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汉字是汉语的书面形式和载体,是汉民族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教学是国际中文教育学科重要组成部分[1],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也一直被看作是提高汉语教学效率的重要制约因素[2]。原国家语委主任许嘉璐教授曾指出:“把对外汉字教学与母语识字教学这两项看来相距甚远的工作沟通起来,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于双方是有益的”[3]。
教学法是国际中文教育“三教”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4],是指在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对一系列固定且成熟的活动方法、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等进行的抽象概括,属于方法论的范畴[5]。汉字教学在母语识字界被称为“识字教学”,因历史悠久而研究深透,相关研究已经超过千余篇。目前已统计出母语汉字教学法共60余种[6],被正式确定的有21种。不少教学法进行了多年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且形成了教学体系,还有配套的教具、学具、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光盘、报刊书籍。值得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汉字教学学习和借鉴。
母语识字教学法在国际汉字教学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较多学者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来探讨汉字教学问题,如徐子亮[7]、黄卓明[8]、万业馨[9]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寻和总结汉字的认知规律。一些研究集中于单一的母语识字教学法在国际汉字教学中的应用,如蔡雯捷[10]对字族文识字法在国际汉语汉字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时筱婕[11]对韵语识字教学法在国际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针对母语识字教学法与国际汉字教学法之间的关系及启发,目前仅发现两篇,分别是潘先军以中国小学低年级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为参照系来考察国际汉语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及教学设想[12]。崔永华通过考察中国儿童识字过程和教学方法,认为国际汉字教学可以借鉴中国母语儿童识字的过程和方法[13]。总体来看,目前较少有研究从母语识字教学法整体出发,探讨对国际汉字教学的启示。
本文首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常用母语识字教学法进行概况分析,并对具有特色的辅助性教学法进行阐述。随后,分析概括母语识字教学体现的科学规律与原则。最后,探讨其对国际汉字教学的启示。
2. 母语识字教学法概述
我们针对较为常见的二十余种母语识字教学法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汉字教材。采用3个标准:1) 2000年以后出版;2) 在中国知网上被广泛分析;3) 在核心期刊上被研究。综合上述3项指标,选出10册(套)教材。对这10册教材进行调查发现,笔画教学法、部件教学法、字理识字教学法、分类教学法、字根识字教学法是最为常用的5种教学法。而集中识字法、韵语识字法、立体识字教学法、故事识字法因体现了汉字特色和汉字教学规律,本研究将其视为辅助教学法加以分析1。
2.1. 常用汉字教学法及其研究
根据对母语识字教学法的回顾、及本文作者的专业教学经验、目前教材编写情况和相关研究,对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常见汉字教学法分析如下。
2.1.1. 笔画教学法
该教学法是最为基础的教学法,包括笔画命名、笔画顺序、笔画组合关系等的教学。运用该法有助于学生提高汉字书写正确性和认知准确性,促进汉字字形及书写记忆。王汉卫和苏印霞[14]、刘士红[15]等对笔画教学法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创制了《对外汉字教学笔画系统表》,研制了笔画价值效应表,加深了学界对笔画教学的认知。胡敏[16]等学者针对笔画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设计。
2.1.2. 部件识字教学法2
该教学法按汉字部件和部位名称来分析字形结构进行教学,是运用最为广泛、研究最多的教学法,包括部件命名、部件结构、部件组合拆分等。最大优点是突破了字形难点,将部件作为汉字分析结构单位,对构成合体字的部件及其部位用特定名称进行称说。张旺熹[17]、张雪辰[18]等探讨了部件教学法的应用特点、优势及使用方法。李华、郭昱希[19]等以部件、部首作为研究视角,探索了汉字教学的应用研究路径。
2.1.3. 字理识字教学法3
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达到识字目的[20]。可细分为象形溯源法、指事分析法、会意拼合法及形声归类法[21]。崔永华强调部件拆分应尊重字源和造字理据[22];涂涛构建了“汉字字源语境多媒体再现”识字教学体系[23];李香平[24]和彭万勇[25]等阐释了其教学内容和方式。刘佳蕾等运用该教学法对汉字微课设计进行了探索[26]。
2.1.4. 分类识字教学法
分类识字法教学是按照特定维度关系提出的教学方法。安子介把常用的2000个字按语义场分成十几类进行教学[27]。分类有多种维度,但相关研究多聚焦于字源或部件分类,如史艺[28]陆佳楠[29],也有学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出发点,提出国际汉字教学的分类,如林季苗[30]。该教学法在少儿汉字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个类别汉字的字频及字形难易度的统一。
2.1.5. 字根识字教学法
利用汉语语素构词特点,通过组合语素形成词语,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除常规组词法外,还包括“一字开花”、辨字组词、多音字组词等形式。如学完“明”后,可以学习由“明”字组成的词语(“明白”“明亮”等),以进一步巩固对“明”字的理解和记忆,并迅速拓展词汇量。学生不仅能够积累词汇,还能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在识字量相同的情况下,构词能力强的字传输的词语信息大,也更有利于字–词–句–段–文的学习。郭小磊对字根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以文化为纲、字根为本”的国际汉字教学之路[31];张楠对该教学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提炼出该教学法的三大优势[32]。
2.2. 辅助教学法及其研究
除上述常用教学法以外,一些符合学习者认知和汉字教学特色的母语识字教学法也可作为辅助教学法出现在国际汉字教学中。
2.2.1. 集中识字法4
全称为“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这是一种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且行之有效的母语识字教学法。运用该识字法,要先打好四个基础,即汉语拼音、基本笔画与笔顺、偏旁部首和基本字。随后按照汉字规律集中识一批生字,阅读文章巩固生字;再集中识一批生字,读一些文章。通常先学构词能力强的独体字,再用“基本字带字”方法来归类识字。该法可以概括为“音形义统一,字词句联系,认读写结合,记比说兼用”。有研究者以海外华裔儿童为教学对象,将形声字与集中识字法相结合并应用于线上汉字教学[33]。也有研究将其运用于汉语初级阶段辅助教材编写中[34]。目前该识字法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应用尚不普遍。
2.2.2. 韵语识字教学法
该识字教学法是根据汉字韵律特点设计出来的教学法,设计原理是先快速记忆、后理解消化。基于汉语音节整齐、声韵配合抑扬顿挫的特点,以及字音字义场的优势效应,首先将常用汉字组成常用词语,然后把这些字词编成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短小精悍的韵文。该识字法也被称为“歌谣识字法”或“儿歌识字法”。有学者分析了该法在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运用[35],研究了该法对于国际汉字教学的启发。
2.2.3. 立体结构识字法5
该教学法运用由几十块按汉字结构特点分割的形似“魔方”的教具和学具字块(整字或部件),通过移动或拼合这些字块,生动准确地演示汉字。教具学具可以进行偏旁归类、组词造句、同音字比较、形近字比较。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动手操作学具感知汉字结构特点。三维的实体教具和学具将传统的汉字教学由平面变为立体,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相关研究有基于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实验研究[36],有基于立体识字构建的教学模式研究[37]。在国际中文教育界尚未见到运用该教学法进行的研究。
2.2.4. 故事教学法
该教学运用精心编排的故事短文进行汉字教学。故事是多种汉字信息和资源的整合,在多种故事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汉字。在故事情境中,汉字及其词语会以多种形式出现。该教学法在低龄学习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所运用[21];李娇[38]和李靖[39]也对故事教学法在母语识字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4该识字教学法由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创立。
5该教学法由中央民族大学赵明德老师创立。
除上述教学法,还有一些母语识字教学法很有特色。“奇特联想识字法”吸收“奇特联想记忆法”和“暗示学习法”的研究成果进行快速识字[40] [41]。“快速循环识字教学法”借助意义识记原则,在汉字音、形、义之间构建联想之网。另外,随着计算机辅助识字教学技术的发展,“双拼计算机辅助识字法”“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法”应运而生。
3. 母语识字教学体现出的科学原则
二十余种母语识字教学法尽管视角不同,但充分利用了汉字形、音、义的固有联系,形成了快速、高效、科学实用的多元识字法,遵循了教育学、心理学、汉字构成及汉字教学的规律[42]。国际中文教育的学习者多为国外成人,与国内儿童虽有差异,但在心理机制、认知规律等方面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且两类学习者学习的都是汉字,并通过字词的学习提高汉语水平。因此母语识字教学法取得的成效值得国际汉字教学借鉴和吸收。
3.1. 遵循教育学的规律
3.1.1. 渐进性原则
语言教学的重要认知规律就是循序渐进,即循着语言自身存在的难易差异排序[43]。学习者的认识是有序进行的,是由已知到未知的逐渐深化的渐进过程。国际汉字教学应遵循汉字学习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13]。识字教学有“序”进行,首先就要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理清学习阶段差异[44]。
笔画教学法和部件教学法针对汉字字形繁难的特点,将笔画和部件作为拐棍、分步骤突破汉字难点。集中识字法把教学内容分作“笔画–部件–整字–词语–语篇”几个层次。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到文,学生学习循序渐进直至完全掌握。
3.1.2. 直观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实物、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利用学生各种感官,为学生正确理解汉字知识和认知能力创造条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在感官的跟前。
汉字是由笔画、部件组成的,具有很强的可分析性,很适合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立体结构识字法正是根据汉字字形特点和教育学直观形象原则设计而成,改变了老师口授的方法,运用按汉字结构分割好的教具直接演示。学生能迅速理解记忆所学汉字的结构,再通过学具的使用进行组词造句。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放在感官的跟前。字理识字教学法的教育学基础就是让学生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具体事物,切实获得物体的表象和概念[45]。
3.1.3. 巩固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牢固地记忆在脑海中以达到熟练的程度,需要运用时可以及时准确地再现。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应做到循环往复、加强重现、以旧带新、逐步深化、螺旋式提高[46]。
识字是一种感知和记忆的过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感知记忆,使字的音、形、义自然结合起来更便于记忆。以集中识字法为例,该法识字量大,要求高,因而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有意义练习,如形近字和同音字比较、偏旁部件归类。另外,韵语识字也充分发挥了字义场的优势效应,利用汉语的韵律特点把字词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使识字和理解世界相结合。各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使所学字词得到充分复习和重现。
3.2. 遵循心理学的规律
3.2.1. 意义识记原则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明确理解字词意义才能牢固掌握。字理识记在进行音、义教学的同时,注重对汉字形体由来的分析,使学生对字形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掌握汉字内在联系。学生学习汉字由开始时的盲目机械识记逐渐发展为以思维活动为主的意义识记,这一过程中他们以特有的方式进行编码和加工。通过教师对汉字构字特点和规律的讲解,并随着识字量的增加,能够逐步向科学的识记汉字方向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科学地识记汉字[47]。
3.2.2. 整体优先原则
心理学格式塔训练强调经验的整体性。实验证明,汉语非母语学习者学习汉字时是整体性感知,也就是首先接受整个汉字结构,即思维科学领域所说的“完形”[48]。在教学初期,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泛化阶段。即对字形结构各组成部分及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模糊联系的阶段。第二阶段为初步分化阶段。即字形各组成部分及音、形、义三者之间初步建立统一联系的阶段。第三阶段是精确分化阶段,即形成字形结构各部分及形、音、义三者之间统一而牢固联系的阶段。由此可见,人们的认知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识字教学分析字形时采用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方式,按整体–部分–整体的程序来进行,正是符合“整体优先”的原则。部件识字法、字理识字法和立体结构识字法先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通过视觉感知字形的大体轮廓,再分解其部件。这样分解字形很符合感知对象对整体性的要求,从整体的表象进入细节的理解。
3.3. 遵循汉字本体的规律
汉字在内部结构方面存在多种规律和密码。汉字依结构分为独体与合体两类,独体字除独立成字外,大部分可作偏旁、部件。合体字结构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三大类。汉字笔画间存在相交、相接、相离三种关系。此外,汉字笔顺规则也具有充分完备的特点。从造字原理的角度看,形声字占90%以上,且形符和声符仍具有较为良好的表意或表音功能。“以分析形体结构为中心环节的部件教学符合汉字特点。把部件作为分析汉字结构的单位进行识字教学,表现了对汉字特点的深刻了解”[49]。因此笔画教学法、部件教学法的设计符合汉字构成规律。
母语识字基于对汉字本体规律的深刻认识,处理好了三个关系,即“音–形–义”“字–词–句–文”及“识–写–用”的关系。
3.3.1. 音–形–义的关系
清代汉字学家王筠认为,“夫文字之奥,无过形音义三端。而古人之造字也,正名百物,以义为本而音从之,于是乎有形。后人之识字也,由形以求其音,由音以考其义,而文字之说备”。从现代语言文字学理论来看,汉字所记录的语素是有音有义的,也是形音义的统一体[50]。如韵语识字法就结合了音形义的特点,寓识字于韵文的朗读之中。通过认读韵文,记忆汉字形体结构,在语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因而可使低龄儿童短时间内认识大量汉字。在探求汉字音形义的过程中,有学者认为应追溯字源,把字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因此字理教学法也被认为是以音形义为基础的教学法。
3.3.2. 字–词–句–文关系
汉字一字多义,要理解字义,必须通过其所组成的词及由词组成的文来学习,即“据词定音、据词字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51]。安子介先生曾提出“读句学字”,即在句子中巩固生字(特别是一些虚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语法意义。在句段文中,孤立的字词可以传达出完整的意义,变成表达思想的工具。学生在上下文中体会语境和情景,可以通过实际运用掌握字义和汉语构词规则,并丰富语言和思维。
字根教学法具有“以字组词”的功能。汉语以单音节的根词为主,比如学会“电”字后,可以扩展学习“电视”“电梯”“电话”等词语。陈曦[52]、蔡雯捷[10]、王璐[53]等分析了该教学法的原则、教育学心理学机制及语言学理论基础等。
3.3.3. 识–写–用关系
汉字教学包括识、写、用三个方面,即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用字教学。识字是写字的基础,写字是对识字的巩固。而用字是运用汉字进行表达,这是汉语教学的最高要求,也是汉字教学的最终目的。只解决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并不算完成汉字教学的任务。母语识字教学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将这三个方面统一在一起。比如笔画教学法重视汉字笔画的构成、笔画书写的顺序,注重汉字内部细节,以提高汉字书写的正确性。故事教学法则关注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从识–写–用三个方面合力破解汉字。
国际汉字教学在这三个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脱节,因此应该借鉴母语识字教学法。
4. 母语识字教学体系对国际汉字教学的启示
基于对母语教学法规律与原则的分析,下面将从汉字结构、汉字记忆及汉字教学对象三个方面探讨其对国际汉字教学的启示。
4.1. 汉字结构方面
4.1.1. 突出字形难点
充分利用汉字构成规律去指导教学,就会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在汉字音形义中,字形是突出的难点。母语识字教学法很多以字形教学为重点,分步掌握字形。笔画教学法、部件教学法均从字形角度予以突破,集中识字法也是从基本笔画入手,学习笔顺及偏旁部首,再学习基本字。通过“基本字带字”“形声归类”,利用形声联系和形义联系规律,使音形义结合统一。
4.1.2. 分析汉字的理性
汉字是科学型、智能型的文字,汉字造字具有深刻的逻辑性和内在规律,反映出古人对事物的认识,为后人在识字时提供了充分的理性条件。以形声字为例,随着汉字的演变,形声字所占比例在提高。甲骨文中形声字只占30%多,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已超过90%。这表明,形声是一种富有活力和字理价值的构字方法[54]。
字理识字教学的本质特点就是把教学过程变为分析、理解、记忆汉字音、形、义之间联系的过程。李运富[40]明确指出,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只是不同文字的理据方式不同而已。字理识字法正是遵循这种规律,充分发展人的联想能力去揭示古人的造字奥妙,使学习者如同掌握了密码一样简单易学。当然,分类识字、立体结构识字等教学法等也充分挖掘汉字的理据特性。
4.1.3. 重视识字与阅读的关系
古人就曾将识字寓于阅读之中,《三字经》《千字文》就是流传广泛的蒙童识字教材。
有人认为,在国际汉字教学初级阶段,学生学字的负担已经很重,再加上阅读这个包袱,恐怕会不堪重负。阅读识字讲究生字词的出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在学生头脑中能建立起正确、鲜明的汉字印象[55]。
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不是非此即彼,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还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给学习者提供水平适合的有意义的阅读文本,可以在多种语境中提高汉字字形、字音、字义的联系及重现率和使用频率[13]。学习者可以通过反复感知和逐渐强化音,达到融汇贯通,进而把理解单位由字扩展为词和词组,发展成句子,从而密切识字和发展语言的关系。韵语识字法、故事教学法等都非常重视阅读教学。
4.2. 汉字记忆方面
4.2.1.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无意识记忆与有意识记忆相比,记忆负担轻且在大脑中所占的空间少。对于低龄学习者而言,初级阶段,无意识记忆、机械记忆占有优势;而在随后的学习阶段,意义记忆则明显体现出优势。也就是说,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言语和思维得到发展,学习者的机械记忆相对减少,意义记忆日益增强[54]。海内外有很多低龄汉语学习者,因此应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进行汉字教学。
韵语识字法和故事教学法结合运用时会“上行标拼音,下行拼汉字”,学生会在读拼音时有意无意间注意到下面的汉字,如果能在多种语境和篇章中见到同一个汉字,久而久之便能产生出“无意识记忆”的效果。也就是从陌生到有印象,到熟悉再到掌握运用的过程,最终把无意识记忆转化为有意识记忆。
4.2.2. 充分利用汉字的系联关系
“系联”即互相贯连,即为两点或者多点之间基于逻辑属性连接起来。汉字系联将汉字置于一个有意义的网络之中,发掘汉字内在的关联性,从而迅速掌握汉字。具体来说,包括声音系联、形体系联、字词句系联等多种途径。声音系联体现为同音字、近音字、形声字声旁等的系联,形体系联体现在笔画、部件、形声字形旁等的系联。字词句系联体现为由字组词,由词连句,由句成文。分类教学法、字根识字教学法、集中识字教学法等充分运用了汉字的系联关系。
4.3. 汉字教学对象方面
当然,在国际汉字教学中借鉴母语识字教学法,要考虑到其适应性和适配度的问题。
4.3.1. 教学对象的适用范围
母语识字教学和国际中文教育对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对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差异(如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等进行考虑[13]。
首先,母语识字教学属于第一语言学习范畴,国际汉字教学属于第二语言学习范畴。国内大多数母语学习者每天沉浸在母语环境中,在没有正式学习汉字之前,已掌握了一些汉字的字音、字义,所以更应突出字形教学。而国外初学成人学习者对汉字音、形、义均一无所知,在教学初期遇到的困难多一些,在突出字形的同时,音义教学也要跟上。其次,儿童和成人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儿童短时记忆能力强,长时记忆能力差,有一定的归纳推理能力,但演绎推理能力差。成人学习者一般都接受过一定的基础教育,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可以进行概括和归纳,并综合处理语言材料。比较而言,母语识字更注重从形象性教学入手,而国际汉字教学则可以兼顾运用归纳、演绎和分析等方法综合进行汉字教学。
4.3.2. 教学对象的社会环境
由于国内儿童具备了充分的语言交流环境,所以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已具有良好的基础,只要在书写上稍加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就可有很大提高。“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写作”识字法正是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教学的。但这一方法对于初级阶段海外汉语、汉字水平都很低的学习者并不完全适合。
此外,国内母语学习者身处丰富的汉字文化景观和汉字社会环境。在公共场所,汉字举目皆是;在家居之内,汉字也触手可及;在网络世界,汉字是唯一的文字媒介。而海外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汉字环境则无法与之相比,至多在唐人街、华人社区可以见到一些汉字。因此,国际汉字学习者更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母语识字教学法,将基础知识夯实,稳步前进。
5. 小结
本研究系常用母语识字教学法的分类概述及其对国际汉字教学的启示。教学法看起来只是操作上的技术,但是任何教学法背后都有教学理念、教学理论作为指导理念。新时期国际汉字教学法不仅应融合原有母语识字法的优点,而且应结合国际汉字教学的特点不断更新,以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汉字教学进入全新的时代,展示汉字教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和未来的光明前景。
NOTES
110册(套)教材分别为《体验汉字》(入门篇、提高篇)、《张老师教汉字》《汉字速成课本》《新编汉字津梁》《外国人汉字速成》《轻松学汉字》《汉字突破》《中国字·认知》《汉字规律》《汉字多米诺》。
2该识字教学法由河北论州教研室苏静白、沧州市实验小学郝金慧创立。
3该识字教学由岳阳市教科所贾国均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