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视角下贵州省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Industry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Guizhou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mmerce
摘要: 随着电商经济的崛起,油茶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的关键部分,其在线销售和推广变得至关重要。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国重要的油茶产区,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扶持,具备油茶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但是,从电商角度来看,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在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在电商视角下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尽管黔东南州油茶产业拥有资源优势,但在电商平台应用、物流配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油茶生产标准化、培育龙头企业、创新产品研发、提升品牌知名度等对策,以促进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和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路径,尤其是在电商平台上的拓展和优化。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commerce economy, the online sales and promotion of the camellia industry, a key segment of specialty agriculture,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rucial. Qiandongnan Prefecture in Guizhou Province, an important camellia production area in China, is endowed with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policy support, indicating substantial pot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ellia industry. However, from an e-commerce perspective, the camellia industry in Qiandongnan faces deficiencies in leveraging e-commerce platforms for market expansion and brand building.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e,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camellia industry in Qiandongnan from an e-commerce viewpoint.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despite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the industry encounters challeng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commerce platforms, logistics and distribution, brand building, and market promotion.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proposes strategies such as enhanc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amellia production, nurturing leading enterprises, innovating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brand visibility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amellia industry. Employing literature review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this study provid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ellia industry in Qiandongnan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iming to offer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erms of expansion and optimization on e-commerce platforms.
文章引用:罗利平. 电商视角下贵州省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6220-6229.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860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商经济的蓬勃兴起,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全球化的重要力量[1]。油茶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贵州省黔东南州,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成为中国油茶的主要产区之一。该地区油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国家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在种植技术、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电商领域的应用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特别关注电商经济如何为油茶产业提供新的增长点,以及如何通过电商平台提升油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3]。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本研究全面梳理了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的发展背景、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政策制定者、产业从业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推动油茶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尽管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种植技术水平的不均衡、加工技术的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营销渠道不畅等问题逐渐显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4]。特别是在电商经济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如何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成为黔东南州油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贡献。经济上,通过推动油茶产业与电商平台的深度融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5];生态上,推广油茶种植有助于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6];社会上,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7]

最后通过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本研究全面梳理了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的发展背景、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政策制定者、产业从业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推动油茶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研究内容包括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规模、油茶产业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提出促进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期望为黔东南州乃至全国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特别是在电商经济方向的探索。

2. 文献综述

油茶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国际学术界,特色农业的发展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为特色农业的全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不仅阐释了国际贸易中各国根据自身优势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性,也为特色农业的区域布局和发展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艾伯特·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进一步指导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发展策略的制定[8],强调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产业或区域的优先发展对于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美国经济学家斯科特·斯文顿(Scott Swinton)从农产品市场的结构和机制层面研究了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市场信息和市场准入等因素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为农业产业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9]。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农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整合,以及为农业产业化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的增加来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此外,国外学者对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的经济效益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关注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的经济效益,提出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地方资源、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和农民技术特长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农业产业进行发展。

国内学者对特色农业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涵盖了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多个方面[10]。这些研究不仅探索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还关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特色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11]。特别是对油茶产业化的研究,国内学者聚焦于油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种植技术到产品加工、市场销售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油茶产业化的实践和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分析。这些研究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指导,促进了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增长。

随着电商经济的兴起,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电商平台如何改变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如何通过在线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油茶产业领域,一些研究开始探讨如何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油茶产品的推广和销售[12],以及如何通过电商渠道收集消费者反馈以指导产品的创新和改进。然而,现有研究在油茶产业与电商经济结合方面的探讨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在黔东南州这样的特色农业区域,如何有效利用电商平台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油茶产业全产业链的系统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产业政策和管理模式,以推动油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13]。同时,也需要关注油茶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多重作用,以实现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产业的整体优化。特别是在电商经济背景下,如何利用电商平台和数字营销工具,提升油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将成为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

3. 贵州省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自《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出台以后,黔东南州重点打造锦屏、黎平、天柱、从江等8个油茶产业县。自2020年起,州级财政每年统筹落实1000万元,用于奖补在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发展中成效明显的经营主体,全力推动林下经济和油茶产业发展。

其次贵州省黔东南州作为中国油茶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油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全州油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稳步增长,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实施。政府不仅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培训,还积极推动油茶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同时,油茶产业协会和合作社的成立,为农民提供了组织化管理和市场对接的平台,促进了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工企业的引进,进一步提升了油茶产品的附加值。然而,尽管取得显著成效,黔东南州油茶产业仍面临品种单一、技术和管理水平不足、市场开拓不畅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等挑战。

图1图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8年至2021年间,贵州黔东南州的油茶种植面积和产值在不断增长,其中油茶产值在2018年到2019年,增加了1.85亿,增幅为13.42%;2019年到2020年,增加了

数据来源: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Figure 1. Camellia planting area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from 2018 to 2023

1. 2018~2023年黔东南州油茶种植面积

数据来源: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Figure 2. Camellia industry output value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from 2018 to 2021

2. 2018~2021黔东南州油茶产值

1.91亿,增幅为12.23%;2020年到2021年,增加了2.95亿,增幅为16.81%。三年的增幅都在10%以上,三年平均增幅达到了14.15%,到2023年底,全州油茶累计面积达169万亩,居全省首位,同时由中国农业农村网发布的2024年初的数据,油茶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了29亿元,这说明黔东南州的油茶产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近几年来,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大。首先体现在黔东南州建立了油茶产业协会和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油茶产业的组织化管理和协调。协会和合作社可以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提高油茶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当前黔东南州油茶产业最常见的几种经营模式:

第一,个体农户种植和销售模式。许多农民以个体经营的方式种植油茶树,他们自己负责管理和收获油茶果实。一些农户直接将油茶果实销售给油茶加工企业或批发市场,从中获取收入。例如黔东南州天柱县依靠“村集体 + 合作社 + 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野生油茶林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油茶林下套养土鸡的方式作为助农增收的载体,从而实现产业增效、土地增值、农民增收。

第二,合作社种植和销售模式。农民可以组成油茶种植合作社,共同投资种植油茶树并分享收益。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市场渠道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益和产品质量。合作社通常与油茶加工企业或销售商建立合作关系,将油茶果实集中销售,增加农民的议价能力。例如黔东南州三穗县采取“国有公司 +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 家庭林场”和“反租倒包”模式引导群众参与入股合作分红,提高群众收益。

第三,油茶加工厂和销售商模式。一些企业在黔东南州建立油茶加工厂,将农民提供的油茶果实进行加工,生产油茶油和其他油茶制品。这些企业可以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提供收购价格和技术支持。加工企业通过销售油茶产品获取利润。例如位于黔东南州黎平县中潮镇工业园区的贵州久晟油茶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个体农户、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等签订合同,从他们手中购买油茶的原料,如油茶果实或油茶籽。然后在加工厂将购买的油茶原料进行加工处理,包括清洗、去壳、烘干、压榨等工序,提取油茶油和其他油茶产品。最后将加工所得产品引入不同的销售渠道和市场。

第四,旅游 + 油茶体验模式。随着油茶产业的发展,一些农户和企业将油茶种植与旅游业相结合,提供油茶观光和体验活动。游客可以参观油茶园、参与采摘和加工活动,了解油茶文化和历史,并购买相关产品。这种模式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并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例如黔东南州锦屏县依托偶里乡云照村建设锦屏有机油茶庄园,打造休闲观光、油茶文化体验、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山地高效农业综合体,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实现卖茶油和卖“旅游”双赢。

其次黔东南州建设了一些油茶示范基地,用于展示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为农民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这些基地还可以作为农民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促进油茶产业的良性发展。黔东南州有16个县(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其中黎平、锦屏、天柱、从江、榕江和岑巩为油茶籽的主要产区。在基地建设中,按照“采伐指标跟着产业走”的原则,对规划适宜油茶种植并符合采伐条件的商品林,优先安排采伐指标并予审批。如:岑巩把油茶作为乡村振兴两个主导产业之一,按照“五个三”(三级联动、三重保障、三方参与、三化融合、三期衔接)工作机制,凝聚了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发展创新,全县现有油茶林9万亩,有百亩基地121个、千亩基地10个,在2021年年底,新建成百亩基地15个、千亩基地3个。在2021年黔东南州油茶基地新造任务为30万亩、改培任务为18万亩,截至2021年底全州已落实可实施建设用地21.98万亩,完成基地新造4万亩、改培1.68万亩。为了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2022年黔东南州进一步扩大油茶基地规模,提升基地质量,提高林分产出率,大力推进油茶基地新建和改培,围绕今年30万亩(新建15万亩,改培15万亩)基地建设目标,积极培育建设主体,强化建设用地落实,大力筹集建设补助项目资金。截至5月底,建设用地全部落实,筹集政府补助项目资金1.46亿元(其中,新造1.1,改培0.36),为基地建设提供要素保障。全州通过油茶新造和低产低效林改培共完成基地建设20.86万亩(其中,新建10.79万亩,改培10.07万亩),任务完成率69.5%。通过“良种良法”推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基地高效发展,全州建成300亩以上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22个,其中,300亩以上基地13个,500亩以上基地7个,1000亩以上1个,2000亩以上1个。根据图3相关统计数据可知,黔东南州2018年的油茶基地总面积为13.78万亩,到2019年增长到15.63万亩,增加了13.4%;再从2020年的17.54万亩到2021年的20.49万亩,增长率为16.8%。可知油茶基地的建设增长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数据来源: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Figure 3. Total area of camellia base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from 2018 to 2021

3. 2018~2021黔东南州油茶基地总面积

最后是黔东南州致力于打造油茶产业链条,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程管理。通过建立油茶收购、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体系,促进油茶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油茶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政策支持、种植户的参与,更要有科技作支撑,也要有龙头企业来带动。目前全州正常运行油茶加工企业10家(其中,黎平4家、天柱2家、锦屏2家、从江1家、榕江1家),年加工茶籽能力4.2万吨。贵州久晟油茶科技有限公司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产业链综合开发为理念,建设油茶有机种植基地、科创中心、精深加工中心、油茶主题农旅融合中心等板块,快速助推全州油茶产业提质升级,该公司于2020年10月底投入生产,公司在行业内创新性的建立了油茶鲜果规模化前处理生产线,实现油茶鲜果从脱壳、清洗、烘干到压榨制油全程自动化,最大程度保持茶籽原料的新鲜程度,解决了传统堆沤摊晒模式时间长、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大、茶籽易污染的难题,公司通过“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目前该公司已与县内5个乡镇(街道) 19个村共同联建有机油茶基地5.2万亩,覆盖农户近万户。

截至2023年底,黔东南州共有油茶育苗企业26家,育苗面积920亩,年培育油茶优良无性系嫁接容器苗3500万株,年出圃两年生以上油茶优质苗1800万株,为全州油茶产业用苗提供了保障。2023年,黔东南州加工茶油0.56万吨。由表1可知,为全力打响“苗侗山珍”公用品牌,全州注册有“黔金果”“贵香源”“贵州红”“侗坊”“云照山”“潘鳌”“大歌”“颐民”“黔山玉液”和“风采”等一批原生态山茶油商标,其中“锦屏茶油”“天柱茶油”“黎平茶油”获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Table 1. Brand building status of leading camellia processing enterprises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1. 黔东南州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品牌建设情况

公司名称

品牌名称

贵州黔香园油脂有限公司

贵香源

贵州乔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侗坊

黎平县霞宇油脂有限公司

黔金果

贵州省永兴科技有限公司

颐民

锦屏县金秋山茶油农民专业合作社

锦屏茶油

贵州恒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天柱油茶/贵州红

来源: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网。

4. 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油茶品种单一

黔东南州的油茶产业,作为地方农业经济的支柱之一,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品种单一性问题突出,山茶油茶作为传统种植品种,由于种植习惯、技术支撑不足以及市场导向等因素,限制了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这种单一性不仅影响了油茶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也限制了产品多样性的发展。

4.2. 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我国油茶主产区,油茶产业一直被认为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油茶产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并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 缺乏科技支撑:部分农民在油茶种植过程中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油茶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相对滞后,缺乏针对当地气候、土壤和病虫害等问题的科学解决方案。同时,科研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支持和服务也相对不足。

(2) 农民知识水平和技能匮乏:油茶种植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相对较低,缺乏对油茶种植和管理的系统培训。他们可能缺乏对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修剪等方面的正确理解和操作技巧。同时,传统的种植习惯和经验传承模式限制了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应用。

(3) 资金和设施条件的限制:部分农民面临种植设施和资金方面的限制。油茶种植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购买种苗、农药、肥料等,以及建设必要的温室、水源和灌溉设施。缺乏资金和设施的支持使得农民无法充分发挥种植技术的效益。

(4) 缺乏信息和技术交流渠道:农民缺乏获取最新种植技术和管理信息的渠道。缺乏与科研机构、农技人员和其他农民的交流和合作机会,限制了他们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应用。

4.3. 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相对薄弱

黔东南州油茶加工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技术落后,产品长期得不到更新,这导致了其品牌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油茶产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对于油茶果实的提取、炒制、压榨等加工过程,缺乏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应用。这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口感和营养成分无法达到最佳状态。其次由于油茶产业的产品多样性较低,主要以油茶油为主要产品,缺乏其他油茶制品的开发和创新。缺乏产品多样性限制了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并且因为其技术的落后,其生产的油茶产品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其三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缺乏知名品牌和市场推广力度。由于品牌建设的不足,油茶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相对较低,难以在市场上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渠道和宣传手段,使得产品的推广受限。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导致油茶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这给消费者选择带来了不确定性,也限制了油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4. 市场开拓和营销渠道不畅

黔东南州油茶产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然而,该产业在市场开拓和营销渠道方面存在一些不畅的问题。首先黔东南州油茶产业虽然已经在该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并不够有名。这意味着很多消费者甚至不知道这个品牌或者不知道这个品牌的质量和特点,从而不愿购买或推广这种产品。其次油茶是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和布置。但目前,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的营销渠道相对较少,特别是在线上营销方面,品牌的推广和销售方式也比较单一。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该产业的市场开拓和营销。其三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这导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不够稳定。此外,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只有简单的加工和包装。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消费者需要更多的产品附加值来满足个性化和品质化的需求。最后,政策和法规也是制约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政策和法规不利于企业发展,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影响。

5. 贵州省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5.1. 强化品种优化与引进

为提升油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需大力推广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油茶新品种,如湘林210号、长林53号等,逐步淘汰传统低产品种。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先进的油茶品种进行本地化试验和示范种植,以提高产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品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5.2. 提升种植技术与管理水平

组织定期的油茶种植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提高农民对油茶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14]。采用“理论学习 + 基地教学”的模式,加强实践操作培训,确保技术落地生根。此外,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林业专家服务组,深入各县(市)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项目建设服务。加强与中林科院亚林所、贵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油茶种植、加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5.3. 加强产品加工与品牌建设

引进先进的油茶加工设备和技术,提升油茶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效率。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油茶精深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15]。同时,鼓励企业进行油茶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如油茶化妆品、保健品等,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在品牌建设方面,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广告、展会、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5.4. 利用电商拓展市场与营销渠道

在销售渠道方面,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应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结合线下传统销售网络,实现多渠道销售。建立和强化品牌形象,通过专业化的市场推广策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度[16]。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进行产品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并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以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

在电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黔东南州油茶产业需要积极拥抱互联网,利用电商平台的广泛覆盖和便捷性,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可达性。通过线上营销和社交媒体推广,增加品牌曝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应重视线上消费者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此外,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确保产品快速、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这些措施,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可以更好地适应电商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6. 结论

油茶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树种,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地区的地形特征虽然带来了土地利用上的挑战,但同时也孕育出了品质卓越的油茶籽油,其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植物固醇等成分,满足了市场对健康食品的需求。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扩大,黔东南州拥有了发展油茶产业的原材料基础,但资金投入不足、良种配置不均、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以及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电商经济日益成为主流的今天,黔东南州油茶产业的发展对策应当与电商平台紧密结合,以实现产业的突破和升级。首先,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和企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油茶产品的销售,降低传统市场的依赖,拓宽销售渠道。其次,创新发展模式,如建立油茶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渠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优化产品的包装和配送流程,确保油茶产品能够快速、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

此外,加强油茶品牌的线上推广和营销,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营销工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线上市场调研,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指导油茶产品的创新和开发,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推动油茶产业与电商经济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解决传统销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够为黔东南州油茶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华林. 多功能乡村理论视角下的抵边乡村振兴路径研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 23(6): 22-33.
[2] 曹镓玺, 乔蕻强. 村民关联度对特色农业种植农户支持度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1): 157-164.
[3] 张家源. 融安县油茶产业地域性发展策略[J]. 南方农业, 2024, 18(16): 85-87.
[4] 王诗丰, 张峰玲, 叶婷婷. 加快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青田县乡村振兴[J]. 中国林业产业, 2023(5): 28-29.
[5] 张元. 农村电商在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中的应用——评《当代农村经济管理实务教程》[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40(13): 258.
[6] 汪智勇. 潜山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南方农业, 2024, 18(8): 78-81.
[7] 钟蓉蓉. 油茶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策略[J]. 园艺与种苗, 2023, 43(11): 96-98.
[8] (美)艾伯特∙赫希曼. 经济发展战略[M]. 曹征海, 潘照东, 译.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1: 144.
[9] Peralta, A. and Swinton, S. (2016) Food vs. Wood: Dynamic Choices for Kenyan Smallholder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Research, 5, 97-108.
https://doi.org/10.5539/sar.v5n1p97
[10] 曹晖.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 以湖南省为例[J]. 山西农经, 2024(16): 196-198.
[11] 王鲁明. 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N]. 青岛日报, 2024-02-05(002).
[12] 周世武, 冯伟. 舒城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 安徽林业科技, 2023, 49(4): 51-53.
[13] 鲁赛, 郭晓春, 贾代顺, 等. 云南油茶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J]. 林业科技通讯, 2023(9): 17-21.
[14] 陈华. 玉屏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8): 67-69.
[15] 李强, 蒲元恩, 李亚辉. 恩施市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策略[J]. 山西农经, 2024(15): 183-187.
[16] 韦凯梅. 乡村振兴背景下容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分析[J]. 新农民, 2024(14):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