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癌症之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诊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1]。然而,由于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2]。因此,开展乳腺癌诊疗专项培训,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技能和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操作和临床思维的训练[3]。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医学影像信息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作为医学影像信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本文将探讨PACS平台下多学科综合PBL教学模式在乳腺癌诊疗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2. 材料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我院甲乳外科进行学习的159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BL组(n = 78例)和PACS + PBL组(n = 81例)。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学历背景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 教学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结合临床见习和病例讨论。教师主要讲授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内容,学员通过听讲、笔记和课后复习掌握相关知识。
实验组:实验组采用PACS平台下多学科综合PBL教学模式。具体步骤如下:① 问题设计:由教师根据乳腺癌诊疗的实际需求,设计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影像学特征分析、治疗方案选择等。② 资料准备:利用PACS平台,教师提前准备相关的影像学资料(如X光片、CT、MRI等)和临床病例资料,供学员学习和讨论。③ 小组讨论:学员根据兴趣和能力分组,每组4~5人。在教师引导下,各组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影像学资料,提出初步诊断意见和治疗方案。④ 多学科交流:邀请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参与讨论,从不同角度对学员的初步意见进行点评和补充,促进跨学科交流和知识融合。⑤ 总结反馈: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学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员撰写学习心得和反思报告,巩固学习成果。
(三) 评价指标
理论知识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核学员对乳腺癌诊疗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内容涵盖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方面。
操作技能考核:通过模拟临床场景,考核学员在乳腺癌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影像资料的解读、诊断报告的书写、治疗方案的制定等。
综合能力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和同行评价等方式,评估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等综合能力。
(四)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一) 教学模式认可度比较
如表1所示,PACS + PBL组教学模式认可度均显著高于P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able 1. Comparison of recognition of teaching models [n (%)]
表1. 教学模式认可度比较[n (%)]
组别 |
例数 |
激发学习兴趣 |
提高自学能力 |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
促进课堂师生互动 |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
增强个人成就感 |
PBL组 |
78 |
42 (53.85) |
49 (62.82) |
52 (66.67) |
58 (74.36) |
46 (58.97) |
54 (69.23) |
PACS + PBL组 |
81 |
63 (77.78) |
67 (82.72) |
69 (85.19) |
73 (90.12) |
61 (75.31) |
73 (90.12) |
x2 |
|
10.147 |
7.972 |
7.492 |
6.806 |
4.817 |
10.790 |
P |
|
0.001 |
0.005 |
0.006 |
0.009 |
0.028 |
0.001 |
(二) 出科考试成绩优良率比较
如表2所示,PACS + PBL组出科考试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P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able 2. Comparison of excellent results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discharge examination [n (%)]
表2. 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优良率比较[n (%)]
组别 |
例数 |
优 |
良 |
差 |
优良率 |
PBL组 |
78 |
33 |
29 |
16 |
62 (79.49) |
PACS + PBL组 |
81 |
44 |
32 |
5 |
76 (93.83) |
x2 |
|
|
|
|
7.128 |
P |
|
|
|
|
0.008 |
(三) 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统计
如表3所示,PACS + PBL组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P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able 3. Statistics of clinical practice ability assessment results [n (%)]
表3. 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统计[n (%)]
组别 |
例数 |
优 |
良 |
差 |
优良率 |
PBL组 |
78 |
39 |
28 |
11 |
67 (85.90) |
PACS + PBL组 |
81 |
53 |
25 |
3 |
78 (96.30) |
x2 |
|
|
|
|
5.351 |
P |
|
|
|
|
0.021 |
(四) 教学满意度统计
如表4所示,PACS + PBL组教学总满意度高于PB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able 4. Teaching satisfaction statistics [n (%)]
表4. 教学满意度统计[n (%)]
组别 |
例数 |
很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率 |
PBL组 |
78 |
36 |
29 |
13 |
65 (83.33) |
PACS + PBL组 |
81 |
45 |
32 |
4 |
77 (95.06) |
x2 |
|
|
|
|
5.724 |
P |
|
|
|
|
0.017 |
4. 讨论
(一) PACS平台在乳腺癌诊疗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PACS平台为乳腺癌诊疗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源和便捷的查询工具,使学员能够随时随地获取高质量的影像资料,进行学习和讨论。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同时,PACS平台还支持多种格式的影像资料上传和下载,方便学员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复习[5] [6]。
(二) 多学科综合PBL教学模式的优势
多学科综合PBL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促进了乳腺外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解决临床问题,不同学科的专家能够相互借鉴、相互启发,形成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诊疗方案[7]。同时,该教学模式还注重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 对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ACS平台下多学科综合PBL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学员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 [9]。这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诊疗培训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乳腺癌诊疗人才[10] [11]。
5. 结论
综上所述,PACS平台下多学科综合PBL教学模式在乳腺癌诊疗培训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成效。该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还能够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建议在未来的乳腺癌诊疗培训中广泛推广和应用该教学模式,以提高培训效果,推动乳腺癌诊疗水平的全面提升。
基金项目
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编号Wjlx2021467)。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