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微”这个字眼大众向来不陌生,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微信、微博等社交和通讯工具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微博允许用户通过简短的文字交流,实现信息的传播互动,而这一微型的文字作品被称为微写作。在教育领域,“微”写作因其短小精悍、灵活运用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在当前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仍更关注学生写作中的词汇、语法,而非文章的逻辑和组织性。甚至,有的教师会让学生背优秀范文以应对考试,这使得学生写作缺乏主题性,只会机械地套模板。微写作形式灵活新颖,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因而可以渗透不同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发散英语写作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更快地融入写作主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2. 文献回顾
2.1. 英语微写作教学现状
近年来,国内对于微写作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念定义、教学策略、教学意义等,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中学生。有学者从微写作的作用、意义来探讨微写作的内涵。吴洁滢[1]认为学生通过“微写作”,可以实现词句自主运用,这是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顾婷婷[2]认为微写作不仅有效应对了学生因语言知识储备欠缺所带来的难题,还加深了他们对于议论文中观点与论据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再者,众多学者认为将微写作融入写作教学之中,能够有效促进对传统写作教学现状的积极改善。赵娜[3]发现微写作能够更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写作信心,可以解决传统写作忽略学生主体性等问题。徐少川[4]在研究中指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分强调语法、词组等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写作时间的规定过于僵化,且写作内容倾向于模板化,这些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并阻碍了教学进步。为此,他提议通过引入口头或书面的微写作形式来革新当前的写作教学状况。最后,研究者们对微写作具体的教学过程展开了研究。陈永平[5]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涵盖了读写结合、写前辅助框架的构建以及合作学习这三个方面。马锦楠[6]认为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借助英语词汇拓展写作训练,使学生发现词汇的积累对写作技能提升的重要性。徐华[7]从利用话题导入、加强单词扩展训练、开展改编类训练、创新训练形式四个角度提出微写作应用课堂的实施路径。
2.2.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理论,它是一种关于知识与学习的理论[8]。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英语微写作中,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主题或情境,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和句型来构思和撰写文章。这一过程需要学生主动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和创造,从而建构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而这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相契合。
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并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微写作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真实性和具体性的写作任务,如描述一个真实活动、表达个人的观点或情感等。这些任务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微写作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和修改作品,从而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协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同时,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在英语微写作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需要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作。通过模块强化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一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微写作的内涵和作用
自2014年起,微写作作为一种新颖的题型首次被引入高考语文作文中,这一变革迅速吸引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锻炼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微写作这一新兴的写作形式,其核心在于“微”字,强调内容的精炼与表达的直接。在广义上,它指的是那些内容开放、鼓励互动、便于转发与评论的简短文字,通常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展现了即时性、互动性和碎片化的特点。而在教育领域,微写作被赋予了更具体的意义,在中考中,它指的是8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写作,旨在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9]。
与传统的写作相比,微写作具有以下特点:1) 微目标。微写作的教学目标集中且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设定具体而微小的写作目标,这些目标往往聚焦于某一特定的写作技能或知识点,如描写人物外貌、叙述事件经过、写邀请函、建议信等。这种小步快进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2) 微篇幅。微写作的篇幅短小精悍,这种短小的篇幅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文字内清晰、完整的表达意思,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精准表达能力。同时,微篇幅也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减少了他们的畏难情绪,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3) 微用时。微写作的教学过程耗时较短,通常可以在课堂上即时完成。这种即时性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写作状态,集中精力完成写作任务;4) 微评价。由于篇幅短小、用时短,教师能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反馈,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及时的评价反馈也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写作情况,明确改进方向[10]。
4. 数字时代下微写作的价值分析
4.1. 提升学生写作兴趣与参与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而写作作为基本技能中的输出环节会使学生感到困难,他们往往因为词汇量有限和句式应用能力的不足无法在写作部分获得高分。微写作教学的引入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微写作中,学生无需过多关注句式的复杂性和篇幅的长度,而是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精准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上。在数字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博等渠道发布自己的微作品,与同龄人或世界各地的英语爱好者分享和交流。
4.2. 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运用
微写作与听力训练的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输入质量。借助互联网,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通过英语音频或视频来获取真实的语言素材。得到一定的输入之后,他们可以形成简短的文字表达。这一过程不仅强化了听力理解,还要求学生准确捕捉关键信息,从而在无形中提升了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在微写作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学生可以用微写作的形式对所读内容进行评论或反思,这种练习不仅加深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还促使他们将所学的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进而巩固所学知识。
4.3. 扩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传统写作需要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培养系统性表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限制他们在表达上的创造性,传统写作通常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构思到成文再到修改,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微写作由于篇幅短小,学生可以进行高频次的写作练习,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不断优化和调整自己的文章。微写作的多样化主题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意发挥的空间。微写作没有严格的格式限制,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这种灵活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其探索各种新颖的表达方式。
5. 数字时代下微写作的实施路径
5.1. 基于单元主题开展微写作活动
在大单元主题的框架下,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深入解析单元教学目标和主题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为了发挥微写作的优点,教师应根据单元主题,设计一系列情境化、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微写作训练情景,从视觉和听觉上带给学生强烈刺激,扩展他们的写作素材,确保微写作的质量[11]。
在教学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时,本单元的中心主题是“人与社会”,话题是“介绍自己与他人”。涉及的语篇类型多样,如音视频、图片、对话等。其中,考虑到小初衔接,Reading板块是关于人物介绍的简短文章,包括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较之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中简单的年龄、性别介绍,此语篇增设性格、爱好等维度,丰富的表达方式能让学生关注介绍的不同方面,增进与新同学之间的了解和交流。课堂上,教师先提出问题:“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ves?”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就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鼓励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来描绘自己的特征,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自然地引出诸如age、friendly、classmate、grade等话题相关的词汇与表达,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接着,教师根据语篇内容,提出问题:“What can we introduce about a person?”引导学生总结介绍自己或他人时涉及的不同维度,如年龄、外貌、性格、爱好等。同时,要求他们将归纳的结果以微写作的形式呈现,主题内容为介绍自己或最好的朋友。
该实施路径引导学生在单元主题中将零散的知识、句子融入相关话题,从而强化语言的积累、内化和迁移能力。此外,在讨论和小组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流,增强了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同时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参与度低的问题。通过将总结归纳的过程与微写作任务结合,学生能够在短小的文本中练习核心表达,并清晰地组织信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质量和自信心,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为语言学习创造了生动有趣、富有意义的课堂氛围。
5.2. 利用课余活动丰富微写作活动
微写作的特点之一是时间“微”,因此将其融入学生的碎片时间中,能够让微写作技术生活化、日常化、智能化,使微写作形式变得丰富多样[12]。在微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巧妙地融入学校举办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作为创作素材,此举不仅拓宽了微写作的教学维度,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校园生活的热情。通过亲身体验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关注学校动态,积极投身于各类集体事务中,从而在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以学校活动为背景进行微写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具体的写作情境,使得他们能够轻松驾驭语言的组织与逻辑的梳理。这一过程实现了教学活动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赢。例如,以“学校春游日”为契机开展微写作活动,学生们可以围绕春游的时间、地点、活动安排、感受等进行英语表述,描绘一日游的细节。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旅游日志的五大要素“When it happened”(发生了什么),“Where I went”(去了哪里),“Who I went with”(和谁一起去),“What I did”(做了什么事),“How I felt”(自己的感受),与牛津译林版《英语》Unit 2 Task相链接,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旅游经历,完成一篇以“A trip to...”为主题的60个词的微写作。完成微写作后,学生将作品发布至班级QQ群,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同学分享。这种分享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交流欲望,还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在互评互赏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都将得到提升。
将课余活动融入微写作教学缓解了学生因缺乏素材和真实情境而导致的表达困难,使学生更加“有话可说”。其次,通过简短而高频的微写作练习,解决了学生写作兴趣不足、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使他们能在碎片化时间内完成有意义的写作任务。此外,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分享和互评机制,这一路径打破了传统课堂中缺乏互动和及时反馈的局限,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增强了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最后,通过与校园活动的结合,学生不再将英语写作视为孤立的课堂任务,而是逐渐将其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5.3. 把握模块训练强化微写作活动
5.3.1. 微词汇
词是语言最小单位,也是写作基本元素,决定着写作能否顺利进行和作文水平高低[13]。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微词汇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中,如通过每日词汇挑战、小组合作活动等来强化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种持续的、渐进式的词汇积累,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明显提升词汇掌握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也为他们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版《英语》8A Unit 7 Season这个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季节”这一主题,展开头脑风暴,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并分享关于四季的单词、词组,同时要求他们简要解释每个词汇的含义。之后学生将头脑风暴出现的词汇按照季节特征进行分类,如“春季特色词汇”(beautiful flowers, fly kites, warm)、“夏季活动词汇”(summer vacation, swimming, ice cream)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系统记忆,还能让他们理解词汇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立刻巩固这些词汇进行造句或简单表达。如:
1) It snowed heavily last December, and we made a snowman outside in the cold winter. (尽可能多的将关于某季节的词串成一句话。)
2) 我和朋友们暑假里经常一起在家里吃冰淇淋,有时候去游泳馆游泳。(中译英)
My friends and I often eat ice cream together at home during summer vacation, and sometimes we go to the swimming pool to swim.
这两个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准确回忆词汇的拼写和含义,还促使他们思考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法规则,从而加深对词汇的全面理解。
5.3.2. 微句子
英语作文是由多个句子构成的,教师还应当结合句子的特点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句子的训练锻炼微写作能力,激活写作思维[14]。仿写、扩写和缩写是初中英语微写作中的三种核心训练方法,它们通过不同的写作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句式掌握能力。
1) 仿写句子,强化句式
仿写句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句式训练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多种句式结构,提升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准确性。通过仿写,学生不仅可以模仿句子的形式,还能加深对词汇、语法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典型的句子作为范例,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例如,教师给出一句基础句子:“The cat is sleeping on the sofa.”,然后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结构仿写出类似的句子,如:“The dog is running in the park.”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简单句中的主谓宾结构,并掌握基本的动词时态和名词短语搭配。为了进一步强化句式训练,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复杂的句子结构,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让学生模仿写作。例如,教师给出句子:“The boy who is wearing a blue shirt is my brother.”,要求学生仿写带有定语从句的句子,如:“The girl who is reading a book is my friend.”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句子内部的复杂结构,增强句式多样性。
2) 句式精进,表达凝练
扩写和缩写句子是另一种有效的句式训练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灵活调整句子的长度和复杂度,从而培养他们对语言结构的敏感度以及精炼表达的能力。
扩写训练通过在已有的简单句子的基础上,增加描述性细节、修饰语或从句来丰富句子的内容。例如,教师给出一个简单句:“She is reading.”学生可以通过加入时间、地点和具体的活动内容来扩展句子,如:“She is reading a mystery novel quietly in the library on a rainy afternoon.”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如何通过增加修饰成分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同时掌握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缩写则要求学生在保留句子核心信息的基础上,去掉冗余的修饰语或次要信息,使句子更加简洁。例如,给出一句扩展后的句子:“The boy who was wearing a red jacket and carrying a heavy backpack hurried to the bus stop because he was late for school.”学生可以通过去除一些修饰语,将句子缩写为:“The boy hurried to the bus stop because he was late for school.”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在不影响句子基本意思的前提下简化表达,并提高写作效率。
5.3.3. 微段落
微段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段落的构建逻辑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微段落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叙述,还能熟悉段落内部句子的连接与衔接方式,最终提高写作的连贯性和整体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简短的主题句,要求学生围绕该主题展开写作。例如,教师给出主题句:“Reading is fun and helps us learn new things.”然后让学生通过2~3个扩展句来补充细节,如“Reading books is a great way to have fun and discover exciting stories and characters. It also teaches us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ideas, and knowledge.”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写作,同时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支撑主旨。
此外,在微段落训练中,教师还应特别强调衔接词的巧妙运用。衔接词如同桥梁,它们能够连接句子与句子,使段落结构更加紧凑,逻辑更加清晰,让读者能够顺畅地跟随作者的思路前行。例如,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使用诸如“firstly”、“secondly”、“finally”等衔接词,可以让读者清晰地理解事情发生的顺序。而在论述观点时,“however”、“in addition”、“therefore”等词汇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不同观点之间的关系。
模块训练强化微写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词汇、句子和段落方面取得进步。微词汇训练通过持续积累解决了词汇掌握不足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准确、灵活地使用词汇。微句子训练利用仿写、扩写和缩写,提升了学生的句式多样性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根据需要调整句子结构与长度。微段落训练则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清晰、内容连贯的段落,同时通过衔接词的使用提高了表达的流畅性。这一路径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英语学习奠定了扎实基础。
6. 结语
在数字化背景下,微写作教学凭借其精炼简洁的形式和灵活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与表达深度。通过单元主题的写作活动,结合课外丰富的素材,以及词汇、句子、段落的有针对性训练,微写作成为英语写作能力提升的有力工具。更重要的是,微写作以“短小精悍”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表达,逐渐建立起对英语写作的信心和兴趣。微写作高度的自由度不仅让学生能够随心所欲地表达个人想法,还能促使他们在有限的文字中充分发挥创意,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和视角。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微写作将在未来的初中英语教学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