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我国00后人口目前为1.626亿,年龄为14到23岁的劳动人口年龄,也就意味着00后群体在未来将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未来十年婚育行为的主体。《2021年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显示,在校人数3559万,大学期间谈过恋爱的占到总人数80%。该数据表明,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是较为普遍化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中指出,生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人口的长期增长趋势,国际上一般认为总和生育率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我国这次普查显示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未来人口的增长形势严峻。“0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对于其未来婚姻状况具有决定性意义,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因此对于“00后”大学生恋爱观发展需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其在未来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邵昌玉、胡珍指出当前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总体持理性的态度,同时存在恋爱动机多样化,“短、平、快”成为大学生恋爱的重要特征(邵昌玉、胡珍,2013)。黄希庭和郑涌(2002)指出,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日益开放,婚前性行为不断增加。学者李兵(2014)在大学生爱情观的培育对策中指出大学生要能够正确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关系,处理好爱情与学业、恋爱与婚姻家庭、爱情与责任的关系。王颖(2007)提出通过建立校际心理咨询流动站,发挥专业人士的优势,解决学生的心中的问题。胡珍和刘嘉(2016)认为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来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提高自身修养,处理好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以河南省S市L区S高校的“0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分析了解“0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基本状况,得出“00后”大学生恋爱观所呈现的特点,基于此提出合适的意见或建议。对“0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良性的引导,促进“00后”大学生健康发展。
2. S市L区S高校“00后”大学生恋爱观现状
(一) 概念界定
1) “00后”大学生
本文所指“00后”大学生,是2000年及以后出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进入到高等院校学习未毕业的在读学生(刘啸天,2021)。
2) 恋爱观
恋爱观是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知和理解,它代表着一个人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和行为趋向。对于恋爱观的概念,学术界迄今尚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大部分专家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角度,认为恋爱观是对相关恋爱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刘彦华等认为,恋爱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态度(刘彦华等,2007)。本文将“00后”恋爱观定义为,“00后”大学生恋爱的动机、在恋爱中的行为倾向、对恋爱以及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看法。
(二)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S高校的180位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星APP发放匿名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如表1),其中男生45人,占比25%;女生135人,占比75%。谈过恋爱的111人,占比61.7%;没有谈过恋爱的69人,占比38.3%。
Table 1. Basic situation distribution of subjects
表1. 被试者基本情况分布
基本情况 |
分类 |
人数 |
百分比 |
性别 |
男 |
45 |
25 |
女 |
135 |
75 |
是否谈过恋爱 |
是 |
111 |
61.7 |
否 |
69 |
38.3 |
(三) 调查结果
1) 恋爱的动机
在调查“0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180份问卷中,当问及“你谈恋爱时会考虑对方的什么”时(如图1),78.3%的学生选择了相貌及身体健康状况,其中男生35人,女生105人;88.3%的学生选择了性格和日常习惯以及思想道德品质,其中男生40人,女生119人;60%的学生选择了经济实力和家庭背景以及自身才能和成绩,其中男生27人,女生81人。由此可见,男生在择偶时相对于女生会更加理性,对于另一半的人品道德会更加看重。(文章中所出现的图表纵坐标单位皆为人)
Figure 1.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when you fall in love?
图1. 谈恋爱时会考虑对方什么?
2) 恋爱的态度
在调查“0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180份问卷中,当问及“您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时(如图2),15%的大学生选择的是赞成,认为恋爱是人生重要的经历,其中男生7人,女生20人;76.7%的大学生选择的是顺应彼此感觉而定,其中男生35人,女生103人;3.3%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不赞成,毕业后有许多不确定的现实因素,其中男生2人,女生4人;5%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害怕因谈恋爱受到伤害,其中男生2人,女生7人。由此可见超七成的大学生对于大学恋爱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女生相较于男生会更担心在恋爱中受到伤害,也会更多地考虑以后的现实情况。
在调查“00后”大学生恋爱观180份问卷中,当问及“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你会怎样”时(如图3),81.7%的学生选择建立联系,在加深相互了解基础上表明心意,其中男生37人,女生110人;仅有1.7%的学生选择了积极追求、勇敢表白;11.7%的学生选择了默默喜欢、不会表白;5%的学生选择等待对方表白。
Figure 2. Attitude towards college students falling in love
图2. 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
当问及“你认为双方是否平等”时(如图4),有76.7%的学生选择了是,其中男生34人,女生103人;6.7%的学生选择应该让着对方以及3.3%选择对方应该听我的。
Figure 3.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someone you like?
图3. 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你会怎样?
Figure 4. Do you think both sides are equal?
图4. 你认为双方是否平等?
3) 恋爱中的行为倾向
在调查“0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180份问卷中,当问及“你在失恋后会怎样”时(如图5),76.7%的学生选择了会坦然面对,其中男生34人,女生103人;18.3%选择寻求他人帮助,5%选择自我消化,没有学生选择会心怀怨恨、做出极端行为。
Figure 5. What will happen after you are disappointed in love?
图5. 你在失恋后会怎样?
在调查“0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180份问卷中,当问及“与男(女)朋友发生冲突时,你会选择怎样”时(如图6),76.7%的学生表示会换位思考、积极沟通求和,其中男生35人,女生103人;13.3%的学生表示会与对方冷战,其中男生6人,女生18人;8.3%的学生表示等对方先道歉,其中男生4人,女生11人;1.7%的学生表示会恶语相向,甚至动手,其中男生1人,女生2人。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待恋爱中的冲突会更加理性,少数的大学生会采取极端处理方式,其中女生相较于男生情绪会更加稳定,处理方式也更加合理。
Figure 6. What will you choose when you have a conflict with a boyfriend/girlfriend?
图6. 与男(女)朋友发生冲突时,你会选择怎样?
在调查“0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180份问卷中,当问及“您认为学业和爱情关系是怎样”时(如图7),20%认为大学生还是要以学业为主,毕业后考虑恋爱,其中男生9人,女生27人;58.3%的学生选择的是学业为主,兼顾爱情,其中男生26人,女生79人;3.3%的学生选择的是爱情至上,其中男生2人,女生4人;18.3%的学生选择的是没想过,其中男生8人,女生25人。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学业和爱情两个方面会更加倾向于学业的重要,其中女生相较于男生会更加看重学业。
Figure 7.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y and love?
图7. 学业和爱情关系是怎样?
3. S高校“00后”大学生恋爱观呈现的特点
(一) 对恋爱态度更加谨慎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如表2),当问及“彼此没有感觉或新鲜感时,分手是最好的选择”这一问题的看法时,认可的有66人,占36.7%;表示一般的有36人,占20%;表示不认可的有78人,占43.3%。如此看来,许多大学生是不认同凭借“感觉”结束当下的情感关系的,从这一点来看,“00后”的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更加谨慎。
Table 2. When there is no feeling or freshness between each other, breaking up is the best choice.
表2. 彼此没有感觉或新鲜感时,分手是最好的选择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认可 |
66 |
36.7 |
一般 |
36 |
20 |
不认可 |
78 |
43.3 |
总计 |
180 |
100 |
(二) 恋爱动机较为理性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如表3),当问及“您谈恋爱的目的(多选)”时,有83.3%的学生选择的是寻找自己喜欢的人;21.7%的学生选择的是打发时间、满足生理需要;13.3%的学生选择的是得到对方经济物质上的帮助;15%的学生选择的是刷存在感、证明自己;8.3%的学生选择的是为了面子。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是理性的,希望找到真爱而非仅仅满足自身的欲望。
Table 3. Your purpose for falling in love
表3. 您谈恋爱的目的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寻找自己喜欢的人 |
150 |
83.3 |
打发时间,满足生理需要 |
39 |
21.7 |
得到对方经济物质上的帮助 |
24 |
13.3 |
刷存在感,证明自己 |
27 |
15 |
为了面子 |
5 |
8.3 |
其他 |
0 |
0 |
(三) 恋爱与婚姻分离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如表4),在“恋爱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和结婚没有关系”这一问题中(如表4),44名大学生对此持有不认同的态度,占调查总人数的24.4%;而对此表示认同的有78人,占43.3%。
Table 4. The process of lov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esult, and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arriage
表4. 恋爱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与结婚没有关系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认同 |
78 |
43.3 |
一般 |
58 |
32.3 |
不认同 |
44 |
24.4 |
总计 |
180 |
100 |
很大比例的“00后”大学生对恋爱存在着一个矛盾,很少的学生是不认可在大学里谈恋爱的(见图2),而当被问到“大学恋爱最终结婚的概率”时(如表5),有90人表示,这是一种非常低或者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这一次的调查中的50%。78名学生,即43.3%,是认为“有可能”的学生;认为可能性很大的是12个人,也就是6.7%。
Table 5.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of getting married in college love?
表5. 大学恋爱有多大概率最终结婚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绝对不可能(0%) |
6 |
3.3 |
可能性很小(10%~30%) |
84 |
46.7 |
有一半的可能(40%~60%) |
78 |
43.3 |
可能性很大(70%~80%) |
12 |
6.7 |
总计 |
180 |
100 |
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在“00后”大学生眼中,爱情与结婚并没有一定的关联,并不会过多地考虑能否结婚。多数“00后”大学生对爱情与结婚的关系还不够清晰,将爱情与结婚相分离,这就很可能造成了他们对爱情中的责任与伦理道德的忽视。
(四) 对婚前性行为包容性更强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开放性观念和不同社会风气的传入,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愈发地开放,伦理道德观念弱化。“00后”大学生在全面开放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更加个性化,对于婚前性行为包容性更强。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如表6),在问及“你对大学生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时,有75%表示可以接受;同时表示不认同的仅有13.3%,表示中立的占11.6%。
Table 6. Attitudes towards college students’ cohabitation and premarital sex
表6. 对大学生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不认同 |
24 |
13.3 |
可以接受 |
135 |
75% |
中立 |
21 |
11.6% |
总计 |
180 |
100 |
在调查“00后”大学生恋爱观180份问卷中,当问到多选题“你认为大学期间发生性关系的原因”(如表7)时,有19%的同学认为是排解寂寞,26.9%的人说这是一种身体上的需求,25.2%的人说这是一种寻求刺激的行为,28.9%的人说这是一种感情上的升华。从这一点可以看出,“00后”大学生对于婚前性活动的态度是比较宽容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持赞成的态度。
Table 7. Do you think the reason for having sex during college
表7. 你认为大学期间发生性关系的原因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排解寂寞 |
34 |
19 |
身体上的需求 |
48 |
26.9 |
寻求刺激 |
46 |
25.2 |
感情上的升华 |
52 |
28.9 |
其他 |
0 |
0 |
总计 |
180 |
100 |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00后”大学生的爱情观念总体上是趋于理性的。但“00后”大学生作为未来婚育行为的主体,其将恋爱与婚姻分离和对婚前性行为包容性更强的特点,很大可能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及经济、人口的稳定增长。
4. 树立“0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发展路径
当问及“你认为你对恋爱观点主要来自于哪里(多选)”时(如表8),85%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同学伙伴,55%选择的是网络,76.7%选择的是家庭,18%选择的是学校相关课程。由此看来家庭和其身边的同学伙伴对于“00后”大学生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可以通过引导“00后”大学生身边的同学和其家庭,来为“0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Table 8. The main source of your view of love
表8. 您的恋爱观受到的影响主要来源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同学伙伴 |
153 |
85 |
网络 |
99 |
55 |
家庭 |
138 |
76.7 |
学校相关课程 |
32 |
18 |
其他 |
0 |
0 |
(一) 学校层面
通过调查“00后”大学生在高校是否有过恋爱相关课程时(如表9)我们发现,43%的“00后”大学生表示没有在大学接受过恋爱观相关课程,27%的大学生表示接受过但课程很少,16.7%的大学生表示虽然接受过但没有帮助,仅有13.3%的学生表示课程对其很有帮助。大学校园是“00后”大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的场所,学校教育不仅影响“00后”大学生自身也对其身边的非正式资源网络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教育的作用同样对“0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有很大影响。
Table 9. Are there any courses related to love in college?
表9. 在大学是否有恋爱的相关课程?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学习过,课程很有帮助 |
24 |
13.3 |
学习过,但没帮助 |
30 |
16.7 |
学习过,课程数量很少 |
49 |
27 |
没有 |
77 |
43 |
总计 |
180 |
100 |
高校教育者要从目前大学生的恋爱状况出发,正视大学生对恋爱指导的需求,完善恋爱观教育相关课程,同时可以设置相关社团,通过社团宣传相关知识,以及社团中的同辈群体相互帮助和影响,提升“00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由于目前的社会背景,现在的“00后”大学生在性爱方面有着较为开明的态度,但其自身性知识却较为匮乏,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性知识教育,使大学生对性安全、性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婚前性行为保持警惕,防止伤害到自己的情况发生。
社会工作者可以与高校联合组织恋爱与性行为相关的宣传活动,提高“00后”大学生对于恋爱和性行为的认识,在享受恋爱的同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掌握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和疏导其心理问题,以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学校社会工作者可设立多种渠道与学生沟通,消除“00后”大学生的顾虑,增进彼此的信任,以便更好地开展服务,如电话热线、微信公众号、电子邮件等。
高校同时可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高校要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和监督,以及通过匿名评价的方式,由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评分,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能力,更好地服务学生。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当学生出现困惑寻求帮助时,要及时地施以援手,预防负面事件的发生,对学生负责。
(二) 家庭层面
由表10、表11我们发现,大部分“00后”的父母对孩子大学谈恋爱的态度虽然相对开明,但在实际的家庭中,许多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性教育。43.4%的大学生表示父母不会进行性教育,并且有些羞于提及性话题;25%的“00后”大学生表示父母不会主动进行性教育,而是在出现问题时一带而过;仅有31.7%的大学生表示父母会主动地进行性教育。
Table 10. Will parents conduct sex-related education?
表10. 父母是否会进行性相关的教育?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会主动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教导 |
57 |
31.7 |
不会主动进行性教育,只在出现问题时一带而过 |
45 |
25 |
不会,父母有些羞于提及性话题 |
78 |
43.4 |
总计 |
180 |
100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恋爱观。家长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融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恋爱观进行积极地影响。“00后”大学生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科学技术、网络、信息等领域飞速发展,家长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了解孩子所处的环境,以便及时地进行恋爱的相关引导。
Table 11. Parents’ attitude towards college dating
表11. 父母对大学谈恋爱的态度
选项 |
人数 |
百分比 |
鼓励 |
59 |
33 |
不鼓励也不反对 |
84 |
46.7 |
反对 |
18 |
10 |
不太过问 |
18 |
10 |
总计 |
180 |
100 |
家庭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大学生家庭中通过开展家庭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通过与“00后”大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其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和需要。协助家长学习相关的沟通和教育引导技巧,完善学生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知识水平,从而使家长和孩子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地对孩子们的爱情理念和爱情行为进行引导,不羞于向子女进行性教育,增强子女的责任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0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基本状况,在分析“00后”大学生恋爱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恋爱观存在特征的原因,提出引导的建议。“00后”大学生作为未来婚育主体,他们的恋爱观会深刻影响其婚恋行为,对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不仅需要从大学生的自身出发,也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为“00后”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来促进“0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