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是指在具体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1]。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词汇、语法结构等知识的记忆,并未充分认识到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2]。另外,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会下意识地使用汉语的语法结构和思维习惯,从而造成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发生。综上,当前初中生英语写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还会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2. 概念界定
母语迁移可以分为母语正迁移与母语负迁移两种形式。母语负迁移这一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被提出来。当母语的语言规则与目标语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时,母语会对目标语的学习和使用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即母语负迁移[3]。Lado认为学习者二语习得是否困难,主要取决于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异同情况;如果两种语言间的差异过大,则会导致负迁移,增加习得难度[4]。李萍对母语负迁移的分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语音层面的母语负迁移,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母语负迁移,以及语用层面的母语负迁移[5]。
本研究以李萍的五种分类为基准;但由于语音和语用层面的负迁移侧重研究交际会话方面,与本研究中的初中英语写作方面不相符,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对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的三种负迁移类型进行分析与讨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万州某中学初一年级一个班共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期考试的英语作文文本进行分析。
3.2. 研究问题
本文对万州某中学初一年级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了分析,并从两个角度对其英语写作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调查:
3.3. 研究方法
文本分析法:为了找出初一年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哪些由母语负迁移造成的错误,笔者收集了初一年级50名学生一次中期考试作文文本材料,记录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由母语负迁移现象导致的错误,并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将语料中的错误分为词汇、句法和语篇三种错误类型,表1是三种错误类型在样本中的频率分布情况。根据统计,在50篇作文样本中,共有母语负迁移现象方面的写作错误195处。根据错误类型,可以将其归为词汇、句法以及语篇三方面,其中词汇负迁移方面的写作错误共64处,占整体负迁移错误总量的32.8%;句法负迁移方面的写作错误共84处,占整体负迁移错误总量的43.11%;语篇负迁移方面的错误共47处,占整体负迁移错误总量的24.09%。现将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Table 1. Error statistics caused by mother tongue negative transfer
表1. 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产生的错误统计
母语负迁移错误类别 |
出现次数 |
比例 |
合计 |
词汇层面 |
词性误用 |
23 |
11.79% |
32.8% |
单复数 |
16 |
8.20% |
冠词 |
7 |
3.58% |
格 |
18 |
9.23% |
句法层面 |
主谓不一致 |
32 |
16.41% |
43.11% |
时态错误 |
38 |
19.50% |
句子缺少成分 |
14 |
7.20% |
语篇层面 |
书写习惯 |
8 |
4.10% |
24.09% |
缺少连接词 |
27 |
13.84% |
汉语式表达 |
12 |
6.15% |
总计 |
195 |
100% |
100% |
如表1所示,在这三类母语负迁移错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句法层面的错误,频率高达43.11%,其次是词汇层面的错误,最后是语篇层面的错误。接下来,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作文样本中的错误进行具体分析和讨论。
4.1. 词汇层面的负迁移
中英词汇在使用方法及变化形式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与汉语词汇相比英语词汇规则的变化更为多样,因此学生经常会混淆中英词汇的使用和变化规则,造成词汇层面的负迁移现象。根据对学生作文试卷的分析,笔者将错误类型分为以下四大类,以下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1) 词性误用。即用错目标词语的词性。英语词汇有屈折变化,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而汉语却不存在词形的变化。经统计,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此类错误有23处,占比11.79%。其中词性误用以名词误用为形容词最多,具体分析如下:第一类是: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例如:I thought the farmer was friend. 本句中的friend为名词,根据语境,此处应该使用形容词friendly。第二类是:动词误用为名词。例如:I felt my heart full of warmth and satisfy. 本句中的satisfy为动词,根据语境,该处应该用名词satisfaction。
2) 单复数使用错误。汉、英两种语言在词的单复数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词汇的复数需要在词的末尾进行变化,而汉语则无此类用法。据统计,此类错误共16处,约占其他错误总数的8.2%。主要是名词单复数使用错误。例如:Then, we picked a lot of fruit. 在该句中表示许多水果,应该用名词复数形式:fruits。
3) 冠词错误。由于汉语中没有冠词,因此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无法准确判断用不用冠词,以及何时使用定冠词或不定冠词。经统计,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此类错误有7处,占比3.58%。例句1:We took bus there. 此处根据意思,应该是我们乘坐公交车去了那里,应使用不定冠词a。例句2:I had a interesting Saturday. 按照英语中不定冠词的用法,后一个词开头发音为元音发音,应该用不定冠词an。
4) 格的使用错误。汉语没有严格的语法范畴,而英语中不同人称都有格的变化形式,包括:主格、宾格和所有格。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差异,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错误。此类错误共18处,约占其他错误总数的9.23%。例如:It took we 30 minutes to go to there. 根据英语表达规则,此处用于谓语动词后面,应用宾格形式。
4.2. 句法层面的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在思维方式与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若学生经常按照汉语的语言思维习惯来进行英语写作,就容易出现句法方面的负迁移现象。根据对学生作文试卷的分析,笔者将错误类型分为以下几大类,以下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1) 主谓不一致。在英语语法中,一句话中的谓语动词必须与该句主语在人称、数上相协调。但是,汉语句子的谓语动词则无需跟随主语变化而变化。这使得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对主谓一致性有所忽视,出现了句法负迁移现象。此类错误共32处,约占其他错误总数的16.41%。例如:I love farming. Farming make me fell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在本句中,“Farming”做主语,谓语动词“make”应该变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makes。
2) 时态错误。英语语法时态体现在动词形式上,不同动词形式会表达不同的时态,而汉语语法中一般用虚词对时态进行补充,动词本身不发生变化。此类错误共38处,约占其他错误总数的19.5%。例如:One farmer teach us how to pick strawberries. 由于学生写作的话题是发生过的事情,因此本篇作文应以一般过去时为主,因此teach应该改为过去式taught。
3) 句子缺少成分。英语通常需要明确主语,而在汉语中,强调的是“突出主题”,主语可以省略。学生如果按照汉语思维习惯来表达英语,就会造成英语中句子成分的缺失。此类错误共14处,约占其他错误总数的7.2%。第一类是名词缺失。例如:And can make more good friends. 受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该句应该缺少主语。第二类是系动词缺失。例如:I think it delicious. 在本句在例句中根据句意可知学生想表达“我认为他它美味”,句子缺少系动词was。
4.3. 语篇层面的负迁移
由于中英语篇在写作思维方式、语篇连接手段和书写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受到汉语写作特点的影响,造成语篇负迁移现象。根据对学生作文试卷的分析,笔者将错误类型分为以下几大类,以下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1) 书写习惯错误。这一项包括写作中字母大小写的错误,以及段落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经统计,此类错误有8处,约占语篇负迁移错误总数的4.1%。例如:the trip was very interesting. 根据英语表达习惯,每个句子的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要大写。
2) 缺少连接词。王馨蔚指出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受母语写作思维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会忽视连词的使用,文章会多短句和简单句,导致文章语篇结构松散[6]。此类错误有27处,约占语篇负迁移错误总数的13.84%。例如:The strawberries were red and big. We had them. They taste very good. 学生以简单句成文,并未使用连接词进行句子之间的有效连接。
3) 汉语式表达。学生在写英语作文过程中,往往按照汉语思维构思,再将其进行逐字翻译,这样产出的句子不符合英语思维表达。经统计,汉语式表达有12处,约占语篇负迁移错误总数的6.15%。例如:It may be the best road. 学生在该句中表达的意思是:这是最好的路。受母语思维影响,属于汉语式表达。“这是最好的方法”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综上所述,母语负迁移是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克服的一个重要难题。该研究的结果明确揭示了母语负迁移对汉语学习者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均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它不仅导致了词性误用、单复数混淆、冠词和格的使用错误等词汇层面的问题频繁出现,还使得学习者在句法结构上犯下了时态错误和主谓不一致等严重错误,进一步影响了语句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更为严重的是,在语篇层面,学习者因为缺少连接词和受到汉语式表达习惯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文章或对话在连贯性和地道性上大打折扣。
5. 图、表和公式改善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相关建议
5.1. 词汇教学应贯穿于英语教学全过程
在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英词汇在词形和词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异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词汇负迁移现象的规律。并将词汇代入具体语句中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使用,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从而将词汇正确地应用到英语写作中,减少母语的负面影响。例如:“book”在英语中表示名词“书”,而在汉语中“书”也是名词,词形上比较相似;但英文“book”的拼写和汉语“书”的汉字却不同。教师可以基于异同之处,总结词汇负迁移现象的规律,把这些词汇代入具体语句中进行分析。如“I am reading a book.”和“我正在看书。”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去感受和使用,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5.2. 英语教学过程应以句法教学为重点
教师要通过分析句法结构,引导学生系统的了解句子的成分和时态等,使学生全面把握句子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句型转换、句子改写等形式,帮助学生练习句子写作,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利用新媒体,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句法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法知识系统;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变化向式,适当的运用复杂的句式结构。在使句子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解句子成分和时态的相关知识,再给出一个简单的句子,如“I like eating apples.”,带着学生们分析这个句子的句法结构,包括句子成分以及整个句子选用何种恰当的时态来表达意思。然后让学生们进行句型转换的练习,如把这个句子变成否定句:“I don’t like eating apples.”再变成疑问句:“Do you like eating apples?”,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其更好地掌握句子的结构和用法。
5.3. 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方式
教学还应重视语篇教学。教师在发布有目的的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以语篇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去发现、了解英汉语篇的异同,逐渐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进行表达的能力;此外,组织学生进行语篇层面的阅读和分析,鼓励学生通过模仿不同的体裁范文,提高写作技巧。在模仿写作的这个过程中,同伴间可以互相协作,克服母语思维的影响,发现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专门安排一段时间进行语篇层面的阅读分析。如当选择一篇议论文时,先带着学生们一起了解该议论文的结构,分析各段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找出论点、论据等关键信息。之后让学生们仿写这篇范文。在写作过程中,鼓励他们运用在英语阅读中习得的句式和表达,像“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In my opinion…”等。教师还可以在写后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评,互相阅读对方的作文,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提出来一起讨论并解决。
6. 结论
本文通过对学生作文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母语负迁移是影响初一年级学生英语写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词性误用、主谓不一致、时态错误和缺少连接词等方面的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受到词汇层面负迁移、句法层面负迁移以及语篇层面负迁移的影响。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母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写作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减少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错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