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d-Map-Based Group Text Reading to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摘要: 英语阅读作为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对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正在不断积极创新改革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由于当前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局限于应试范围,教师注重单篇文章的精讲,将教学重点放在浅层的词句和语法知识的讲解上,对培养阅读能力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因而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制约着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提升。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结合两者的教学优势,拓展学生英语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English learners. In recent years,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has been actively innovating and reforming read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As the current read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s mainly limited to the scope of test-taking, teachers focus on explaining a single article in detail and teaching the knowledge of characters, words, sentences and grammar, and pay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ability. Therefore, students’ reading quantity and knowledge range are limited to a certain extent, which restrict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reading interest. Therefore, this study applies mind-map-based group text reading to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combines the teaching advantages of the two, expands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vision, cultivates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improves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thinking ability.
文章引用:曾媛媛. 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1): 1157-116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12184

1. 引言

1.1. 新课标实施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教师和学生设立了更高的期望。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英语教学需围绕语篇展开,以主题意义为导向,实现课程内容的情境化[1]。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和合作研究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并塑造他们的优秀品质,使得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得以同步提高[2]。另外,根据新课标中的“语言技能内容要求”,明确要求高中生每周至少需进行1500词的课外阅读,而在必修课程阶段,累计阅读量应超过4.5万词。这样的阅读要求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上取得进步,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增强[3]。因此,阅读成为了学生们在专注课堂知识学习之余,有效拓宽视野和知识面的一条重要途径。

1.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英语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高低对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仍面临许多问题。首先,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过度偏重于单词、短语和句子的翻译讲解,而较少涉及课内外的阅读教学活动。其次,阅读教学模式显得单一化和表面化,所设计的问题缺乏足够的思维深度,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和情感体验。最后,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这既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难以保证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还可能导致学生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进而无法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因此,群文阅读教学应运而生。它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而且是阅读教学推陈出新的呼唤。群文阅读教学围绕某一议题的多篇文本集合,它包括纸质类和非纸质类一切可视、可知、可感的文本,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接触的阅读材料更加丰富,阅读视野会更广阔;且在群文阅读课堂,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更多,故思维会更多元。群文阅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在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发展等核心素养已经得到证实[4]。虽然在英语学科上还未大规模普及,但是同为语言类学科,英语阅读教学和语文阅读教学的共性是相通的,即旨在让学生能知和会用语言,培养和保持文化自信。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的信息组织和知识管理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它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现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促进信息的整合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将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结合两者的教学优势,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 群文阅读的相关研究

2.1. 含义

国外学者Lehman (2007)指出,群文阅读是指阅读多本读物,即按照类似话题、语境、文体和作家搜集相关书籍开展阅读,该阅读方法能让读者关联书本及意义,从而拓展视野[5]。我国学者蒋军晶(2014)认为,群文阅读是组合人文内涵相近的语篇,深入语篇内部,关注语篇的表达方式、结构框架和思想内涵,形成“互文关系”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6]。国内外专家对群文阅读概念界定虽有一定区别,但含义相似,都强调围绕话题开展多文本阅读以及文章间的关联度,笔者将群文阅读概念界定如下:群文阅读是利用与学习目标相关的教材或课外读物,结合文章共同的议题,分析语篇结构、语言表达和主要思想等,比较文本间的关联性,实施涵盖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和创新迁移的英语学习活动,旨在促进和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7]

2.2. 理论基础

2.2.1. 输入假说

美国教育家Krashen提出了输入假说。他强调了“习得”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性。根据这一假说,二语习得者只有在接收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们当前语言能力的输入(i + 1),同时专注于理解内容而非语言形式时,才能有效实现语言习得。在这里,“i”代表了二语学习者当前的语言发展水平,“1”表示略高于二语习得者现有发展水平的语言材料,二语习得者可结合理解与训练习得这些语言输入。理想的语言输入包括以下特点:可理解性强、有趣性、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和大量语言输入[8]

在此假说基础上,首先,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群文阅读教学选择稍高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群文;其次,基于主题意义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符合学生阅读兴趣,并且群文是主题相关的一组文章,教师摆脱单一语篇学习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选择教材或课外读物中多个有关联性的语篇进行阅读教学;再次,基于主题的英语群文阅读教学符合非语法程序安排教学;最后,基于相同话题开展群文阅读,保证学生获得大量阅读输入,从而实现“习得”[9]

2.2.2. 窄式阅读理论

窄式阅读理论,由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等人提出。它鼓励学习者通过集中研读具有共同主题、风格或同一作者的多部作品来强化和提升个人的阅读技能。窄式阅读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重复接触同一领域的词汇,有效增加词汇的复现率,这有助于加强记忆并加速学习进程。它也有助于学习者深入理解特定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连续阅读同一作者的作品,学习者可以更容易适应和理解作者的表达习惯和风格,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享受阅读过程[10]。在英语教学中,窄式阅读理论被广泛应用于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克服词汇记忆难关,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

3. 基于思维导图的群文阅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3.1. 主题及文本选择

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要根据群文文本之间的组合方式、思维结构,个性化地创造性地运用思维导图来开展群文阅读[11] [12]。本文将采用“举一反三式思维导图”模式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这种模式指的是师生共同研读一组内容或形式相似的群文文本,凭借大量阅读来发现、归纳、总结多文本之间的同质内容。本文以“Great People”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为例,选取人教版教材中三篇互文互异的文章。互文即同为人物介绍话题,体裁均为记叙文,三位人物都对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互异即三位人物的工作领域及人生经历各不相同。通过这次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传记的要点及方法,鼓励学生去描述自己心中的伟人,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努力学习为社会作贡献的意识。详情见下表1

Table 1. Research text selection

1. 研究文本选择

文本来源

文本主题

文本内容

文本题材

组合方式

必修三

Unit2 Moral and Virtues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介绍了中国妇产科学先驱林巧稚克服 万难求学、兢兢业业为中国妇产科学 做出伟大贡献的事迹,让学生学习 她身上的优秀道德品质

人物传记

教材文本组合

选修一

Unit5 Working the Land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介绍了袁隆平先生的生平事迹,赞扬了袁隆平对中国和世界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提升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人物传记

教材文本组合

选修一

Unit2 People of Achievement

The Man Change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介绍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就和 突出贡献,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爱因斯坦的生平。让学生通过语篇学习,学会“介绍你钦佩的人”,并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

人物传记

教材文本组合

3.2. 实施步骤

首先,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一篇课文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在课文中获取和梳理林巧稚的人生经历,分析人物品质和主要成就,画出思维导图。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Great People”这一主题展开,从而产生单个人物和人物传记的相关性。这样就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内容形象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思维导图的画法参考下图1

Figure 1. Mindmap of Lin Qiaozhi

1. 林巧稚思维导图

其次,通过对单篇课文思维导图的细致审视,我们可以提炼出群文中的共性内容,并将其抽象化,形成“举一反三式思维导图”,从同类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建立类型化知识框架[13]。学生将会在每一篇文章中找到相同点,人物传记的实质是靠人物生平事迹来表现人物性格,也正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促成了人物的成就。因此,可以将人物生平事迹与人物肖像结合起来,并建构起人物之间的联系。鉴于此,则可以形成几乎适用于所有人物传记文本使用的思维导图模板,也就是人物传记中的“举一反三式的思维导图”。

最后,将这个归纳而成的“举一反三式的思维导图”迁移到相类似文本中,让学生实现读懂一篇向读懂一类的过渡。学生能关注到三位同是伟人的不同人生经历,群文的互文互异性得到体现。

在完成浅层信息的理解和整理后,学生还要基于理解对人物进行评价,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基于语篇且超出语篇,知识理解性技能上升到人物评价的表达性技能,实现了对惰性知识的灵活运用,在主题语境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掌握语言知识。

本节课例以“Great People”主题为引领,以描述三位不同伟人的语篇群文为依托,实现主题意义的探究,达成对群文的共识。相比于单篇阅读,群文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对主题进行建构。本节课在让学生自然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对价值观的渗透。

4. 结语

群文阅读,这一新颖的教学策略,独具创新之处。然而,由于尚未构建出完善且成熟的模式与体系,目前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对它的应用与实施还处于初始的摸索和试验阶段。这无疑为教学、教师及学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同时也构成了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大挑战。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改进和发展群文阅读教学时,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学情、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精湛的教学技能,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提升。可以帮助学生优化阅读方式,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但这种教学模式依旧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

4.1. 注意学生个体性差异

与单篇精读教学模式相比,群文阅读的阅读量和教学量都较大。而且随着教学环节越紧密,节奏越紧凑,学生需要的投入也就越多。教师对语篇选择和任务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差异,使学生自发地对教师选择的问题和文本产生兴趣,跟随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深入阅读。

4.2. 制定合理规划

群文阅读卷量大,学生不仅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多篇课文的阅读和学习任务,还需要运用思维导图以深入探索主题意义。在把思维导图运用到群文阅读中时,教师需要处理好课堂时间与多个文本之间的关系。教师提前规划整个教学过程,估算教学时间,灵活修订教学计划,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4.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今教育的信息化、技术化特征不断强化,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辅助完成思维导图和群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跨媒体阅读,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如增加视频文本和音频文本,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4.4. 提高专业水平

群文阅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并深入学习语篇文本。多文本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教师来说更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准备,并应对教学过程中未知的挑战。因此,教师应持续提升专业素养,追求终身学习的不懈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梅德明, 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3] 魏嘉怡. 群文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海外英语, 2023(2): 172-174.
[4] 程晓堂.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8, 41(10): 1-7.
[5] Lehman, B.A. and Hickman, J. (2008)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Learning: Literary Study across the Curriculum. Teachers College Press.
[6] 蒋军晶. 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 人民教育, 2012(12): 30-33.
[7] 蒋军晶. 群文阅读: 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 语文教学通讯, 2014(9): 41-42.
[8] Krashen, S.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ergamon Press.
[9] 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gman.
[10] Krashen, S. (2004) The Case for Narrow Reading. Language Magazine, 3, 17-19.
[11] 林才回.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群文阅读关联策略——以“人与自然”主题为例[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9(8): 68-73.
[12] 蒲冰晶.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0, 43(6): 29-33.
[13] Buzan, T. (1984) Make the Most of Your Mind. Simon and Schu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