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以人教版必修1“Welcome”为例
Interdisciplinary Unit Theme Teaching Based on Core Literacy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Taking the Compulsory Cours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Volume 1, Starter Unit 3 “Welcom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for a Case
摘要: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新时代义务课程标准的亮点,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是实现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最有效组织形式。文章在2024版义务教育新教材落地实施的背景下,通过厘清跨学科主题教学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内涵价值,以24版新教材必修1预备三单元“Welcome”的为例,将两种方法有机整合起来,从确定单元主题–重构单元内容–确立单元目标–巧设单元项目–落实单元评价建构初中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新路径,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Abstract: Interdisciplinary Theme Learning is the highlight of the Compuls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the new era,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core literacy training. The Unit-Integrity teaching is integrated, related and developmental, and is the most effective form of organiz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Themes Teachi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24 edition of the compulsory English textbook, we try to integrate Interdisciplinary Theme Teaching and Unit-Integrity teaching by clarify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nnotation value of these two methods, and then plan to construct a new path of Interdisciplinary Unit Theme Teach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e take the Compulsory Cours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Volume 1, Starter Unit 3 “Welcome” as a Case to elaborate the method from determining the unit theme, reconstructing the unit content, establishing the unit goal, setting the unit project, and implementing the unit evalu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nglish core literacy.
文章引用:杨红.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以人教版必修1“Welcome”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11): 584-58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11841

1.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在课程内容上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单元为组织形式,加强各学科联系,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1]。24版新教材在落实新课标单元整体设计、主题引领等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整合教学内容,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新教材虽然没有明确呈现跨学科内容,但在编写理念、内容安排、活动设计、评价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出跨学科性质。如在编写上实现了探究式、综合式的跨学科转向,内容上涵盖多学科主题,增加项目学习板块,活动设计体现出综合实践性,评价体系呈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多维样态。尽管许多教师已经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针对新教材进行了新的教学探索,但是当前单一教学模式引领下的教学仍然存在教学目标模糊化、内容碎片化、过程表层化、评价形式化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在厘清跨学科主题教学与单元整合教学内涵价值的基础上,整合两种教学模式,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确定单元主题、重构单元内容、确定单元目标、巧设单元项目、落实单元评价出发探究初中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路径。

2. 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的研究基础

2.1. 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的内涵

任学宝认为跨学科主题教学是在坚持学科立场的基础上打破学科界限,以主题为载体,统筹两门及以上学科内容,通过问题导向的整体设计与实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与实践[2]。李序花认为跨学科主题教学是基于某一特定主题,设定跨学科教学目标,利用跨学科概念组织不同学科知识,通过任务链的方式展开对复杂问题的探究实践,并对其产生创造性理解,从而形成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3]。由此,跨学科主题教学是一种基于课程整合理论的多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科本位的基础上,以主题为引领,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动态评价,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深入解读教材与学习需求,围绕特定主题,整合教学资源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主题统领、各个语篇子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的过程[4]。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整体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的,由“大观念”统摄的偏向整合取向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设计主要由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动态评价等要素构成。因此,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超越学科边界,涵盖多学科知识与实践的复杂理念,在整合语言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围绕主题意义统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2. 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的价值意义

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兼具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关联性特性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它既是促进课表理念在新教材中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又是强化综合实践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2.2.1. 落实课标理念,适配新版教材

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价值导向的,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之下的主题考虑、跨学科关联、活动与评价实施。该教学方法是在综合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与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下应该应运而生的,是新课标理念落实于教学实际的实践手段。2024年版义务教育教材作为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教材改革的最新成果,显现出新课标的价值内涵,由此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方法在教学理念、内容构成、活动设计等方面体现出了教学方式与教材的高度耦合,对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有重要作用。

2.2.2. 深化实践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既有实践性又有综合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无可代替的育人功能。基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实践活动浅层化等问题,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的绝对优势在于通过单元整体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理解感知、实践应用、迁移创新等连续性实践探索中提升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科素养发展的生态闭环,使学生具备未来社会生活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3. 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的设计路径

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是跨学科主题教学理念与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双向互补的与24版新教材高度适配的理想教学模式,在深入分析教材、综合两种教学模式特点的基础上,从确定主题单元–重构单元内容–关联跨学科内容–确立教学目标–设计单元任务–落实单元评价出发,结合2024年义务教育教材必修1预备三单元“Welcome”为教学案例,设计初中英语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路径。

3.1. 确定单元主题,划分单元课时

主题是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根本遵循。主题的确立要以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需求、教材内容结构的综合分析为主要依据。课标将主题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并以此划分了若干主题群及子主题。2024版新教材单元主题丰富,关联现实生活,该套教材必修1预备第三单元“Welcome”隶属“人与自然”范畴且涉及“感受自然风光,热爱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观念。学生处于小升初衔接阶段,对大自然有着天然好奇心,且在小学阶段经常参加农场实践活动,对农村自然环境较为熟悉,因此人与自然的主题较为贴近学生生活。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与价值观念,人与自然主题大观念下的认知描述完成设计农场项目的过程中,整合学科与跨学科知识,树立热爱与尊重自然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符合核心素养发展理念。在分析该学段学生学习需求、认知水平和教材构成的基础上,确定单元主题及子观念,如图1“Welcome”跨学科单元主题观念图。

Figure 1. Table of interdisciplinary unit theme concept map

1. “Welcome”跨学科单元主题观念图

3.2. 立足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一起点又是一堂课的终点,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关键。新课标强调:单元育人蓝图的实施需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目标体系的建构。因此各层级教学目标需要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维度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时内容,促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以本单元为例,本单元教学目标分别从核心素养四维度划分为表1“Welcome”的跨学科单元主题课时目标设计及单元目标分别是:1、能够掌握元音发音,动植物词汇知识,听懂动植物相关语篇话题,获取归纳语篇信息,并能恰当地使用特殊疑问句描述动植物,描写介绍农场。(语言知识) 2、能够了解农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情况,体验农村自然风光,树立热爱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文化意识) 3、能够理解概括多模态语篇的关键信息,推断作者情感态度,辩证看待快乐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自然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价值判断。(思维品质) 4、能够积极参与实践,借助网络资源获取更多农场信息,选择恰当的策略和方法监督、评价、调整学习进程,完成农场设计的项目任务。

Table 1. Table of “Welcome” interdisciplinary unit theme lesson objectives

1. “Welcome”的跨学科单元主题课时目标设计

课时目标

语言能力

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

拼读课

能够认读、拼写动植物及数量的词汇;能够获取听力语篇的主要内容;能够使用特殊疑问句描述动植物。

能够了解基本农作物,感知自然物种丰富,形成对大自然的敬畏。

能够归纳语篇农作物的关键信息,推断语篇主题意义。

能够调动所学农作物知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有意识监控调整语言错误。

第二课时

语音课

能够正确默写五个元音字母在闭音节中的字母与认读元音字母;能够用正确元音及语调阅读颂歌。

能够体会颂歌韵律的优美,感受阳光、动物、等自然风光的美好,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

能够区分五个元音字母的发音;推断出作者对自然的情感。

能够保持学习兴趣,采用合适策略监控语音错误,调整元音发音。

第三课时

读写课

能够根据主语数量的变化,掌握名词单复数的用法;积累介绍农场的句型;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农场的数量种类表达自然的意义。

能够在语篇关于农场的描述体会大自然对快乐生活的意义。

能够归纳语篇的关键信息;推断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独立思考自然对人类的意义。

能够使用快读和略读策略及图片快速获取文章关键内容;分享的过程中有意识调整语言错误。

第四课时

项目课

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准确地描述农场的动植物、数量及颜色。

能够在设计农场的过程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能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设计自己的农场。

能够制定设计方案,合作分工,收集信息资料,并在实施过程不断反思改进任务成果。

3.3. 巧设单元项目,关联跨学科知识

素养具有综合性、整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很难通过单一的知识主题或学习方式进行培养[5],因此具有高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性的单元项目是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该套教材各单元整体上以主题为引领,问题为线索,并在内容结构上设置了项目板块,因此开展单元项目活动也是适应新教材内在要求。单元项目的在学情与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单元主题观念,以单元目标为导向,细化课时活动任务,有效关联跨学科内容,在综合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以“Welcome”为例,该单元项目见表2“Welcome”的跨学科单元主题项目任务设计。

Table 2. Table of “Welcome” interdisciplinary unit theme project

2. “Welcome”的跨学科单元主题项目任务设计

单元

项目

课时

子任务

任务内容

关联跨学科 内容

知识点

设计自己的农场,以图画形式呈现并配有文字介绍。

第一课时

听说课

创编对话,角色扮演

识别常见农作物,了解其生态意义;创编对话询问农作物及数量并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

地理农业知识

英语语言表达

艺术视觉演绎

常见动植物词汇

数字;特殊疑问句及回答

第二课时

语音课

创编一首韵律诗

区分并替换元音发音相似的词汇,创编颂歌。

语文韵脚知识

英语语言知识

音乐艺术表达

认读五个元音字母及元音在闭音节中的发音;

区分元音字母中的发音。

第三课时

读写课

描写叔叔的农场

根据图片提示的动植物种类、颜色、数量,用所学语言知识描写农场。

数学运算知识

英语语言表达

主语变化及名词单复数的变化使用;介绍农场的关键句型。

第三课时

项目课

设计自己的农场

通过网络收集农场相关资料,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设计农场方案,文字介绍农场,图画展示设计成果。

英语表达能力

生物生命知识

信息收集知识

美术设计知识

词汇:动植物、数字及颜色

句型:特殊疑问句及介绍有关句型

语法:名词单复数

3.4. 落实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评”是教学评一体化整体教育观念的关建一环,发挥着监控与调控教学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与依据。全过程、整体的评价体系是落实核心素养,组织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的重要保障,更是学生获得感的重要源泉[6],整体性的评价表现在素养导向下评价目标、评价标准与教学目标的高度一致性,而全过程的评价体系体现在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存在紧密联动。以“Welcome”为例,该评价体系主要包含教学活动、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活动及评价主体五环节。如在第一课时创编对话,角色扮演活动中,根据四维教学目标评价目标与标准分别设置为:创编对话、进行问答角色扮演;能够在小组和活动中进行动植物问答,发音准确,语言知识使用正确,语意表达充分流畅。其次评价主体分别通过观察、提问、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师评、自评、互评等活动,从而形成全过程、多主体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4. 结语

在新教材与新课标理念配套的背景下,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是实现当前教学改革中教学设计整体化与教学理念跨学科转向的关键一招。该教学模式围绕主题观念,以单元为单位整体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目标、项目任务与评价体系,从主题选择–目标确定–任务划分–评价实施等维度构建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模型。以新教材必修1预备第三单元“Welcome”为例的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培养了英语学科本位的语言关键能力,自主学习参与的必备品格,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了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的育人功能,呈现了核心素养视角下跨学科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1-48.
[2] 任学宝.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内涵、困境与突破[J]. 课程·教材·教法, 2022, 42(4): 59-64+72.
[3] 李序花, 冯春艳, 马红亮, 等. 跨学科主题教学: 基本内涵、价值向度及设计路径[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3, 24(6): 1-6.
[4] 王蔷, 周密, 蔡铭珂. 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1, 44(1): 1-7.
[5] 伍雪辉. 大单元教学的内生逻辑与实践立场[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2(4): 91-96.
[6] 蒋立兵, 王依然.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困境与超越路径[J]. 当代教育科学, 2023(7):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