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及税务信息化管理研究
Research on Tax Risk and Tax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经济环境也变得多样而复杂。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相较于大型企业,由于缺乏发展经验和管理,往往面临着一定风险,税收风险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税务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金税四期”正式施行后,企业的税务系统将向全数据、全业务、全流程方向转变。税务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税务效率,对税务风险也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可以着眼税务信息化,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首先概括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整理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指出税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义,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在信息化时代应对税收风险防范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也为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fully stimulated the vitality of the market, and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has become diverse and complex. As a vital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ten face certain risks due to lack of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management compared with large enterprises, and tax ris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At present, tax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especially after the offici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urth phase of golden tax”, the tax system of enterprises will change to the direction of full data, full business and full process. Tax informatization can not only improve tax efficiency, but also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ax risks, so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n focus on tax informatization and optimize tax risk manageme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 as to promo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ax risk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irstly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enterprise tax risk management, summarizes and sorts out the causes of tax risks by consulting relevant materials,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ax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help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tax risk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provide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文章引用:窦文轶.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及税务信息化管理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6419-6432.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881

1. 引言

近年来,税务风险管理受到广泛的关注,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及提高就业率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存在很多问题。管理能力欠缺、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薄弱,风险承担能力欠缺等问题较为显著。国家新财税政策改革后,部分中小企业因未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受到惩罚,企业资产和市场信誉受损。除此之外,部分中小企业内部尚未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缺乏相关认知,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中小企业如何通过税务信息化管理有效防范和降低税务风险给出对策和建议。最后,以某中小企业为例,分析其经营涉及的税务风险及对策,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可参考的方案。前期企业可以通过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检测出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维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如果税务风险管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信誉和资产。因此企业应该把税务风险管理当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做好风险防范和预警,以便及时识别和评估,对税务风险进行全方位管控。

2. 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被激发,经济发展环境变得复杂,作为国民经济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也受到影响,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然而,中小企业自身在税务管理和监督上存在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风险几率。

2.1. 税务风险原因研究

① 从企业管理制度出发。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侥幸心理,玉秋兰[1],王云[2],何晓伟[3],邱月洪[4]研究发现,部分中小企业在实操中把和税务代理单位的关系处理放在首位,对于税款则是可缴可不缴的态度,可见中小企业存在纳税意识薄弱、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不重视等问题。一方面,在会计核算问题上,部分中小企业核算制度不够完善,Donelson的研究指出,在理想层面,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达到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但是筹划的合理度非常重要,且风险不可估量,因此企业应当及时制定税务风险控制机制[5];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不够,缺少对纳税正确、系统的认知,Krueger Dirk针对部分真实案例进行研究,在大量针对会计与税收的定量分析下,认为企业财务会计水平的高低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财务人员需要掌握各类会计、税务知识,才能有效降低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税务风险,实现利益的最大化[6]

② 从企业风险意识出发,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合格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与管理理念和风险偏好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褚楚[7]、吴佳[8]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认为问题之一是高管税务风险意识淡薄,税务人员属于财务部门,会降低税务人员的独立性。吴笛[9],黄德均[10],程静[11]分析我国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税务发展的问题之一是中小企业企业本身税务风险意识淡薄。虽然有很多中小企业逐步完成了自查机制,也有自己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但仅仅是表面工作,无法起到切实作用,反而加大了税务风险。另外,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与税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给税务风险管理带来了障碍,也影响了财务部和税务部的有效的沟通。部分中小企业的审计部门甚至从未开展过相关调查工作,内部监察流于形式,当然很难发挥实际作用。张丽霞[12],郭普明[13],许文建[14]认为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使得税务风险不断增加。一方面,部分经营者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知偏离了财务成本和经济利益的基本原则认为即使花费很多资源和时间,也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严格监督,许多系统只能满足表面的限制标准,缺乏特定的控制约束机制,导致企业无法充分利用税务风险管理。另外,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目标难以确定。很多中小企业在管理和管理税务风险时,要求员工把税收负担控制在最小限度,为了降低税负放弃难得的投资机会,企业的发展眼光不够长远。部分企业还设定了税收风险管理和管理目标,只不过是最小化税收负担的目标的优化和修正,将税后利润最大化。

2.2. 税务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① 从企业风险意识出发。史鑫[15]表示企业必须确立并强化法人税务风险的认识。税务风险在企业生产和运营的所有环节都会存在,但可以控制和预防。企业经营者必须对税务风险有整体认识,在企业制度和战略两个层面表现出来。税务计划有特定的目标,但是并不能完全排除税务风险。经营者需要经常注意风险,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风险。企业的内控系统保证的企业的运行,保护各项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助于形成有效的管理系统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提高领导能力,防止企业管理水平、战略错误和好意的重要保证。首先,必须确立明确的公司内各职务的责任并设定的责任机制,公司的各员工对税务风险防止措施负责。

② 从企业管理制度出发。王江勋[16],付倩倩[17],Jing-Hui DUAN,Yu-Le PAN [18]认为,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和监督,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小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上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缺乏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研究中指出,企业应该尽早确立税务风险管理的概念,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的目的。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按照规定来登记处理相关的财务事项。其次要密切关注新出台的环境政策,特别是有关于税收优惠的政策,最后,在充分了解各项涉税事物的前提下,实施合规的税收筹划。同时,规范税务风险管理行为,做出正确的识别和评估。最后,通过加强对人员的培训来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③ 从信息沟通角度。陈丽萍认为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税务风险监控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19]。黄敏基于COSO-ERM框架,从税务风险管理文化、税务风险策略和目标制定、企业经营活动中税务风险管控、税务风险管理框架绩效监测评议与相应修订、税务风险信息沟通和报告五大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优化措施[20]。玉秋兰(2019) [1]认为,企业需要建立和改善企业税务信息通信渠道。企业信息通信渠道的改善有两个方面。一是渠道的制度保证公司首先编辑与企业相关的税务知识,建立一系列外部信息通信机制。与外部税务当局及相关机构交易时,他们可以理解相关的税务知识及税法及方针。公司需要及时更新税务相关信息,法务信息是为了享受因相关政策变更而带来的优惠政策,而事先防止和管理税务风险企业应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企业系统内的内部信息交换,及时将税务风险信息直接反映到企业身上。二是打破各个部门和层次之间的沟通壁垒并且有效的对应。税务风险管理是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活动,税务处理和财务会计复杂,掌握税务方针更加困难,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相对较高,因此,企业应该开展相关的培训,训练各位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

④ 从税务信息化角度。吴佳[8]认为,税务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是构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问题之一。信息化时代,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不但引领业务和组织的变革,也为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从整体来看,税务信息化可以分为四类,即发票、费控、财务、税务。税务信息化不仅可以提高税务效率,对税务风险也会产生深远影响[21]。“金税四期”环境下,部分学者针对中小企业的财税风险进行讨论,指出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应对财税风险[22],认为政策环境的变化对税务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精准监控、税收治理智能化、发票电子化等方面[23],在这一点上,中小企业的弱势体现在缺乏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库存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申宇冰[24]从技术适应性风险、信息安全风险、运营复杂性风险、合规成本风险及信用风险五个方面讨论中小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并指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强化技术投资、构建健全信息安全体系、扩大内部培训等方式予以应对;孙莉等[25]认为,企业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系统地对潜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特定税务损失及其范围进行有效评估,从而规避特定风险。

综上所述,税务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面对相似的税务工作,工作岗位和思维法方式的不同导致处理问题的方式有差异,从而出现税务风险,对企业自身的收益和未来发展都会有所影响,且其在行业中的声誉也可能遭受损失。中小企业受其特点制约,资源无法与大企业相比,因而在应对税务风险的时候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以及企业自身制度不够成熟和完善。另外,缺乏相应的税务管理部门,信息传播的也不够及时到位。但是,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例如员工和管理者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对于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等。

3.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理论

3.1. 中小企业发展周期

(1) 初创期:企业整体业务量和规模较小,主要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制度通常不够完善,财税监管也不到位,通常存在税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不熟悉,有时候会错过减免税款的机会,被税务机关追加处罚;未按要求合理保存收据,给将来的纳税申报带来不便;此外,还有合同签订不规范以及不够了解税收政策从而导致偷税漏税的情况等。

(2) 成长期:企业的业务规模扩大,市场影响力逐渐增强。在这一阶段,企业面临更多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过程设计不合理,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企业知名度,虚构业务或利润,虚开发票及违规抵扣来粉饰报表等。

(3) 成熟期:进入成熟期以后,企业业务规模相当可观,市场份额相对稳定。此时,企业想要实现技术突破、加大创新力度以及享受政策优惠,可能出现涉足资本运作但操作有误的陷阱,加大纳税风险。

(4) 衰退期/转型期:中小企业面临股价下跌、业务停顿和整改的困境。部分企业难以重建信誉和市场竞争力,如果没有及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可能会逐步退出市场;部分企业采取财务造假的方式掩盖实际财务状况。这个阶段企业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内部人员松懈,会计制度流于形式,或相关管理人员违反税法规定,此时,前几个阶段的问题也会暴露出来。

3.2. 税务风险及税务风险管理内涵

3.2.1. 税务风险

(1) 税务风险的定义

税务风险的定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没有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来减少企业少缴未缴税款的情况,后来被税务机关处分并且补缴相应税款和加收税收滞纳金,甚至受到刑事处分。因此企业无法进行生产经营,并且损害企业自身的社会信誉。二是因为企业没有充分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征税的规定,或者说是对这些规则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导致多缴纳税款,这会增加企业不必要的成本,使得经济利益的流出,并且,在退回多缴纳的税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这样会加重企业负担。

(2) 税务风险的特征

主观表现在企业和纳税机关对于同一种税法制度在理解上有歧义的时候容易存在税务风险。由于我国税收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征税双方没有办法做到一致,并且难以沟通来寻找到一个共同的标准。客观表现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税务风险,然而,税法体系并没有完全涵盖所有的经济事项,也不能提供正确的指导,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公司目标是利益最大化,过高的税负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企业会想办法减少税款缴纳。但税法本身具有强制性,纳税部门希望税收越多越好,这两者矛盾又无法避免。

企业没有办法预先知道税务后果,因为企业和税务机关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申报的涉税事物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在下一年度出现问题。

3.2.2. 税务风险管理

(1) 税务风险管理定义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指在合法的前提下,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纳税风险,进而对税收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控制税收风险,并采用合理手段对公司税收风险进行防范和预警,该过程被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三个阶段。

① 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是企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可以通过历史事件分析,专家咨询,财务分析等方法。

② 识别之后,要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估量税务风险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和引发的损失,在此之后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

③ 风险控制是在前两个步骤完成以后,企业需要利用一些工具和方法对税务风险作出相应的防范和预警,从而应对税务风险带来的挑战。

(2)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每个企业都制定了自己合适的战略经营目标,因此,税务风险管理目标也应该根据企业的原有目标来制定。一般来说企业税务风险的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具体目标两种。

① 长期目标。长远目标根据企业整体规划的目标而制定,本质上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盈利,企业在决定重大事项的决策之前,咨询相关的财务,税务人员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这样可以在不违反相关法律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税负,维持优良的企业形象。

② 具体目标。企业制定税务风险的具体目标时,需要跟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与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制定具体目标时,不能忘记长远目标,也应该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灵活的变化,这样在日后遇到重大风险决策时,应对起来更有针对性。

4.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原因

4.1. 外部原因

4.1.1. 我国有关税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的所有税收政策都是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由上级部门制定的,这一做法大大促进了我国税务的发展。但是,这种规定的制定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和不完善,首先,这不能适用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而且,一旦税务部门对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发生了迅速的变更,一部分纳税人无法及时跟进,上税的风险和困难也在增加。

中小企业受外部及内部环境的限制,往往没有享受这些政策的权利。如果企业没有发挥日常事业管理的作用,没有具体理解相应的税务政策,会引起更多的税务处罚,从而增加税务风险。另外,税务局必须优化税务标准,解决中小企业的税务问题非常主观,缺乏客观科学检测系统。需要加强对法人税管理的监视,对采用管理税务不当手段的企业应该正确的指导。

4.1.2. 税务部门没有严格执法

基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经常改善税务管理体制,改善管理体制的缺点。但是,我国的税务管理系统还有一定的问题。例如,税务部门没有严格执行法律。在税务部门中,为了尽快完成工作,也有不严格遵守税法和规章制度,有些是以主观推测开始工作的。税务部门的各种执法人员对中小企业实施法律有着非常不同的标准和方法,这会导致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的可能增加。

4.1.3. 税务部门和企业沟通不够

众所周知,一些中小企业的工作程序复杂,税务工作环节多,面临着更大的税务风险。但是,有关税务当局和公司之间的沟通不充分。税务当局收到最新的税法和政策时,他们没有及时通知公司,没有说明税收的要点和难点,导致企业进行的工作没有赶上时代,得到的数据和税务部门要求的信息不一致,使得企业的税务工作混乱。另一个理由是税务部门相关的税务负责人不足,无法应对税法的变更,没有预测税法的能力,税务负责人没有深入研究。

4.2. 内部原因

4.2.1. 纳税意识淡薄

在向税务当局支付特定税费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主观性,积极地缴税必须依赖公司。很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积极的纳税意义,产生了逃税和避税的想法,超越了法律和规定的界限,竭尽全力地逃税。他们认为纳税是人情世故,因此产生了私人交易和贿赂纳税,导致国家的财政收入被损失了。

税务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降低生产和运用成本,还可以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发,但是大多数管理者都不知道这对于自己将来的开发有多重要,使用简单的会计处理来代替征税。很多经营者相信,如果实现减税和规避租税的目的,那就是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和管理工作,从公司之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是错误的认识。部分经营者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偏离了财务成本和经济利益的基本原则。因为即使花费很多资源和时间,也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大部分经营者都没有充分的注意。甚至希望通过相应人际关系的帮助来减少税收项目。

4.2.2. 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和大型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没有牢固的企业文化基础,没有确立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明确认识,也没有建立健全的相关体制。国家建立各自规章制度就是为了约束企业的各项行为,因此中小企业为了促进自己的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系统,并实行。例如,建立一些合理的科学管理系统和评估系统。如果各企业部门没有监督和管理他们的监督系统,那对企业的科学管理是没有帮助的。若是企业在工作中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很难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很容易发生税务风险。

4.2.3. 中小企业税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专业技术不过硬

中小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和企业的承担税务风险的能力息息相关,各个部门的人员共同经营着企业的发展和运行。税务管理是一项严峻的工作,税务人员需要具备精确的专业和技术能力。但是,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的税务人员由于综合品质低,专业技能低,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税务人员不够了解有关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知识,也很少遇到实际案例来进行演练,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无法正确判断税务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

另外,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者说是没有足够的税务人员,而是直接聘请财务部门的员工,但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很完整地认识税务风险相关的知识,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录用会计负责人时没有很高的要求和标准,录用负责人后无法提供专业性的培训。许多中小企业的金融工作人员将被移交给个人或托管给金融公司。由于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不足,所以会计师在会计过程中持续投机,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税务风险。因此可能会引发税务风险。

4.2.4. 税务风险控制监管不严

很多企业都被新的经济状况牵引着,随之建立了比较科学的税务风险管理程序,形成了一系列比较合理的管理系统。但是,实施状况并不是令人满意的,反而暴露了系统的缺点。很多系统只能满足表面的限制标准,无法充分利用长期的税务风险管理。在事业运营方面,具体来说,中小企业中税务自我申报制度和税务风险预警显示制度等是不可缺少的风险预防和管理策略,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构成了,很多企业无法发挥税务计划的功能。相关的监管机制给风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漏洞,无法实现监督的作用,这不仅对税务的保护有害,而且也是直接的资源浪费。

5.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控对策

5.1.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5.1.1. 纳税遵从原则

纳税遵从原则指的是国家纳税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企业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缴纳税款,这是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行为准则。因此,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纳税遵从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制度,建立相关的税收采集系统和学习系统。

5.1.2. 系统化原则

系统化原则包括系统规划和系统控制。企业进行系统规划是为了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系统规划则是制度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降低税负,因此要保证制度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就需要做好制度的整体调控,及时纠正问题。

5.1.3. 制度化的原则

制度化原则指的是内部涉税事项,以及在处理涉税事务的时候需要符合相关制度标准以保证事项的合理进行。

5.2. 税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5.2.1. 税务风险识别

税务风险的识别是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具体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系统性分析,从而可能会发现一些潜在风险,有助于避免产生重大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即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税务风险,也可以及时地做出措施。税务风险存在的方式可能比较明显,也可能潜在,显性的税务风险较好识别,但是潜在的税务风险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员来识别,有些企业也会采用制定税务风险一览表来识别。

除此之外,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也可以间接反映企业潜在的税务风险,企业内部各项财务报表都会给出相对应的信息,实现企业的税务风险的识别。

5.2.2. 税务风险评估

税务风险的评估是指用特定的数据来描述某一事件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和损失程度。主要通过评估税务风险产生的后果和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来确定。通过税务风险评估,企业可以制定对应的风险管理战略。

税务风险的评估方法总的来说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这两种方法的使用范围都是特定的,因此,在进行评估时,需要通过两种方式互相结合。

定性评价具体表现有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等。① 小组讨论是聚集企业内部各个阶层的员工,不论是普通员工,税务专家还是管理人员他们三类人员对于税务风险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见解,小组人员需要分析归纳原有的风险状况,并对新产生的风险作出评估。若企业内部的税务人员能力不够,也可以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内部人员有可能会对一些风险的认识不够客观,权威的机构对于税务风险的处理方式对企业今后的处理类似的问题也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小组成员之间在讨论问题时,不仅可以识别潜在的税务风险,利于企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参与讨论的员工也可以快速增长自己的知识面,弥补自身的不足。② 问卷调查作为定性评估信息的一种工具,具体表现在收集调查问题,编辑成问卷的形式来搜集信息。在这种方式下,被调查的人员可能是内部的员工,也可能是外部人员例如消费者,供应商等群体。

定量评估是用数据来描述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损失程度,一般用概率表示可能性,用金额表示损失。这种使用方法需要充足的资料作为参考,并且需要一定的成本。定量评估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中小企业因为其构成较为简单,经营活动也不复杂的特点,大多会选择这种方法。我们通常使用的定量评估的方法有:APH层次评估法、税务风险指标法、成本效益评估法等。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各项参数,在参数变化的时候,也会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不断改善,不断提升评估的准确性。

5.3. 完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除了上述的提高税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还应该结合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

5.3.1. 提升自身意识

每个生产环节都有可能会产生税务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预防税务风险。中小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人员应该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对待,不能因为有些涉税实物比较复杂或者容易忽略而不认真对待。其次,管理者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国家新颁布的税收法律政策,熟悉以后运用方法进行规避。虽然很难做到完全没有风险发生,但是通过企业内部人员对税务风险的重视,能够及时发现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用合理科学的措施来解决,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企业的合理运营。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提升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及时了解最新发布的税收政策。

5.3.2. 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熟的企业中都会有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一个完善的内控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效率,保证财务会计信息都是准确的,也确保了各个环节都符合国家政策。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能推动企业进步和发展。

具体来说,第一,企业应该建立责任制度,并且落实到各个岗位。第二,企业各个部门在工作的时候,能够做到相互制约和监督,这样可以避免职权滥用或是监守自盗的情况。第三,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考核制度,对企业人员完成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赋予奖惩制度。

5.3.3. 加强管理层人才培训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在不同位置发挥不同的作用。具体来说,高层管理人员几乎控制了企业的基本走向,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起了决定的作用,因此他们应该具备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管理层应该主动、尽快地掌握符合当下政策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在决策层面提升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直接负责人,中小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为税务风险管理人员提供便利,也能更系统地进行研究。同时,要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普通员工虽然不能直接参与相关决策,但是他们身为企业的基层人员,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多少也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5.3.4. 全面信息化改造升级税务管理系统

中小企业应当引入专门的税务管理软件或系统,如税务云平台等,对税务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通过加强对税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避免冗余数据和重复录入,提高整体数据清晰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税务风险。涉及技术支持需要,还可以引进相关技术人才,组建专业团队,并逐渐形成由单个团队到整体管理制度的辐射。

6. 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6.1. G公司基本情况

G公司于2005年依法成立,注册资本为33,840万元,主营业务是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至今已成立近二十年。公司目标客户大多是电信、市政、能源及教育行业,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 300号),G公司应当被划分为中小型企业。

G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截至2019年年底,拥有光通信领域相关实用新型专利43项、软件著作权185项,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其全资子公司拥有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证书贰级,为电信、市政、能源、教育等众多行业客户提供优质的光传输接入设备、技术服务及通信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通过向渠道商、大客户直销开拓业务,收入来源是产品销售、技术服务收费、系统集成项目收费和接受委托加工收费等。G公司主要采取“研发 + 采购 + 生产 + 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能够灵活、快捷地为细分市场的客户提供相关产品与服务。

6.2. G公司经营指标及纳税概况

6.2.1. G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

根据《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适用方法》(下文称《方法》),当配比比率接近1时,意味着公司目前经营正常且无税务风险;当配比比率不接近1或偏差较大时,意味着企业本阶段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存在多抵成本或多计收入的可能引发税务风险的情况;当配比比率小于0时,若营业收入变动率为正,利润变动率为负,则说明企业存在税务风险,反之表明税务风险较小。

Table 1. Part of the main operating indicators of Company G in 2020~2023 (unit: yuan)

1. 2020~2023年G公司部分主要经营指标(单位:元)

项目/年份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一、营业收入

676475638.08

642317526.62

673693384.73

减:营业成本

450456601.59

465766696.83

487273321.90

税金及附加

1918356.22

770498.67

523848.41

销售费用

53349118.48

52310851.57

46195182.49

管理费用

25337813.14

32059963.84

11065118.62

研发费用

70370821.18

40978525.44

68933804.54

财务费用

10419344.54

9759769.22

13473610.79

二、营业利润

76710728.41

46044633.43

47889067.71

三、利润总额

76414661.34

45986202.01

47888967.71

四、净利润

70265601.34

45025121.29

49112020.71

数据来源:G公司2017~2019年年度报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Table 2. Company G’s 2017~2019 revenue and profit change ratio analysis

2. G公司2017~2019年收入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会计年度

营业收入变动率

营业利润变动率

配比比率

2017年

10.10%

−27.79%

−0.36

2018年

−5.05%

−39.98%

0.13

2019年

4.88%

4.01%

1.22

数据来源:G公司2017~2019年年度报告整理计算。

Table 3. Analysis of the ratio of cost and profit change rate of Company G from 2017 to 2019

3. G公司2017~2019年成本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会计年度

营业成本变动率

营业利润变动率

配比比率

2017年

20.54%

−27.79%

−0.74

2018年

3.40%

−39.98%

−0.09

2019年

4.62%

4.01%

1.15

数据来源:G公司2017~2019年年度报告整理计算。

通过表1计算得出表2中的部分指标。由表2可知,G公司2017年的收入利润变动率配比比率为−0.36,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呈现较高的税务风险;2018年,配比比率为0.13,且两项均为负,说明G公司在进行核算时多计成本,增加了税前扣除数额;2019年,虽然配比比率为1.22,税务风险有所降低,但仍然可能存在多列收入、少列支出的情况。

表3可知,G公司2017年、2018年成本利润变动率配比比率为−0.74、−0.09,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表明G公司这两年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2019年配比比率为1.15,税务风险有所降低,但仍然可能存在多列收入、少列支出的情况,与表2的分析一致。

6.2.2. G公司涉税及纳税情况

Table 4. Company G’s main taxes and rates from 2017 to 2019

4. G公司2017~2019年主要税种及税率

计税依据

税率

增值税

应税收入

16%、13%、6%

企业所得税

应纳流转税额

7%

个人所得税

应纳流转税额

3%

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纳流转税额

2%

其他

应纳流转税额

15%、25%

数据来源:G公司2017~2019年年度报告。

Table 5. Taxes payable by Company G from 2017 to 2019 (unit: 10,000 yuan)

5. G公司2017~2019年应交税费情况(单位:万元)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增值税

320.25

36.64

企业所得税

294.08

63.45

3.64

个人所得税

3.52

2.28

3.01

城市维护建设税

22.42

2.56

其他

16.02

1.83

数据来源:G公司2017~2019年年度报告。

表4可以看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G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重点,波动变化也比较大。由表5可以看出,虽然2019年增值税税率下调,但G公司2019年增值税税负率异常相比于2017年明显大幅降低,可能会引起税务监管部门的注意。

6.3. G公司的涉税风险与特征

根据中小企业发展周期,接下来将G企业以其不同上市阶段为划分依据,分析其在这四个阶段中具体发生的事件。

(1) 初创期(2005~2014年),G企业在建立初期,整体表现良好,这一阶段,公司更注重业务拓展和市场份额的争夺,财务管理体系可能尚未完善。

(2) 成长期(2014~2016年):经过近十年的经营,G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都有了较好发展,在市场具备一定竞争力。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并提升企业价值,G公司在2014年挂牌新三板,2016年进入新三板创新层,G公司的涉税风险在此时初见端倪。根据G公司在2014年上市前发布的公开转让说明书,N公司为G公司第一大供应商,但2013年底Z公司针对N公司的收购报告书中,前五名客户名单未见G公司,G公司可能存在虚增销售业务的嫌疑。虚增销售业务的出发点是粉饰财务报表,虚开发票、虚增成本的造假行为可能会引发税务风险。证监会的调查结果证实,G公司通过虚构采购销售循环业务,在财务记账等各个环节全链条造假。

(3) 成熟期(2016~2019年):G公司冲击新三板精选层阶段。高新技术企业往往能享受较高的政策优惠,因此部分企业为了享受更多优惠而多计甚至虚列研发费用,从而利用税收政策降低税负。此类行为将提高企业税务风险,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根据证监会调查,G公司在2017~2019年间的研发能力失真,存在为了多扣除研发费用而虚列研发支出、违规扣除研发费用的情况,期间研发活动均为虚列研发支出,合作研发的提供商均为其关联方,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 自主开发无形资产摊销全部计入研发费用。G公司在此期间自主开发成本高企,但无证据证明其成果转化,因此无从判断其经济利益,这在公司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带来纳税风险。

② 虚报研发人员薪酬。

Table 6. A breakdown of part of Company G’s R&D expenses from 2017 to 2019

6. G公司2017~2019年部分研发费用明细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研发支出

7819.43

23989.36

12529.18

研发人员(个)

32

37

32

博士

0

2

1

硕士

11

12

12

本科

21

23

19

资本化率(%)

10.01%

16.57%

63.86%

人工费(万元)

229.57

48.27

98.40

数据来源:G公司2017~2019年年度报告。

将年报数据与表6中同行业资本化率对比可知,2017年研发人员薪酬高达229.57万元,然而研发人员数量并非最高,且当年高层次研发人员不足一半,而2019年资本化率高达63.86%,研发支出相比2018年却下降了47.8%,因此G公司研发费用中人工费的合理性存疑;同时,计算可知G公司人均开发投入远超同类公司,有扩大扣除范围的可能,与表3分析一致。

(4) 衰退期(2020年后):2020年4月,G公司向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提交《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说明书》,未披露前述关联方关系。2020年底接受证监会调查后,G公司于2022年终止挂牌。

6.4. 构建G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6.4.1. 建立税务信息化管理体系

一般来说,企业有税务负责人来满足比较简单的日常税务工作,但是当企业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涉及更复杂的税务相关事务,就需要进行税务信息,这也是“金税四期”的大环境下企业税务管理的必然趋势,针对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应当在独立的涉税风险管理部门中聘请各类顾问专家,及时评估税务风险,发现税务风险,并为公司税务风险管理提供可行的方案,解决税务问题。

6.4.2. 在确定的风险和评价中做好工作

企业首先需要主动在日常工作中监测税务风险,为了准确且全面地确定潜在的税务风险,需要企业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例如为容易引发高税务风险的项目设立单独辅助项目,并对不同岗位进行明确权责划分,保证涉税信息的真实和准确。企业可以借鉴其他专业机构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外聘中介机构,避免内部人员对一些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从而得到更客观的结果。

涉及税务筹划问题,如果税务信息化受到人才、管理机制等问题的限制,可以通过定制税务筹划服务的方式,结合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经营特点,逐步引导相关人员学习、了解最新税收和法规政策以及技术,详细分析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关键方面,并加快形成属于本企业的特色信息化税务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从“我要”到“我有”的税务信息化流程。

6.4.3.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首先,职业人员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涉税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职业道德和财务、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其次,管理层应当吸取经验教训,对税务风险的定期、定性和定量防范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整体提高企业的税务风险应对水平。

7. 结论

一直以来,税务问题在企业日常运营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中小企业在未来很有可能逐渐壮大成为大企业,因此更应该重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想要在税务信息化的浪潮中降低税务风险,就必须跟随政策变化完善自身管理制度,且需要形成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信息化税务管理系统。

随着发展模式的不断延伸,相信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会不断提高,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需要踏实地把控每一步骤来确保税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本论文中,本人以G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由于理论和实际经验有限,希望在今后,会有更权威的学者和更完善的法律来完善整个税务风险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玉秋兰.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 财会学习, 2020(5): 224-225.
[2] 王云.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商论, 2018(15): 87-88.
[3] 何晓伟. 海外项目税务风险防范策略——以X公司印度项目为例[J]. 当代会计, 2017(12): 14-15.
[4] 邱月洪. 基于企业内控视角下的税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4): 217-218.
[5] Donelson, D.C., Glenn, J.L. and Yust, C.G. (2021) Is Tax Aggressiveness Associated with Tax Litigation Risk? Evidence from D&O Insurance.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7, 519-569.
https://doi.org/10.1007/s11142-021-09612-w
[6] Krueger, D., Ludwig, A. and Villalvazo, S. (2021) Optimal Taxes on Capital in the OLG Model with Uninsurable Idiosyncratic Income Risk.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1, Article 104491.
https://doi.org/10.1016/j.jpubeco.2021.104491
[7] 褚楚.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企业, 2024(5): 151-153.
[8] 吴佳.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24(3): 171-173.
[9] 吴笛.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J]. 知识经济, 2020(10): 113-114.
[10] 黄德均. 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研究[J]. 财经界, 2017(1): 323.
[11] 程静.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其完善途径[J]. 财会学习, 2018(26): 155-156.
[12] 张丽霞.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 纳税, 2019, 13(13): 111-112.
[13] 郭普明. 中小企业税务内控与风险管理研究[J]. 纳税, 2019, 13(3): 7-8.
[14] 许文建.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 纳税, 2019, 13(19): 4-5.
[15] 史鑫.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中小企业, 2019(11): 155-156.
[16] 王江勋. 中小企业税务工作面临的问题与风险管理[J]. 纳税, 2019(36): 1-2.
[17] 付倩倩. 新时代“营改增”背景下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1): 89-90.
[18] Duan, J. and Pan, Y. (2018). A Study of Customs Tax Risk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2018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MSMI 2018), Wuhan, 20-22 April 2018, 1-4.
https://doi.org/10.2991/msmi-18.2018.1
[19] 陈丽萍. 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管理研究[J]. 纳税, 2020, 14(10): 106-107.
[20] 黄敏.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究——基于COSO-ERM (2017)框架的视角[J]. 财会通讯, 2020(8): 136-141.
[21] 海建利.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措施前置理论与实践[J]. 能源科技, 2023, 21(5): 16-18.
[22] 高小钠. “金税四期”环境下中小企业财税风险管理策略研究[J]. 中国农业计, 2024, 34(18): 106-108.
[23] 陈珍. 金税四期背景下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 商业会计, 2023(18): 114-117.
[24] 申宇冰. 数字化时代金税四期的实施与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研究[J]. 山西财税, 2023(11): 54-57.
[25] 孙莉. 税务风险、税收规避与企业资本结构调整[J]. 纳税, 2024, 18(1):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