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近年来多起大学生伤害同学的事件登上热搜,并引发热议,如某大学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将其两名室友砍伤、某大学一大四考研学生因不满室友外放手机声音而将另一室友捅伤致其死亡等等。此类事件无疑反映出在大学生中存在一部分学生有着不良的人际关系。有研究调查证明了这一点,卢家楣等人(2017)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与室友、学校同学的关系较不融洽和很不融洽的比例分别是72.5%和77.6%。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和避免孤独感。在这一阶段中,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和获得亲密感的主要来源以同学为主。因此,不良的人际关系必定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不良影响。在人际关系发展中,友谊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友谊质量是衡量人际关系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连接。高质量的友谊具有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亲密度和其他积极特征以及低水平的冲突、竞争和其他消极特征(Berndt, 2002),如主观幸福感更高(牛凯宁等,2021)、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彭美,2020)、孤独感体验更低(刘小珍等,2018)和发生自伤行为的可能性更小(王玉龙等,2020)等等。而友谊质量低的个体获得的朋友支持较少,个体对自我评价较为消极,自信心和自尊降低,具有较高的抑郁倾向和更低的心理健康水平(董莹珍,2020)。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的友谊质量是有必要的。
共情,又称同理心,指的是个体认识和理解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共情能力高的个体可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能够及时地识别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给予相应的情感支持,这有利于建立更为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为友谊的发展提供可能。例如有研究(Chow et al., 2013)发现同理心高的青少年在自我表露和向朋友提供情感支持方面更有技巧,这导致他们之间的友谊更加亲密。而拥有一个情感理解能力差的朋友可能会导致沟通错误和产生脱节感,从而降低友谊质量(Meuwese et al., 2017)。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际交往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人际关系中的体现,谢晶(2004)在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概念: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交往活动的判断。人际交往效能感高的个体对自己的社交技巧、社交能力更加自信,对友谊的满意度更高,如吕泊怡等人(2019)在研究中发现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大学生友谊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通过文献搜索发现,友谊质量的研究对象大多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前人的研究大多是关于亲子关系、家庭功能、孤独感、亲社会行为等与友谊质量的关系,而共情和友谊质量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友谊质量之间的研究稍显不足,三者之间关系还有待探究。因此,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建立一个以共情为自变量,友谊质量为因变量,人际交往效能感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模型,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提供新视角。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工作。问卷发放前向被试阐述测试的目的,告知被试作答方式为匿名,以保护被试的隐私。在征得被试同意后发放问卷。最终共发放问卷54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459份,回收率为85%。其中,男性198人,女性261人;人文社科类学生298人,自然科学类学生161人;来自城镇的学生有224人,来自农村的学生有235人。
2.2. 研究工具
(1) 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 IRI-C)
张凤凤等(2010)修订的中文版《人际反应指数量表》,共22个项目,其中反向计分题5道。量表包含观点采择、想象、共情关注、个人悲伤四个维度,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0 = 不恰当,4 = 很恰当)。量表得分越高,共情能力越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32~0.758之间,重测信度在0.625~0.735之间。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5,信度较好。
(2)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
谢晶(2004)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共36道题目,其中反向计分题12道。量表包括亲和效能、自我印象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和情绪控制效能六个维度,采用李克特6点计分(1 = 完全不符合,6 = 完全符合)。量表得分越高,人际交往效能感水平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6~0.78之间,各个分量表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55~0.72之间。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8,信度较好。
(3) 友谊质量量表(Friendship Quality Inventory, FQI)
范兴华和方晓义(2004)修订的中文版《友谊质量量表》,共15个题目。量表包含四个维度:帮助与支持、友伴冲突、伙伴关系和亲密性,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1 = 从不,5 = 总是)。友伴冲突维度的题项均为反向计分。量表得分越高,友谊质量越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59~0.71之间,重测信度在0.73~0.79之间。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7,信度较好。
2.3. 数据分析
剔除无效问卷后,运用SPSS Statistics 21.0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最后运用PROCESS 3.4插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检验人际交往效能感是否在共情对友谊质量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的单一因子检验法,将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友谊质量的所有题项放入探索性因素分析之中。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8个,第一公因子的解释率为15.784%,小于40%的临界标准。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友谊质量的描述统计
对459名大学生被试的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友谊质量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or each variable (N = 459)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N = 459)
变量及其子维度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均值 |
标准差 |
共情 |
1.05 |
4.00 |
2.50 |
0.465 |
观点采择 |
0.00 |
4.00 |
2.44 |
0.730 |
想象 |
0.67 |
4.00 |
2.60 |
0.650 |
共情关注 |
1.17 |
4.00 |
2.79 |
0.579 |
个人悲伤 |
0.00 |
4.00 |
2.11 |
0.921 |
友谊质量 |
2.27 |
4.80 |
3.57 |
0.429 |
帮助与支持 |
2.00 |
5.00 |
3.56 |
0.603 |
友伴冲突 |
1.00 |
5.00 |
3.80 |
0.709 |
伙伴关系 |
1.33 |
5.00 |
3.75 |
0.646 |
亲密性 |
1.00 |
5.00 |
3.18 |
0.710 |
人际交往效能感 |
2.58 |
5.22 |
3.88 |
0.409 |
由于三个量表都没有常模可以参考,因此本研究把输出的数值与理论中位数值进行比较。由表1可知:大学生的共情总分均值为2.50,超过中值2分;共情子维度得分均值均高于中值2分,本研究中的大学生被试共情能力总体上高于平均水平。在友谊质量方面,大学生的友谊质量总分均值为3.57,超过中值3分;友谊质量各维度得分均超过中值3,说明大学生被试的友谊质量水平较高。在人际交往效能感方面,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均值为3.88,超过中值3.5分,本研究被试群体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水平属于中等偏上。
3.3. 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友谊质量的相关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友谊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三个变量及其子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从大学生共情和人际交往效能感两个变量来看,共情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 = 0.105, p < 0.05),个人悲伤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 = −0.298, p < 0.01),其余共情子维度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
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友谊质量两个变量来看,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 = 0.511, p < 0.01),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友谊质量子维度都呈显著正相关。
从大学生共情与友谊质量两个变量来看,除了个人悲伤维度,共情及其子维度都与友谊质量及其子维度伙伴关系呈显著正相关。共情及其子维度都与友谊质量的子维度帮助与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共情及其子维度共情关注和个人悲伤都与友谊质量子维度友伴冲突显著相关,而观点采择和想象与友伴冲突的相关不显著;除了共情关注,共情及其子维度都与友谊质量子维度亲密性呈显著正相关。
Table 2.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mpathy,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efficacy and friendship quality
表2. 大学生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友谊质量的相关分析
变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 |
1 |
|
|
|
|
|
|
|
|
|
|
2 |
0.673** |
1 |
|
|
|
|
|
|
|
|
|
3 |
0.727** |
0.319** |
1 |
|
|
|
|
|
|
|
|
4 |
0.541** |
0.152** |
0.361** |
1 |
|
|
|
|
|
|
|
5 |
0.663** |
0.319** |
0.243** |
0.021 |
1 |
|
|
|
|
|
|
6 |
0.390** |
0.341** |
0.361** |
0.291** |
0.070 |
1 |
|
|
|
|
|
7 |
0.430** |
0.383** |
0.380** |
0.210** |
0.171** |
0.850** |
1 |
|
|
|
|
8 |
−0.097* |
−0.079 |
−0.049 |
0.250** |
−0.301** |
0.231** |
−0.121** |
1 |
|
|
|
9 |
0.323** |
0.312** |
0.315** |
0.208** |
0.045 |
0.816** |
0.667** |
0.065 |
1 |
|
|
10 |
0.250** |
0.173** |
0.205** |
0.084 |
0.181** |
0.601** |
0.381** |
−0.157** |
0.355** |
1 |
|
11 |
0.105* |
0.292** |
0.214** |
0.155** |
−0.298** |
0.511** |
0.447** |
0.115* |
0.489** |
0.223** |
1 |
注:1:共情总分;2:观点采择;3:想象;4:共情关注;5:个人悲伤;6:友谊质量;7:帮助与支持;8:友伴冲突;9:伙伴关系;10:亲密性;11:人际交往效能感。**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
3.4. 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友谊质量的回归分析
3.4.1. 大学生友谊质量对共情的回归分析
为探讨大学生共情对友谊质量的预测作用,以共情总分为预测变量,友谊质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
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riendship quality on empathy
表3. 友谊质量对共情的回归分析
预测变量 |
B |
β |
t |
调整R2 |
F |
共情 |
0.360 |
0.390 |
9.050*** |
0.150 |
81.898*** |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表示p < 0.001。
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有效(F (1, 457) = 81.898, p < 0.001),共情对友谊质量的回归方程拟合效果比较好。共情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友谊质量(B = 0.360, t = 9.050, p < 0.001),且能够解释友谊质量15%的变异量。
3.4.2.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对共情的回归分析
为探讨大学生共情对人际交往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以人际交往效能感为因变量,以共情总分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4所示。
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有效(F (1, 457) = 5.072, p < 0.05)。共情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B = 0.092, t = 2.525, p < 0.05),且能够解释友谊质量0.9%的变异量。
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efficacy on empathy
表4. 人际交往效能感对共情的回归分析
预测变量 |
B |
β |
t |
调整R2 |
F |
共情 |
0.092 |
0.105 |
2.252* |
0.009 |
5.072* |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表示p < 0.001。
3.4.3. 大学生友谊质量对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为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对友谊质量的预测作用,以人际交往效能感为自变量,以友谊质量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5所示。
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riendship quality on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efficacy
表5. 友谊质量对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预测变量 |
B |
β |
t |
调整R2 |
F |
人际交往效能感 |
0.536 |
0.511 |
12.697*** |
0.259 |
161.210*** |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表示p < 0.001。
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有效(F (1, 457) = 161.210, p < 0.001)。人际交往效能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友谊质量(B = 0.536, t = 12.697, p < 0.001),且能够解释友谊质量25.9%的变异量。
3.5. 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共情与友谊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 3.4,在控制性别、年级和专业的情况下,以共情为自变量,友谊质量为因变量,人际交往效能感为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Bootstrap样本量值设置为5000,置信区间设置为95%。结果如表6、表7和图1所示。
Table 6. Regression analysis of empathy,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efficacy and friendship quality
表6. 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友谊质量的回归分析
预测变量 |
结果变量 |
人际交往效能感 |
友谊质量 |
友谊质量 |
|
B |
t |
B |
t |
B |
t |
共情 |
0.092 |
2.203* |
0.346 |
8.621*** |
0.301 |
8.680*** |
人际交往效能感 |
|
|
|
|
0.498 |
12.804*** |
性别 |
−0.002 |
−0.050 |
0.035 |
0.844 |
0.036 |
1.014 |
年级 |
−0.005 |
−0.252 |
−0.026 |
−1.456 |
−0.023 |
−1.546 |
专业 |
−0.002 |
−0.052 |
−0.069 |
−1.724 |
−0.068 |
−1.978 |
R2 |
0.011 |
0.162 |
0.385 |
F |
1.281 |
21.986 |
56.692 |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表示p < 0.001。
Table 7.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efficacy between empathy and friendship quality
表7. 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共情和友谊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
|
效应值 |
Boot标准误 |
BootLLCI |
BootULCI |
效应占比 |
人际交往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
0.046 |
0.020 |
0.008 |
0.083 |
13.18% |
直接效应 |
0.301 |
0.033 |
0.235 |
0.366 |
86.82% |
总效应 |
0.346 |
0.038 |
0.271 |
0.418 |
|
Figure 1. Model diagram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efficacy
图1. 人际交往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模型图
结果表明:共情能显著正向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B = 0.092, t = 2.203, p < 0.05)和友谊质量(B = 0.346, t = 8.621, p < 0.001)。当共情和人际交往效能感同时预测友谊质量时,共情依然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友谊质量(B = 0.301, t = 8.680, p < 0.001),人际交往效能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友谊质量(B = 0.498, t = 12.804, p < 0.001)。
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直接效应以及中介效应的95% Bootstrap置信区间分别为[0.235, 0.366]和[0.008, 0.083],上下限均不包含0。说明共情可以直接预测友谊质量,也可以通过人际交往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友谊质量,直接效应(0.301)和中介效应(0.046)分别占总效应的86.82%、13.18%。
4. 讨论
4.1. 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友谊质量的现状讨论
大学生被试的共情水平总体上高于平均水平,在和他人交往时能够较好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采纳他人的观点,也能较好地对处于不幸中的人给予同情和关注。个人悲伤维度的得分也高于中值,大学生被试在和他人共情时,更倾向于“他人取向”,能够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想法,但也会在目睹他人处于紧张情境时产生一定的焦虑不适等情绪波动。
本研究大学生被试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水平属于中等偏上,这有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人际互动中,可以互相传递、交流信息,增长知识和建立情感联结,并通过他人的评价反馈进一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进一步促进自我与他人良好人际交流模式的建立。
大学生的友谊质量总分及其子维度均值都高于中值,说明大学生被试的友谊质量总体水平较高,大学生能够和朋友建立较好的友伴关系,能够从朋友那里获得帮助和支持,朋友之间产生的冲突也较少。原因可能是在大学生处于集体主义的文化背景,友谊关系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分享与合作,而较少出现竞争与冲突(夏小亮,2016)。
4.2. 共情、人际交往效能感和友谊质量的关系讨论
4.2.1. 共情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
共情及其子维度观点采择、想象、共情关注均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个人悲伤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从研究结果来看,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他人的想法、情绪感同身受,给予他人包容、理解。他人能够感受到自己这份温暖和关心,也更愿意与自己展开更深入的交流。当双方处于这种和谐、友好的人际环境时,个体也更能感受到人际互动带来的愉快与成功,这有利于强化个体人际交往的信心和动机,有助于个体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提高(韦丽炎,2021)。
4.2.2.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友谊质量的关系
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友谊质量及其子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在人际交往中,拥有较高人际交往效能感的个体,对沟通交流很有信心,能够较好地把握住沟通的主要信息和明确对方的沟通意图,表达出自己合理和科学的想法(张苏,2019)。通过良好的沟通,彼此之间的信任有所提升,有利于双方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当友谊关系出现不利因素时,有着高信任感的个体会做出更加合理的归因,有助于减少冲突和维护亲密性,进而维持良好的友谊质量(高婕妤,2012)。
4.2.3. 大学生共情与友谊质量的关系
对于本研究结果,总的来说,共情能力强的个体,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能够较好地换位思考,理解、领悟他人的想法,采纳他人的观点,对他人的情绪和想法感同身受,以共情的方式进行真诚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双方信任的建立和维持,有助于维护情感联结,增进友谊的亲密性,促进友谊质量的提高。
4.3. 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共情与友谊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共情可以直接影响友谊质量,也可以通过人际交往效能感来间接影响友谊质量。共情对友谊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共情能力越高,友谊质量越好。高共情的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和行为,敏锐地洞察对方的意图。当他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包容时,会降低不安全感,倾向于表露更多的想法和感情,且同样以真诚回应自己。当感受到对方的信任和更多的表露时,个体也能够体会到彼此交流的顺利和成功,进而增强人际交往的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效能感。人际交往效能感得到提高,在人际互动中会表现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当对方有困难时也会更加主动地去提供帮助,而当友谊关系出现问题时也会主动去运用交往策略来解决问题,进而维护友谊关系,维持友谊质量。
5. 研究不足及展望
第一,研究被试。本研究的被试主要以本校大学生为主,样本代表性不足,在某些人口学分布上比例差距较大,未来研究有必要扩大样本的容量和范围。
第二,研究方法需要提升。本研究只使用了问卷法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可能会受到其他潜在变量的影响,且问卷法不能说明因果关系,主观性较强,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一些其他测量方法,增加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第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中中介变量只计算了总分,没有计算各维度分数,在进行讨论解释的时候不够准确,以后的研究中可以细分变量的维度,以便更好地探讨、解释变量间的关系。
第四,本研究探讨了人际交往效能感在共情对友谊质量的影响中是否起着中介作用,但没有进行干预实验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研究可以进行干预研究,通过共情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提升来改善大学生友谊质量的状况。
附 录
亲爱的同学: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我的问卷。下面列出的是关于你实际情况的一些句子,请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并根据你的实际情况真实作答,所有问卷都是匿名填写,答案没有好坏之分。所答数据用于毕业论文研究,请同学们认真填写,感谢各位同学的配合!
个人基本情况
请您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方框上打“√”,认真填写,不要漏项。
1、性别:男□ 女□
2、来源地:城镇□ 农村□
3、年级: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4、是否独生子女:是□ 否□
5、专业:人文社科□ 自然科学□
第一部分: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
指导语:下面共有22个题目,每个题目用来描述你是否恰当,或说每个题目符合你的程度如何。(0 = 不恰当,1 = 有点恰当,2 = 还算恰当,3 = 恰当,4 = 很恰当)
题号 |
题目 |
不恰当 |
有点恰当 |
还算恰当 |
恰当 |
很恰当 |
1 |
对那些比我不幸的人,我经常有心软和关怀的感觉。 |
0 |
1 |
2 |
3 |
4 |
2 |
有时候当其他人有困难或问题时,我并不为他们感到很难过。 |
0 |
1 |
2 |
3 |
4 |
3 |
我的确会投入小说人物中的感情世界。 |
0 |
1 |
2 |
3 |
4 |
4 |
在紧急状况中,我感到担忧、害怕而难以平静。 |
0 |
1 |
2 |
3 |
4 |
5 |
看电影或看戏时,我通常是旁观的,而且不经常全心投入。 |
0 |
1 |
2 |
3 |
4 |
6 |
在做决定前,我试着从争论中去看每个人的立场。 |
0 |
1 |
2 |
3 |
4 |
7 |
当我看到有人被别人利用时,我有点感到想要保护他们。 |
0 |
1 |
2 |
3 |
4 |
8 |
当我处在一个情绪非常激动的情况中时,我往往会感到无依无靠,不知如何是好。 |
0 |
1 |
2 |
3 |
4 |
9 |
有时候我想象从我的朋友的观点来看事情的样子,以便更了解他们。 |
0 |
1 |
2 |
3 |
4 |
10 |
对我来说,全身心地投入一本好书或一部好电影中,是很少有的事。 |
0 |
1 |
2 |
3 |
4 |
11 |
其他人的不幸通常不会带给我很大的烦忧。 |
0 |
1 |
2 |
3 |
4 |
12 |
看完戏或电影之后,我会觉得自己好像是剧中的某一个角色。 |
0 |
1 |
2 |
3 |
4 |
13 |
处在紧张情绪的状况中,我会惊慌害怕。 |
0 |
1 |
2 |
3 |
4 |
14 |
当我看到有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时,我有时并不感到非常同情他们。 |
0 |
1 |
2 |
3 |
4 |
15 |
我相信每个问题都有两面观点,所以我常试着从这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 |
0 |
1 |
2 |
3 |
4 |
16 |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相当软心肠的人。 |
0 |
1 |
2 |
3 |
4 |
17 |
当我观赏一部好电影时,我很容易站在某个主角的立场去感受他的心情。 |
0 |
1 |
2 |
3 |
4 |
18 |
在紧急状况中,我紧张得几乎无法控制自己。 |
0 |
1 |
2 |
3 |
4 |
19 |
当我对一个人生气时,我通常会试着去想一下他的立场。 |
0 |
1 |
2 |
3 |
4 |
20 |
当我阅读一篇吸引人的故事或小说时,我想象着:如果故事中的事件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感觉怎么样? |
0 |
1 |
2 |
3 |
4 |
21 |
当我看到有人发生意外而极需帮助的时候,我紧张得几乎精神崩溃。 |
0 |
1 |
2 |
3 |
4 |
22 |
在批评别人前,我会试着想象:假如我处在他的情况,我的感受如何? |
0 |
1 |
2 |
3 |
4 |
第二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
指导语:以下问题是帮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判断该描述与您的符合程度。(1 = 完全不符合,2 = 比较不符合,3 = 一般不符合,4 = 一般符合,5=比较符合,6 = 完全符合)
题号 |
题目 |
完全不符合 |
比较不符合 |
一般不符合 |
一般符合 |
比较符合 |
完全符合 |
1 |
参加一个新的集会,你通常会结识很多人。 |
1 |
2 |
3 |
4 |
5 |
6 |
2 |
你从不欺骗任何人。 |
1 |
2 |
3 |
4 |
5 |
6 |
3 |
你总是为别人考虑得比较多。 |
1 |
2 |
3 |
4 |
5 |
6 |
4 |
你答应别人的事一定会做到。 |
1 |
2 |
3 |
4 |
5 |
6 |
5 |
当你描述一件事情时,别人通常都能正确理解你的意思。 |
1 |
2 |
3 |
4 |
5 |
6 |
6 |
他人借了你的钱,忘了归还,你会很介意。 |
1 |
2 |
3 |
4 |
5 |
6 |
7 |
假如有人邀请你参加一次活动、一次比赛,或者在晚会上请你表演节目,你通常会欣然接受。 |
1 |
2 |
3 |
4 |
5 |
6 |
8 |
你总是别人依赖的对象。 |
1 |
2 |
3 |
4 |
5 |
6 |
9 |
你与朋友通常都能保持数年之久的联系。 |
1 |
2 |
3 |
4 |
5 |
6 |
10 |
当你出现问题时,通常会找自己信赖的朋友帮忙解决。 |
1 |
2 |
3 |
4 |
5 |
6 |
11 |
你只喜欢与同你谈得来的人接近。 |
1 |
2 |
3 |
4 |
5 |
6 |
12 |
当有人对你不友好时,你常常可以找到恰当的对策。 |
1 |
2 |
3 |
4 |
5 |
6 |
13 |
你与别人的友谊发展,通常都是你采取主动态度。 |
1 |
2 |
3 |
4 |
5 |
6 |
14 |
在老师面前,你总是感到紧张,不知所措。 |
1 |
2 |
3 |
4 |
5 |
6 |
15 |
你通常不会受到别人对你的想法或说法的影响。 |
1 |
2 |
3 |
4 |
5 |
6 |
16 |
你嫉妒你周围那些超越你的人。 |
1 |
2 |
3 |
4 |
5 |
6 |
17 |
你觉得你有责任分担朋友的忧愁。 |
1 |
2 |
3 |
4 |
5 |
6 |
18 |
当你与朋友出现分歧时,你通常坚持自己要做的事。 |
1 |
2 |
3 |
4 |
5 |
6 |
19 |
朋友经常称赞你有幽默感。 |
1 |
2 |
3 |
4 |
5 |
6 |
20 |
你对某人不满时,总想报复。 |
1 |
2 |
3 |
4 |
5 |
6 |
21 |
你觉得获得别人的称赞和关注很困难。 |
1 |
2 |
3 |
4 |
5 |
6 |
22 |
你常为一些你做过的事感到懊悔。 |
1 |
2 |
3 |
4 |
5 |
6 |
23 |
有人批评你,你会怨恨她。 |
1 |
2 |
3 |
4 |
5 |
6 |
24 |
当你和别人谈话,并想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时,你的声音通常会颤抖。 |
1 |
2 |
3 |
4 |
5 |
6 |
25 |
在与每个人第一次见面时,你常常会感到对方可能不会喜欢你。 |
1 |
2 |
3 |
4 |
5 |
6 |
26 |
你很重视家人对你的看法。 |
1 |
2 |
3 |
4 |
5 |
6 |
27 |
你的情绪常常会从非常高兴一下子变成非常悲伤。 |
1 |
2 |
3 |
4 |
5 |
6 |
28 |
你经常为别人答疑解惑。 |
1 |
2 |
3 |
4 |
5 |
6 |
29 |
你在朋友眼中是个知识渊博的人。 |
1 |
2 |
3 |
4 |
5 |
6 |
30 |
你对朋友的道德品质要求很高。 |
1 |
2 |
3 |
4 |
5 |
6 |
31 |
你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
1 |
2 |
3 |
4 |
5 |
6 |
32 |
你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
1 |
2 |
3 |
4 |
5 |
6 |
33 |
你认为与老师相处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
1 |
2 |
3 |
4 |
5 |
6 |
34 |
你经常组织班集体活动。 |
1 |
2 |
3 |
4 |
5 |
6 |
35 |
你和那些与你脾气不相投的人也能和睦相处。 |
1 |
2 |
3 |
4 |
5 |
6 |
36 |
你很爱与人聊天。 |
1 |
2 |
3 |
4 |
5 |
6 |
第三部分:大学生友谊质量量表
指导语:下面各题中的朋友是指通常与你玩耍的朋友。请根据您和朋友实际相处的情况作答,根据这些句子与您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1 = 从不,2 = 偶尔,3 = 有时,4 = 经常,5 = 总是)
题号 |
题目 |
从不 |
偶尔 |
有时 |
经常 |
总是 |
1 |
你的朋友是否经常帮你处理或安排事情? |
1 |
2 |
3 |
4 |
5 |
2 |
你是否经常与你的朋友辩论或争论? |
1 |
2 |
3 |
4 |
5 |
3 |
当你需要完成某件事情时,你的朋友是否常来帮你? |
1 |
2 |
3 |
4 |
5 |
4 |
你是否经常与朋友一起去某些地方做些很愉快的事情? |
1 |
2 |
3 |
4 |
5 |
5 |
你是否经常教你的朋友如何做他们不懂的事? |
1 |
2 |
3 |
4 |
5 |
6 |
你是否经常与你朋友在一起玩? |
1 |
2 |
3 |
4 |
5 |
7 |
你是否帮助你的朋友解决或安排一些事情? |
1 |
2 |
3 |
4 |
5 |
8 |
当你的朋友需要完成某件事情时,你是否常帮他? |
1 |
2 |
3 |
4 |
5 |
9 |
与朋友在一起时你是否感到不安或对你的朋友发怒? |
1 |
2 |
3 |
4 |
5 |
10 |
对你不懂的事情,你的朋友是否经常教你去做? |
1 |
2 |
3 |
4 |
5 |
11 |
你是否经常与朋友吵架? |
1 |
2 |
3 |
4 |
5 |
12 |
你能告诉你的朋友多少你所知道的事情? |
1 |
2 |
3 |
4 |
5 |
13 |
对那些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情,你会给你的朋友讲多少? |
1 |
2 |
3 |
4 |
5 |
14 |
你能让你的朋友分享多少你的秘密和私人感情? |
1 |
2 |
3 |
4 |
5 |
15 |
你花多少空闲时间与你的朋友在一起?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