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真人教育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
The Generative Logic, 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Xingzhi Tao’s Re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112208, PDF, HTML, XML,   
作者: 王璐佳: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陕西 宝鸡
关键词: 真人教育科学内涵当代价值Real Education Scientific Connotation Contemporary Value
摘要: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真人教育思想,而研究其真人教育思想离不开对其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受儒学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批判、深受当时社会的需要构成了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生成逻辑。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做人中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完整的人、做立改革志与做创造的人。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是:崇尚自由的学习旨归、躬行实践的学习过程、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虚心向学的学习态度。
Abstract: Xingzhi Tao’s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contains rich ideas of real education, and the study of his ideas of real education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tudy of his theory of life education. Xingzhi Tao’s education thought is generated by the logic of Confucianism, the criticis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need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Xingzhi Tao’s real education thought is centered on the pursuit of truth, dedication to truth, being a man among men, being a moral man, being a complete man, being a man of reform, and being a man of creati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Xingzhi Tao’s real education thought is: advocating the freedom of learning purpose, practic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focusing on scientific learn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attitude of learning with an open mind.
文章引用:王璐佳. 陶行知真人教育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及当代价值[J]. 教育进展, 2024, 14(11): 1332-133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12208

1. 引言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实践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1]。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是留给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为改革中国教育、培养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2]是陶行知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正是这个理论的普及以及传播,解决了当时社会所存在的各种教育问题。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师范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新时代培养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相结合的教育者、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和实现新时代教育强国目标提供了先行探索和重要行动指南。

2. 陶行知真人教育的生成逻辑

陶行知“真人”教育思想的生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深受儒学文化的熏陶、对近代中国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批判、对国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促使其“真人”教育思想得以萌发并不断走向成熟。

2.1. “真”人教育受儒学文化的熏陶

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真人”教育理念,与儒学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和紧密的联系,深受儒学文化的熏陶。

首先,儒学文化中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这与“真人”教育对学生真诚、善良、正直等品德的追求高度一致。陶行知将道德置于核心地位,认为真正的人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同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儒学倡导“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实践的结合。陶行知的“真人”教育同样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广泛获取知识,而且要通过思考和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去践行、去体验,做到知行合一。这种对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视,无疑受到了儒学的深刻影响。最后,儒学讲究“仁”,即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陶行知的“真人”教育中也蕴含着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努力让教育去适应学生,而非让学生来适应固定的教育模式,体现了儒学中“仁”的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总之,陶行知的“真人”教育在诸多方面都体现出儒学文化的深刻熏陶,他将传统儒学的精华与现代教育理念巧妙融合,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2. “真”人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陶行知的“真人”教育是基于他对传统教育的批判而提出的。他认为,传统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是“伪知识阶级”,在谈到知识阶级的研究,陶行知提出我们要考察知识的本身,知识有真有伪,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真知识只有同行的类别,没有横截的阶级。反之,伪知识不是从经验里生发出来的知识[3]。我们的问题是人生经验有限,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里发生的知识使它成为我们的真知识,而不是成为我们的伪知识。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本身的传授,尤其在当时的社会乃至八股发明以后,人们为名利权位所诱惑,士人挑灯钻研的知识更是不值钱的伪知识了,陶行知此时正从美国留学归来,陶行知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反对传统教育的行列,陶行知明确了三大任务:一是反对传统教育中以死读书为特征的封建教育;二是反对洋化教育;三是要在这两种教育中开出一条解放人民群众自由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他主张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他认为,传统教育是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因此他提出了“真人”教育的理念。

陶行知的“真人”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他主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他也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2.3. “真”人教育深受当时社会的需要

陶行知所在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这一时期,古老的中国与新兴的西方在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存在冲突,同时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传统和文化体系相互碰撞与交融。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内有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等问题,外有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真人教育”注重培养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人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近代中国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国家振兴的需要。陶行知致力于推动教育改革,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要深入民间、为民众生活服务、为抗日救国服务。他先后开展了多项教育运动,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新式学校,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实践开辟了新局面[4]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民主革命意识逐渐觉醒。陶行知的思想也从欧美式的自由主义、旧民主主义发展为具有鲜明社会主义倾向的新民主主义,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主张教育变革,提出的“真人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使学生能够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努力奋斗。

3. 陶行知真人教育的科学内涵

3.1. 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是真人教育的前提

“中国的文化,是一个追求真理的民族”[5]。陶行知认为,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是真人教育的前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发现:

首先,具有追问真理的精神是真人教育前提,陶行知创办了新型学校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一系列与传统模式不同的新型学校。他在这些学校中探索“教学做合一”的崭新教学模式,以教育实验的方法探索人的身心素质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例如,1927年他创办晓庄师范时,提出培养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和艺术的兴趣的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6]

其次,为真理献身更需自身的毅力。陶行知先生为了普及教育,放弃了高收入和高职位,过着艰苦的生活。他曾拿出个人积蓄创办晓庄师范,用母亲的人寿保险金办山海工学团,为了让更多孩子有书读,创办育才学校并四处募捐。他自己生活俭朴,却不以为苦,而以苦为乐,以能为人民多做好事为乐。

最后,陶行知指出要觅真知,不求假知;要做真君子,不做伪君子;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妥协。他认为在学问上忠于真理,在政治上也会忠于革命。

3.2. 做人中人是真人教育的核心目标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追求真理做真人”,即培养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整个的人”,一个生活在人民之中的“人中人”[7]

首先,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点化人生、润泽生命。教育最本真的任务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让他们学会信任和尊重,学会理解和宽容,最终学会生活[8]。陶行知看到学生作文中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便让学生改为“吃得苦中苦,不为人上人”,他不希望学生追求做人上人,而应做“人中人”,即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

其次,陶行知说过:“我们的孩子从老百姓中来,他们还是要回到老百姓中去,为老百姓造福利”。生活教育理论改造了脱离人民大众,为少数人服务的贵族式的“小众教育”,构造了面向人民大众,符合人民大众需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大众教育”。各类人在接受“大众教育”之后还要投身于“大众教育”的实践,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最后,陶行知强调人中人的重要道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9]。他表示我们的孩子们都是来自老百姓,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用所学为老百姓造福利,他们都是受着国家民族的教养,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贡献给整个国家民族,为整个国家民族谋幸福,他们是在世界中呼吸,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帮助改造世界,要做到“人民第一,一切为人民;天下为公,文化为公”[10]

3.3.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真人教育的根本

教育的根本任务乃是立德树人[11]。当前,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提升全社会的德育水平还是一如既往的重要。陶行知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视为真人教育的根本。也从中可以体现出提升一个人的道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道德是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决定了他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具有良好道德的人,能够在社会上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陶行知要求学生“每天四问”,其中一问便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么问呢[12]?因为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人既要有公德和私德,也要“明大德”,一个集体能不能稳固,是否可以兴盛起来?就要看每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能不能顾得公德。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大德则包括觉悟、联合、争取解放和创造。

其次,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一个有道德的人会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关心社会公共事务,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果每个人都能成为有道德的人,社会将充满关爱、公平和正义,各种矛盾和冲突也会相应减少。

最后,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符合教育的本质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道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力,能够在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3.4. 做一个完整的人是真人教育的核心

陶行知认为,残废人、依靠他人的、为他人当作工具用的、被他人买卖的、一身监管数事的人是“不完全、命分式的人”。陶行知指出,一个完整的人要有三个要素:一是要有健康的身体,这是基础,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二是要有独立思想,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不随波逐流;三是要有独立的职业,能够自食其力,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缺一不可[13]。只有具备了这三种要素,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首先,完整的人要有健康的身体。陶行知认为,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如同拥有了坚实的基石,能够在物质的环境里稳稳地站立。一个身体康健的人,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健康的身体都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支撑。

其次,完整的人要有独立的思想。陶行知先生曾指出,那些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往往会成为他人的工具,被他人买卖,或者只是一身监管数事却只拿钱不做事。而拥有独立思想的人则不同,他们能够虚心学习,对事物有着透彻的思考,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独立的思想让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勇敢地追求真理和正义。

再者,完整的人要有独立的职业。拥有独立职业的人,其目的是生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独立的职业不仅能够为我们提供经济上的保障,还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陶行知塑造的真人应是“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能使“知情意”、“智仁勇”、“真善美”都得到和谐发展的人[14]

3.5. 做立改革志与做创造的人是真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陶行知认为学问之道在于改造环境,他提倡要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立足乡村教育,为中国乡村开辟新生命。他鼓励人们解放出来的力量要用在创造上,创造新自己、新中国、新世界。

立改革志,意味着要有敢于突破传统、挑战现状的勇气。回顾历史,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凭借着改革的志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王安石变法,试图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戊戌变法,虽以失败告终,却唤起了民族的觉醒。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打破旧的体制和观念,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这种改革的精神。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我们不能故步自封,而要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

做创造的人,要求我们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创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创新,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创造。乔布斯以其独特的创新理念,创造了苹果帝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屠呦呦凭借着创新的科研方法,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向这些伟大的创造者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勇于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要将创新付诸实践,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成果。

然而,立志改革和勇于创造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广阔的视野和无畏的勇气。在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就不会轻易放弃。同时,我们还应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从不同的领域汲取灵感。

4. 陶行知真人教育的当代价值

4.1. 崇尚自由的学习旨归

陶行知眼中的自由学习,需要知识分子具备独立的人格、必要的生存保障和宽松自由的环境。在当代,学生也需要这样的条件来追求真理做真人。独立人格意味着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随波逐流,不被权威所左右。例如,在学术研究中,学生应该敢于质疑传统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必要的生存保障则为学生提供了安心学习的基础,让他们不必为生活琐事担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陶行知强调独立社会中的青年个体要学“做一个整个的人”,其必备条件是要有“健康的身体”、“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职业”[15]。在当代,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学生应该注重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独立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例如,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独立的职业则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社会作出贡献。

4.2. 躬行实践的学习过程

陶行知认为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为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在当代,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上,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同时,实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解决方案,这一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知识和方法。

陶行知指出行动产生理论,行动发展理论。在当代,行动与理论的互动关系对于学习和创新至关重要。学生在行动中学习获得知识,这些知识又会在其后继的行动中得以体现,实践经验不断地改造着个体已经获得的理论知识。例如,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这些实践经验又会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同时,理论也能够指导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探索。

4.3. 注重科学的学习方法

陶行知推崇“教学做”合一,指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16]。在当代,这种学习方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职业教育中,学生通过实习和实训,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陶行知提出的“五路探讨”治学方法,即“体验、看书、求师、访友、思考”,为学习者追求真知阐明了“教学做”的实际操作方略[17]。在当代,这一方法也具有很大的价值。体验对应笃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看书、求师、访友对应博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向老师请教、与同学交流等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思考对应审问、慎思、明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培养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4. 虚心向学的学习态度

陶行知强调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所以必须及时好学。在当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不断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持续进步。

陶行知指出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卖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在当代,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行再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研修活动,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虚心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唐淑. 同学 同事 同志——中国幼教的创业者陈鹤琴和陶行知[J]. 早期教育, 1988(12): 2-3.
[2] 王蕊, 胡璐露. 论陶行知的教育实践[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 42(3): 139-142.
[3] 申国昌, 杨丽莎. 陶行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教育科学探索, 2022, 40(3): 36-45.
[4] 程璟璇.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应用[J]. 家教世界, 2024(6): 55-56.
[5] 燕连福.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生成的哲学思考[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21(4): 81-91.
[6] 曹露, 马香莲. 陶行知“活的教育”的内涵、表现及生成逻辑[J]. 生活教育, 2023(16): 38-45.
[7] 冉浩.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目的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8] 李曦.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教育思想简析[J]. 教育探索, 2013(2): 6-8.
[9] 刘长贵.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10] 尹祥保. 陶行知德育思想浅析[J].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1): 83-87.
[11] 施奕. 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观探微——以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讲话为中心[J]. 教育探索, 2024(9): 78-83.
[12] 王沁颖, 何芳馨. 陶行知教育家精神对培养新时代大先生的启示[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 40(1): 17-20+123.
[13] 孙德玉, 屈阳. 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及其当代启示[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 40(1): 26-31+44+124.
[14] 童富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若干特色[J]. 教育评论, 2003(4): 88-90.
[15] 陶行知. 学做一个人[M]//方明. 陶行知教育名篇.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67-68.
[16] 李国平. 教育观: 教师专业素养的灵魂——兼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J]. 陶行知学刊, 2024(2): 10-13.
[17] 涂怀京. 陶行知学习能力培养思想探析[J]. 生活教育, 2006(5):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