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现实途径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A Realistic Way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lass Teachers
DOI: 10.12677/ces.2024.121183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笑艳, 李艺漩: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班主任专业发展途径Rural Middle School The Class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Head Teacher Way
摘要: 班主任专业发展状况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整体质量。建设一个协商对话、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的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不仅能满足班主任个体的专业成长需求,还能促进整体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进而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的发展。然而,现实中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却存在共同体成员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共同体活动单一化和形式化、激励制度不建全等情况。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优化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动力环境,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提供资源保障,加大对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经费扶持;学校要优化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基础保障机制,完善评价标准,健全评价体系,营造开放民主的文化氛围;班主任个人要转变落后观念,重视提升专业素养,改善心智,增强发展意识,加强对话,增强合作意识。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ead teachers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ass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with negotiation and dialogue, resource sharing and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can not only meet the individual professional growth needs of the class teacher, but als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he class teacher,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However, in realit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learning community of rural middle school head teachers, such a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wareness of community members, the simplification and formalization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the lack of an incentive system. Therefore,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should optimize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of the class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provide resource guarantees for the class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and increase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class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The school should optimize the basic guarantee mechanism of the class teacher learning community, improve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create an open and democratic cultural atmosphere; the head teacher should change the backward concept, pay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improve the mi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the dialogue and enhance the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文章引用:陈笑艳, 李艺漩. 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现实途径[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1): 547-55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1836

1. 引言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1]。农村中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有效建设正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中,大家通过平等的对话、紧密的合作与知识共享,共同构建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体系,锤炼丰富实践技能,从而推动他们的专业素养不断发展[2]。面对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和农村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更好地建设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培育新时代班主任是实践的迫切要求,也是理论探索的重要方向。

2.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农村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其建设不仅有着扎实的理论支撑,还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2.1.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依据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作为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激发教育热情及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举措,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共同体理论的融合与支撑。

学习型组织理论,由彼得·圣吉在其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深刻阐述,该理论强调组织中的学习应以团体为核心,而非孤立的个人。当团体沉浸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催生出卓越的集体成果,还能加速个体成长的步伐。在教育领域,这一理论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3]。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正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生动体现,通过构建集体学习、深度探究和行动导向的学习环境,班主任能够不断精进自身技艺,共同引领学校和教育的革新潮流。

共同体理论则进一步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了情感与归属的支撑。共同体,作为一个由多元个体、群体或组织构成的社会组织形式,其成员共享着共同的价值观、情感纽带与信仰体系。在学习共同体的框架内,班主任们通过分享个人教育经验、观察并学习他人的教学策略,不仅发现了彼此间的差异,更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智慧与灵感。这种深度的交流与互动,不仅增强了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还促进了他们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

综上所述,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深深植根于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共同体理论的沃土之中,这两种理论相互交织、互为支撑,共同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2.2.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2.2.1. 有助于落实班主任管理责任与整合优质资源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县级主导的教育管理体制。农村基础教育的相对滞后性以及与该体系相关的多种因素不利于农村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通过建立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确保了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管理责任得到切实履行,同时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为班主任提供了广阔的专业成长空间。此外,农村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有效地消除了研修学习的地域障碍,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这使得农村班主任能够方便、有效地获得针对性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支持,成为解决农村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中面临的“群体资源匮乏”、“专业指导不足”以及“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等问题的关键所在。

2.2.2. 有助于增强农村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

深刻领会和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本质与内涵,不仅是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核心所在,也是解决农村班主任职业倦怠问题、激发个体热情以及体验班主任工作幸福感的关键。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由于其在小群体中进行交流与互动,展现出交流互动性、情感深度以及问题探讨的深入性等特征。它不仅引导所有成员就教育本质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我反省和对话交流,而且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分享个人经验与观察学习其他优秀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发现差异并汲取工作的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共同体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家”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有助于增强,增强班主任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对自我及学生的接纳,产生班主任的幸福感。

2.2.3. 有助于建设农村中学班主任发展平台与良性生态环境

营造积极向上的群体互动氛围及优质的职业成长空间,对于促进农村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在班级管理的教育实践中,班主任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普遍存在,这不仅需要班主任个人努力,还需依托学习共同体的力量,通过集体智慧解决难题,不断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打造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协作机制,为农村中学班主任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经验分享、智慧碰撞的平台,已成为推动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此平台上,班主任学习共同体中,大家通过平等的对话、紧密的合作与知识共享,共同构建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体系,锤炼丰富实践技能,从而推动他们的专业素养不断发展。同时,也能够催生出符合农村中学班主任特色的团队学习文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持续地交流、探讨、互学互鉴,形成相互促进的“共舞”伙伴关系,增强团队学习效果,旨在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和推进专业成长。实践已证实,此类“共舞”不仅促使共同体成员在参与过程中实现“对话、协商、实践”和“再生产”,而且这种“再生产”的持续循环,对于营造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至关重要[4]

3. 现实隐忧: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困境

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建设存在共同体成员专业发展意识不强、共同体活动单一化和形式化、学校支持不足、教育行政部门帮扶缺失、激励制度不建全等多方面问题,制约了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良性建设。充分认识到所存在的问题,是打造有效班主任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

3.1. 共同体成员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意识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主要受班主任专业发展动力、班主任专业素养、班主任合作意识与班主任自主发展意识四个方面的影响。

3.1.1. 共同体成员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归根结底是由班主任个体组成,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在于促进共同体成员持续地专业化发展。然而,一个学校要建设囊括全体班主任的学习共同体,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并非所有班主任都有持续追求个人专业发展的动力。农村初中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成员在追求专业进步方面,普遍表现出动力匮乏的状况。这主要归因于学校以及共同体未能有效协调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发展的矛盾,未能提供一个有益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另外,当下所提供的研修内容和班主任实际的专业发展需求存在偏差,培训的形式与内容均较为单调枯燥,缺少实际应用的价值。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培训体系予以深度改革,以保证其能更贴合班主任的实际需求,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及专业发展的动力。

3.1.2. 共同体成员专业素养不高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与成员的综合素质紧密相连。共同体成员的综合素养落后,不仅会削弱共同体的价值功能,还会降低成员对共同体目标的认同感,从而阻碍共同体的建设与发展进程。年轻班主任往往因实践经验不足而盲目模仿,缺乏深度反思和创新能力。而那些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尽管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却可能因教育观念未及时更新,对共同体的潜在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他们不愿与共同体成员深入交流和分享宝贵经验。这种情况不仅削弱了共同体的整体功能,还降低了成员对共同体目标的共鸣和认同感。

3.1.3. 共同体成员协作精神欠缺

在农村初中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实际建设中,受成员的主观思想观念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共同体内部的合作意识相对薄弱,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也显得不足。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点主要因素:首先,共同体成员面临的工作事务繁杂,导致他们难以腾出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发展学习。缺乏实质性的交流与研讨,进而使得研修学习的效果不佳,难以推动成员之间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学习。其次,部分组织成员的教育观念陈旧,对专业发展的兴趣与热情不足,这无疑成为阻碍成员间相互协作的绊脚石。最后,成员间存在的恶性竞争和人际关系的紧张,也对共同体内的协作与互助氛围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1.4. 共同体成员自我发展意识欠缺

自我发展意识是共同体成员促使自身专业得以发展的主观因素。自我发展意识强烈的组织成员,会根据所处的实际环境,对自身专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加以探究,不断刻苦钻研,进而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农村初中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多数成员自我发展意识欠缺,主要原因在于成员主观上习惯把问题归咎于所处环境,而非自身努力不够,认为农村教育资源落后,自身专业发展环境有限,导致学习热情不高,缺乏良好的自我发展心态,无法积极投入学习和工作。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习共同体的整体进步。

3.2. 共同体活动单一化和形式化

受农村地域及基础教育现状的束缚,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方式仍以传统的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为主,鲜少参与多样化的共同体学习活动[5]。这种单一的活动形式所能发挥的学习型组织功能相当有限,进而致使农村班主任学习共同体趋于狭隘。同时,部分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活动存在形式主义的倾向。听课评课活动,作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理应成为反思性个人实践的共享平台,以提出对教学实践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并改进教学行为。然而,它却变成了一种评估程序,而非真正的教学研讨。听课教师也只是简单地做出课堂效果“好”与“坏”的评判,提出一些不痛不痒的建议以应付评课环节。这种传统的教研活动看似“热闹”,但实际上效率低下,缺乏实质性的成果与进步。

3.3. 共同体激励制度不健全

部分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制度建设,缺乏激励机制与评估标准,影响着共同体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在激励制度建设不健全的情况下,共同体组织的学习能力、学习的持续性以及活动的实际效果均会受到不利影响[6]。农村多数学校未能对共同体组织评估标准的制定提供指导,评估与激励机制不明确,要求含糊不清,未能为共同体成员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支持。以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班主任专业发展需求的关注。部分成员为了获取奖励和晋升机会,参与了不健康的竞争,这影响了他们专业成长的动力,削弱了他们参与研修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了共同体的持续发展。

3.4. 学校支持不足

多数农村中学校长的领导风格是行政管理型而非专业支持型,他们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学校的行政事务上,关注学校的平稳运行,而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缺少支持。学校没有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在“评价方式”上,校长没有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制度,对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评价主要参考学校领导和相关管理者的意见,而班主任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等占比较小。此外,学校没有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校长对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建构的支持不足,不利于形成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团结合力。

3.5. 教育行政部门帮扶缺失

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统筹协调优质教育资源方面的缺失,使得农村中学无法充分利用和整合有利资源。同时,由于缺乏教育专家与农村中学的交流合作,农村班主任难以接触到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此外,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文化营造、组织构建、管理制度以及学习途径等方面的指导也显得尤为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中学班主任的教育理论水平普遍不高。

4. 外部与内部共振: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路径

人的生存状态、生命历程和生命质量,都是人在与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要通过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需要从班主任教师的外部生存环境和其个体内部层面施以影响。

4.1. 从外部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建议

从外部加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建设可以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两方面的途径来实施。

4.1.1. 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加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建议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在良好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基层支持。

首先,优化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动力环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对农村中学班主任的培训与提升,确保培训内容、方式和人员配置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要制定考核评优标准,定期组织考核与评优,为专业化水平较薄弱的学校提供更多帮扶。此外,应鼓励班主任参与课题研修和在职教育,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奖励,以激发其专业发展动力,高效推进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与运行。

其次,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提供资源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搭建高校与农村中学的交流桥梁,利用辖区内师范院校实习基地和高校教师资源,为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提供外部支持和指导。同时,利用县内优秀班主任资源,成立班主任工作室,促进各校班主任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开展学校间结对帮扶,深化学校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丰富学习资源,推动农村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最后,加大对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经费扶持。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经费投入,以提升农村中学班主任的待遇,改善其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环境,并确保满足其建设所需的基本物质条件。根据实际活动成效,为有突出表现的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提供经费支持,并评选优秀组织和特色研修活动。对获选的优秀组织和活动,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双重奖励,以此树立典范,并做好相关的宣传推广工作。

4.1.2. 学校层面加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建议

首先,学校应优化班主任学习共同体基本保障机制。学校应尊重班主任发展需求,指导共同体制定班主任专业发展学习要求,尽可能减轻班主任的任课压力,确保共同体专业发展活动的连贯性[7]。同时,设立班主任交流室,为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提供学习场所,加强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配备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其次,学校要完善评价标准,健全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激励制度确保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有序进行,是共同体组织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要根据共同体的学习情况,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员按照不同的评价标准,并结合学生、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反馈开展对于班主任的综合评价。同时,要坚持严格要求,对表现不合格的班主任及时指导,不因师资短缺而降低共同体组织的整体质量要求。此外,学校应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结合物质与精神奖励,树立优秀典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激励要求,以确保制度的公平合理。

最后,学校应营造开放民主的文化氛围。农村中学普遍是以命令的方式领导班主任,忽略了班主任自身的主体性,拉长了学校与班主任的距离。为推动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学校需改变组织领导方式,由垂直化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减少行政干预,采取激励机制,鼓励班主任自主自觉参与共同体活动[8]。同时,学校应重视班主任素养的发展,尊重并采纳其建议,将话语权、决策权交还班主任,倡导共享交流和合作进步。

4.2. 从内部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4.2.1. 转变落后观念,重视提升专业素养

农村中学班主任应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技能,增强专业信念,完善专业情感,转变学习态度,并在实践中寻求发展。同时,加强与共同体成员的交流,利用共同体资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农村中学班主任还需要深化对共同体价值的认识,自愿接纳共同体的目标,明确共同体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指导作用,明白个人的专业化发展依赖于共同体组织的帮助。班主任自身观念的转变和专业素养的发展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基础环境。

4.2.2. 改善心智,增强发展意识

心智模式是共同体成员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的体现。在农村中学班主任参与共同体组织研修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成员的心智模式差异显著。有些班主任,对于共同体的研修活动都表现出消极态度,忽视了人和事物不断前进的规律,一直沿用陈旧的知识和经验。事实上,他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农村中学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共同体组织的研修活动,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重新建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索专业发展知识的勇气,提升教育智慧,并乐于交流与合作。这将有助于他们满足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持续的专业成长。

增强专业发展意识是实现共同体成员专业水平突破的关键,也是共同体组织建设的基石。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旨在将成员的实践与其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经历一个“实践、反思、学习、研究、再实践”的循环过程[9]。实践是获取实践性知识的唯一途径,班主任通过个人经验的积累,在处理问题时展现出独特的智慧和特质。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全面反思日常教育管理的行为与过程,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教育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新问题,使概念更加具体化,再将这些具体概念应用于实际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从而在循环往复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4.2.3. 加强对话,增强合作意识

协商对话是共同体成员之间互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充分利用团队资源,主动与其他成员进行深度交流,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从而更有效地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助推个体的专业发展。成员还需增强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努力营造积极的合作文化,进而提升组织的凝聚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共同体应首先尊重每位成员的主体性,强调合作文化的重要性,并引导成员打破隔阂,减少表面合作,消除恶性竞争,追求深度协同与共赢[10]。通过积极交流、资源共享,形成发展合力,以组织目标为指引,提高研修活动的有效性,推动个人与群体的共同进步。

5. 结语

加强“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行之有效地能够促进农村中学班主任专业持续发展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农村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依赖于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作为实施指南,更需要促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研修机制的演变,同时还要为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提供专业发展的“脚手架”[11]。而这样的成长“脚手架”,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每位班主任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添砖加瓦,用心血和智慧编织出更为坚实的支架。只有这样,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才能在农村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发挥持续地促进作用,切实成为农村班主任的研修学习组织与专业提升平台。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乡镇中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构建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2023600)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19(s1): 2-5.
[2] 黄超, 谭河华. 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中职班主任育人共同体建设的策略与路径探索[J]. 教育科学论坛, 2023(30): 71-75.
[3]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 郭进隆, 译.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1998.
[4] 李红. 工作坊式的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 2017(9): 58-60.
[5] 李红. 建设区域班主任研修共同体促进农村班主任专业发展[J]. 基础教育研究, 2016(11): 1, 5-9.
[6] 赵健. 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7] 李志欣.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薄弱学校如何治理[J]. 人民教育, 2020(12): 52-54.
[8] 肖称萍, 李一鸣.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及实践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 42(30): 48-52.
[9] 杜静, 常海洋.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之价值回归[J]. 教育研究, 2020, 41(5): 126-134.
[10] 许婕. 班主任学习共同体的长效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20.
[11] 佐藤学. 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M]. 钟启泉,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6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