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为促进教育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教育部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1]。为响应课程改革,柳州市于2023年改革中考命题,命题形式由单独命题更至自治区考试院统一命题,测试目标更加注重核心素养。检验测试的标准可分为信度、效度、区分度等。效度表示“测试是否测试了设计者想要测的内容”[2]。其中,内容效度可用于检测命题与测试目标的匹配程度,多采用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语言使用任务特征框架[3]检测。在该背景下,分析柳州市中考英语听力试题的变化对于英语听力课程教与学和中考试题优化均具有参考作用。本研究以柳州市2022至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中的听力测试为研究对象,以语言使用任务特征框架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1) 中考改革前后柳州市英语听力测试的语言使用任务特征有何异同?
2) 中考改革后柳州市中考听力测试的内容效度如何?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衡量语言测试的关键因素是效度,其中内容效度是重要维度之一。刘润清、韩宝成(2000)指出内容效度是一项测试的考试的题目与所要测量的目标之间的契合度[4]。李筱菊(2001)认为语言测试的效度关注语言测试的内容,是指测试是否有效,即所考查内容在多大程度上是匹配了考试目[5]。由此可见,内容效度与考试目标紧密相连。固此,本研究对测试内容效度的考察即为柳州市中考试题是否与《新课标》要求一致。
笔者在知网上以“听力测试;内容效度”为主题进行检索,筛选后得出相关的文献有47篇,研究对象主要涉及高考英语、中考英语、大学英语、大学德语、大学法语、HSK等。由此可见,内容效度的应用研究得到众多学者关注,其研究涉及不同学段及语种。在中考英语听力测试内容效度研究中,何嫣(2014)、肖超(2016)、吴月艺(2022)、徐欣(2023)分别对厦门市、杭州市、宁波市、舟山市、重庆市进行不同地域的英语听力内容效度研究[6]-[9],但尚未涉及柳州市,而柳州市于2023年对中考进行新改革,改革前后试题对比可反映试题的变化及特征,因此,本研究选择柳州市2022至2024年英语中考听力试题进行内容效度分析以丰富听力测试的内容效度研究,为柳州市的后续教与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2.2. 理论框架
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语言使用任务特征框架[3]结构清晰、适应性强,广受应用。框架分为情境特征、测试规则特征、输入特征、预期回答特征、输入与预期回答的关系。基于语言使用任务特征框架,参考《舟山市中考英语听力测试的内容效度研究》[8],表1根据听力试题的语音输出性及对考生能力考察的瞬时行特征,选取输入特征、预期回答特征两个维度选定分析框架。输入特征侧重试题本体研究,包括呈现形式、主题、长度、平均语速、难度;期望回答特征是指学生需对试题作出回答的形式及体现出的听力技能。
Table 1. The framework of content validity of English listening tests
表1. 英语听力测试内容效度分析框架
维度 |
项目 |
内容 |
输入特征 |
呈现形式 |
短对话、长对话、独白 |
主题 |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
长度 |
每篇听力文本词数及每套试题听力文本总词数、每套试题题目词数 |
平均语速 |
每分钟朗读的词数 |
难度 |
根据Flesch易读公式得出易读指数 |
期望回答的特征 |
回答类型 |
选择性反映 |
限制产出性反映 |
拓展产出性反映 |
听力技能 |
理解主旨和要义 |
获取具体信息 |
根据所听内容进行推断 |
理解说话者意图、态度与观点 |
3.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2022至2024年柳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英语考试试卷听力部分试题,总分均为30分。2022年试题承接了历年来柳州市自命题的题型特征,具有典型性。2023及2024年试题则为改革后的现有真题,能反映《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水平新目标,体现试题代表性。
本文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研究:以《新课标》为标准,以语言使用任务特征框架为理论基础,对2022年至2024年柳州市中考英语听力试题与听力文本进行定量分析;对比分析三套试题的异同,根据《新课标》对相关数据进行说明,探析试题设置与《新课标》的内容效度,为命题人命题、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提供参考性意见。
4. 研究结果
4.1. 输入特征
4.1.1. 呈现形式
根据听力文本输出主体数量差异,可分为独白类试题与对话类试题。独白类试题指只需一人参与朗读的文篇,根据长度分为句子独白与篇章独白。对话类试题指至少两人参与朗读的文篇;依据话轮差异,又可分为短对话(朗读者的输出不超过两轮)与长对话(朗读者的输出多于两轮)。
表2反映了柳州市2022年至2024年中考英语听力试题(后简称2022年卷、2023年卷、2024年卷)的呈现形式。3年试题均涉及短对话、长对话、句子独白及篇章独白四个题型,体现命题规律性。2022年卷各题型段值差距大:句子独白段值最高,篇章段值最低;因句子信息含量少于篇章内容含量,该卷考察难度上整体偏易。从分值与段值的比值来看,篇章独白的比值最大,长对话次之,说明篇章独白与长对话是本次考试的重点与难点。2023年卷、2024年卷均为改革后试题,在数值与分值的分布相同。较之2022年卷,改革后试题各题型段值差距缩小,分布更平均:句子独白段值与短对话段值最多,长对话仅次之。在分值与段值的比值方面,篇章独白与长对话的比值占比前二,说明改革后试题同样重视考察篇章独白及长对话题型;且因为句子独白段值与分值占比下降,篇章独白相关占比上升,反映了2023年中考改革后,试题难度变大,更注重听力过程中多量信息的获取。对比而言,改革后试题在长对话、短对话的段数与比值保持不变,句子独白段值及分值减少一半,同时篇章独白段值及分值增加一倍。
Table 2. Formats of English listening tests
表2. 英语听力试题呈现形式
呈现形式 |
2022年卷 |
2023年卷 |
2024年卷 |
短对话 |
段值/段 |
5 |
5 |
5 |
分值/分 |
5 |
5 |
5 |
长对话 |
段值/段 |
3 |
3 |
3 |
分值/分 |
10 |
10 |
10 |
句子独白 |
段值/段 |
10 |
5 |
5 |
分值/分 |
10 |
5 |
5 |
篇章独白 |
段值/段 |
1 |
2 |
2 |
分值/分 |
5 |
10 |
10 |
由此可见,对话类题型的稳定保留了学生的熟悉题型以确保试题的平稳落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考试的公平,而独白类题型的变化最为明显,是区分改革前后试题的重要指向。
4.1.2. 长度
计算听力材料长度是探究听力试题内容效度的重要方面之一。听力材料过短会缺少必要的累述因素和周边信息,过长则使测试重点易于偏向长时间的记忆,从而使受试者因听力时间过长遗忘前部分内容[10]。因此,听力材料的长短既能体现听力试题设置情况,也可反映考试重点。
表3反映各题具体字数变化,其中试题类型统计字数为相应英语文本字数(句子独白、短对话、长对话、篇章独白1共读两遍,篇章独白2共读3遍),整体词数为英语文本与中文题干字数总和。2022年卷各句子独白听力文本均不超过20词;短对话听力文本长度平均为42词;长对话文本平均163词;篇章词数为381词。改革后各句子独白题文本与改革前大体保持一致;短对话词数与长对话词数远少于改革前试题的字数,降低了对话类题型难度;但篇章题型词数比改革之前约增加一倍,导致该部分试题难度上升。综合而言,改革前后试题英语文本词数大体保持一致,尤其是2022卷和2023年卷,说明了试题改革承接性较强。在整体词数方面,改革后试题词数多于改革前试题词数,说明在整体保持听力文本词数的基础之上,提供了更多的题干支撑,帮助考生增进对题目要求的理解。从另一方面而言,改革后的两试题之间也略有差异:2024年卷较之2023年卷在整体词数、长对话上词数略增,但在篇章上词数略减,说明在试题整体改革的基础上,会对不同题型的难度微调以确保试题适用性。
Table 3. The length of English listening texts
表3. 英语听力试题文本长度
单位:词 |
试题类型 |
2022年卷 |
2023年卷 |
2024年卷 |
句子独白 |
14 |
12 |
10 |
10 |
10 |
16 |
18 |
10 |
14 |
12 |
8 |
14 |
10 |
20 |
18 |
8 |
|
|
16 |
|
|
10 |
|
|
8 |
|
|
8 |
|
|
短对话 |
46 |
20 |
22 |
28 |
28 |
16 |
30 |
22 |
13 |
74 |
32 |
27 |
32 |
16 |
26 |
长对话 |
136 |
102 |
47 |
140 |
112 |
73 |
214 |
164 |
69 |
篇章独白1 |
|
252 |
122 |
篇章独白2 |
381 |
390 |
366 |
总计 |
1195 |
1203 |
1268 |
整体词数 |
1450 |
1515 |
1580 |
4.1.3. 平均语速
听力测试是检测学生听力技能和语言学习效果的途径[11],在听力测试中,听力速度影响测试结果。表4中累计时间指去除标题朗读及时间间隔之后的文本朗读时间之和,平均语速指每分钟所朗读的词数。
2023年卷较2022年卷词数多8词,但听力累计时长却多了约1.5分钟的时间,平均语速从115词/分钟下降到100词/分钟。2024年卷较2023年卷增加了65词,听力累计时长约增加1分钟,平均语速进一步从100词/分钟下降到99词/分钟。由此可见,在总体词数略增的基础上,试题累计时间逐年增加,平均语速却逐年下降,这缓和了听力文本略增所产生的难度,给考生提供一定信心,因此,在让考生适应改革题型变化的基础之上,如尝试稳步提高英语听力语速,可能会促进学生对于听力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Table 4. Time and average speech rate of English listening tests
表4. 英语听力试题累计时间及平均语速
项目 |
2022年卷 |
2023年卷 |
2024年卷 |
累计时间/分 |
10.40 |
11.98 |
12.77 |
平均语速/(词/分钟) |
115 |
100 |
99 |
4.1.4. 主题语境
《新课标》明确英语课程主题可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学习不同主题的内容能调动学生对不同篇章理解并拓展相应知识。
Table 5. Thematic distribution of English listening tests
表5. 英语听力试题主题分布
单位:篇 |
主题 |
主题群 |
2022年卷 |
2023年卷 |
2024年卷 |
人与自我 |
生活与学习 |
4 |
4 |
5 |
做人与做事 |
9 |
4 |
6 |
人与社会 |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
4 |
2 |
3 |
文学、艺术与体育 |
|
|
|
历史、社会与文化 |
|
1 |
|
科学与技术 |
1 |
1 |
|
人与自然 |
自然生态 |
1 |
3 |
1 |
环境保护 |
|
|
|
灾害防范 |
|
|
|
宇宙探索 |
|
|
|
总计 |
19 |
15 |
15 |
表5反映试题均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话题。其中在“人与自我”主题中,2022年卷有13题,占比68%;2023年卷有8题,占比53%;2024年卷有11题,占比73%。由此可见,“人与自我”主题的话题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题本设置操作性强,便于检测学生的语言技能,是柳州市中考主题中的重点及常考点。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加强对个人生活与行为的话题教学。
其次,“人与社会”这一主题考察次之,改革前2022年卷有5道,占比26%;改革后2023年卷相关试题4道,占比27%;2024年卷有3题,占比20%。且在子主题中,主题均涉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科学与技术。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卷中语篇独白涉及历史与文化话题,说明中考所考察的知识面愈加宽广。但是“文化、艺术与体育”这一板块未曾出题,其原因可能是该主题涉及较多专有词汇及复杂句式,对中学生而言难度较高。在“人与自然”方面,试题均涉及自然生态。值得关注的是,改革后2023年卷的命题当中有所增加,占比20%,说明了命题对自然环境方面的重视度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改革后的试卷命题,三个主题的分布逐渐均匀,这对学生涉猎的知识要求也有所提高。
4.1.5. 难度
易读性指文本易于阅读和理解的程度或性质[12]。测试文本的易读度影响测试者对测试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整合。Flesch易读法是检测易读性较为便捷的方法,由本中的句子长度和单词平均音节数计算得出。易读性数值与文本可读度呈正比数值越大表示文本越容易读,其中0~30表示很难,30~50表示难,50~60表示较难,60~70表示标准,70~80表示较容易;80~90表示容易,90~100表示很容易[13]。本研究单独提取三份试题中英文听力文本,用Macro-word对Flesch易读性进行计算。
Table 6. Readability of English listening tests
表6. 英语听力试题可读度统计
项目 |
2022年卷 |
2023年卷 |
2024年卷 |
易读性指数 |
94.9 |
99.3 |
96.9 |
可读度 |
很容易 |
很容易 |
很容易 |
表6中2022年卷至2024年卷的易读性指数均超过90,说明三份试题的可读度极高,文本很容易阅读,便于考生理解与阅读。对比而言,改革后2023年卷及2024卷的易读性指数均比2022年卷数值高,说明改革后的听力试题难度降低,便于考生获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为考生提供信心。但2024年卷易读性指数较之2023年卷略有下降,说明改革后试卷难易度在整体变易的趋势上,难度也会有所浮动,纵观上文,该现象与2024年试题字数增多有所相关。
4.2. 预期回答的特征
话语的产出有既定的期望回答,听力材料的编写与输出也期待考生能获取相应信息,并对既得信息进行推断、总结与评价。因此,在预期回答的特征上,本文将从试题的期望回答类型及考察语言技能分别进行说明。
4.2.1. 期待回答的形式
期待回答的形式可分问选择性回答、限制产出性回答及拓展产出性回答。选择性回答指在给定的选项中选取答案,对应的是试题中的单项选择题;限制产出性回答是指使用单个词、句子甚至是话语进行回答,匹配填空题或单句问答题;拓展产出性回答指可用多个句子进行回答的试题类型,与开放式问答题大致匹配。表7表示试题回答类型的具体数值,改革前后题型变化明显:2022年卷的听力试题为30道单项选择题,期望回答均为选择性回答,而改革后的2023年卷及20224年卷有25道单项选择题与5道填空题,期望回答为选择性回答与限制产出性回答。改革后填空题的增设加大听力试题难度,不仅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试题,更要求其在短时间内理解听力文本、获取关键信息并填写正确答案,与《新课表》中要求的综合语言技能相映衬。
Table 7. Types of the expected response in English listening tests
表7. 英语听力试题期望回答的形式
单位:道 |
类型 |
2022年卷 |
2023年卷 |
2024年卷 |
选择性回答(单选题) |
30 |
25 |
25 |
限制产出性回答(填空题) |
0 |
5 |
5 |
总计 |
30 |
30 |
30 |
4.2.2. 技能考察
《新课标》归纳学生听力技能为能识别不同语调与节奏等语音特征所表达的意义;能听懂发音清晰、语速较慢的简短口头表达,获取关键信息;能听懂相关主题的语篇,归纳主要信息;利用语篇内容,推断隐含信息;理解个推断日常生活中说话者的意图或态度等[1]。本研究将从细节获取、推理判断、主旨理解、观点表达四个方面对听力技能考察进行分析。表8表明试题均对细节获取、推理判断、观点表达三方面进行考察。
Table 8. Distribution of listening skills in English listening tests
表8. 英语听力试题技能考察分布
单位:道 |
项目 |
2022年卷 |
2023年卷 |
2024年卷 |
细节获取 |
20 |
28 |
29 |
推理判断 |
9 |
1 |
1 |
主旨理解 |
|
|
|
观点表达 |
1 |
1 |
|
总计 |
30 |
30 |
30 |
但因2022年卷句子独白部分有6道试题为情景反应题,即要求考生听句子选择恰当的答语,此题型加大推理判断能力考察的频率。而改革后的2023年卷与2024年卷更注重细节获取的能力,该技能考察占比高达93%与96.7%。前文可知2024年卷比2023年卷多31个词,但在细节获取能力的考察中,前者比后者多考查1道题,这更要求考生在一定时间内快速把握细节。因此在日常技能训练中,需注重注意力集中、细节信息获悉能力的培养。
5. 讨论与结语
本研究基于任务测试特征框架,从输入特征与期待回答特征两个维度七个内容对柳州市2022年至2024年中考英语测试卷进行内容效度的评价。其中,在输入特征中,较之2022年卷,改革后试题变化略大,在呈现形式上缩小了句子独白的比重,加大了篇章的篇幅,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考生增强篇章理解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在语篇长度上总词数略有增加,语篇的长度越长,其包含的信息量也越多,对于试题的难度稍有影响,因此再次强调了信息的整合能力。在主题设置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均有涉及,且在注重考察“人与自我”主题的基础之上,涉及到更多“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主题,这说明了改革后试题主题涉及更为广泛,也考察了考生更宽广的知识范围。但是,在平均速度、难度上,改革后试题则出现了反差,其平均速度逐年降低,难度上则更为简单,原因可能如下:一、中考改革伊始,为了达到试题间过渡的目的,在命题方面降低了难度。二、题型变换与语篇长度增加提高考试难度,速度与难度稍降可中和考试难度,在保证相应综合能力同时提高考生信心,体现改革的循序渐进。在期望回答的特征方面来说,改革后试题在保留大部分单项选择题的基础之上增设5道填空题,对细节信息抓捕的能力考察依旧延续,这就要求考生在输入及输出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新课标》要求发展核心素养内涵、要求以主题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因此在改革后试题中表现了较高的内容效度,体现了所要求的发展语言能力与提升思维相结合,更注意信息的提取和整合能力,更关注理解性能力与表达性能力共同发展。对改革试题的研究给命题人、教师、学生都产生了参考性作用。命题人在考察信息获取技能的同时,可多侧重思维推理、主旨大意、态度表达等能力的考察。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时,可多注重对于学生听力语篇分析能力、信息获取与整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应对自己保持信心,提高做题的专注度与快速理解的能力。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因改革后试题数量较少,研究对象的选取仅为2022年卷至2024年卷;在研究方法上较为单一,仅针对试题进行对比混合分析;在研究框架层面,只针对与试题联系最为紧密的输入特征与期待回答特征展开进行论述。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延展研究对象,尤其是对改革后的柳州中考英语试卷的历时收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可加上问卷访谈等环节,增加内容测试的可分析性和可信度;可以从任务测试框架的更多维度进一步进行解析,从而更好分析在《新课标》指导下的中考改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