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东部裕固语摹拟词
An Analysis of Imitative Words in Eastern Yugur Language
DOI: 10.12677/ml.2024.12111077, PDF, HTML, XML,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乌日查呼, 阿拉腾苏布达: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理据性Eastern Yugur Language Imitative Words Motivation
摘要: 东部裕固语是阿尔泰语系语言之一。长期以来,东部裕固语摹拟词被默认为虚词,滞后于其他词类研究。鉴于此,本文从语法功能角度,判定东部裕固语摹拟词词类归属,并从意义特征、形态特征和句法特征三个方面入手探析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特点。另外,东部裕固语摹拟词有一定的理据性关联。本文将对比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理据特征和蒙古语摹拟词理据特征,找出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摹拟词理据性特征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Abstract: The eastern Yugur language is one of the languages of the Altai family. For a long time, imitative words in eastern Yugur have been regarded as function words by default, lagging behind other parts of speech.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lexical category of eastern Yugur imitative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 functi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tern Yugur imitative words from three aspects: meaning, morphology and syntax. In addition, the eastern Yugur imitative words have a certain relationship of motivation. This paper will compare the motivational features of eastern Yugur imitative words and Mongolian imitative words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motivational features of eastern Yugur and Mongolian imitative words.
文章引用:乌日查呼, 阿拉腾苏布达. 探析东部裕固语摹拟词[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11): 779-788.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111077

1. 引言

东部裕固语摹拟词是裕固族语言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主要以摹拟自然现象声音、形态为主,生动地反映了裕固族人民的生活与文化。摹拟词在裕固语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还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摹拟词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拟声、拟态两大类。拟声词主要摹拟自然声音、动物叫声、人类声等。拟态词则摹拟事物的形态或动作,如模仿动物行走的样子、植物生长的形态等。对于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在学者照那斯图(1981) [1]、保朝鲁、贾拉森(1992) [2]的著作中都具有较详细的描述。本文主要对东部裕固语摹拟词词类归属作为切入点,从多个角度探析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特点,并对比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和蒙古语摹拟词的理据性关联。

2. 从语法功能角度分析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的词类归属

长期以来,学者们把东部裕固语摹拟词词类归属默认为虚词,以无形态变化,无构词能力为特点。在照那斯图《东部裕固语简志》和保朝鲁、贾拉森《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中都分别把摹拟词归属为不变词类,表示无形态变化。但基于东部裕固语摹拟词文献资料观察发现,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并无完全没有形态变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东部裕固语摹拟词词类归属。并且词类作为词的语法分类,从语法功能角度判定它的词类归属,从中找出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的特点。其次,词是由一定的意义和形式相结合而构成。分析任何词的词类归属,意义和形式不可或缺。

据此,我们认为判定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的词类归属应从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的概念意义,形态特征和句法特征三个方面入手探析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特点。

2.1. 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的意义特征

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可分为拟声、拟态两种类型。具体来说,东部裕固语拟声词可摹拟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人类发出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和物体发出的声音,根据摹拟对象的差别,又可分为具体的类别。东部裕固语拟态词可分类为步态,说话状态,光闪状态,流动态等一系列描述动作行为的词汇,其中描述步态的拟态词在东部裕固语中数量颇多,并且根据摹拟对象的差别,又可分为摹拟人类步态和动物步态。下面将对收集到的摹拟词语料进行描写分类,以呈现出东部裕固语摹拟词意义特征。

2.1.1. 东部裕固语拟声词意义分类

(1) 摹拟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phɔl-phɔl水等液体流淌声、ʂɐrɢərɐ水流哗啦啦的声音、ɐkər-ʃukər风吹过石头时发出的声、sər- sər风吹习习、飒飒声、kur-kur大风声/打雷声、ʃɐr-ʃɐr下雨沙沙声、tʃhais电闪雷鸣声

(2) 人类发出的声音:

xɐ-xɐ哈哈笑声、phuʂ噗嗜失笑声、phurt噗嘚失笑声、ʃißər-ʃißər叽叽喳喳小声聊天声、tɕɐq-tɕɐq拍手发出的声、thɐrəp-thɐrəp踏地声、tʃəɢər-tʃɐɢɐr踩雪咯吱咯吱声、ʂuːt-ʂuːt走路轻捷的声音、phuʂ-phɐʂ呼哧呼哧喘气声,phu吹起声、phɐrphərɐ-fərphərɐ嗡嗡声、оː-оː喔喔哄小孩声、ɢəzər-ɢəzər吃脆物声、tʃor-tʃɐr肚子响声、qoʂ-khɐʂ咳嗽声、par-por/pur-par放屁声

(3) 动物发出的声音:

fər-fər虫飞声、ɢɔŋ-ɢɐŋ松鸡啼鸣声、ɢɐːɢ-ɢɐːɢ乌鸦叫声、ʃuːt鸟起飞声、ʃɐrəptʃhək-ʃɐrəptʃhək鸟扑翅声、ŋɐːŋuː -ŋɐːŋuː雁叫声、phur-phur扑棱棱声、ʃɐrphərɐ扇嗡嗡响、ɢɐŋ-ɢɐŋ狗叫声、ɢɐp-ɢɐp哈巴狗叫声、mɐi-mɐi羊叫声、tɐkər -tɐkər马疾驰声、tɐkərtʃhək-tɐkərtʃhək马蹄声、miː- miː猫叫声、zənɢəlɐ-狗狗嘶叫声、tʃeː tʃetʃheː/tʃeː tʃe tsheː大山羊声、kiːz岩羊响鼻声、wɐːɢ-wɐːɢ狐狸叫声

(4) 物体发出的声音:

phɐrəs -phɔrəs/phurəs -phɐrəs鞭炮乒乓响声、phɐrən爆炸声、kur -kur火燃声、kuːr- khuːr爆破声、khurkhəre-隆隆响、kur/ thɐrəs枪声、ʂɐltər-ʂɐltər桶里状水摇荡声、ʂɐʁər- ʂɐʁər东西叮呤当啷碰撞的声音、kərəs-qɐrəs碰撞噼里啪啦声、ʂɐʁər- ʂoʁər叮铃桄榔声、tɔɢɔr-tɔɢɔr水煮沸声、jort -jort/ jor -jor水喷出的声音、ʃut拔刀声、ɢəɢəːt木板上写画声、ʂɐɢruːl-/ʃɐʁə̃ruːl-把(马嚼子)摇响声、ʂɐrəp -ʂɐrəp/ʃɐrəph -ʃuːruːph塑料等物被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呼拉拉)、ʂɐʁərɐ哗哗响、zərzɐr吱吒摩擦声、kuruŋ -kuruŋ鼓声、tɐːq -tɐːq敲击木物声、zər扯布声、khuruŋ重物落水中声、khur重物掉落声、tɐng- tɐng金属掉落叮铃叮铃声、tʃhɐrəs/ɢərəs树枝喀嚓折断声、tərəs枝条嘎吱折断的声音、tərən-tərən铃铛叮铃叮铃响声

2.1.2. 东部裕固语拟态词意义分类

(1) 摹拟步态:

təßər-təßər碎布疾走状、teksek-teksek一瘸一拐状、ɢəltɕək-ɢɐltɕək摇摆行走状、ketek -ketek频频闲逛状、ɐlthʃɐɢ-ɐlthʃɐɢ/ ɐlthʃɐɢ -ulthʃuɢ悠闲走路状、thelthək- thɐlthǎq步伐不稳蹒跚状、tək -tək兔等跑状、phɐlthʃɐŋ -phɐlthʃɐŋ狗等行走状、tɐßɐrtʃhək -tɐßɐrtʃhək马跑状

(2) 摹拟说话时的状态:

thɐq没人说话静悄悄状态、tʃhɔl -tʃhɐl发音不清楚状态、tʃhɔlth -tʃhɐlth/tʃhɔltɔɢ- tʃhɐltɐɢ说话不清楚状态

(3) 摹拟光闪态:

ɬep闪烁状、lephəl快闪状

(4) 摹拟抖动态:

lɐpthɐɢ -lɐpthɐɢ呼扇颤抖态、høkøk -høkøk颤悠状、phɔlth- phɔlth一颤一颤地、lephu/lephə忽闪忽闪地扇风、ʂɐlβɐŋ -ʂɐlβɐŋ一张一合状

(5) 摹拟自然界某种动态:

lɐp- lɐp雪片纷降态、phɔɢʂə泉水等涌冒态、ɬək -ɬək心脏跳动态

在上述东部裕固语摹拟词概念系统特征中观察发现,东部裕固语拟声词、拟态词分别是直接模仿自然声音,描述动作行为,而不具备实在的概念性概括意义。“概念”一词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应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而拟声词的概括意义是自然声音的听觉表现,拟态词则是行为的抽象性质概念,都无法反应客观事物本质的特征。因此东部裕固语摹拟词从语义特征无法概括为真正有实在意义的实词,但也不具有虚词的语法意义,为实词提供辅助或者连接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东部裕固语的摹拟词,在意义特征方面属于实词和虚词的中间地带。

2.2. 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的形态特征

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东部裕固语作为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一员,具备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构词法的共同特性,以在词根之后加构词附加成分为派生新词的主要手段,因此东部裕固语摹拟词主要以词根加词缀的方法构成名词、动词,并且使用合成法手段,由摹拟词词根同动词“kə-”(做、干)、“xɐnə-”(去)结合共同构成联合副动词。

从东部裕固语摹拟词构词功能观察,需提及到摹拟词结构。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结构从内部词素数量的多少,可分类为单部和双部。姚家兴(2021)指出单部摹拟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双部摹拟词是由两部分构成,前后两个部分用连接符号“-”连接[3]。东部裕固语中双部摹拟词是摹拟词系统的核心成员,主要通过完全重叠手段和变音重叠手段构成。因此单部摹拟词构成派生词时词根加词缀手段即可,而双部摹拟词构成派生词时需选取其中一个词根加词缀的手段。由于双部摹拟词是完全重叠式或变音重叠式的结构构成,因此无论选取重叠式结构的哪个部分作为词根,在意义方面没有任何变化。

2.2.1. 构成名词

词根部分缀加-əŋɐ、-tɔɢ可构成名词。例如;

(1) kur枪声/kur-kur大风声,打雷声,火燃声

kur咚咚大声 + -əŋɐ → kurəŋɐ鼓

(2) tʃhɔl-tʃhɐl说话不清楚状

tʃhɔl说话不清楚状 + -tɔɢ → tʃhɔltɔɢ口吃

2.2.2. 构成动词

词根缀加构动词附加成分后可构成动词,这些动词可构成该摹拟词相关的声音、状态。主要由词根部分缀加-khərɐ、-lɐ/-lə、-ere、-ɢwɐltɐ等词缀。如;

(1) fər鸟起飞声/fər-fər虫飞嗡嗡声

fər起飞声 + -khərɐ → fərkhərɐ-嗡嗡叫

(2) khur重物掉落生

khur重物掉落生+ -khərɐ → khurkhərɐ-隆隆响

(3) ɢɐŋ-ɢɐŋ狗叫声

ɢɐŋ狗叫声 + -ɢwɐltɐ → ɢɐŋɢwɐltɐ-狗叫声

(4) ɬək-ɬək心脏跳动态

ɬək心脏跳动态 + -lə → ɬəklə- (心,动脉等)跳动

(5) mɐi -mɐi羊叫声

mɐi羊叫声 + -lɐ → mɐilɐ咩咩叫

(6) sər-sər风吹习习、飒飒声

sər风吹习习声 + -thek + -eltʃhe → sər thekeltʃhe-耳朵灵敏的听

(7) tək-tək兔等跑状

tək兔等跑状 + -ere → təkere-跌,掉

(8) wɐːɢ-wɐːɢ狐狸叫声

wɐːɢ狐狸叫声 + -lɐ → wɐːɢɐlɐ-喋喋不休,说废话

(9) ɢɐːɢ-ɢɐːɢ乌鸦叫声

ɢɐːɢ乌鸦叫声 + -lɐ → ɢɐːɢlɐ-乌鸦嘎嘎叫

2.2.3. 构成复合动词

摹拟词+动词“kə-”(做、干)、“xɐnə-”(去)组合后可以构成复合动词。例如:

(1) оː -оː喔喔哄小孩声

оː -оː喔喔哄声 + kə- → оː -оː kə-ː喔喔地哄

(2) fər -fər虫飞嗡嗡声

fər-fər虫飞嗡嗡声 + kə- → fər -fər kə-嗡嗡作响

(3) ɢɐŋ-ɢɐŋ狗叫声

ɢɐŋ -ɢɐŋ狗叫声 + kə- → ɢɐŋ-ɢɐŋ kə-汪汪地叫

(4) thɐk静悄悄状态

thɐk静悄悄状态 + xɐnə- → thɐk-hɐnə-不声不响

综上,-əŋɐ、-tɔɢ、-khərɐ、-lɐ/-lə、-ere、-ɢwɐltɐ,等是东部裕固语较为常见的摹拟词构成名词和动词的形态附加成分,而动词“kə-”(做、干)、“xɐnə-”(去)可与不同结构类型的摹拟词结合构成复合动词。因此,从形态特征的构词能力中分析,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可归属为实词。

2.3. 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的句法特征

词的句法功能是判断其实词虚词的重要依据之一。实词在语法方面具有形态变化,能够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够单独回答问题。东部裕固语摹拟词也具有这种特征。主要在句子中充当状语。

东部裕固语作为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在语序上也存在着跟蒙古语语序相同的“主–宾–谓”结构,定语和状语均在中心词(即谓语和主语)之前。

充当状语功能

东部裕固语摹拟词作为状语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也可以跟动词“kə-”(做、干)结合,以“摹拟词 + kəkeː”组合形式以复合动词的副动词形式去修饰谓语动词。

1) 直接充当状语

(1) ketek -ketek ker thɔrɔ-nɔn

频频地 家 逛–现在时

无所事事频频地逛着家

(2) ɐltʃhɐɢ-ɐltʃhɐɢ ɐil thɔrɔ-nɔn

蹒跚地 别人家 逛-现在时

悠闲蹒跚地逛着别人家

(3) ɢɔŋ-ɢɐŋ tuː-thi

啼鸣 声音–联合格

有着啼鸣声

(4) ʃɐkər -ʃukər ʃrɐ ɢɐt-iːn tuːn

沙沙 黄 石头–领宾格 声音

风吹过石头时石头沙沙作响

2) 和动词-(做、干)结合后充当状语

(1) neke khuːn teksek-teksek kə-keː ere-ni

一个 人 一瘸一拐地 做/干–联合副动词 走来–现在时

一个人一瘸一拐地走过来

(2) hɐ-hɐ kə-keː n̥iː-keː

哈哈 做/干-联合副动词 笑-过去式

哈哈笑了

(3) nɔkqɔi ɢɐŋ-ɢɐŋ kə-keː ɔrɢɔklɔ-ɢɔː

狗 汪汪 做/干-联合副动词 叫-过去式

狗汪汪叫了

(4) ʃrɐ tzuːnɐ ʃuːn xɐːn-ə thɔrɔ-ɢɔː hɔnəs-eː, khuːthʃə-thi fər-fər kə-keː tuːŋɢɐr-ɐː

黄蜂鸟 大王–领宾格 围绕–过去式 飞–联合副动词 力气–联合格 嗡嗡 做/干–联合副动词 叫–过去式

黄蜂在鸟大王周围飞旋,使劲地嗡嗡叫着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首先,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在意义特征方面虽属于实词和虚词的中间地带,但比起虚词的意义特征,更加接近于实词意义特征。其次,从形态特征方面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可构成名词、动词和复合动词,因此符合实词的形态变化的特征。此外,东部裕固语从句法功能特征能够充当句子状语成分,一般能够单独回答问题。据此,我们认为东部裕固语摹拟词虽然不是典型的实词,但接近于实词特征,可归类为实词的附类,称其为“特殊的实词”。

3. 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和蒙古语摹拟词的理据性特征对比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特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最早是由瑞典语言学家,即现代语言学科的奠基人非迪南·得·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提的概念。索绪尔在他的学术研究中提出“把概念和音响的结合叫做符号”并且指出能指和所指的概念,“能指是表达具体东西或是抽象概念的语言符号及音响,所指是该具体东西或抽象概念”,其索绪尔为代表的普通语言学家们认为能指和所指之间具有一定的任意性,但索绪尔也曾说过:“有些符号是绝对任意的;而在另一些符号中,我们注意到任意性虽然不是完全不存在,但却存在程度的差别,符号可能是相对有理据的”[4]。对于词的理据的定义,张志毅(1990)指出是用某个词称呼某个事物的理由和根据,即某事物为什么获得这名称的原因[5],徐余龙(2010)指出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从这些表达形式中推断出此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词的理据性[6]。因此,人类语言系统中的摹拟词,尤其是摹拟词中的拟声词作为模仿自然声音的一类词,相较于其他语言符号,音义之间的关系是更加紧密的。Enfielt (2009)也在研究会话分析方面曾指出“不能把静态/动态、任意性/理据性、抽象/具体这样的二分法理解为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些关系实际上并不对称,因为我们总是被牢牢锚定在语境中的交际符号的动态、理据、具体范围之内”,据此可推断出,摹拟词的音义间,具有理据性特征同时也可以具有任意性,并不是有理据性就不能出现有任意性特征。

Lyons (1977)指出拟声词必须适应于特定的语言系统,而不是直接的模仿他们所代表的声音[7],同一声音的摹拟词在受到不同语言音系系统的制约,从而发出符合他们自己音系系统甚至符合他们文化的语言表达。人类语言中共存的狗叫声为例,每个语言音系系统中都会有摹拟狗叫声的摹拟词,但因制约于不同的语言系统,每个语言摹拟狗叫声都会有所差别,例如,东部裕固语的狗叫声ɢɐŋ- ɢɐŋ、蒙古语的狗叫声xow-xow、汉语的狗叫声waŋ- waŋ,俄语的狗叫声kav- kav,日语的狗叫声wan - wan,甚至东部裕固语作为阿尔泰语系语言,在摹拟词上与诸阿尔泰语系语言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

严辰松(2000)曾对词的理据分为外部理据和内部理据[8]。本文将借鉴严辰松对语言理据型分类中的语言内部理据分类,把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的理据性与蒙古语摹拟词的理据性从形态理据和语音理据对比分析。

3.1. 对比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和蒙古语摹拟词的形态理据

形态理据是指词的结构类型与意义之间的关联性。东部裕固语与蒙古语一同作为阿尔泰语系语言,在摹拟词的形态理据特征上基本一致。在结构上,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如上述所说可以分类为单部和双部,而蒙古语除了单部和双部摹拟词还可以分类为三部甚至四部摹拟词,阿茹汗(2024)也曾指出蒙古语摹拟词在形态结构上重叠式摹拟词占多数[9]。因此,无论东部裕固语还是蒙古语,都是以呈现数量最多的双部摹拟词为摹拟词系统的核心成员,主要通过完全重叠手段和变音重叠手段构成。

观察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摹拟词就会发现,表示同一声音或动作的摹拟词根据单部和双部结构,甚至根据双部结构的完全重叠式和变音重叠式形式的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会有所差别。具体来说,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的摹拟词在一般情况下,单部摹拟词均表示发生速度更快的、急促突然的、一次性的,而双部摹拟词比起单部摹拟词更有重复性特征和表示声音更加宏大。例如,东部裕固语中,kur表示枪声,kur-kur表示火燃声/大风声/雷声,然而火燃声、大风声、雷声比起一次枪声声音更加宏大,没有选择性的绝对会重复发生的声音。蒙古语中,phoŋ表示枪声,phoŋ -phoŋ表示连续枪声/爆炸声/用力拍打声等,因此可以发现单部结构表示一次性,急促的枪声,双部结构则表示枪声的重复特征并且表达的声音更加宏大。东部裕固语fər表示起飞一瞬间的声音,而fər-fər表示正在不断飞的声音,也是没有选择性的不断重复的声音。在蒙古语中,鸟类起飞一瞬间的声音用phor表达,而phor- phor则表示大风声/大鸟煽动翅膀声音。其次,完全重叠式比起变音重叠式,表示的意义更有规则,声音或动作更均匀。姚家兴(2021)也曾考察了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谐音词后指出,拟声词和拟态词更倾向于使用谐音式构词法构成,因为声响和状态大多是杂乱且无规律的[10]。具体来看,东部裕固语的ɐkthɐr -tekther变音式摹拟词本身就表示东西摆放状态的乱七八糟,phɐrəs -phɔrəs/phurəs -phɐrəs表示鞭炮乒乓的杂乱响声,phuʂ- phɐʂ表示呼吸不像平时有节奏,而是喘气声。蒙古语中,dur-dar/duŋ-daŋ表示喧闹的杂音声,ək-mək表示吞吞吐吐的行为,pholt-phalt表示粗鲁的行为。据此,这些变音重叠式摹拟词均表示一种“不均匀、不规律”的意义。

3.2. 对比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和蒙古语摹拟词的语音理据

语音理据是指音义之间有规律的对应。下面将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的语音理据分类为元音理据和辅音理据。

3.2.1. 元音理据

力提甫·托乎提(2002)指出阿尔泰语言摹拟词的元音由于响度的不同,宽元音和后元音比起窄元音和前元音来讲,可以表示声音更大或特征更明显[11]。阿如汗、崔健(2020)指出蒙古语拟声词中,元音响度大小与意义程度差异相对应。阳性元音“a、o、u”与“大、高、沉重、粗、密、近”等关联,阴性元音“e、ö、ü”和中性元音“i”与“小、低、轻微、细、稀、远”等关联[12]

我们观察发现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中含有元音的摹拟词,因其元音的长短、高低和圆展程度的不同,表示的整体意义也有所差别。

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摹拟词中参有长元音,表示意义也会比只有短元音构成的摹拟词持续的时间上更加长,尤其在东部裕固语及蒙古语中模仿动物声音的拟声词中大多使用长元音来表示。例如东部裕固语ɢɐːɢ- ɢɐːɢ乌鸦叫声、wɐːɢ -wɐːɢ狐狸叫声等,蒙古语meː- meː羊叫声、moː- mo牛叫声等。其次东部裕固语摹拟词中,带有高元音的摹拟词比带有低元音的摹拟词表示的声音更加尖细、清脆,带有圆唇元音的摹拟词比带有展唇元音的摹拟词声音更加清晰。因此可推理,兼顾高元音和圆唇元音的东部裕固语基本元音u则在东部裕固语中表示的声音更加响亮而清楚。并且,从例子khur重物掉落声、kuruŋ -kuruŋ鼓声爆破声、ʃut拔刀声、kur枪声等均可见元音u跟声音的大而清晰的摩擦声和爆破声有关联。蒙古语中同样也有类似的情况,低元音和展唇元音会比高元音和圆唇元音表示的声音更加低沉,宏厚。例如,兼顾低元音和展唇元音的蒙古语基本元音a为例,tɑŋ-tɑŋ敲打金属声、phar-phar机动车排气筒发出的声、kaŋ-kaŋ狗哀叫声、aːr- aːr动物发出的低吼的声音等都均表示声音的低沉、宏厚。

3.2.2. 辅音理据

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虽属于阿尔泰语系语言但根据各自的音系系统特征,摹拟词的辅音理据也会有所差别。辅音理据中因其起首和收尾的辅音不同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1) 东部裕固语辅音理据

(1) 以z开头或带有z的词大多与摩擦、撕裂等尖锐清脆声有关。如:zər-zɐr吱吒摩擦声,zər扯布声、ɢəzər-ɢəzər吃脆物声等。

(2) 以th或t开头的词大多与人或动物走路发出的声音跟状态有关。如:thɐrəp- thɐrəp踏地声、thelthək- thɐlthǎk步伐不稳蹒跚状、tək-tək兔等跑状、tɐßɐrtʃhək-tɐßɐrtʃhək马跑状、təßər - təßər碎布疾走状、teksek- teksek一瘸一拐状、tɐkər- tɐkər马疾驰声、tɐkərtʃhək-tɐkərtʃhək马蹄声等。

(3) 以ɢ开头或ɢ结尾的词大多跟模仿动物声音有关。如:ɢɐŋ-ɢɐŋ狗叫声、ɢɐp-ɢɐp哈巴狗叫声、ɢɔŋ- ɢɐŋ松鸡啼鸣声、ɢɐːɢ-ɢɐːɢ乌鸦叫声、wɐːɢ-wɐːɢ狐狸叫声等。

(4) 以kh开头的词大多跟重物掉落或爆炸有关。如:khuruŋ重物落水中声、khur重物掉落声、khuːr爆破声、khurkhəre-隆隆响等。

(5) 以l开头的词大多跟某种状态有关。如:lɐp- lɐp雪片纷降态、lephələ/lephəl快闪状、lɐpthɐɢ- lɐpthɐɢ呼扇颤抖态、lephu/lephə忽闪忽闪地扇风等。

(6) 以s结尾的词大多跟折断,爆破的声音有关。如:ʃɐrəs/ɢərəs树枝喀嚓折断声、tərəs枝条嘎吱折断的声音、phɐrəs - phɔrəs/phurəs - phɐrəs鞭炮乒乓响声、kərəs- qɐrəs碰撞噼里啪啦声等。

(7) 以k结尾的词大多跟某种步态有关。如:tək-tək兔等跑状、tɐßɐrtʃhək- tɐßɐrtʃhək马跑状、teksek - teksek一瘸一拐状、ɢəlthɕək- ɢɐlthɕək摇摆行走状、ketek- ketek频频闲逛状、thelthək- thɐlthǎk步伐不稳蹒跚状等。

2) 蒙古语辅音理据

(1) 以th或t开头的词大多跟硬物碰撞声有关。如:thaʃ- thaʃ石头碰撞声、thɔʃ- thɔʃ/thɔk- thɔk敲击硬物声、tharthak- tharthak硬物碰撞声、tiŋ-taŋ敲击金属声、tiŋkar-taŋkar小型金属碰撞声、tʊŋkər-taŋkar大型物体碰撞声等。

(2) 以ʃ开头的词大多跟水声有关。如:ʃalak- ʃalak水桶里水荡声、ʃaltʃhar- ʃaltʃhar踩在水泥上的声音、ʃar-ʃar/ʃʊr-ʃar下大雨声、ʃʊltʃhak- ʃʊltʃhak从水泥地里出来声等。

(3) 以n开头的词大多跟柔软的声音或动作有关。如:næmis- næmis软物在风中飘荡的状态、næxis- næxis年轻女孩跳舞时的姿态、nʊkʊs- nʊkʊs身体没有力量的状态、nʊlthak- nʊlthak走路没有力量的状态、nɔŋ- nɔŋ说话不清楚状态等。

(4) 以s开头的词大多跟风声有关。如:sar-sar风吹声、sur-sar形容风一样动作敏捷的状态、surth-sarth形容动作快、səw-səw轻声咳嗽声/凉风吹的状态等。

(5) 以s结尾的词大多跟尖锐、清晰的声音有关。如:tʃis- tʃis婴儿或女性大声笑声、thus-thas物体掉落声、phus-phas拍打物体声、kis-kis/kis-kas细声笑或叫声等。

(6) 以ŋ结尾的词大多跟人类或动物发出的小声和金属物体碰撞声有关。如:tɑŋ-tɑŋ敲打金属声、xuŋ-xuŋ敲打空心金属声、tʃhaŋ- tʃhaŋ打锣鼓声、saraŋ-saraŋ薄金属互相碰撞声、phoŋ-phoŋ硬物碰撞掉落声、nɔŋ- nɔŋ说话不清楚状态、kaŋ-kaŋ狗哀叫声、kʊŋ-kʊŋ嘤嘤说话不清楚声等。

综上,我们发现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和蒙古语摹拟词在元音理据上有类似情况,而在辅音理据上存在个性特征。整体来看的话,两个语言中的摹拟词,元音与意义的关联是以声音的大小、尖细程度有关,而辅音与意义的关联是以发出声音的主体有关联。据此我们可以推理出一个摹拟词的元音决定声音的大小程度,辅音则决定发出声的主体。

4. 结语

通过对东部裕固语摹拟词语法功能的观察,东部裕固语摹拟词从概念意义、形态特征和句法特征,我们得出跟以往研究不同的结果,也就是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可归类为实词的附类,称其为“特殊的实词”。另外东部裕固语摹拟词也有一定的理据性关联,因此我们对比东部裕固语摹拟词和蒙古语摹拟词的形态理据和语音理据特征,得出了两个语言摹拟词理据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据此可以明白,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的音义间的关联性,虽符合阿尔泰语系诸语言摹拟词的共性特征,但同时又受东部裕固语音系系统的制约而展现出该语言所特有的个性特征。总之通过对摹拟词的描写研究,判断出东部裕固语摹拟词的词类归属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摹拟词的认识,还可以为这一词类后续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裕固族语言的特点和魅力,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濒危民族语言词汇系统。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语族东部裕固语语言资源调查与数字化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3BYY085)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照那斯图. 东部裕固语简志[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
[2] 保朝鲁, 贾拉森. 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2: 308-309.
[3] 姚家兴. 试论西部裕固语中的摹拟词[J]. 喀什大学学报, 2021(1): 40-47.
[4]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 高名凯,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105.
[5] 张志毅. 词的理据[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3): 115-131.
[6] 徐余龙. 对比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89.
[7] Lyons, J. (1977) Semantics (Vol. 2).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20.
[8] 严辰松. 语言理据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23(6): 2-5.
[9] 阿茹汗. 蒙古语摹拟词语音结构[J]. 满语研究, 2024(1): 111.
[10] 姚家兴. 阿尔泰语系语言的谐音词及其类型特征[J]. 语言研究, 2021, 41(2): 116.
[11] 力提甫∙托乎提. 阿尔泰语言学导论[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2.
[12] 阿如汗, 崔健. 摹拟词语音交替与音义关联的跨语言考察——以蒙古语、朝鲜语、日语、汉语为例[J]. 民族语文, 2020(2): 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