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陈钰铭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水墨人物画家,他的创作以国家主题创作(战争、历史、军旅)和朴实的乡土风情、新颖的都市风貌等为题材。在当今画坛,陈钰铭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陈钰铭水墨人物画的艺术手法,对陈钰铭的艺术作品进行剖析解读。从陈钰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点出发,分析了他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审美理念,从而学习陈钰铭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手法。通过陈钰铭的水墨人物画对自己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所带来的影响这一方面展开了详细的阐述。陈钰铭作为一位杰出的国画家,他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他的艺术作品充满魅力。陈钰铭的艺术作品能够让观者深刻地感悟到他对人性的不懈探索,陈钰铭的笔墨中能感受到他悲悯的情怀。陈钰铭在他每一个题材的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自己丰富而微妙的情感,我们亦能从他的艺术作品感悟到他的艺术作品里始终贯彻着一种仁爱的精神。陈钰铭的艺术作品能够把观者从不安浮躁的生活中带入到观者自身的平和宁静的内心,并且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与他所描绘的对象之间产生的内心共鸣。这正是陈钰铭对传统绘画带来的贡献,他的艺术作品具有某种人文意义。笔者从陈钰铭的艺术作品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一方面的关注,并对他的水墨人物画进行了研究,文章也从笔者对陈钰铭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学习、感悟和创作实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包括陈钰铭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灵感来源和创作技巧。本文通过对陈钰铭水墨人物画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应用,为学者在了解陈钰铭的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思想传达这一方面提供参考方向。
Abstract: Chen Yuming is a famous Chinese ink painting painter. His works take national themes (war, history, military), simple local customs, and novel urban features as subjects. In today’s painting circle, Chen Yuming enjoys a high reputation and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realistic ink painting.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artistic technique of Chen Yuming’s ink figure painting, and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Chen Yuming’s artistic works. Based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en Yuming’s ink figure painti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aesthetic concept of his works, so as to learn Chen Yuming’s artistic thoughts and artistic techniques. Through Chen Yuming’s ink figure painting, 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the influence of his own ink figure painting creation practice. As an outstanding Chinese painter, Chen Yuming has his own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 techniques, and his artistic works are full of charm. Chen Yuming’s art works can make viewers deeply feel his unremitting exploration of human nature, and Chen Yuming’s strokes can feel his feelings of compassion. Chen Yuming has integrated his rich and subtle emotions into every theme of his works of art, and we can also understand from his works of art that he has always carried out a kind of spirit of love. Chen Yuming’s works of art can bring the viewer from the restless life to the viewer’s own peace and tranquility, and we can feel the inner resonance between him and the objects he depicts. This is Chen Yuming’s contribution to traditional painting, and his works of art have some humanistic significance.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strong visual impact Chen Yuming’s art works bring to the audience, and studies his ink figure paintings. The article also elaborates on the appreciation, learning, perception and creation practice of Chen Yuming’s art works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creation process, inspiration source and creation skills of Chen Yuming’s art works. Through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hen Yuming’s ink figure painting,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direction for scholars to understand the creation style of Chen Yuming’s ink figure painting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artistic ideas.
1. 前言
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随着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二十世纪艺术的发展。中国画坛随之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被世人所关注。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西方写实主义与中国水墨画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写实水墨人物画。西方写实造型技术具有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写实绘画就已经进入繁盛时期,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非常辉煌的成就。纵观西方绘画发展历程,西方写实艺术也逐渐从描绘神性到描绘人性,从单纯地描绘物象到获得科学理论加持,艺术主张愈发鲜明,艺术发展愈发多样,西方写实艺术的早期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国以后,中国画坛开始逐渐与西画写实造型概念相结合,与西方写实造型观念和中国传统造型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1]。中国画因此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强烈影响。至此,中国画的发展趋势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
二十世纪也是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变革的集中体现,这些变革的背景和影响都以各样的形式反映在了艺术创作中。例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中,人民艺术家逐渐崛起,他们强调以工农兵为主题的创作,注重描绘生活的现实面貌和社会现实的问题。这些思潮和理念也在中国画坛上得到了一定反映,并且推动了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正如毕建勋所说,“从横向看,除了继承宋以前的‘形神兼备’的美学传统和文人写意人物画的水墨资源外,水墨人物画主要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它是文人写意山水花鸟的笔墨语言和西方的人物画写实造型方法及相应的色彩学方法相结合的产物。”[2]此外,二十世纪中国画坛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这里涌现出了许多风格各异、技法独到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二十世纪中国绘画随着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其发展也在世界艺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际艺术节开始关注中国艺术甚至参与其中,并视其为世界文化中独特而又可贵的文化象征。
本文之所以选择陈钰铭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在于,陈钰铭的绘画语境源于传统,具有深厚的东方美学基础。它既具有传统绘画的美学内涵,又具有传统文化精神和哲学意识;但在画面形式上,他也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许多元素,如素描、构图、符号学等,以及民间文化中的美学特征[3],如抓髻娃娃的剪纸艺术。通过对多种文化的全面吸收和适当融合,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新绘画语言,这是一种将自己的活力和价值取向注入其中并体现当代人文精神取向的新语言形式。通过这种方式,陈钰铭可以向人们传达永恒的东方精神,创造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新面貌,成为当代艺术家的参考,也必将成为后者的参考。
笔者选择陈钰铭的艺术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是由于陈钰铭的艺术作品具有的学术价值,有可以深化、突破的学术空间;也是源于笔者对陈钰铭水墨的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关注和深入思考。
2. 陈钰铭的艺术语言
陈钰铭对于艺术创作更加注重传统水墨的重要性,他深耕于传统,长期处于创作一线的他,具备独特的当代艺术视野。他最大限度提高了水墨的审美趣味,最终其作品代表了水墨艺术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审美精神。在陈钰铭的绘画中,每一笔和每一笔都是完美的构图,其特点是大量的视觉语言元素,如“沉重而黑色”的李伯安、珂勒惠支的线条、伦勃朗的神秘性等等。使得画画形式不再仅仅拘谨于笔墨的讲究,而是每一个块面都极有特点,以此丰富了陈钰铭艺术语言的完整性与丰富性,陈钰铭的艺术语言如此完整和丰富,是在西方当代艺术中的视觉艺术语言的吸取又将传统形而上学哲学与中国意象的文化精神相结合。
陈钰铭通过技术语言和程式化语言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彰显了时代精神,亦让时代记住了他。陈钰铭通过技术语言和风格化的语言发展了自己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并成为了时代的标杆。绘画要反映现实,好的绘画艺术品必须具有人文意义和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作品的人道主义价值越大,作品的价值就越大。这是对作品历史价值的认可,它会因为有社会担当而被历史认可。在建立一个独特的艺术图像样式时,他还寻求找到艺术本质和文化精神的基础,并使绘画技术的精神内涵和语言保持一致和包容。特别是,2012年从麻黄梁回来后,他创造了一系列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艺术家越来越意识到想画什么,想说什么,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要表达的艺术本质等等。
3. 陈钰铭的创作题材解析
陈钰铭的创作有历史题材、军旅题材、西藏题材、都市题材、生活题材等等这些主要题材与陈钰铭人生经历和专业学习历程息息相关,本文将围绕以上题材进行解析与研究。
中国历史可谓是风云变幻,朝代兴盛衰败又跌宕起伏。当代艺术家所描绘的历史题材多取材自二十世纪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封建王朝的覆灭到民主国家的建立、从社会制度的落后到顽强抗争,进而图强崛起的蜕变。这段历史,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战争与磨难,无数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英雄与关键历史事件给我们世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神。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成功召开,也为后世的文化艺术发展方向奠定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方向,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4]。陈钰铭创作的历史画也深深扎根于人民文艺之中,他选取的题材依然是20世纪之后中华人民艰苦奋斗和民族复兴崛起的情节,这符合我们当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当今信息化日益发达的时代,我们也需要用图像回顾历史,以史为鉴。
二十世纪的历史是当下的我们所熟知甚至亲身经历的历史,有太多的事件触及着我们的灵魂,有太多的变化让我们应接不暇。从创作题材的选择及其意义来说,又存在着极大的困难。有很多人只是把一个形象、一个故事以叙述性的方式交代出来,但是艺术的表现性远远不够,精神的感染力更是缺乏,思想的深度也不够深刻。因此,“表现”在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尤其重要。当然,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其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社会生活,这就需要创作者具备极其深刻的洞察力,能够敏锐地发现并把握住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社会阶层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而用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来表现、传达与历史的关系。在历史题材的创作中,艺术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即历史事件的真实形态和绘画语言对历史创造性的解释方式问题。水墨人物画写实性地塑造民众形象,就像一面镜子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民众自身的现实生活,有利于艺术家客观自省重新塑造民族形象[5]。
陈钰铭是一位历史题材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艺术感染力。由于中国已经有三十多年时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本土战争,对于历史的真实性我们理解起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然而,陈钰铭的历史创作并没有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他更注重于艺术的真实性,通过在尊重历史的发展规律、尊重史实真实的前提下进行的艺术虚构和想象,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生活化,人物性格更为鲜明,故事情节更为生动[6]。他的作品不止描述历史的客观真实,还能够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反思历史,以此来表达自己所处的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感受,是具有真切的、深沉的社会担当和精神情怀此外,他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历史题材描绘中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容易让人接受和认同。他的作品具备时代的延续性,以当代人的艺术审美来阐释着对历史的理解。在技术上,他运用中国画意象造型和西方具象表现造型观念,让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鲜活,更具有质感和立体感。在笔墨上,他擅长用含胶的墨液来制造空间切割和人物渲染,通过画面和主题特性来用焦墨或积墨来增加厚重感,再用皴擦来增加画面笔墨的丰富性。在构图上,他利用现代艺术构成原理对画面进行切割、布局,搭配国画传统散点透视和平面式构图,使得所创作的画面更具有社会性和情节性。对历史画进行了创新使其摆脱了原有的千篇一律的形式和与客观现实脱轨的“假大空”的局面。他的作品传达出的悲悯沉重的人文气息,和崇高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陈钰铭的中国近代史系列题材主题创作,深刻地反映着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求实务实的态度作风,展现了当代人物画新的典范和发展方向,对当代中国画美术史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下这个年代,弘扬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陈钰铭一系列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展示当代人物画发展的方向和意义,在今后的美术史建构中必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4. 陈钰铭的艺术意蕴
陈钰铭的水墨人物画一直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向,关注民计民生,从创作方法到精神诉求上都是由“徐蒋体系”一脉而来,“徐蒋体系”当时更多强调的是对“形”的塑造,注重塑造人物的明暗变化和体积结构。建国后,刘文西、方增先、黄胃、卢沉、周思聪等人逐渐开始强调精准造型与传统笔墨的结合。之后姚有多、刘国辉等人继续在这一路径上进行探索,并且都取得了极大成就,陈钰铭亦是这一脉系的继承者,他的艺术创作中体现了西方写实的传统,造型意识不失严谨,又不失文人画的笔墨意味,这就是“徐蒋体系”中所描述的写实水墨人物画。
徐蒋体系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纵观新传统水墨人物画的现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便是笔墨与造型的问题,这是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绕不开的课题。在很多新传统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依然是对西方写实主义的强调,过多地追求“形”的精准,而笔墨精神严重不足,大大限制了笔墨语言技巧的丰富与自由度扩大等表现性,虽然依然保持写实的造型,但是西方素描的造型手段已被笔墨的表现力所遮蔽,看画中人物衣纹和天空的皴擦及积墨处理,落笔成形,落墨成趣。
陈钰铭的作品有严谨的造型能力,在绘制人物和场景时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常常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用传统的笔墨语言来表现当代生活的场景。陈钰铭艺术作品的构图,简洁有力,笔墨巧妙精准而不失笔墨意味。他追求不仅是艺术本身,陈钰铭非常注重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他对人性的理解显得格外的沉重与凝练。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表现,同时也是他所传达的思想感情。陈钰铭的艺术作品中,通常会把人、天、地这三个元素糅合在一起,会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氛围和意境。陈钰铭的作品充满了哲学内涵,他不仅强调人生的抉择,还有他对于人生、世界等问题的探索。
《夜路》这幅作品(见图1)描绘了一位老人佝偻着身子带着一个孩子,孩子牵着一只羊在黑夜里前行,在月光照耀下的他们就像是被圣洁的光辉所洗礼,他们为了自身的信仰在天寒地冻的黑夜中奔走,这幅作品蕴含着深刻的生命主题和哲理意味。他通过水墨语言去描绘生命的真实状态,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进行了更深刻的表达。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精神,又是现代艺术的体现,这幅画是陈钰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Figure 1. Night Road, ink on paper, 90 cm × 95 cm, 1996
图1. 《夜路》纸本水墨90 cm × 95 cm 1996年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这幅作品(图2)描绘的主题是世代生活在黄河边上的农民们与黄河独特的风土人情。画面中的百姓们引吭高歌,他们以那夸张的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既表现着他们此刻的愉悦心情同时又表达着他们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作品中所描绘的百姓们有着明显的西北特征,与画面的主题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技法上,笔墨自由而流畅,线条精准而有力,在完美表达人物情感与画面主题同时,也将传统笔墨语言发挥到了极致,很好地表现出一份独属于陈钰铭的审美追求。
Figure 2. Ninety-nine bends of the Yellow River under heaven, ink on paper, 190 cm × 300 cm, 1996
图2.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纸本水墨190 cm × 300 cm 1996年
《天籁》这幅作品(图3)描绘的是一群去西藏虔诚的朝圣者,他们三步一叩地一路前行到达朝圣之地。其中有老年人,有中年人,也有十几岁的孩童。陈钰铭通过对人物姿态、面容等细节的描绘,表现了朝圣者那颗不惧艰难的虔诚之心。画面中朝圣者眼含对朝圣之地的渴望,朝圣者双手合十高过头顶,他们眼神里透漏的那般感激与幸福,仿佛已经超越了自身的束缚,沉浸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中。笔墨上,陈钰铭采用了极为自由的运笔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Figure 3. “Nature”, ink on paper, 90 cm × 95 cm, 1996
图3. 《天籁》纸本水墨90 cm × 95 cm 1996年
俄国的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过自己关于美的定义,即“美是生活”。为此他作了这样的解释:“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地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7]陈钰铭将日常生活、普通人民以艺术的形式在艺术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琐碎的缝隙之间能感受到一种朴实平凡的感动。陈钰铭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水墨人物画家之一,他在创作中积极探索和创新,突破传统笔墨语言的限制,注重表达思想性和精神性,在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更具备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艺术是一种有人的、内在的、主观意识为主的精神性创造活动,还有风格的重要性。”[7]陈钰铭的水墨人物群像类型作品,在当代人物画家中是独树一帜的,他吸收现代构成手法,却又不依赖于新颖的表现效果;他重视造型,但强调素描只是水墨表现的工具。陈钰铭的艺术总是自信的,他的笔墨总是充满情感的,他也启示到我对群像人物水墨的新的感悟,如果把作品分成小部分的局部,同样都具备水墨的构成,因为画面中笔触的排列与饱含情感的色彩相交融,使每个局部都有属于它的存在意义,每个局部都与整幅作品呈现的视觉艺术效果一样的完美,有完整的笔墨关系。在塑造整体画面时,不要忘记塑造局部的感觉。要根据造型变化,灵活变通,切忌机械地描绘画面,要把所画的画面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和遵循灵感,因为灵动的笔墨纹理可以给人以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应该更加笨拙地使用技法,太过熟练地笔法会使画面更加概念化和简化,因此会削减让读者仔细研读下去的兴趣。在创作过程中,水墨的特性就在于它的偶然性和不可重复性,一个创作过程不一定是四平八稳的,它依然充满着笔墨意味,一处“不足”会使画面显得更加真诚和感人,笨拙的画面也能表现出创作者最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