数据回馈企业,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符合企业标准的测试报告,按企业反馈,给学生一个评价并调整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OBE成果导向理念的多维度评价体系,最终,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思维和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理念[4]。
4. 构建对接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4.1. 建设实践教学团队
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自身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科学的专业实践能力,因而教师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实施效果。为了提升教师团队的授课水平,我们提出如下方案:1) 加强校企合作,创建合作实验室;2) 聘期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入校园授课,协助确定课程体系;3) 教师团队可以进入企业培训,熟悉先进设备及了解行业动向。
4.2. 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不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更能激活新时期多元化的学生。目前已有部分实践,如在教学环节中引用互联网平台,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资源,打造适合实践课程学习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7]。合理利用学科竞赛、企业学习、课程教学及互联网数字化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8]。我们接下来将参考他人的探索成果,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 引入学科竞赛的评价体系,学科竞赛的参与和获奖,引入对学生的评价;2) 引入OBE理念,将学习成果产出、学生中心原则、持续评价监测三方面统一;3) 教师和行业用人单位共同评价教学效果,教师课堂打分评价,行业技术专业人员进行实践环节评分。
4.3. 深化产教融合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一门实践型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企业见习的教学方式与产业相融合。学生的实践时间跨度较大,企业参与度不高,导致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得到碎片化的知识,难以形成系统化的工程理念。因而,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作为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支撑平台,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也决定着实践教学的学习质量和实践水平。
校内实践平台是考虑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操作能力,而我们的研究在于如何通过校外平台实现产教融合。我们的思路是:1) 可选择当地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平台,使学生通过企业见习的方式进一步扩展知识边界;2) 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多提供学生和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3) 通过合作平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新的评价标准。提升学生学习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5. 结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概念性的探索。目前,我们正将探索理念,逐步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其中有三点我们将紧密关注:
1) 学习成果产出;学生是否能了解基本理论及熟练实践环节,达到理论考试合格,实践能力获外聘技术专家认可。
2) 学生中心原则:学生是否对课程体系认可,是否真正学到知识与技能。
3) 持续评价检测:用人单位和行业对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的认可。
我们在提出理论方向后,将对各个改革措施进行实施,未来将继续发表研究进展工作。
基金项目
南宁学院2022年实践教学示范课程项目《汽车检测诊断技术》(项目编号:2022XJYYS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