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直播带货助力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ve Path of Live Streaming Sales to Help Grassroots Relative Poverty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摘要: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意味着我国基层贫困治理工作进入了相对贫困治理新阶段。作为一种扶贫的创新形式,直播带货拓宽了贫困地区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了贫困群体收入,也增强了官方的亲和力,促进了各方良好的互动。本文基于直播带货的扶贫成效,从创新扶贫方式,激发贫困对象内生脱贫动力;创新治理格局,增强基层相对贫困治理主体合力;创新产业扶贫体系,筑牢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产业基础;创新工作方式,为基层相对贫困治理注入活力四个大的方面提出若干直播带货助力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路径,以期我国各地基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做好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工作,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Abstract: The completion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means that China’s grassroots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rel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As an innovative form of poverty alleviation, live streaming sales have expanded the sales channels of products in impoverished areas, increased the income of impoverished groups, strengthened official affinity, and promoted good interaction among all partie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effectiveness of live streaming sales, and explores innov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methods to stimulate endogenous poverty alleviation motivation among impoverished individuals; innovate governance patterns and enhance the joint efforts of grassroots relative poverty governance entities; innovate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through industries and build a solid industrial foundation for addressing relative povert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innovate working methods and inject vitality into the governance of relative povert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t proposes several innovative paths for live streaming sales to assist in the governance of relative povert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for all people while achieving the resul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文章引用:杨利. 乡村振兴背景下直播带货助力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3570-3576.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556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基层主要是指农村,基层作为我国治理体系的末梢,其治理效果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和国家的发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脱贫攻坚的重心转向“相对贫困”,这意味着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结束,我国并不存在贫困问题,而是意味着我国基层贫困治理工作在2020年后进入了相对贫困治理的扶贫治理新阶段,相对贫困治理与绝对贫困治理相比,存在贫困人口识别难度大、贫困状态多维度以及动态性等特征,其治理工作的难度比绝对贫困治理难度更大。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做好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工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国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面对我国贫困状态的转变,基层贫困治理宏观背景的转变,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有必要对我国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进行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商直播带货涌入人们的视野中,并逐渐成为主流的营销方式之一,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与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促进农副产品的直播带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2],这说明了国家鼓励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的发展。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转变的产物,学术界也论证了电商直播带货在基层贫困治理中的成效,有学者以内蒙古为研究区,证实了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3]。也有学者的研究证实了互联网的使用能够降低家庭进入相对贫困的可能性、有效缓解家庭的贫困程度[4]

以上内容都说明了电商直播带货在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舞台上大有可为。但是鲜有学者研究电商直播带货是如何助力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路径,电商直播带货作为基层治理方式的一种新形式,本文聚焦电商直播带货助力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路径这一主题,对相对贫困、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和直播带货等基本概念的定义进行界定,并以协同治理理论和技术赋能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分析电商直播带货的扶贫成效,结合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内容与特征,提出若干电商直播带货助力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路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相对贫困

贫困问题在所有国家均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只是其状态会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我国有关相对贫困的概念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提出来的,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前我国主要用“绝对贫困”的概念。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相对贫困的概念,有必要先对绝对贫困的概念进行理解。绝对贫困是指“缺乏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既包括了食物消费支出,也包括了非食物消费(教育、居住、健康等)支出,表征为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低于一定时期社会接受的最低标准”[5],是一种生存型贫困,即贫困主体的生存和温饱问题不能得以满足。通过对现有的文献梳理,发现学术界对于相对贫困的界定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将相对贫困的内涵理解为除了生存贫困之外的贫困状态,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的收入虽然能够解决其基本的生存需求,能够解决温饱,但是无法达到当地标准下大多数人能享受到的其他生活状态,比如说消费、住房、医疗、出行等方面的状态,可以说,相对贫困是一种发展型贫困,具有贫困人口识别难度大、贫困状态多维性、治理工作长期性等特征。

2.1.2. 基层相对贫困治理

基层相对贫困治理是属于基层治理的一个方面,根据相对贫困的概念,我国的基层主要是集中在农村,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理解为在政府的宏观主导下,调动全社会各方的力量和资源,相互协调配合,针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措施,从而解决基层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农村人口全部脱离相对贫困状态的目标。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具有治理难度更大、相对贫困人口识别更加困难等特征,面对我国贫困状态的改变,如何保证脱贫人口不返贫、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并做好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工作是后脱贫时代值得深思的问题。

2.1.3. 直播带货

电商直播带货实现了线上和线上销售方式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新兴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总结现有定义,我们可以将直播带货界定为各类主体,例如明星、主持人、网红、博主等,通过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官方平台等,利用相关平台账号,开设网上直播间,“化身”主播或者联合网红主播,线上面向全国观众介绍产品,为相关产品代言,以促进各种产品通过互联网营销的一种方式。由于电商直播带货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够实现与观众的良好互动,及时解决消费者的疑惑,使得消费者能够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逐渐成为人们推崇的一种营销方式。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文中所涉及的直播带货的内容主要是指农产品等一类的货物,更加注重直播带货的扶贫成效。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对于协同治理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等构成治理主体,以各自的力量与资源参与贫困治理中,相互协调配合,实现良好的公共治理局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层贫困治理工作主要是在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基层贫困治理工作涉及范围广,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可能达到如今的治理效果的。此外,对于后脱贫时代的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工作,其存在动态性、多维性、相对性等特点,因此,为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做好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工作,必须加强各方的合力。而协同治理实现了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目标,能够从多元主体的协同行为当中实现1 + 1 > 2的效果,其有利于在基层相对贫困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市场、公众等多元主体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治理的效果,从而使我国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工作在多方共同参与的框架下进行,形成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合力。

2.2.2. 技术赋能理论

基于学术界现有的对于技术赋能理论的解释,发现学术界对技术赋能理论的概念都是先将技术和赋能拆开解释,之后再得出有关技术赋能的含义,一般而言,“技术赋能”就是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技术扩散、场景改造和提供平台等方式,赋予个人和组织行动能力[6]。我国一直大力倡导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模式,致力于智慧政府的建设。而电商直播带货就是技术赋能的一种表现,各类主体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类产品的宣传与销售,其中包括各地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极大的动力。技术可以说是一种外源性要素,技术作为一种治理工具,通过技术对基层相对贫困治理赋能,可以说其赋予并丰富了各地地方政府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手段,在后脱贫时代,技术赋能能为基层相对贫困治理提供技术工具,可以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激活基层自身发展的活力,在未来基层相对贫困治理中大有可为,为未来基层相对贫困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充实了我国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工具。

3. 直播带货的扶贫成效

3.1. 打破销售区域限制,拓宽销售市场

一些贫困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却因销售渠道受限无法顺利售出[7]。电商直播带货主要是主播通过线上展示与讲解,消费者通过链接下单即可。同时,与图片或视频相比,直播带货能够使得消费者通过屏幕就能实时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品质甚至是种植环境,直播带货全方位展示了产品的特点,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直播带货也使得生产者、种植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产品的销售,使得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购买到来自五湖四海的特色产品,推动了线上销售的同时也吸引了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带动了当地线下经济的发展。因此,电商直播带货实现了“线上” + “线下”销售方式的有效结合,打破了传统线下销售区域的限制,增加了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有助于基层产业振兴的形成,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3.2. 增加就业岗位,增加贫困群体收入

完成一场直播带货需要主播、助播、管理、运营等多人配合,也需要人员对销售的产品进行打包,这些都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撑。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播带货带来的红利除了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进行助农直播,也使一些农户、贫困群体、种植户化身“主播”进行带货,使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涌现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电商直播带货也促进了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的增长,帮助农民、贫困群体实现了可观的收入,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870.3亿元。因此,直播带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助牢了基层相对贫困治理人力资源、人才基础,扎实了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注入了活力。

3.3. 增强官方亲和力,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

2020年上半年,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农产品滞销,当地经济发展受阻,各地政府官员创新工作思路与方式,走出办公室,进入直播间,为当地农产品代言,有效缓解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使得农民实现增收,为如期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极大的动力。官方直播带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很好地宣传了当地的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为贫困群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实现了造血式扶贫的方针政策。同时,通过查找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公众对于政府官员直播带货的模式的反应都是正面的,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直呼“县长亲民”“接地气”等,不少公众在观看直播的过程当中纷纷表达了对政府官员直播带货的支持,形成了政府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局面,拉近了官员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升政府官员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增强官方的亲和力。

4. 直播带货助力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路径

4.1. 创新扶贫方式,激发贫困对象内生脱贫动力

对于后脱贫时代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来说,基层应该更加关注于贫困群体的内生式脱贫动力,各地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可以借鉴电商直播带货的积极效应,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一是改变传统扶贫方式,利用直播带货催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传统的扶贫方式主要是根据贫困群体的需求,缺什么补什么,主要是一种外生式的扶贫方式,由对直播带货的分析可以得知,直播平台有很多形式,比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官媒等交流平台,因此,基层可以通过各类短视频和交流平台,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贫困群体利用专业人员+视频讲解的方式加大对贫困农户的教育,提升贫困群体的整体素质。同时,基层可以培育一批专业的、接地气的农民主播,开展直播技能培训,传授视频剪辑、账号运营、拍摄等技术,使农村贫困群体能够实现就近就业,避免当地“老龄化”、“空心村”的出现。二是提供专业培训,提高贫困对象的技能。各地基层首先应该实际考察适合当地种植的特色农产品、产业类型,引入外部性资源,比如专家、技术等要素,指导当地的农民进行特色产业的种植。也可以通过专家录制视频讲解,将扶贫对象集中进行学习,以使得贫困对象具备专业知识,使贫困群体自食其力,达到扶智扶志双扶的效果,改变贫困群体“等靠要”的不良思想,激发贫困群体内生式的脱贫动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4.2. 创新治理格局,增强基层相对贫困治理主体合力

从实践经验上看,多方力量参与基层相对贫困的治理,不仅有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与拓展资源的供给,也有助于推动扶贫领域的模式创新毫无疑问,直播带货的模式达到了政府、市场、社会、公众、贫困群体的良好互动局面,正是有了多方的良好互动局面,直播带货才能够成为主流的营销模式之一。因此,对于后脱贫时代的基层相对贫困治理,仅仅依靠政府主导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多方的协同。

一是基层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积极宣扬并加强社会其他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意识。政府要与市场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做到政市分开、政企分开,市场和企业能够完成的事务,政府就不要干预,做好“掌舵者”的角色,使市场、企业能够以各自的力量与方式参与到基层相对贫困治理中。同时,制定有关市场和社会参与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市场、社会行为的有效监督。二是市场、社会、公众、贫困群体需转变观念。对于基层相对贫困治理,我们都会认为这是各地政府的职务,但整个社会是一个整体,缺了哪一方的力量,都不可能得以发展,因此,市场、社会、公众、贫困群体除了通过传统的纸质方式获得有关相对贫困治理的内容,也应该通过手机、电视、媒体报道等积极主动了解后脱贫时代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相关内容,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相对贫困治理氛围。对于基层相对贫困的治理,只有加强政府、市场、企业、公众、贫困群体等多方主体的合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企业带动,社会公众参与的治理新格局,未来的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早日实现我国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4.3. 创新产业扶贫体系,筑牢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产业基础

产业是基层相对贫困人口实现持续增收的必要条件,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只有基层相对贫困人口实现持续增收,才能达到良好的贫困治理效果,直播带货的积极成效让我们看到了农村自身资源的扶贫潜力。

一是搭建直播基地,形成规模直播产业。针对当地有特色农产品的地方,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和让消费者“实地”了解农产品情况,有条件的基层可以根据当地的产业情况成立直播基地或直播示范点。同时,要加强与电商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合作以及进行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规模种植,营造良好的电商直播发展环境。二是加强宣传,增加当地特色产业知名度。基层可以利用互联网以文章、视频等方式宣传当地的农产品以及特色产业,打造当地的农产品、特色产业招牌,从而增加贫困农户的积极性,鼓励农民种植农产品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实现家庭增收。三是发展特色旅游业。我国目前已经实现让贫困人口吃饱穿暖的状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的栖息。因此,基层可以立足当地实际,依托当地的乡风民俗、历史古迹以及故事等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业,同时利用互联网实现对当地产业的宣传,促进多产业的共同发展,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扶贫产业。

4.4. 创新工作方式,为基层相对贫困治理注入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直播带货的主体从网红、明星等群体逐渐扩展为知名主持人、政府官员,其中,官方直播带货是其治理方式的一种创新,因此,基层可以通过借鉴官方直播带货的积极效应,创新工作方式。

一是定期开展直播,宣传政策,了解群众需求。由于地域因素和工作性质的限制,一些群众对于政策的疑惑并不能及时解答或者不能及时表达自己的诉求。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主体可以通过直播,与贫困群体实现即时沟通,及时解答疑惑,实现政策及时有效地上传下达。二是根据当地情况组织开展直播助农活动。官方自身有一种公信力,在人们的心中是权威的存在,由官方组织的直播带货助农活动,能够使人们相信产品的质量,进而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农户的收入。同时,由官方组织的直播助农活动一般带有公益性质,这也能够节省成本,使农户的“钱袋子”能够更加富足。相较于基层的传统工作方式,比如说入户走访等,直播能够增加基层工作方式的灵活性,进而为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注入活力与动力。

5. 结语

直播带货作为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一种创新形式,不仅能够打破农产品的销售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动当地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当地的知名度,也能够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式脱贫动力和促进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方式的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与动力。同时,利用各类平台开启助农直播,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还实现了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主体的良好互动局面,形成一种无形的基层相对贫困治理合力,有效推动了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也丰富了政务服务的内容,有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未来,直播带货助力基层相对贫困治理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基层就应该明白,直播带货不止“带货”,更需要挖掘当地农产品、旅游产业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将当地的文化价值与农产品等有机结合,并不断完善升级产业链和做好品质保障和售后服务,才能够形成直播带货助力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最后,对于基层相对贫困治理,既要巩固全面脱贫攻坚的成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又要对基层相对贫困治理进行创新。但有一点是必须要明确的,对于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并不意味着推翻之前所有的贫困治理经验,而是要以之前绝对贫困阶段成功的贫困治理经验为跳板去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将创新的风险降到最低。最终,才能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基层相对贫困治理的创新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进而实现全体人们共同富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二十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17(001).
[2]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967218.htm, 2015-10-31.
[3] 林海英, 侯淑霞, 赵元凤, 等. 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吗?——来自内蒙古的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 2020(12): 81-93.
[4] 何宗樾. 互联网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CFPS2016数据的机制分析[J]. 调研世界, 2019(6): 8-13.
[5] 邢成举, 李小云. 相对贫困与新时代贫困治理机制的构建[J]. 改革, 2019(12): 16-25.
[6] 王丹, 刘祖云. 乡村“技术赋能”: 内涵、动力及其边界[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 138-148+175.
[7] 张丽娜. 直播带货在精准扶贫中的运用与风险规避[J]. 传媒, 2021(11): 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