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The Impac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境电商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跨境电商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品牌国际化,拉动各国之间的联系,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且便捷的选择。然而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变化和调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着多重困难,如区域发展不均衡,法律规范和税收政策不完善等。本文主要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以推动我国国际商务贸易更上一层楼。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sati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Cross-border e-commerce not only promo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u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tries, but also provides consumers with richer, more diverse and convenient choices. However, with the profound changes and adjustments of unprecedented changes in a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China faces multiple difficulties, such as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imperfect legal norms and tax policies.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ses the impac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on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sation suggestions to promote China’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trade to the next level.
文章引用:胡沁芝. 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5392-5398.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774

1. 引言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形式,迅速改变着全球商业格局和传统国际贸易形式,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我国的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拓展我国的贸易渠道,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推动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并且跨境电商的发展还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前进,如物流、电子支付、信息技术等。跨境电子商务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升级变革,帮助中国由传统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1]。目前,跨境电商经过十年发展已逐步成熟,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业态之一。但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必须分析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并以优化跨境电商为基础,确保跨境电商的优势和特点得到发展,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2.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与模式,近年来展现出了快速的发展势头。就规模而言,2023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39万亿元,实现了15.6%的增长率,其在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亦逐步上升。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增长5483亿元,增长3.9% [2]。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参与主体已超过10万家,并建立了超过20万个独立站点,众多中小型企业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促进了自身业务的拓展与全球海外市场的开拓。以天猫、京东及亚马逊等平台为代表,凭借其便捷的购物体验与独特的经营模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卖家从2014年开始在亚马逊平台上活跃,在那个时期,亚马逊的销量能够占到整体中国卖家销量的90%以上,亚马逊几乎相当于跨境卖家平台的代名词。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入新发展阶段,本土电商平台扩大海外布局,拼多多旗下平台Temu成为跨境电商北美市场的一匹黑马,其低价成为其打开美国市场大门的密码。阿里系的天猫国际以及考拉海购,TikTok推出的TikTok Shopping等。这些跨境电商平台通过优化消费过程、创新消费手段,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便捷的服务,同时,跨境电商平台也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多元化和全球化。我国跨境电商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发展,既得益于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也离不开国家稳健的发展政策[3]

3.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发展,跨境电商作为新业态给我国经济注入活力,特别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为国内企业、信息技术、支付、物流等方面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跨境电商的发展也带动了物流、支付、信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联动效应,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4]。全国流通经济线上消费习惯的形成与我国强大的消费品供给能力相碰撞,使得跨境电商成为我国企业“出海”新模式,企业纷纷加速全球化数字渠道铺建[5]

3.1. 市场规模与增速的持续提升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到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这一数据表明,我国跨境电商市场正持续快速增长。随着全球消费者对优质产品需求的增加、互联网使用量的提升以及跨境物流技术的进步,预计未来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尽管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但我国跨境电商的增速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新兴市场的开拓以及国内品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跨境电商的增速将保持稳定,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大趋势概览》白皮书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电子商务的平均增速将达到47%,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商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6]。特别是从2023年以来,进入全民卖货时代,在未来必将会有一大批优秀主播出现,复刻国内的电销模式。

3.2. 技术与模式不断创新

AI时代,跨境电商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加容易出海,在AI的助力下,“人与货”之间实现了最高效的“双向奔赴”[7]。总的来说,跨境电商为重塑全球市场格局,推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我国跨境电商的技术创新。这些技术不仅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提升了物流配送效率,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便捷的购物体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我国跨境电商的技术创新将更加活跃。

除了传统的B2B、B2C模式外,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还涌现出了C2M (消费者直连制造)、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这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跨境电商的业态,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购物选择。预计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跨境电商的模式创新将更加多元化。

3.3. 品牌国际化与本土运营化并进

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开始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军国际市场。这些品牌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宣传等方式,逐步在海外市场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新市场、新流量、新研发、新渠道”为特征,以国内实力品牌为主力军的品牌全面出海阶段[8]。预计未来,随着国内品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跨境电商的品牌国际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在拓展国际市场的征途中,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日益重视本土化运营策略。他们通过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针对性地调整商品结构、优化营销策略和提升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预计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跨境电商的本地化运营将成为一种趋势。

4. 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际国际贸易的影响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贸易大国来说,跨境电商的崛起为我国带来了一系列发展机遇,也为我国贸易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4.1. 打破地域壁垒

自2020年开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创,然而,中国的跨境出口电子商务却实现了逆势上扬。由于对无接触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选择了线上购物。跨境电商通过在线平台可以接触到全球消费者。以往,国际贸易往往受到地理位置、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的制约,而跨境电商的兴起使得企业和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易。国内企业可以轻松进入全球市场,寻找潜在客户,扩大销售渠道。同时,海外消费者也能方便地了解到中国商品,促进了双方的交易和互动,进而打破了传统贸易中的地域壁垒。跨境电商提供的数字化支付工具和物流服务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支付和运输,简化了跨境贸易的支付和物流环节[9]

4.2. 促进贸易自由化

跨境电商促进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减少了不必要的贸易壁垒。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能够直接对接消费者,避免了中介环节,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许多国家相继出台了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如降低关税、简化报关程序、提供物流支持等。这些措施有助于营造更加开放的贸易环境,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流动,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4.3. 开辟新路径

跨境电商为我国国际贸易开辟了全新的发展路径。通过线上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和电商市场的结合,企业不仅能够展示和销售产品,还能通过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策略。这种新兴模式使得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创新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此外,跨境电商还促使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高了整体供应链的效率,推动了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4.4. 跨境电商贸易风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跨境电商虽然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贸易风险也不容忽视。首先,跨境电商交易涉及多种货币、法律法规和税务政策,不同国家之间的法规差异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合规风险,如未遵循特定国家的进口要求或商标注册规则时,可能引发法律纠纷。此外,跨境电商还面临物流和供应链的复杂性,运输过程中的延误、丢失或损坏可能会影响贸易的顺利进行,损害企业声誉。

另一方面,由于跨境电商的在线交易特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期望更加高。如果企业无法提供符合海外消费者标准的服务,可能导致消费者产生负面评价,从而影响品牌形象和未来的销售机会。因此,我国企业在开展跨境电商时,需要充分识别和管理相关风险,建立健全的风险控制机制,以确保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稳定发展。

4.5. 地域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进行跨境电商交易时,了解和尊重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变得尤为重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在购买习惯、偏好和价值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某些国家,消费者更倾向于本地品牌或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产品,这对我国企业的市场推广策略提出了挑战。跨境电商企业在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进行调整,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如果企业忽视文化差异,可能会引发消费者的误解或抵触,从而影响销售效果。

5. 我国跨境电商现存的问题

5.1. 人才管理不足

专业人才短缺:尽管高校和职业院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努力,但当前市场上仍然缺乏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外语等多方面技能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可能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行业专家资源匮乏:国内外优秀跨境电商专家、咨询顾问和实践者的数量有限,且可能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型跨境电商企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与国际电商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的机会有限,限制了我国跨境电商企业获取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的能力。

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部分跨境电商企业在人才激励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如薪酬水平不具竞争力、培训机会有限、职业发展空间狭窄等,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素养难以提升。

5.2. 区域发展不平衡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针对不同地区的跨境电商发展政策可能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导致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力度不够。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如审批流程繁琐、税收政策不优惠等,影响了跨境电商企业的落户和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点区域的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和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不够完善,导致通关流程繁琐、物流效率低、企业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这些地区跨境电商的发展潜力。

区域合作不紧密: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跨境电商交流与合作可能不够深入,导致资源和技术优势无法有效传递和利用。区域内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之间的联动机制尚不完善,可能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导致跨境电商发展合力不足。

5.3. 法律法规问题

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和不完备性。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业态,其快速发展与法律法规的更新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前,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关于跨境电商的法律界定、责任归属等核心法律原则问题仍待明确。这导致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不敢大力投入,同时也给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带来困难。

跨境法律冲突与合规难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甚至存在冲突。这导致跨境电商企业在拓展市场时面临合规难题。

数据保护与隐私安全问题。跨境电商涉及大量用户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包括个人信息、交易数据等。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跨境电商企业面临的重要法律问题。例如,一些国家可能要求企业在收集、存储和使用用户数据时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保护用户隐私,而另一些国家则可能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或要求较低。这给企业带来了合规挑战和法律风险。

6. 优化建议

6.1. 加强跨境电商人才管理

人才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力,适当引进高素质的外部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0]。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为了提升国际贸易的效率和竞争力,我国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培养专业人才:推动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跨境电商相关课程,培养熟悉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外语等多方面的人才。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优秀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引进行业专家:通过吸引国内外优秀跨境电商专家、咨询顾问和实践者,为我国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动态和行业规律。同时,加强与国际电商企业的合作,促进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

实施人才激励政策:针对跨境电商企业,引入多样化的人才激励机制,包括薪酬、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素养,从而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6.2. 均衡区域发展

均衡区域发展我国各地区在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和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为实现跨境电商的可持续发展,需采取以下措施实现均衡区域发展: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国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跨境电商发展政策,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地方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跨境电商企业的落户和发展。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的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和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等措施,为跨境电商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11]。提高整体物流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东部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西部地区的跨境电商发展。要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中西部部分产品运输受限的情况[12],加快电商物流产业链发展同时,鼓励区域内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开展联动,形成跨境电商发展合力。

6.3. 健全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速立法进程。应尽快出台专门的跨境电商法律法规,明确跨境电商的法律定义、责任划分等基本原则,为跨境电商经营主体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引。完善配套法规。在海关监管、税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应制定更为详尽和具体的配套法规,以全面覆盖跨境电商的实际情况。

加强国际合作。应当主动加入国际跨境电子商务规则的制定与修订过程,以促进建立一个统一且协调的国际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跨境法律冲突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跨境电商的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力度,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13]

加强数据保护与隐私安全。制定统一的数据保护标准:应推动制定统一的数据保护标准,明确企业在收集、存储和使用用户数据时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形成国际间的数据保护合作机制。其次,企业应加强技术防护措施。此外,还需加强对用户数据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用户对个人数据保护的重视程度。

7.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跨境电商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现存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我国国际贸易注入新活力,也为我国的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跨境电商将会进一步更新升级,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微微. 跨境电商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交易成本的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23(5): 140-144.
[2] 任贤良. 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 2024-03-26(9).
[3] 余伟.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21(6): 54-57.
[4] 童艺杭, 孙笑洒. 跨境电商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22(12): 29-32.
[5] 张倩.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格局初探[J]. 纺织科学研究, 2021, 32(9): 31-33.
[6] 王韵婷. 电商环境下国际商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4(14): 73-75.
[7] 李星辰. 浅谈跨境电商对我国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影响[J]. 全国流通经济, 2024(15): 4-7.
[8] 洪勇, 李峄.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新趋势、新问题及对策建议[J]. 中国对外贸易, 2022(10): 32-35.
[9] 郭佳祺. 跨境电商对我国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的影响[J]. 中国商论, 2023(21): 44-47.
[10] 陶鹤争, 郑佳蕙.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 国际公关, 2024(13): 35-37.
[11] 谭善尹. 跨境电商视域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9(1): 112-114.
[12] 曾滕, 吴利达, 郑怡鹏, 林雪燕, 张晓芳. 数字经济背景下福建省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影响及培养机制调查研究[J]. 河北企业, 2022(6): 131-134.
[13] 欧阳卉. 跨境电商背景下西部地方性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以吉首大学为例[J]. 山东纺织经济, 2023, 40(1):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