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Rural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mmerce
DOI: 10.12677/ecl.2024.1341910, PDF, HTML, XML,   
作者: 孔明霞: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业农村经济E-Commerce Logistics Industry Rural Economy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繁荣发展,农村物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且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不过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结合农村的特点和问题,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通农村电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目前的热点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通过分析农村经济的特点以及物流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rural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e-commerce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economy and the trends and problems faced b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文章引用:孔明霞. 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4): 6681-6686.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41910

1. 引言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物流行业在支撑和推动这一增长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物流业在农村地区的不断推广和发展,物流业对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效应。这一行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连接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为农村地区带来了诸多经济利益。因此,探讨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农村经济整体较为落后,受到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较为落后、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等因素的制约。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如今农村经济正在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领域的兴起。所以,研究并且分析农村经济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的趋势,通过改善物流业发展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物流业的定义和发展趋势切入,其次,将分析农村经济的自身特点及其面临的问题,探讨物流业在促进农村发展中的不足与挑战。随后,分析物流业对农村经济的实际影响,例如带动农村经济活力、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等。最后,以推动物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为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业发展对农村经济影响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2.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业发展

2.1. 物流业的功能和定义

物流业是以运输、仓储、包装以及信息管理等为关键职能,涵盖了通过各种运输手段和仓储设施来进行商品、材料及信息的流通与管理。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提升资源流动效率,协调生产和销售环节,以适应市场需求并推动经济增长。

2.2. 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物流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趋势和特点。一是物流业发展不断得到技术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业正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转变。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逐渐应用到物流业领域,提高了物流过程的效率和可视性,促进了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1]

二是绿色物流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全球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物流企业正在采取更多的环保措施,如使用电动配送车辆、优化运输路线以减少碳排放、以及实施可持续的包装解决方案。

三是物流模式趋向多元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在农村的发展,除了传统的物流服务之外,一些新的物流模式逐渐涌现,例如物流合作社、智能物流、共享物流等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涌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2]

四是物流数字化转型趋势。随着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推进,数字经济、物流平台、智慧物流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资源[3]。如机器人拣货、无人驾驶运输车辆和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这些技术提升了物流的作业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操作风险。

五是物流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和供应链网络的复杂化也对物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展,供应链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物流企业需要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复杂的跨境运输法规和变化莫测的全球经济环境[4]。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具备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还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以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转。

3. 农村经济的特点和问题

3.1. 农村经济的特点

一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少数产业,缺乏多元化和可持续性。这种现象在许多地区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其他产业如乡村旅游、手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的单一性导致农民的收入较为单一。其次由于农村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源和气候条件。这种依赖性决定了农村经济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二是基础设施与市场条件落后。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地区的道路状况不佳,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无法及时进入市场。这不仅增加了物流成本,还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此外,缺乏便捷的交通方式,农民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也受到限制。因此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比如道路、交通、电力、通信等方面的不够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物流效率和农村经济的发展[4]

三是劳动力流失和人口老龄化。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大部分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向城市涌入,在大城市扎根,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随着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年轻人的流失使得照顾老年人和发展农村社会服务变得更加困难。老龄化社会对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地区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来应对这些挑战。

四是农业生产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农业生产在许多地区仍然沿用传统方法,缺乏创新性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这种传统模式通常依赖手工操作和古老的耕作技巧,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由于缺少先进的科技支持,如智能化设备和精准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因此,推动农业创新、引入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模式对于提升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2. 农村经济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我国农村产业的多元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的单一性问题非常突出,在农村大多数地区还是以农业、林业、畜牧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的占比较低,这导致农民的收入大多来自于第一产业,这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矛盾发生了转变,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民的需求从原来的解决温饱到对于高品质绿色有机产品的转变。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在生产传统的农产品,导致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不符,市场流通渠道也就相应狭窄。与此同时,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比较单一,农村虽然网络条件有所改善,但是网络销售渠道并没有完全打开,许多农产品无法向外界推广,导致许多助农、益农品牌无法看到农产品的优势,也就无法通过品牌影响、组织运营等开拓农产品市场,使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因此如何丰富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电商渠道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是改善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我国的铁路营业里程不断实现突破,但多数分布在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等大城市,农村的公路较多,铁路则较少,根本无法满足农村人口出行以及农作物外运的需求。与此同时,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且分布不均,平原地区机械化程度高,山区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但是运用于技术运用于农村生产的水平较低,并且其推广渠道也不通畅,使农民无法运用新时代发展的科技成果。以上种种基础设备方面的制约因素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无法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市场化程度较低。首先,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欠缺,导致农民参与市场的能力和意愿不足。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等设施不完善,使得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昂,市场信息不畅,农民难以获得公平的市场价格。其次,农村金融服务不健全,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民在生产和经营中难以进行必要的投资,限制了市场化经营的规模和效益。

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不稳定,受季节性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农民对市场的信心不足,导致其在生产决策时更倾向于自给自足,而非追求市场化经营。最后,农民对市场化的认知和参与度较低。许多农民依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缺乏创新和多元化发展,限制了市场潜力的释放。

四是农村经济受政策依赖。农村经济常常依赖政府的政策支持,如补贴、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通过对农业生产者提供补贴,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常常需要资金投入。政府通过提供低息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和农村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这使得农民能够进行农田改良、购买新设备或扩大生产规模。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投资于道路、灌溉系统、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的变化,例如补贴减少、贷款条件收紧或基础设施投资的削减,都会对农村经济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如果政策支持不足,可能导致农民收入下降、农业生产积极性减弱,进而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稳定性和发展前景。

4. 物流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4.1. 带动农村经济活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物流业在农村电商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它决定着农产品的运输效率。通过优化运输网络、提升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以及合理调度资源,物流企业可以构建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枢纽以及公路、铁路、航运等运输线路构成的高效物流网络体系。这种体系能够加速农产品从生产地到市场的流通,缩短运输周期,减少货物损耗。优质通畅的物流服务也就意味着产品能以最快速度、最完好的方式送到客户手中,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农产品流通的时间[4]。另外,这样交通运输的发展意味着农户降低了运输的成本,同时业拓展了农产品的销路,也扩大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发展农村电商物流让更多的农民搭上电商的快车,有助于带动农村经济活力,农村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新空间[5]

4.2.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农村经济增值

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业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体系的完善能够提高农村产品的流通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将农产品销售到市场。尽管是在偏远地区的农民也可以将农产品通过物流配送网络迅速达到城市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鼓励他们种植多样化的作物,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其次,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的融合。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能力不断增强。这使得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或企业进行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进而形成更加丰富的产业链[6]。最后,物流业的现代化有助于信息的畅通,推动了农村市场的信息透明化,使农民能够及时获取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增强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物流业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桥梁”,更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

4.3. 为农村创造就业机会

农村电商物流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农村地区的物流需求显著增加。物流企业的设立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直接就业机会,例如快递员、仓库管理人员和司机,还间接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包装、配送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这一系列物流模式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农村就业难的压力。其次,物流业的兴起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许多农民通过参与物流环节,如开设小型快递点或成为兼职配送员,增加了家庭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这种就业模式不仅灵活,还能有效利用农村劳动力,避免了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趋势,促进了当地的稳定。同时,农村电商物流的兴起还能够吸引高新人才返乡,在政策的支持下,鼓励高新人才创业与就业。因此农村电商物流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带动创业以及就业方面具有积极作用[7]

5. 物流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5.1. 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推动产业多元化。鼓励农民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如生态养殖、绿色蔬菜种植、以及有机农产品。通过科技创新和引入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其次,加强农村合作社的建设。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共同投资、共同生产、共同销售,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合作社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最后,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城市居民前来度假、休闲。通过发展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乡村振兴。

5.2. 加快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升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建议加快运输线路的建设,提高商品的运输效率。通过提升公路、铁路建设,提高农村物流的运输时效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农产品的销路[8]。第二,提升设备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商物流设备不断升级,逐步加强农村电商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优化交通管理与追踪系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管理策略和资源合理利用来减少设备成本,同时提升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推动低能耗冷藏技术的革新,为了提升生鲜农产品保鲜技术,可以通过优化仓储与加工环境,以降低产品损耗。第三、信息化建设。利用5G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物流产品进行监控以优化冷链物流,提高配送的效率,确保产品在最短时间内送达,降低配送损耗和交易成本。

5.3. 加快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

对于农村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通过优化物流农村电商物流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信息交流的效率,确保信息的可追溯性[9]。这就能够显著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市场资源流入农村。其次,对于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需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信贷服务,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创业的资金需求,使得更多的农民愿意从事并参与市场,促进市场化进程。再者,提升农民的市场意识和技能培训。由于农村市场资源欠缺,农民获取市场方面内容培训较少,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的市场认知和经营能力,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信心和能力。

5.4. 政策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

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电商逐渐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政策支持是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农村电商的发展,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首先,国家为提供了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这包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科技支持等,鼓励企业投资农村电商物流,提高服务水平。通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提供税收减免,政府降低了农村电商的运营成本。最后,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如改善农村物流体系和信息化建设,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物流和信息不畅问题。此外,政策还鼓励培训和人才引进。政府和企业应联合开展培训,提升农村电商从业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从而增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 结语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物流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将进一步巩固,通过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物流发展趋势,有利于更加精准提出对应建议。改善农村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通过以上这些方式,逐步优化农村电商物流的运行模式,提高农村物流的配送效率和人员服务水平,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雪. 区域物流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22, 38(12): 112-116.
[2] 袁明. 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09(24): 54-55.
[3] 何黎明. 我国物流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展望[J]. 中国流通经济, 2023, 37(2): 3-7.
[4] 朱明俐. 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 学理论, 2011(10): 61-62.
[5] 孔令夷, 兰莹. 现代物流与“一带一路”沿线省域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性及协调性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19(5): 127-134.
[6] 王泽, 谈存峰. 发展农产品物流提升农业经济效益[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 44(2): 78-80.
[7] 孙晶, 王文棣. 农产品物流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 热带农业工程, 2021, 45(5): 72-74.
[8]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社, 2021: 3-4.
[9] 梁坤丽, 刘维奇. 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J]. 经济与管理, 2023, 37(3): 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