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英语国家概况》是针对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旨在系统地教授主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于他者文化的逻辑性认识。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综合掌握主流英语国家的历史沿革、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社会民情、教育体系、宗教习俗和文化思考等主题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课在英语专业培养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2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将其定为翻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与其他国别文化类课程共同构成翻译方向知识系统的内核。但是,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传授缺少体系建构、文化思辨缺少方法工具、文化交际缺少价值引领。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基于课程教学实践,从知识、思维、价值三个方面探讨《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建设路径,为国别文化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也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转型提供思路。
2. 课程教学引入国别区域研究的学理基础
从学科分类与人才培养来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22年印发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将“区域国别学”正式列为“交叉学科”门类的一级学科,以外语学科为依托的学科建设自此打开了研究与人才培养视野。面对外语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新任务,基于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与发展[1] [2],我国高校和学者对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人才的培养目标逐渐明晰,对外语学科尤其是英语专业引领的国别区域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索[3] [4],就国别区域研究与外语人才培养的关系做出描述与论证[5]。从知识谱系来看,国别区域研究除外国语言学外还交叉融合了教育学、社会学、法学、世界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6],从人才需求能力来看,综合了跨学科能力、多语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7]。
鉴于国别区域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外语学科在该领域的主流地位,以及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该领域人才需求能力的适配性,在《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中引入国别区域研究具有适切性。基于此,本研究以《英语国家概况》课为例,聚焦国别区域研究理念对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作用,探索相关课程建设路径。
从国别区域研究的社会重要性来看,对象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国民性等方面的人文知识,是国别与区域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研究的前提[8],《英语国家概况》教学可以利用课程优势建构上述人文知识体系和学术体系。以“他者”为研究对象,以“自我”为研究关切,以“世界”为研究价值取向[9],国别区域研究的全球视野深化了课程的社会性主旨。
3.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建设内容
外语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设置国别与区域研究有着天然的必要性[10]。课程内容的理论框架来源于学者对教育过程的共识,是杜威所言的“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11],概括地说,就是转识成知、转知成智,化知识为能力、化知识为美德[12];具体到教学,课程教学要帮助学生承继人类认识成果,在过程中感受、体验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思想的、行为的、判断力的精华,成长为能够明辨是非、有正确价值观的人[13]。可见,课程教学需依知识、思维、价值三个维度展开,《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旨在系统介绍主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的思辨能力,塑造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由此,依教育的展开维度和专业培养目标,本研究从知识传授、思维训练、价值塑造三个层次来探讨《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建设内容。
3.1. 知识传授
课程建设的基础是对课程知识的系统化重组与传授。《英语国家概况》课的知识性质是国别文化知识,具有主题性,分别讲述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澳大利亚共六个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的主要方面,囊括了人口与语言结构、地理位置与地缘政治、政府、党派、外教、宗教、种族、教育、经济、民俗等。
为解决课程知识多、难、杂的问题,组织教学注意国别性与主题性两个方面。在国别方面,既要注意对核心知识的提炼总结,从而较深入把握国别特征;也要注意探寻国家文化的源流特征,理解六个国家间的肇始与流变关系,课程结束时能理解几个同源国家的文化整体性。在主题方面,以通用主题侧重描绘社会文化基本面貌,如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教育系统等主题;又以特色主题侧重刻画社会文化突出特色,如历史沿革、人口宗教、国际关系等主题。
3.2. 思维训练
课程建设的焦点是对文化思辨方法的传授与应用。仅以国别和主题为单位进行知识传授,学生的学习体验仍会感到知识缺少系统连接、也缺少思考深度,为此《英语国家概况》课为学生提供思维工具。
理论工具和概念工具能帮助学生理解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因此,课程引入初步的社会文化理论和国别研究理论,用思辨方法为工具解释文化现象。例如,在进行英国教育系统的讲解时,引入马丁•特罗关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式与阶段论,用理论中呈现的教育发展框架作为脚手架,由学生自行组织知识系统,从而深入认识英国教育史历次改革的社会意义,避免将相关知识简单视为历史事件的罗列。学生在参与式课堂交流中体验知识建构的魅力,提升了思维深度。
内容组织工具能提供思维方法训练,帮助学生有效搭建知识体系。本门课程非常适合以知识图谱作为思维工具,既能清晰呈现知识脉络、解决知识量大庞杂的问题,又有利于发现主题之间、国家之间的连接点,打开全局视角。
3.3. 价值塑造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塑造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在能力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与解释力,并进一步形成文化价值和观念教育。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往往更多关注英语语言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教学中关于文化交际的理解多是单向的,文化立场意识不足。课程建设在教学设计中突出文化主体性和意识形态性,全面回答为什么学习《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课程学习培养怎样的能力的问题。例如,在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英国殖民史是一条不言自明的线索,所有其他五个国家均是英国的前殖民地,其中有的国家在去殖民化浪潮中获得了独立主权、有的国家早已摆脱殖民地地位并探索出独立特色的发展模式,有的国家至今保留英联邦国家身份、有的国家俨然以世界领导者自居。如何理解殖民的本质、解读帝国主义的特征?何为资本主义积累、其国家形式与社会秩序有何特征?何为意识形态输出、课程中的国际关系体现了怎样的外交策略与意识?此类问题贯穿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在获得知识、习得思维之上,进一步通过思考获得世界观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和结束后,不断通过探索课程内容知识而获得“原来如此”之感。
4.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建设路径
基于知识、思维、价值三个维度的课程建设内容,本研究进而从宏观的教学理念与微观的教学方法两个层面提出《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建设路径。
4.1. 课程建设的两个层面
教学理念上,课程教学应是建构式的、协作式的。学生为主体,主动把握国别与主题知识的内容逻辑,避免教师“满堂灌”,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建构与获得感。教师为主导,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提供方法、引导理解、形成观点。
教学方法上,课程教学以知识图谱为工具,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回顾中大量使用思维导图等内容和思维工具,帮助知识组织与结构化呈现。经验证,此举有利于搭建国别视域下的系统性逻辑、呈现主题视域下的发展沿革,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学习中发展元认知策略。
由此,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两个层面的课程建设路径,在前述课程内容的三个维度上结合产生六个方面的功能,共同组成较为系统细致的建设路径(见图1),《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对此有针对性地做了相应的教学设计。
Figure 1. Paths of course construction of Introduction to Majo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图1.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建设路径
4.2. 课程建设的六个方面
在知识的螺旋建构方面,课程力求多角度、多主体、多层次地建构知识。针对国别内容,课程设计了28个课前任务单,帮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设计了14个主题任务,由学生进行主题展示;再由教师做课上评讲。如此完成三轮知识建构,帮助学生掌握复杂内容。
在交互式探究方面,学生与教师在课程教学的多个环节交流互动。课程引入生生互评,每组项目展示都由随机抽取的若干同学按照评价指标给出评价,构成课程成绩的一部分;教师在课上使用同屏批注的方式组织结构化研讨、深化理解与思辨;同时,学生项目汇报依主题公布在群文件里,供学生随时查阅,便于形成课程内容间的连接。
在文化的对话与对视方面,课程力求培养学生清晰认识文化交流的理论背景与实践立场。在国别区域研究视域下,学生通过掌握理论工具获得了分析国别区域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对异质文化进行结构化比较时,对自己使用的理论工具和自己操作的分析实践具有元认知,能认识到工具与方法本身的适洽性与偏见性。
教学方法层面的课程建设力求为学生提供国别区域学习与研究的术、法、道。针对课程内容开发的知识图谱,有利于阐明知识逻辑、帮助知识管理,可以作为学习与研究之“术”;在思维维度,图谱、思维导图等为学生提供了思辨工具和比较研究工具,可以作为学习与研究之“法”;在价值维度,这类工具直观地展现了个性化的思维抽象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形成观点,对课堂研讨互动中的论点输出也很有益处,可以作为学习与研究之“道”。
4.3. 课程建设的实践效果
经教学实践,这一课程建设路径取得了积极的教学反馈。知识层面,帮助英语专业学生理解文化类知识的内容逻辑和建构方式,了解文化分析的基本概念体系与视角;思维层面,有助于学生深化学习策略、形成理性思考,帮助思维模式成长,有利于形成基础的学科理念和交叉学科思维;价值层面,通过反思与研究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真问题,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思考形成文化对视和价值引领。总体而言,课程建设有效完成了培养知识建构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和价值情感能力的育人目标。
5. 结语
针对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英语国家概况》课等国别文化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基于教学实践,从知识传授、思维训练、价值塑造三个维度阐述了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又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层面就以上三个维度具体提出了课程建设路径。知识、思维、价值是文化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三个维度,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形成一虚一实两个层面,共同构成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
对《英语国家概况》课开展课程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明晰课程能力培养目标,还可以为国别文化类课程建设和改革及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基金项目
本文受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国别区域研究视域下结构化研讨在英语国家概况课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230804)资助;本文系2022年煤炭行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北京地区研究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MXJG25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