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聚焦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揭示管理体系、信息化及监管三大短板。提出融合财务与管理会计、革新制度、加速信息化、健全监管的综合策略,旨在构建高效财务管理体系,优化决策,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持续创新与努力将引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迈入提质增效新时代,奠定长期繁荣基础。
Abstract: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 enterprise financial accounting management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financial accounting management in Chinese enterprises, revealing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upervision. It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financial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novating the system, accele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supervision, aiming to build an effici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e decision-making, enhanc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effort will lead enterprise financial accounting management into a new era of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efficiency,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long-term prosperity.
1. 引言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遭遇革新挑战,亟需提质增效。学者研究显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强调技术、数据管理及文化适应的重要性。新会计准则与会计教育改革亦为转型添翼,提升企业竞争力。然而,我国企业面临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化不足与监管待提升的现状。本研究聚焦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制度模式革新、信息化加速与科学监管,旨在构建高效财务管理体系,提升决策支持与企业竞争力,引领企业财务管理迈向新高度。
2. 文献综述
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找到从财务会计人才实现转型升级为管理会计型人才的路径,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财务管理的革新路径与挑战,为构建高效、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文献综述将系统梳理相关研究,明确当前研究的重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理论支持上,面对大数据技术驱动的转型与挑战研究,胡婷[1] (2024)的研究为文献综述奠定了基调,她指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财务会计必须向管理会计转型。胡婷强调,这一转型需要克服技术应用、数据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挑战,以更好地支持企业决策、风险管理和资源优化。这一观点获取李蕾[2] (2024)和吴亚东[3] (2024)的支持。李蕾强调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深远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和转型策略,如完善会计基本假设、实现多元化的货币计量等;吴亚东则从数字化背景出发,探讨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转变原有财务管理思维方式等具体转型策略。面对财务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实践的融合研究,沈冰心[4] (2024)的研究聚焦于财务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实践的融合,提出了优化对策,明确了企业管理会计的转型路径。她认为,企业需要不断推进基于财务会计理论的管理会计实践进程,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工作中的核心作用。面对管理会计的数据化研究,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壁垒研究,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优化,刘璐[5] (2024)从人工智能的角度,分析了技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策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她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也带来了认知不足、能力不足、责任不清以及安全风险等问题,并提出了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影响、发展培养机制。兰艳苹[6] (2024)认为信息化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具体路径,包括转变认知、加快该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程度、有效推动企业业财全面融合、加强复合型管理会计人员培养、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等,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和启发。推陈出新的同时,学者们对经典财会思想进行历史借鉴。杨修[7] (2021)回溯到先秦经典中的财会思想,认为尽管这些思想原始,但对理解当代会计实践仍有借鉴价值,对树立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他指出,先秦经典中的财会思想具有较强的农耕文明色彩、偏重国家财计制度、注重分配与平等,为当代会计实践提供了历史视角。
实践研究上,面对新会计准则的推动作用研究,王强[8] (2024)认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是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动力,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发生明显变化,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标准和方向。面对教育体系与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张永[9] (2024)指出,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会计职业能力的新要求,会计教育体系,特别是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有机衔接和改革,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他提出了从多元智能理论、管理会计素质、核心职业能力三个方面重构课程体系,并建议采用平台式、层次性、模块化的衔接路径和方法。面对企业层面的融合策略研究,闫亚玲[10] (2024)和王蕾[11] (2024)分别探讨了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能性和策略。闫亚玲强调了提高决策效率、财务透明度以及解决融合中遇到的信息系统不兼容性、文化差异和人才短缺等问题的重要性。王蕾则提出了升级并整合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加强内部沟通以推动文化转变、实施专业培训、重新设计和标准化财务与管理流程等策略。面对战略层面的重视与实践,丁雪莲[12] (2024)和杨冰洁[13] (2024)从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和实践出发,探讨了战略层面重视管理会计的作用以及具体的改善措施。丁雪莲通过分析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并结合转型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思想、技术和专业上的转型措施。杨冰洁则深入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探讨了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技术建设、数据整合、功能测试、协作沟通的改善措施。
综上所述,学者们揭示了大数据、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会计的融合和转型被视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同时,教育体系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被确认为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启示。本研究聚焦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制度模式革新、信息化加速与科学监管,旨在构建高效财务管理体系,提升决策支持与企业竞争力,引领企业财务管理迈向新高度。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深化对这些领域的探索,推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朝着更加高效、规范的方向发展。
3.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现状
3.1. 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缺乏
财务会计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要务之一,它不仅关乎企业财务健康,更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会计管理体系作为保障这一进程的重要基石,其作用不可小觑。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当遵循科学性、规范性、适应性和前瞻性四大原则,旨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与及时,为企业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该体系覆盖了财务规划、会计核算、成本控制、资金管理、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多个环节,是企业实现高效财务管理的有力保障。
部分企业未能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适时调整和优化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导致体系僵化,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其次,企业对建立健全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往往将其视为辅助职能而非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偏差直接影响了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执行力。
由于对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轻视,许多企业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内部问题与管理漏洞。例如,财务信息的不透明、会计处理的随意性、预算执行的偏离、资金使用的低效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还可能引发合规风险,损害企业声誉,最终制约企业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
3.2. 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着信息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财务会计人员的学习观念不强,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手工作业等问题,不仅效率极低,也容易产生错误,影响财务数据准确性。另一方面,受资源限制,部分企业未能及时引入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导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缺少信息化支撑,导致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另外,人员冗余也对企业提质增效不利。
3.3. 财务会计监管水平
一般而言,若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监管能力与水平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就会导致企业提质增效的稳定性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到财务会计工作效率。目前,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着监管内容不明确、发展方向不清晰等诸多问题,致使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另外,由于缺少恰当的监管意识,有些企业忽略了财务会计管理中的细节问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中的提质增效。
4.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的路径分析
4.1. 加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
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理念重塑、体系构建、模式创新等多维度的努力,企业能够构建起更加高效、灵活的财务管理体系,为决策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信息支持,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鉴于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着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缺乏、信息化程度不高以及监管水平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特别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企业领导者应率先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融合不仅是提升财务健康和经营效能的内在需求,将其视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而非外加的任务。通过内部培训、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全员对融合理念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员工参与融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营造开放、协作的企业文化氛围,鼓励跨部门沟通与合作,为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紧密相连,两者服务于企业的生产运营,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并为运营决策乃至发展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融合体系是实现无缝对接的前提。企业应依据自身发展战略、行业特点及法律法规要求,精心设计融合体系架构,明确不同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边界与协作机制。例如,设立专门的协调小组,负责监督融合进程,确保信息共享、流程优化与标准统一,从而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信息处理、决策支持、风险管控等方面形成合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需不断创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计量模式,引入先进的会计计量方法,如现行市价法、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等会计货币计量法,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价值评估、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与分析,提升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减轻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2. 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与模式的革新
针对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缺乏和监管水平不足的问题,企业需要通过明确岗位职责、构建科学激励机制及适时调整财务会计制度来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提质增效的关键路径。通过明确岗位职责,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以及适时调整财务会计制度,企业能够激发员工潜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4.2.1. 构建科学的岗位职责体系
企业应持续深化财务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首要任务是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完善的制度支持。通过精细化分工,每个岗位的责任清晰,可以有效避免职责交叉和责任模糊,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建立岗位职责体系还有助于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明确的路径。
4.2.2.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能
企业应构建兼顾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的激励体系,既包括薪酬福利等物质奖励,也涵盖职业发展、工作认可等非物质激励。对于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企业应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晋升机会,以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对于未能尽职履责,导致企业经济利益受损的员工,应采取适当的惩戒措施,以维护财务纪律,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4.2.3. 适时调整财务会计制度,适应时代变迁
企业应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财务会计制度,确保其与时代同步,与企业战略相契合。一方面,企业需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如税制改革、会计准则更新等,确保财务会计制度的合法合规性;另一方面,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和行业特性,量身定制财务会计体系,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通过制度创新,企业能够在财务管理上保持灵活性和前瞻性,为决策提供精准的财务信息支持。
4.3. 加速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
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企业需要加速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实现提质增效目标,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进入新时期,新的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加速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建立一套能够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信息化企业管理体系。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与革新下,共用数据交换网的建设,已逐步让企业拥有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当前,在单台计算机上采用多个核算子系统的方式存在着一些局限,仅适用于小型单位。但新型的企业管理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无论在采集数据还是在信息使用上都可以不受地域、部门的限制,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与综合利用的目的。因此,在开展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时,需要对企业已有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筹与规划,对其进行科学子系统细分设计,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效率。
4.4. 制定科学的财务监管制度
为了解决财务会计监管水平不足的问题,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企业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给予足够重视,建立合适的监管机制与要点。监管者不仅要严格遵守企业内部的规范流程,还要在各项财务活动中充分贯彻实施。财务会计部门应主动配合监管部门工作,以增强自身工作力度来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提质增效。总体来看,企业要结合当前的财务会计管理状况,对监管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提升总体会计信息质量,推动会计管理工作的平稳发展。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对企业内部监管制度进行切实强化,并对其进行完善,保证企业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企业也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征的监管制度。企业领导者要主动建立高质量、高层次的复合型财务监管部门,并向其授予一系列的监管权限,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监管的客观公正。
5. 结论
综观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现状,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面临管理体系缺失、信息化不足与监管薄弱的挑战,亟需从战略层面强化管理会计融合、制度创新、信息化提速与科学监管。企业领导应倡导文化变革,建立融合体系,优化岗位职责与激励机制,适时调整制度,以适应时代需求。信息化建设需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信息集成与高效管理。科学监管制度的构建,确保财务健康与合规。综上,实施这些策略将促进企业构建高效财务管理体系,提升决策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在竞争中胜出。提质增效之路虽长,但创新与努力将引领企业走向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