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委会授予的“奥运冠军之城”的特点、价值和启示
The Characteristics, Value, and Inspiration of the “City of Olympic Champions” Awarded by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DOI: 10.12677/sd.2024.1411319, PDF, HTML, XML,   
作者: 柳 悦:拉科鲁尼亚大学,西班牙 拉科鲁尼亚;香港冰壶协会,香港;秦子雯: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北京
关键词: 中国奥委会奥运冠军之城特点价值启示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Olympic Champion City Characteristics Value Enlightenment
摘要: 本文通过资料收集法和分类统计法,对中国奥委会授予保定市、鞍山市、宁波市、哈尔滨市、七台河市5个奥运冠军之城奖杯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体育氛围、财政投入和体育特色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和竞技体育成绩、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奥运冠军之城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体育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奥运冠军之城的启示:体育政策:以体育政策导向为牵引,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发展新模式;体育文化:以体育文化庚续为根本,塑造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文化底蕴新形象;体育人才:以体教融合方式为手段,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人才培养新体系;体育场馆:以场所建设管理为基础,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群众体育活动新途径;体育赛事:以赛事活动组织为推手,激发中国式现代化体育资源发展新动能;体育产业:以“体育+”、“+体育”为途径,开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产业发展新局面。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 of data collection and classified statistic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sports atmosphere,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sports characteristic projects, training of backup talents and competitive sports achievements,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economy of the five Olympic champion cities awarded by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to Baoding, Anshan, Ningbo, Harbin and Qitaihe, analyzes the political,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ports values of the Olympic champion cities, and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Olympic champion cities: sports policy: take sports policy guidance as the traction, and innovate a new model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sports development; sports culture: based on the continuation of sports culture, create a new imag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sports culture; sports talents: build a new system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sports talents training by means of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stadiums and stadium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venues, explore new ways of mass sports activities in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sports events: take the event organiz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to stimulate new moment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sports resources; sports industry: take “sports+” and “+sports” as the way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sports industry.
文章引用:柳悦, 秦子雯. 中国奥委会授予的“奥运冠军之城”的特点、价值和启示[J]. 可持续发展, 2024, 14(11): 2862-2875. https://doi.org/10.12677/sd.2024.1411319

1. 引言

为表彰河北省保定籍4名参赛运动健儿庞伟、王涵、李冰洁、张一在东京奥运会上勇获4枚金牌、1枚银牌和2枚铜牌的战绩,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名列前茅,2021年12月27日,中国奥委会决定授予保定市“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1]。为表彰辽宁省鞍山籍4名运动健儿马龙、刘洋、李雯雯和徐梦桃分别夺得4枚东京夏季奥运会金牌及1枚北京奥运会金牌,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作出突出贡献的城市,2022年3月14日,中国奥委会决定授予鞍山市“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2]。为表彰浙江省宁波籍4名参赛运动健儿杨倩、石智勇、汪顺、管晨辰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5枚奥运金牌,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作出突出贡献的城市,2021年12月24日,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授予宁波市“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3]。为表彰黑龙江省哈尔滨籍4名运动健儿任子威、张雨婷、隋文静、韩聪在北京冬奥会上夺得3枚金牌,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作出突出贡献的城市,2022年11月,中国奥委会决定授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4]。为表彰黑龙江省七台河籍运动健儿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等10多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先后获得8块冬奥会金牌、177枚世界级金牌、535枚国家级金牌、16次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作出突出贡献的城市,2022年6月6日,中国奥委会决定授予七台河市“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5]。至此,总共有保定、鞍山、宁波、哈尔滨、七台河市5座城市被中国奥委会正式授予奥运冠军之城称号。这一座座沉甸甸的奖杯不仅是对保定、鞍山、宁波、哈尔滨、七台河市5座城市多年来体育教育、体育贡献和运动员成绩的肯定,更是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发展的动力。本文从这些奥运冠军之城的特点、经验、价值和启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推动更多的城市争创奥运冠军之城,为中国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 奥运冠军之城的特点

2.1. 文化底蕴深厚,群众体育活跃

Figure 1. Analysis diagram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sports atmosphere in the Olympic champion city

1. 奥运冠军之城文化底蕴、体育氛围分析图

保定市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它是河北省的文化中心,拥有众多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历史遗址,如保定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等。此外,保定市还是中国著名的体育城市之一,拥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浓厚的群众体育氛围。保定市多次成功举办了大型体育赛事,如马拉松赛等,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也增强了市民的体育意识。鞍山市是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其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工业文化方面。鞍山市有多个钢铁工业博物馆,展示了该市在钢铁生产方面的辉煌成就。同时,鞍山市也有一定的体育设施和运动传统,但由于其工业背景较重,与体育相关的文化氛围可能不如其他以体育闻名的城市浓厚。宁波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其文化底蕴主要源于海派文化。宁波的开放和包容性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宁波也是中国体育的重要城市之一,曾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宁波的体育氛围较为浓厚,有多处体育设施,并且市民普遍对体育活动有着较高的热情。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部,以其冰雪文化和音乐之城著称。哈尔滨每年举办的冰雪节吸引了大量游客,这也是该市文化特色的一部分。哈尔滨的体育设施齐全,尤其在冬季运动方面表现突出。哈尔滨市在冬奥会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培养了多名冬奥会冠军,因此在体育氛围方面非常浓厚。七台河市被誉为“冬奥冠军之乡”,其文化底蕴主要来源于冰雪运动。七台河市先后涌现出多名冬奥会冠军,如杨扬、王蒙等。该市的体育设施主要服务于冰雪运动,如七台河体育中心等。综上所述,每个奥运冠军之城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体育氛围。保定和鞍山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历史和工业遗产方面,而宁波则以海派文化和商业精神著称。哈尔滨和七台河则以其冰雪文化和体育成就而闻名。在体育氛围方面,各城市都有一定的体育设施和群众体育活动,但哈尔滨和七台河由于在冬奥会的突出表现,其体育氛围更为浓厚(见图1)。

2.2. 舍得财政投入,特色优势明显

Figure 2. Analysis diagram of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featured sports projects in the Olympic champion city

2. 奥运冠军之城财政投入、特色体育项目分析图

保定市在体育方面的财政投入主要体现在支持竞技体育的发展,包括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生活保障;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公共体育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其特色优势项目主要是田径、游泳、乒乓球等,这些项目在当地有着广泛的基础,并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鞍山市的体育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当地的体育训练基地、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举办各级别体育赛事。鞍山市的特色优势项目主要是足球,当地的足球氛围浓厚,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足球俱乐部和青少年足球队伍。宁波市在体育方面的财政投入主要集中在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发展青少年体育和扶持体育产业上。其特色优势项目主要是羽毛球,该市拥有全国知名的羽毛球俱乐部和训练基地,培养出了多名国家队队员。哈尔滨市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摇篮,其体育财政投入主要放在了冬季运动项目的培养和发展上,包括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哈尔滨市的特色优势项目还包括冰球、速度滑冰等冬季运动项目。七台河市被誉为冬奥冠军之乡,其体育财政投入主要用来支持短道速滑等冰雪运动项目的训练和发展。七台河市的特色优势项目主要是短道速滑,这里培养出了众多的冬奥冠军。综上所述,各奥运冠军之城在体育财政投入和特色优势项目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保定市注重全面发展,鞍山市侧重足球项目的发展,宁波市以羽毛球为特色,哈尔滨市和七台河市则以冬季运动项目见长(见图2)。

2.3. 后备人才辈出,竞技战绩突出

保定市建立了多层次的选拔、培养、输送体系,实现了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该市有多所直属体校,开展体育项目49个,注册运动员5400人,设在全市中小学的专业项目训练点或训练基地119所(处)。此外,保定市还实行了“一校双牌”模式,即依托普通中小学校挂牌成立新型体校,实现“一校两牌”。这种模式下,挂牌学校需结合自身情况设定体育项目,并招聘专业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鞍山市也是中国著名的体育人才摇篮,尤其是乒乓球、羽毛球、击剑、体操、举重等领域。鞍山市体育运动学校和鞍山市军事体育学校运动项目丰富多元,培养出的选手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鞍山已经走出了10位奥运冠军,在多个项目中共夺得15枚金牌。鞍山市两所体校着重于体育苗子的选材和训练,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教练员管理办法》《运动员训练制度》,以确保科学系统的教学和培训。宁波注重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小球训练中心成功入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培养输送至省队的运动员就有156人,目前在国家队训练的宁波运动员有31人;宁波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20个、亚洲冠军24个、全国冠军172个。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体育城市。黑龙江省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星计划”训练营在哈尔滨进行,51名学员在接受系统培训后在专项能力、体能、理论、心理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提升。此外,哈尔滨市还举办了多项高水平赛事以赛促训,并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七台河市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善硬件设施、举办群众性冰雪活动等手段,让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七台河市拥有丰富的冰上运动资源,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里走出了10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七台河市建立了“特色校、业余训练班–重点班–省体校、省体队–国家队”的选材输送模式,确保了短道速滑人才的持续输出。综上所述,各城市在后备人才培养和竞技成绩方面各有特色。保定市和鞍山市在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成熟的体系和丰富的经验,而七台河市则在短道速滑等冰上项目上表现出色。哈尔滨市通过系统的培训和高水平赛事来提升后备人才的质量。每个城市的成功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专业教练员的努力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见图3)。

2.4. 体育产业发达,体育经济兴旺

保定市加速布局“体育+”融合发展新业态,让赛事“流量”变产业“增量”,撬动城市经济发展。保定马拉松就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消费,开展的“保马消费周”等活动,助力打造好吃、好玩、好看的系列新场景。还积极开展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及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推广活动,展示了丰富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资源。鞍山市大力发展城市体育文化,积极探索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体育文化和产业经济生态圈,让体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宁波向全球推广城市形象、发展体育产业。重点发展了海洋运动休闲和竞赛表演,并且提出了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300亿元的目标。通过承办世界排球联赛、宁波国际赛车系列赛、宁波国际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的同时,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哈尔滨市在发展冰雪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积极抢抓后冬奥发展机遇,全力打造冰雪体育休闲运动宝地、国际冰雪体育赛事重地、冰雪体育人才培养高地。高标准建设现代化体育名城、冰雪体育强市,聚力推动体育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七台河市从“冰雪 + 体育”、“冰雪 + 文化”、“冰雪 + 旅游”、“冰雪 + 装备”等多角度做强冰雪体育经济。七台河市百凝盾运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冰上设备制造企业,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综上所述,各奥运冠军之城依据本地特点,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产业,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体育成绩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见图4)。

Figure 3. Analysis diagram of reserv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competitive results in the Olympic champion city

3. 奥运冠军之城后备人才培养和竞技成绩分析图

Figure 4. Analysis diagra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and sports economy in the Olympic champion city

4. 奥运冠军之城体育产业、体育经济分析图

3. “奥运冠军之城”的价值

奥运冠军之城的价值结构分析如图5所示。

Figure 5. Value structure analysis diagram of the Olympic champion city

5. 奥运冠军之城的价值结构分析图

3.1. 政治价值

一是国家形象提升。运动员在奥运会和冬奥会上的出色表现,展示自身的体育实力,不仅为各自城市赢得了荣誉,也为国家体育事业增添了光彩。被授予“奥运冠军之城”称号不仅是对城市在体育领域的认可,也是对国家整体形象的提升。奥运冠军之城通过在国际舞台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示了国家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了国家形象。奥运冠军之城不仅是体育成就的象征,更是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展示了中国的体育实力和国家形象,增强了国内外公众对中国体育发展的信心和认同感。

二是民族凝聚力增强。这些城市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背后有着强大的民族精神和团结一心的支持。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内部力量,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在各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给予各民族的历史和发展以巨大的影响[6]。被授予“奥运冠军之城”称号的城市,无疑都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奥运冠军之城,这些城市在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国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贡献力量。奥运冠军之城不仅仅是国内的荣誉,它也成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获得这一称号的城市通常会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鼓励,这有助于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城市分享经验、学习先进的体育训练方法和技术,这些城市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竞技体育水平,并促进国际友好关系的发展[7]。此外,这些城市在承办国际赛事、吸引海外投资等方面也会受益匪浅。

四是各项政策支持。奥运冠军之城为国家体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党和政府一定会大力鼓励,经济政策支持方面,政府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城市发展体育产业和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优秀体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计划,为奥运冠军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此外,各级政府还会加大财政补贴、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人才培养计划等政策力度,以确保这些城市的体育事业得以持续发展和壮大。

3.2. 社会价值

一是社会氛围营造。奥运冠军之城的荣誉激发了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奥运冠军之城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称谓,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社会氛围的塑造。这些城市通过培养和输送大量的奥运冠军,将奥运精神和体育精神融入到城市的血脉之中。保定市通过“冠军回乡”计划,选聘全国冠军在学校开展体育训练、竞赛、人才输送等项目,这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整体身体素质,也增强了市民对体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这些活动也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以及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二是社会文明进步。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和观看体育赛事,市民的文明素质得到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断进步[8]。奥运冠军之城的社会文明进步表现在多个方面。鞍山市以其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荣获“奥运冠军之城”的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鞍山市体育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其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肯定。鞍山市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对体育精神的追求,这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青少年教育示范。奥运冠军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为青少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对于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价值具有积极作用。奥运冠军之城在青少年教育示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与奥运冠军们的互动和学习,青少年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奥运精神和体育道德的内涵[9]。宁波市政府可以通过与体育学院的合作,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和竞技水平,从而为未来的奥运会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哈尔滨市通过打造国际冰雪体育赛事重地和冰雪体育人才培养高地,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七台河市通过学习这些冠军的成长经历,了解到成功背后的艰辛和坚持,这有助于在其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

3.3. 经济价值

一是产业拉动效应。奥运冠军之城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奥运冠军之城的称号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哈尔滨市通过加大冰雪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的规模,并通过各种赛事举办,让赛事体系带动全民健身运动。此外,哈尔滨市还将利用其冰雪旅游资源,打造高质量的冰雪季,放大冰雪节品牌效应,推动冰雪旅游、文化、艺术、时尚、体育、经贸等更深更广的融合。保定市加速布局“体育+”融合发展新业态,让赛事“流量‘变产业’增量”,带动城市经济发展。鞍山通过发展体育旅游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是旅游业繁荣。这些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奥运冠军之城的称号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繁荣。保定市在2024保定马拉松赛事中展示了奥运冠军之城的风采,赛事活动的举办为当地发展带来了多维度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鞍山、宁波、哈尔滨、七台河依靠所在城市地理和资源优势,放大奥运冠军之城的光环,有计划和步骤地加强旅游目的地和周边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鞍山2020年接待旅游总人数3843.25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275.1亿元,接待境外游客7500人次,旅游创汇收入203万美元。哈尔滨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旅游总收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438.9%。哈尔滨2023年旅游总收入1692.45亿元,同比增长239.03%。共接待游客1.35亿人次,同比增长145.78%。七台河2024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5.08万人次,同比增长214.63%。实现旅游收入1010万元,同比增长225.28%。

三是品牌价值提升。奥运冠军之城的美誉度提高了城市的品牌价值,为城市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奥运冠军之城的称号还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品牌价值。品牌代言和奥运营销成为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手段。奥运冠军之城的称号对于城市的经济价值有着显著的影响。不仅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繁荣,还能提升城市的品牌价值,进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10]

3.4. 文化价值

一是文化传承与弘扬。奥运冠军之城在追求体育成就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奥运冠军之城的文化传承与弘扬体现在对体育精神和冠军文化的保护和推广上。通过建立冠军博物馆和举办相关研讨会等活动,这些城市保存了丰富的体育历史资料和冠军们的感人故事。保定学院通过中华诗词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使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相结合。鞍山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着力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推进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宁波市通过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和活动,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哈尔滨市近年来从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等方面,为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为中国冬季体育项目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人才储备资源,并培养了申雪、赵宏博、张会、张虹等多位冬奥会冠军。七台河市先后涌现出杨扬、王蒙、孙琳琳、范可新等奥运冠军,其中王蒙在温哥华2010年冬奥会上1人独得3枚金牌。

二是文化交流与融合。通过大型国际赛事的举办,这些城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运动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作为奥运冠军之城,提供了国内外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通过体育这门共同的语言相互学习、沟通和理解。同时,这些城市也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和活动,如冰雪科研基地建设和校际、校地合作项目,吸引世界各地的参与者,从而推动本地文化对外传播,增强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三是体育精神的传播。奥运冠军之城所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等体育精神,对于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具有积极意义。体育精神是奥运冠军之城的核心文化价值之一。通过与奥运冠军的互动活动,如“与冠军同行”公益活动,以及在校园中种植冠军树等活动,这些尝试有效地将体育精神根植于年轻一代的心中。体育精神不仅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还教导人们如何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5. 体育价值

一是体育事业发展。奥运冠军之城在体育设施建设、运动员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城市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鞍山发展城市体育文化,构建特色体育生态圈,提质增效全民健身事业,举办多场赛事活动[11]。构筑“体育+”产业体系,加强体育场馆建设。七台河借势冬奥会影响,创建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打造冰上运动全国培训基地,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哈尔滨以哈尔滨体育中心为原点,建设集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综合体。借助奥运冠军之城品牌,发展冰雪体育产业。保定市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注册运动员人数7000以上。宁波聚力打造运动宁波城市品牌,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通过市场化方式,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后备人才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可充分择业和勇敢创业[12]

二是体育竞技水平提升。这些城市培养出的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提升了城市的体育竞技水平。鞍山年均向省队输送集训运动员百余人次。七台河建设16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是全国短道速滑少年后备人才储备最充足的城市。哈尔滨为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哈尔滨运动员成为了为中国代表团摘金夺银的“中坚”。保定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6%。

三是加强体育人才培养。鞍山以市军事体育学校、市体育训练学校两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依托,巩固和提高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射击、体操、击剑等传统优势项目。七台河制定《七台河市短道速滑选材标准》,完善体育人才选拔机制。宁波建设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打造体育科技研发中心。

四是建设体育场馆。鞍山以城市西部奥体中心“一场三馆”为平台,积极承办国家级高水平体育赛事。以城市南部体育俱乐部为依托,发展体育培训业。以城市北部大型体育综合体为依托,打造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体育商贸业于一体的健身商贸服务圈。七台河新建全民健身中心、运动员公寓。哈尔滨积极申办筹办第9届亚冬会,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冰雪示范区国家规划建设。保定利用奥运冠军之城称号的机会,专题进行研讨和规划,着力打造成京津冀区域体育赛事之城。

4. “奥运冠军之城”的启示

奥运冠军之城的启示结构分析如图6所示。

Figure 6. Analysis diagram of the inspiration structure of the Olympic champion city

6. 奥运冠军之城的启示结构分析图

4.1. 体育政策:以体育政策导向为牵引,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发展新模式

保定市作为奥运冠军之城和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其政策导向着重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发展群众体育的“保定模式”和推动全民健身的“保定经验”。鞍山市的体育政策导向体现了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着力推动体育与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体育的社会功能和服务能力。宁波市的体育政策导向聚焦于发展体育产业,通过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将体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产业集群。哈尔滨市的体育政策导向强调打造冰雪运动强市,通过发展冰雪经济为抓手,高标准建设现代化体育名城、冰雪体育强市,聚力推动体育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七台河市的体育政策导向特别注重培养冬季运动人才,通过建立完善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共同的特点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创新体育政策导向,激发全社会的体育热情,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事业的新发展。一是发挥体育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奥运冠军之城”的称号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城市体育发展的一种肯定。这些城市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二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基础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13]。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加强组织策划,有重点、有组织、有步骤抓好落实。三是推动体教融合,加强体育人才培养。体教融合是提升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要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将业余训练引入中小学校,促使业余训练和课余训练有机结合,不断增加人才后备力量。通过各种赛事的举办,让赛事体系带动全民健身运动。四是创新体育发展模式。创新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想办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及青少年训练网点不断发展,搭建参赛和培训平台,进一步促进和带动青少年训练工作有序开展。总之,奥运冠军之城的体育政策启示我们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形成本地区创新体育发展模式。

4.2. 体育文化:以体育文化庚续为根本,塑造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文化底蕴新形象

体育文化庚续是指在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14]。这五个城市作为奥运冠军之城,它们的体育文化不仅仅是竞技体育的辉煌成就,还包含了广泛的群众体育活动和深厚的民间体育传统。保定作为全国首个奥运冠军之城,其浓厚的体育氛围体现在群众体育文化的大众化和生活化。鞍山的体育文化深受其工业基础的影响,展现出一种坚韧和实干的精神风貌。宁波则以其海洋文化为特色,发展了多样化的水上运动项目。哈尔滨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冰雪运动基地,其冰雪体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七台河则以其短道速滑等冬季运动项目闻名,培养出多位奥运冠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文化底蕴新形象。这些城市的经验和实践,对于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培养体育人才,打造城市特色。“奥运冠军之城”不仅是对一座城市金牌数量的认可,更是对该城市体育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肯定。要丰富城市的体育文化,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二是大力发展体育竞技表演业。以此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促进消费,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三是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增强城市活力。体育是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因素。四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城市文化。要把奥运冠军之城的体育精神融入到城市的血脉中,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运动氛围。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传播城市的文化和价值观,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4.3. 体育人才:以体教融合方式为手段,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人才培养新体系

保定市推出了“冠军回乡”计划,通过优化体育人才流动配置渠道、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措施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等手段,致力于培养引进高水平体育人才。选聘全国冠军在多所学校开展体育训练、竞赛、人才输送等项目[13]。鞍山市形成了以市级训练单位为龙头、以县(市)区业余体校为基础、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补充、以体教融合为举措的“三位一体”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哈尔滨为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发展贡献了丰富的人才储备资源。七台河始终坚持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宗旨,严格按照从市短道速滑特色校,到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再到省队、到国家队的培养模式,高标准、高质量输送短道速滑人才。都集中体现了以体教融合方式为手段,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人才培养新体系。一是培育体育人才,打造城市名片。奥运冠军之城不仅是对这些城市在奥运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其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认可。要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推动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协调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14]。二是体教融合,构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要积极探索新时代体教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做法,有助于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三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努力改善运动员的训练条件,提升城市的体育服务水平。四是创新发展。以创新融合为引领,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4.4. 体育场馆:以场所建设管理为基础,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群众体育活动新途径

保定市着力提升体育场馆设施水平,推进文体新城项目,建设多种综合性场馆设施,并通过打造健身普惠工程,实现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鞍山市加强了体育场馆的智能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引入了先进的智慧体育平台,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健身服务。宁波市则注重体育场馆的多元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通过创新供地方式和简化审批手续,激发市场活力。还积极推动大中小学和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高了现有场馆的利用率。哈尔滨市通过建设多个专业训练场馆,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并为市民提供更多参与冰雪运动的机会。七台河市作为全国知名的短道速滑特色城市,通过建立多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打破了场地和地域限制,使更多孩子能够接触到并参与到冰雪运动中去。这些实践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群众体育活动新途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是系统规划和设施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涉及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15]。二是多业态融合。要通过“一馆多用”的方式,融合赛事、会展、商贸、演艺、旅游等多种业态,实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三是公众参与和资源共享。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鼓励推行低收费和错时限时免费开放等,以提高健身场馆资源的使用效率,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从而满足大众的健身需求,提高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16]。四是创新商业模式和政策支持。通过提供一站式体育产品和经营服务,降低平均成本、获得共享收益,并通过提高附加值来获取变动收益。

4.5. 体育赛事:以赛事活动组织为推手,激发中国式现代化体育资源发展新动能

保定马拉松为当地带来了多维度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3年的保定马拉松赛事周期内,带动消费达59.14亿元人民币。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还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鞍山、宁波、哈尔滨和七台河也在举办各种体育赛事,吸引国内外的目光,以此激发体育产业的新动能。体育赛事的潜在价值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一是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要着力打造体育强市,聚焦“新颜值、新场景、新赛道”,不断推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协调发展。通过体育赛事的举办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二是体育赛事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引擎。要构建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赛事、体育场馆服务、体育装备制造、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全面发展的产业体系。三是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的相互促进。体育赛事不仅仅是竞技场上的竞争,更是城市文化的一种展现[17]。让参赛者体验到本地区美丽风光,也能让市民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体育赛事中来,提升城市的文化魅力。四是体育赛事与城市社区的紧密联系。赛事设施的建设不仅提供了专业的运动场所,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和运动的选择。五是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的有效传播。要高质量、高水平打造体育赛事之城,推动体育产业积蓄新动能。不断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传播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4.6. 体育产业:以“体育+”、“+体育”为途径,开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产业发展新局面

“体育+”和“+体育”是当前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两种重要模式。其中,“体育+”指的是将体育元素与其他行业相结合,创造新的业态和服务;而“+体育”则是指在各个行业中加入体育元素,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保定市发布了“1 + 6”政策文件,旨在推进“奥运冠军之城”建设,打造体育强市。鞍山市注重体育产业布局,重点加强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培训业发展。宁波的体育产业规划包括优化体育产业布局和结构,发展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体育培训等产业,并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来提升城市形象。哈尔滨市的体育产业以冰雪运动为主导,注重竞技体育的发展,并致力于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普及和发展。七台河市的体育产业同样以冰雪运动为重点,注重培养冬季运动人才,并努力推广和发展冰雪运动相关的产业。

这些城市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可以开创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建设体育强市的整体部署要着力打造体育强市的总体部署,不仅提升城市的体育水平,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二是创办体育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通过这类赛事,保定市成功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发展体育产业,打造城市特色。采取多元化的策略,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活动,推动全民运动健身,提升场馆设施建设和市民的健康水平,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18]。四是深度挖掘体育资源,打造城市名片。利用资源和人才是本地区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基石,也是打造城市名片的关键因素。五是开放包容发展体育,跳出体育发展体育。在发展体育产业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体育本身的发展,也积极探索“体育+”的模式,将体育与旅游、康养等其他产业相结合,实现了多赢的局面。通过建设体育强市、创办体育赛事、发展体育产业、深度挖掘体育资源和开放包容发展体育等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的体育水平和经济实力[19]

5. 结语

保定市、鞍山市、宁波市、哈尔滨市、七台河市5座城市被中国奥委会授予奥运冠军之城奖杯,凝聚着各级省市党和政府以及体育部门所付出的辛勤汗水,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对地方省市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和建设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体育强国所作出的贡献的肯定。本文重点对奥运冠军之城的文化底蕴、体育氛围、财政投入、体育特色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产业等特点和奥运冠军之城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体育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奥运冠军之城在体育政策、体育文化、体育人才、体育场馆、体育赛事、体育产业等方面的启示,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省市争创奥运会冠军之城奖杯,不断创新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发展,为建设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强国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程功, 刘璇, 穆佳旭. 史上首次! 保定获颁“奥运冠军之城”荣誉称号[EB/OL].
https://www.sohu.com/a/512313053_100010221, 2021-12-28.
[2] 鞍山发布. 鞍山荣光! 中国奥委会为鞍山市颁授“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EB/OL].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M5NzkxNA==&mid=2658569868&idx=1&sn=8efe3e6b2359b53a28659b0422face3c, 2023-03-30.
[3] 戴斌, 郑俊之. 宁波, 奥运冠军之城! [EB/OL].
https://www.sohu.com/a/585692919_121406675, 2022-09-17.
[4] 黑龙江发布. 中国奥委会授予哈尔滨“奥运冠军之城”! [EB/OL].
https://sports.sohu.com/a/604516788_121106822, 2022-11-11.
[5] 新华社黑龙江频道. 中国奥委会授予七台河“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EB/OL].
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0901018?d=1348acf, 2022-06-23.
[6] 谢洪伟. 大型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耦合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13.
[7] 阮伟. 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12.
[8] 刘燕舞. 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 [博士学位论文].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 2007.
[9] 马瑞华. 城市品牌与城市竞争力机制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07.
[10] 余守文. 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复旦大学, 2007.
[11] 芮璐. 框架理论视域下南京世界体育名城媒介形象的构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成都体育学院, 2024.
[12] 秦丽雯. 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品牌塑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大学, 2021.
[13] 肖胜. 高端体育赛事对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用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湖北大学, 2018.
[14] 祝守梁.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与提升[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武汉体育学院, 2015.
[15] 徐盛华. 基于耦合视角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2013.
[16] 王艳芳.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 [硕士学位论文]. 厦门: 厦门大学, 2009.
[17] Kim, Y.H., Li, H.X. and Nauright, J. (2018) A Destination Development by Building a Brand Image and Sport Event Tourism: A Case of Sport City USA. Sport in Society, 21, 1196-1203.
[18] 张卫星, 王颖, 孔垂辉. 筹办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效应及发展策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5): 23-31
[19] 郑薇娜, 刘志华. 我国体育城市建设的概况及其生成的历史逻辑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7, 51(11): 35-40,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