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摘要: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科课程是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发展与养成的关键时期。基于此,本文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现状与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探究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Abstract: Guided by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talents,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various subject curricula is a requirement f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middle school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valu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combin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im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文章引用:潘碧梅.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1): 361-365.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1809

1. 引言

在信息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目标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专业学科知识的传授,其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不仅要将立德树人置于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现全方位育人与全过程育人,积极培育和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英语课程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独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人们思想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其涉及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人格模式和审美等方面。而初中是学习英语的进阶阶段,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接触大量的西方文化思想[2],但其心智处于形成阶段,思想体系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因此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既可以在学生成长中以细物润无声的方式滋养学生的心灵,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其思想品德修养。

2. 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现状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3]。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是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然而现实情况是,在传统的教育压力下,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和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从而导致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相分离的局面。课程思政应该依托课堂教学这个重要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之中,充分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最大效果。课程思政需要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发挥其育人的功能,需要全员、全过程参与,实现课程思政与各个学科课程协同发展,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3.1. 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而初中英语课堂,作为学生接触外国语言和理解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程思政的融入课堂教学,首先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积极引导。此外,课程思政的融入,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品德、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其次,有助于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思政元素的导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人生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种学习氛围的渲染,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思想品德的滋养,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3.2. 促进教师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对于初中英语教师而言,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自身综合发展的重要契机。课程思政的融入,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思考其如何有效地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还提高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任务,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与手段,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同时,课程思政的融入也拓宽了教师的知识视野。为了实现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有关课程思政方面知识,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储备,还提高了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此外,课程思政的实施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在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这种实践性的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还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初中英语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促进教师的综合能力发展。

3.3.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塑造出适应个人长远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正确价值观、重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他们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语言能力方面,课程思政的融入,鼓励学生通过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这种以实践运用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在文化意识方面,课程思政的融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文化意识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也为他们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思维品质方面,英语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思维方式。而课程思政的融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机会。通过英语课堂上的讨论和辩论,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学习能力方面,课程思政的引领下,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他们通过自主预习、复习和深入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和课堂互动中,学生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4.1. 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英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树立课程思政观念,将传统的以“成绩论英雄”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观念为导向的模式,将课程思政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追求,面对初中生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教师的思政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努力提升自我的思政素养,作为与外国文化打交道的初中英语教师,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要具备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思政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成功案例分析等,帮助教师掌握思政教育的规律和技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实践,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时刻牢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初中英语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利用英语生动讲述中国故事,引领学生辩证地看待不同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4.2. 整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英语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英语“课程思政”不能脱离教材,其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念,社会议题等思政元素,这些元素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熏陶,因此,初中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研读教材,深挖教材,提炼英语与思政的契合点,将思政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通过讨论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让学生明白,参与家务劳动不仅是对父母的帮助,更是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应尽的义务。再结合文本中的对话场景,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付出,学会感恩。设计一些课后活动,如“我为父母做件事”,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最后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家务劳动的观念和习俗,引导学生拓展跨文化视野,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一文时,通过讲述愚公移山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和价值。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在教授九年级全一册Unit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用水用电、参与植树造林等。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地球减负。同时,强调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通过对国际环保合作案例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国际合作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3.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二者有效融合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侧重于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定排斥心理,学生与教师之间配合度效果不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4]。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教学方法不仅有益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体验、感悟形成个人的道德与实现品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获取知识。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4 Don’t eat in class中,通过模拟真实的环节进行情境设计,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以约束自我的不良行为,在八年级上册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中,通过科技的情节设计,激励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不同的思政体验,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中,设定学生与家长之间因学习、兴趣、生活习惯等产生矛盾的场景,扮演遇到问题的学生,想要表达自己的困扰和寻求帮助,扮演理解或不理解学生的家长,展现不同的沟通态度和方式,由教师扮演调解员,观察并记录沟通过程,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3) 项目式教学,选择与课程思政相关的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进行深入探究,例如在九年级全一册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设计一个“探索月饼文化,品味中秋情”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素质素养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4.4. 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增加课程思政质量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目标和课堂学习达成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洞察学情、调整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5]。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充分考虑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效果,确保教学评价与课程思政目标一致,教师可以将思政教育质量纳入评价标准,开展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还应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的表现,教师应当看到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成长,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在评价主体上,评价机制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评价,只有二者的结合才能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还应延伸至教师的政治素养、思想素养以及人文素养方面,同时,建立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的多元主体的评价机制。在评价方式上,不应局限于终结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单一评价方式,可采取课堂评价、档案袋、实践活动等多种评价方式,形成全过程评价,全方位考察英语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4.5. 组织多样化活动,渗透课程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并不应局限于教室的三尺讲台,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为学生带来新的体验感,这既能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还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册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后,应举办相关演讲比赛,其主题与课程思政相联系,如长征精神,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教师为学生撰写英语演讲稿提供指导,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搜寻大量相关资料,了解长征精神的为了救国救民,敢于牺牲一切的英勇无畏,学生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实际,用英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过程中,可以使参赛者深入了解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写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再如,教师在讲授完八年级下册Unit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清洁城市公园,共筑美好家园”的校外实践活动,通过清洁公园,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将课程思政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育人功能,其效果也将立竿见影。

5. 结语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所在,转变其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整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方式,积极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周永恒.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策略研究[J]. 教师, 2022(15): 51-53.
[3] 王学俭, 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1(2): 50-58.
[4] 李娜. 课程思政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相融合的路径探究[J]. 校园英语, 2023(4): 78-80.
[5] 伍钢.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科书课程思政元素归类及其课堂融入路径[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 45(4):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