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医学文献通常涵盖医学众多领域专业知识,旨在分享和传递医学领域的相关经验和最新的研究发现等,其传播对于医学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随着全球化水平逐渐提高,国家间的交流不断深入,尤其在经历了疫情之后,医学的地位和重要性更加凸显,因此医学翻译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翻译的质量和效率[1]。
因此,本文以卡特福德翻译转化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部分翻译案例,分析卡特福德翻译转化理论对于医学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
2. 卡特福德翻译转化理论
1965年,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J. C. Catford)首次在其所著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提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这一概念[2]。他在书中首先将翻译定义为“用一种等值的语言(目标语)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3]。“等值”是翻译实践过程中一种极为理想的状态,其本质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通过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要求其意义、功能、效果等方面与原文实现大致相当或对等。这意味着翻译不仅是形式上的转换,更需要注重其内涵和达到效果的一致性。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主要涉及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以及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范畴。层次转换指的是“一个不同语言层级上的原语单元在另一个不同语言层级上具备与之等值的译入语翻译元素”[3]。层次转换主要表现在单复数及时态的转化上。而范畴转换是指“在以原语和译语之间存在某种形式对应为前提的情况下,原语的范畴与译语的范畴不处于同一级别上”[3]。范畴转换又进一步细分为四类,分别是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系统的转换。
3. 医学英语的特点
通常来说,医学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就词汇方面,医学英语词汇大多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因此,多由古希腊和拉丁词素构成,词义相对固定,通过不同词素之间的组合,可以派生出众多词汇。而普通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在医学英语里面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意思,在医学英语中,也把这些词汇称为:两栖词汇。另外,因为大多医学专业词汇较长,为了精炼表达,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通常会把一些业界所熟知的表达进行简化,将其变成缩略词如ICU全称Intensive Care Unit,COPD全称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等。
就其句式方面,医学英语属科技英语的一种,其所用句式大多较为复杂,通常会使用大量的名词化结构,从而在词汇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传递更多信息,符合科技英语简单凝练这一特征。另外,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可以发现,医学文本中,被动句式的使用较为普遍。因为医学英语的表达需客观严谨,因此通常会避免以人称作为主语,而以非人称为主语可以突出强调其所述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4. 卡特福德翻译转化理论在医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医学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具有科技英语的一众特点如:多使用专业词汇,普遍应用名词化结构和被动句式,多长难句等。相较于其他文体,科技英语更加注重意义的表达,而“卡特福德翻译转化理论强调以牺牲形式对等为代价,而重视文本意义的传达,这一点正好符合科技英语‘内容比形式重要’的准则。”[4]因此,卡特福德翻译转化理论适用于医学文本的翻译。下文将从翻译转换理论中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个方面,对所选取的部分医学文本翻译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4.1. 层次转换
当目标语中不存在与原语相对应的语言形式时,就需要进行层次转换。层次转换主要表现在名词的单复数以及时态语态的变化。汉语语法的突出特点是隐含性,而英语语法的特点是外显性。隐含性体现在:词性与词形无关,词汇的语法功能不易辨别,时态,语态和语气往往包含在句子中,没有明显的符号标记。而外显性就体现在:词语的词性可以通过词形辨识,词性容易辨别,词的语法功能易于显现[5]。
英语中,可数名词的复数变换有一定的规则,时态的变换主要体现在动词上。而汉语中这些变换并不明显,要表示名词复数通常可以添加其他的词来进行修饰,而时态的表现则可以添加副词表示时间先后。比如可以用“已”,“了”,“过”等表示英语中的过去式,用“将”,“会”等表示将来时。
4.1.1. 时态
原文:Almost 70,000 adult lung transplant procedures repor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 (ISHLT) International Thoracic Organ Transplant (TTX) Registry since its inception.
译文: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国际胸腔器官移植(TTX)登记处自成立以来,已报告了近7万例成人肺移植手术。
此处动词为过去式“reported”,通过词形的变化可以知道在此句的时态为过去式,即描述的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而汉语中并没有特定的词的变化来表示时态,因此,通常通过添加副词表示,此处添加“已”表示过去发生的情况,体现了从语法到词汇的转换。
4.1.2. 名词单复数
原文: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no increased risk of either impaired wound healing or increased bleed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ng transplant who had previously received antifibrotic therapy.
译文:最近系列研究表明,既往接受过抗纤维化治疗的患者在接受肺移植之后,其伤口愈合受损或出血的风险并未增加。
英语中可数名词复数通常会有一定的词形变换,根据名词结尾字母的不同,通常会有三种复数变化形式-s,-es,和-ies。而汉语则不同,汉语的复数通常不体现在名词本身,而是通过添加量词或其他词进行修饰。本例句中“studies”为复数形式,表示不止一例研究,翻译成汉语时,要想保留英语中复数的含义,可以通过添加词进行修饰,翻译成“系列研究”。
4.2. 范畴转换
“范畴转换是一种有关成分偏离形式上的对应,属于同一语言层次上的转换。”[4]主要分为四类: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内部系统的转换。
4.2.1. 结构转换
结构转换也是最常见的转换之一,通常关乎原语与目标语之间语法结构的转换。常见的转换结构有:主动和被动的转换,肯定和否定的转换,人称主语和物称主语的转换,英语主语突出和汉语主题突出的转换等。
例1:
原文:Bleeding into the posterior mediastinum was troublesome because of poor operative exposure.
译文:由于手术暴露不佳,导致后纵隔出血,引起麻烦。
在表达多层因果关系时,英语通常开门见山,先说结果,然后再进一步解释原因。而汉语则不同,汉语是逻辑性很强的语言,它的语序主要靠逻辑思维而定,通常根据一定的逻辑顺序按照由原因到结果进行叙述。因而,英汉互译时,译者常常需要改变语序、重组句子的结构。本句中,英文先说的结果,即:后纵隔出血麻烦,再进一步阐释原因。显然,这样的描述语序并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模式,因此翻译时对语序进行了调整,翻译成了“由于……导致……”的先因后果的语序。
例2:
原文:Subsequently, this incision was modified to avoid sternal division, when possible to eliminate sternal wound complications.
译文:随后,为了尽可能避免胸骨切开,预防胸骨伤口并发症,对这一切口进行了调整。
此句中,如果将“was modified”翻译成原本的被动语态“被改进”略显生硬,通过分析句子的内在逻辑,顺应汉语的表达习惯可将其翻译成主动语态。另外,因为医学英语多用被动句式,从而避免主语出现,显得所述内容更加客观。而将其翻译成汉语时,虽然变成了主动语态,但同样省略了主语,同时也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4.2.2. 类别转换
当译语单位的翻译等值部分与原语单位处于不同类别时,就需要进行类别转换。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原语和目的语在词汇和语法上存在差异,进行适当的类别转换能进一步确保译文内容正确,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同时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类别转化主要分为:词类转换/词性转换。
例1:
原文:The en bloc double-lung transplant,however,had several drawbacks: it was technically difficult...
译文:然而,全切双肺移植存在几个缺点:技术难度大......
此句中,“technically difficult”为副词修饰形容词的结构,翻译成汉语时,将副词转化成了名词,并用“difficult”进行修饰,翻译成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技术难度大”,读起来也更加朗朗上口。
例2:
原文:Successful transplantation in these patients often requires the use of multiple combinations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fter in vitro synergy testing to guide antibiotic selection.
译文:这些患者要想成功进行移植,通常需要在体外协同试验后,在选择抗生素时,使用多种静脉注射抗生素组合。
汉语是一种动态性的语言,动词使用较多。而英语则是静态语言,多用名词结构。因此在翻译时,通常会涉及到词性的转换。此句中,“Successful transplantation”原本为形容词加名词的结构,翻译成汉语时,变成了“成功进行肺移植”,实现了形容词到动词的转换。
4.3. 单位转换
原语中一个翻译的等值部分是译入语不同等级上的单位,通俗来说就是原语中某一等级的语法单位在译入语中被转换成了不同等级的语言单位。如:原语中的词在译入语中被转换成了句子。单位转换常常表现为级阶之间的转换:单词转换成短语,词组转换成分句,句子转换成句群等。
原文: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no increased risk of either impaired wound healing or increased bleed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ng transplant who had previously received antifibrotic therapy, but a lower prevalence of 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 (PG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stay and so the current standard is to continue antifibrotics in these patients until lung transplant.
译文: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曾接受抗纤维化治疗非但不会增加肺移植患者伤口愈合受损或出血增加的风险,反而会降低其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患病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率。因此,目前的标准疗法是在肺移植前继续对这些患者使用抗纤维化药物。
该例句中,原文为一个长句,其中包含了多个层次和信息,英语长句中的分句可以译为汉语完整的一个句子。因此,可以将一个英语长句译为多个汉语句子,也就是句群。该例句中将定语从句,名词词组等都处理为汉语分句,使得译文更加简洁流畅。
5. 结语
翻译转换在翻译中无处不在,翻译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转换。卡特福德翻译转化理论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方面对翻译转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这对于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以上翻译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该翻译理论应用于医学文本的翻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译文的准确性,并且在该理论指导下,转换后的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和思维习惯,更能达到译文传播的目的。因此,该理论对于医学文本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医学院校学生外语能力线上实践训练基地建设”(项目编号:23090096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