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提及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到2035年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
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提出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场生存状态,全力支持青年教师成长[2]。2021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青年专任教师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的49.40% [3]。可见,青年教师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主力军,其专业发展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
国内外众多学者也都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上。国外学者费斯勒和格拉特霍恩对教师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费斯勒认为个人环境和组织环境会对教师的生涯发展造成影响。格拉特霍恩则认为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与教师个人相关的因素、与教师生活、工作相关的因素、与促进教师发展的特殊活动相关的因素[4]。我国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文秋芳和张虹(2017)对10位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发现教师们迫切想要改善目前的职称评定标准、收入水平、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情况[5]。不同于学者文秋芳的质性研究,部分学者开展了量化研究,如康玥媛和李健(2019)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96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涉及教师政策、组织文化、个体因素[6]。2024年,国内学者石俊华对342名高职院校青年女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青年女教师面临家庭与事业上的冲突,教学与科研产出的双重压力,职业发展缺乏相关社会环境的支持等困境[7]。
已有研究表明,目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聚焦于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且大多数研究都是以量化研究或质性研究等单一的研究方法进行。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丰富现有的相关研究。本文将以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阻碍其专业发展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更好地提高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
2. 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
2005年,经合组织指出核心素养不仅仅包括知识和技能。它还涉及通过在特定环境中利用和调动社会心理资源以满足复杂需求的能力。2013年7月,欧盟委员会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了更好的学习成果》汇报中将教师核心素养归结为教师的知识、技能及品性三方面的能力[8]。2016年,教育部发布核心素养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9]。此外,我国学者朱新生(2011)也指出教师的素养应当是围绕学生的素养而被提出的,即学生要有怎样的素养,教师就必须具备培养学生这些素养的能力[10]。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核心素养不仅仅涉及知识和能力层面,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因此,本文将教师核心素养归纳为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包括学科课程等本体性知识,教育教学方面的条件性知识),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以及品性(教师信念、态度)。
2.1.2. 教师专业化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3)指出“教师专业化”是指一个人在接受专业教师教育之后,具备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11]。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核心素养”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专业化”蕴含了对“教师核心素养”的要求。
2.2. 研究对象
结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给“青年”划定的年龄范围[12],本研究将青年教师界定为40周岁及以下的高校在职专任英语教师。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作为问卷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发放,共回收103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共保留100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7%。其中男教师7人,占比7%,女教师93人,占比93%;教龄8年以上、5~7年、2~4年、1年及以下教师分别为28人、10人、45人、17人,教师占比分别为28%、10%、45%、17%;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8人,占比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92人,占比92%;职业为讲师或未评职称教师为93人,占比93%,副高职称教师7人,占比7%;公办学校教师30人,占比30%,民办学校教师70人,占比70%;本科学校教师88人,占比88%,高职高专学校教师12人,占比12%。样本来源范围覆盖面广,分布层次较为合理。
2.3. 研究工具
2.3.1. 问卷调查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教师发展及教师核心素养的文献研究基础,结合欧盟委员会(2013)发布的教师素养框架建构理论模型,即教师素养包含知识、能力、品性三大方面[8]。接着,借鉴已有的可信问卷,参考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核心素养量表[13]进而编制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调查问卷。最后咨询专家意见并调整后,进行预测试,再次修订问卷。最终正式测试问卷共33道题目,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克朗巴赫(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56,各主维度克朗巴赫(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在0.9以上,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表明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其次,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9,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Table 1. Internal reliability of questionnaire
表1. 问卷信度指标
|
知识(Items 1-7) |
能力(Items 8-18) |
品性(Items 19-33) |
α系数 |
0.956 |
0.905 |
0.936 |
题项数 |
7 |
11 |
15 |
2.3.2. 访谈
为了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进一步验证问卷结论的准确性,获取更加可靠深入的信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还综合考虑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及研究对象特征,设计了访谈提纲。在问卷分析结论及梳理国内外关于核心素养及教师发展的关键文献基础上,确定访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等。
本研究从问卷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其中的10位教师进行访谈。访谈活动于2024年5月初开始,7月底结束,主要采用微信或QQ语音访谈的形式,平均访谈时间30分钟。访谈结束之后,研究者会征询被采访者的同意,对访谈记录进行整理。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教师知识维度具体情况分析
Table 2. Situation of young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knowledge
表2. 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知识现状
一级维度 |
二级维度 |
编码及题目 |
知识 (M = 4.02) |
本体性知识 (M = 4.12) |
T1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M = 4.05) |
T2对英语课程教材的分析、把控能力(M = 4.19) |
条件性知识 (M = 3.98) |
T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知识(M = 3.87) |
T4熟悉英语课程理论和英语教学理论的知识(M = 3.92) |
T5具备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知识(M = 3.91) |
T6具备学生个体特征和个体差异的知识(M = 4.06) |
T7了解高校应当培养学生哪些英语素养的知识(M = 4.16) |
注:认同水平 = 低(M ≤ 2.00);中(M = 2.01-3.99);高(M = 4.00-5.00)。
由表2可知,“知识”维度均值高达4.02,表明广西大部分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相信自己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胜任当下的英语教学。但也不难看出大多数教师知识结构存在失衡问题,具体表现在“本体性知识”维度均值高达4.12,而“条件性知识”维度均值为3.98,未达到4.0。“本体性知识”维度得分较高,表明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目前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以及对课程教材的分析把控能力比较有信心。但是,相较于“本体性知识”,他们认为自己的“条件性知识”仍旧欠缺,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教育知识掌握不充分(M = 3.87),以及对英语课程理论和英语教学理论的知识不够熟悉(M = 3.92)。通过访谈,也印证了这一结论。访谈中,有老师提及自己作为师范生出身,在学校就读期间接受过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但学生时代真正的教学实践机会很少,所以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而如今在真正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他们能够尝试将以前所学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但是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缺少教研团队相互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此外,部分教师表明在职期间,曾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培训,但培训大多数都是阶段性的。培训结束之后,也很少有学校能够为此组织专门的教研团队研究如何将培训上所学的内容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尽管有部分教师表明自己曾尝试将培训内容与实践教学进行融合,但最终的实施效果并未能得到专业团队的检测,因此他们没法保证自己充分掌握了相关的学科教学知识。
3.2. 教师能力维度具体情况分析
Table 3. Situation of young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bility
表3. 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能力现状
一级维度 |
二级维度 |
编码及题目 |
能力 (M = 4.16) |
英语教学能力 (M = 4.19) |
T8能够整合英语语言知识与教学知识来进行教学(M = 4.25) |
T9能够设计与专业相融合、发展学生英语素养的教学目标(M = 4.13) |
T10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英语素养发展的教学情境(M = 4.08) |
T11能根据课堂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M = 4.24) |
T12具备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英语情感的教学能力(M = 4.15) |
T13具备评价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和学习态度的教学能力(M = 4.23) |
T14能够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教育技术资源(M = 4.04) |
T15在课上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M = 4.38) |
专业发展能力 (M = 4.07) |
T16经常关注英语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实践(M = 3.90) |
T17会认真反省自身教学行为并积极学习他人教学经验(M = 4.36) |
T18自身开展的学科研究能很好服务专业教学(M = 3.95) |
注:认同水平 = 低(M ≤ 2.00);中(M = 2.01-3.99);高(M = 4.00-5.00)。
根据上面表3可知“能力”维度平均得分高达4.16,该一级维度下的二级维度“英语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均分也在4.0以上,表明大多数广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相信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相应的英语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专业发展能力”维度得分低于“英语教学能力”维度,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广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认为相对于英语教学能力,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还有待提升。
从具体上分析,虽然“英语教学能力”维度均分高达4.19,但通过深入访谈得知大部分教师认为虽然自己积累了一定的高校英语教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然而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大班教学,加上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不一样等各种因素,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太理想。还有个别老师提及学校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设备较为落后,导致自己一开始设计的很多线上的教学活动没办法很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专业发展能力”维度下的T16 (经常关注英语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实践)及T18 (自身开展的学科研究能很好服务专业教学)均分均低于4.0,而T17 (会认真反省自身教学行为并积极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均分高达4.36。这一现象表明在专业发展方面,大多数广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没能科学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他们倾向于从反省自身教学行为和学习他人教学经验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而较少开展相关的英语教育研究,进而服务专业教学。针对这一问题,作者进行了相关的访谈,访谈中,有部分教师表明自己刚入职,一个人接了几门课,很多课都是第一次上,所以备课期间她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制作课件等,再加上自己的科研能力较弱,对于专业选题较为迷茫,也不知道如何开展相关的研究,因此在教学研究上几乎没什么进展。此外,部分教师提到学校开展的跟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的科研培训较少,且没有组建相关的科研团队,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科研奖励机制,导致教师们缺乏开展教学研究的动力。还有部分老师提及自己除了教学,还需承担行政责任,很难同时兼顾教学与科研。个别老师则提及自己刚生完二胎,还要照顾家里的长辈,需要兼顾教学与家庭,导致课余时间无暇顾及科研。
3.3. 教师品性维度具体情况分析
Table 4. Situation of young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dispositions
表4. 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品性现状
一级维度 |
二级维度 |
编码及题目 |
品性 (M = 4.46) |
认识信念 (M = 4.45) |
T19对英语教育价值的认识信念(M = 4.22) |
T20对英语教学中不同国家文化的认识信念(M = 4.46) |
T21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信念(M = 4.50) |
T22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信念(M = 4.45) |
T23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信念(M = 4.44) |
T24对教学方式的认识信念(M = 4.59) |
T25对教学评价的认识信念(M = 4.51) |
态度 (M = 4.46) |
T26工作的责任心(M = 4.38) |
T27工作的认同感(M = 4.50) |
T28工作的奉献精神(M = 4.43) |
T29工作作风(M = 4.40) |
T30对待学生的态度(M = 4.55) |
T31对待同事的态度(M = 4.52) |
T32对专业发展的态度(M = 4.31) |
T33对终身学习的态度(M = 4.61) |
注:认同水平 = 低(M ≤ 2.00);中(M = 2.01-3.99);高(M = 4.00-5.00)。
“品性”具体指的是教师们对英语教育的认识信念以及对工作、他人和专业化的态度。由表4可知在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中,“品性”维度均分最高(M = 4.46),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大部分广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对英语教育教学有着正确的认识信念,并且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此外,通过进一步访谈得知,教师们认同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教师良好的“品性”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
对其二级维度进行分析,发现“态度”维度均分要高于“认识信念”维度。“态度”维度下,T33 (对终身学习的态度)均分最高(M = 4.61),表明大多数广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都能不断更新知识、深化知识理解,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而T32 (对专业发展的态度)均分为该维度下的最低值(M = 4.31),表明大部分教师在寻求自身专业发展上主动性还有待提高。访谈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结论,访谈中,大多数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提及自己特别想要同校内外的专家、教师同行进行专业合作学习,但因缺少平台和资源,导致大多数时候都是靠自己摸索。也有个别老师表明平时会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专业发展的培训讲座,但是这些培训大多针对性不强,没有基于特定的课程,且不具有系统性和持续性,没有统一的实施与执行框架,导致教师们参加讲座的积极性不高。通过访谈也可以了解到教师们参加讲座大多数是为了职称评定,考取某些资格证所需的教育经历或者参加比赛前需要得到相关的辅导而去参加的临时性培训,而非着眼于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而对于“认识信念”维度,该维度下的T19 (对于英语教育价值的认识信念)均分为“品性”维度下所有题目中的最低分(M = 4.22),这也侧面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广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为了调查背后的原因,作者对此进行了访谈。访谈中,有教师表明,当前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英语本质上是一门用于沟通交流的工具,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借助机器进行翻译交流更加高效便利,这一现象对英语专业毕业生,尤其是翻译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这不免也让大多数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对英专生的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从而导致他们对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信念有所动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文献梳理和上述调查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基于核心素养,广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能力”和“品性”。但从具体来看,也存在不少问题。第一,部分广西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失衡。英语学科基础知识扎实,但是教育教学方面的条件性知识有所欠缺。主要是因为学校提供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内容的培训机会多数是面向全体教师,专业针对性不强,且缺乏系统化、持续化的培训。能力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班级规模大,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加上他们对英语学科前沿动态及发展方向缺乏了解,特别是将学科前沿发展与课程传授、学生专业发展规律的融合教学能力不强,缺乏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知识的系统了解,导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受限。而就专业发展能力方面来看,教师们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将学科研究服务专业教学的实践还需加强。一方面主要是因为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压力过大,需兼顾教学、家庭,甚至行政任务,无暇顾及科研。另一方面,青年英语教师科研能力较弱,加上学校科研奖励机制不完善,导致教师们缺乏科研动力,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品性维度下,态度方面,部分青年英语教师在寻求专业发展上主动性还有待提高,且学校缺乏相关的平台和资源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认识信念方面,部分教师对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价值与功能缺乏信心。主要是源于部分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育缺乏全面系统性地了解。且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导致大部分教师对英语教育的未来缺乏信心,使其对英语教学的认识信念有所动摇,从而影响其专业发展。
4.2. 建议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以更好地促进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是,学校要尽可能为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提供系统化、持续化的培训,如针对具体的英语课程召开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教授为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答疑解惑。培训结束后,鼓励教师成立相关的教研团队,围绕培训内容共同研讨课程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及成果检测,将培训内容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此外,学校应该加强教育设施的投入,尽可能为教师提供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保障,以此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二是,组建科研团队,完善科研奖励机制,如成立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基金,鼓励青年英语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第三,学校应尽可能为青年英语教师提供同校内外专家、同行沟通合作,进行专业学习的机会。四是,各高校应该针对青年英语教师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意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奖励适当向青年英语教师倾斜,以此来调动青年英语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五是,政府等相关教育部门应尽可能完善青年教师教育制度保障,提高青年教师的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进而提高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最后,学校应注重通过讲座、网络宣传等渠道加强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对于英语教育的全面了解。同时注重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推动组建跨院系、跨学科的教师团队,共同商讨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方案,以此来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增强教师对于未来英语教育的信心,坚定教师们对于英语教育价值的认识信念。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青年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2023KY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