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cess Eval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4.14122234, PDF, HTML, XML,   
作者: 周 巧: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张 佳: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全面发展问题改进策略Process Evalu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roblems Improvement Strategy
摘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好奇心。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既符合我国相关政策要求,也有助于及时检查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价值意义。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强调过程结果并重,追求发展价值取向;完善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评价主体,共同构建评价标准;借助信息技术,改进多元评价方法;形成反馈闭环,合理运用评价结果。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with strong plasticity and curiosity. Optimizing the process eval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relevant policy requirements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helps to timely check and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promot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realize the value of “promoting learning by evaluation” and “promoting teaching by evaluation”.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evalu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emphasizing the equal emphasis on process results, pursuing the development value orientation;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content,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ng the evaluation subject and jointly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ing multivariate evaluation methods; forming a feedback closed loop and using the evaluation results reasonably.
文章引用:周巧, 张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12): 73-7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122234

1. 引言

过程性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改革方向,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指向学生的“增值生长”和“全面发展”,能让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教学落地,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等重要政策文件的出台,强调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以过程性评价为支点,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优化过程性评价,可以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实现“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的价值意义。本文将从过程性评价的内涵和价值意义,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改进策略方面进行探讨。

2.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

过程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中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我国研究者对这一概念开展了大量研究。过程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体现其智能成长的过程性成果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的综合评价[1],具有全面、及时、灵活、深入、可持续的特点[2],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信息给予即时、动态的分析和反馈,从而优化学习过程、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过程价值增值[3]。综合学者们对过程性评价的内容、目的进行的比较全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过程性评价具有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评价;具有综合性的评价目的,强调关注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的交互融合,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实现教学过程价值增值为目标。

本研究将过程性评价解释为:过程性评价主张采取过程与目标并重的价值取向,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智能成长的过程性成果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等信息进行全面性评价,借以及时改进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实现“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的价值意义。

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价值意义

过程性评价是立足于学生发展,重视“过程”与“发展”价值取向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重视过程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教育,也强调对学习过程建构价值认识与理解[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本文将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出发,探讨过程性评价“以评促学”和“以评促教”的价值意义。

3.1. 学生:以评促学的价值意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并在过程中构建和实现一定的非预期结果和价值,这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有学者认为,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基本形式,分别承载着“反省”、“借鉴”和“诊断”功能[5],最终实现“以评促学”的价值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除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外,还应关注学生动态的学习表现,让学生不断反省自身行为与学习过程,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监督和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此外,过程性评价还可以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使用,以此达到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增值成长”,助力语文核心素养有效落地。

3.2. 教师:以评促教的价值意义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协调互动的过程,包括“教与学”、“学与评”、“评与思”、“思与改”等多个环节,其中过程性评价是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有学者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即时教学问责的评价,旨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展开及时性、针对性问责,使教学呈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优化教学效果[6]。教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主体之一。对于教师而言,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反思自身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激发教师教学的创新精神,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以评促教”的价值意义。因此,教师应加强过程性评价,并将过程性评价贯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推动教学评价变革。

4.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存在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学已逐步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信息给予即时、动态地评价与反馈,明确了过程性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还可以帮助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4.1. 评价导向注重结果,忽视学生持续发展

过程性评价中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过程,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7]。然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过于重视结果取向的评价。这种以结果为价值导向的评价方式,虽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但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预期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学生在其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一个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过程和结果导向的有机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指向学生增值成长。

4.2. 评价标准比较模糊,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过程性评价标准是指评价者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评价标准可以指导评价者明确评价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进行评价,以此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然而,过程性评价标准比较模糊,它的制定与实施存在一定困难。一是过程性评价标准往往是根据教师的个人经验来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评价的公平性。二是过程性评价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体现学生智能成长的过程性成果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等因素。但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将增加评价标准制定与实施的难度。因此,学校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遵循以生为本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保障评价的客观性[8]

4.3. 评价内容相对窄化,忽视核心素养培养

评价即育人,过程性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助力语文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过程性评价时将评价重心落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学生智育发展为评价的落脚点。这样的评价方式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可能导致学生只注重学习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而忽视学生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为充分发挥评价育人效能,教师应丰富评价内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对学生实施指向五育协调发展的评价。

4.4. 评价主体较为单一,忽视多元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教师处于过程性评价的主导地位,形成评价主体单一的现象。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及时性、针对性和全面性评价,这将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长期以往教师会逐渐丧失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过程性评价将难以持续开展。此外,教师参与评价的绝对权威性,不仅会使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也会忽视其他评价主体的反馈信息和作用,不利于形成多元化评价格局。因此,学校应激励多元评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充分体现评价“反省”、“借鉴”和“诊断”功能。

4.5. 评价方法缺乏创新,忽视结果应用价值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精准捕捉师生的行为表现,有效分析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状态,为全面剖析课堂的教与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9]。然而,由于资金技术短缺,或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素养等因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仍以传统的纸笔测试、作品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法缺少创新性,不仅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进步情况,教师也难以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此外,评价方法的落后也会导致评价结果缺乏准确性、全面性,限制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因此,学校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在评价中产生的重要影响,重视信息技术赋能小学教育评价,推动教学评价变革。

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改进策略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存在的现实问题,本研究试图从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旨在通过优化过程性评价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5.1. 过程结果并重,追求发展价值取向

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增值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既要关注过程性评价本身所蕴含的价值,也要注重在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中建构价值。首先,过程性评价主张采取过程与结果并重的价值取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还需细心留意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观察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阶段性成长,并及时记录、反馈信息,以此发挥评价激励、反馈和调节功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其次,过程性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对学生实施增值性评价。增值性评价重视起点、关注过程、指向发展,它以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作为评价标准,旨在衡量学生“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情况,促进学生多元化成长和高质量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实施增值性评价时应重视评价对象的独特性,以全面个性化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性因素,激发学生发展潜能,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成长[10]

5.2. 完善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过程性评价以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为核心抓手,强调以事件为载体,认知和情感为两面,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关于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结果四种体验,进而提高课堂整体教学质量[11]。首先,教师应坚持用“多把尺子”作为评价工具,实现“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的转变,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实施分层评价。其次,教师还要设计指向五育并举的过程性评价内容。第一,坚持德育引领,构建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等领域中的道德行为表现作为具体评价要素。第二,重视智育评价,兼顾学习过程和结果,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实施评价。第三,确定体育评价维度,把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合作精神等要素纳入评价指标。第四,注重美育评价,把美育纳入小学教学评价的全过程。第五,坚持劳动教育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12]

5.3. 创新评价主体,共同构建评价标准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以教师为中心,评价主体具有单一性。然而,每一个评价主体都有着各自的任务,我们应充分发挥各个评价主体的作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首先,过程性评价应将学生和教师融为一体,形成良性互动的多元评价格局。第一,将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纳入过程性评价环节,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反思与发展,在互评环节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第二,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对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进行点评,提出针对性的反馈意见,为学生指明改进的具体路径和目标,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其次,多元主体共同构建评价标准。多元主体参与过程性评价的前提是以评价标准为指引,这要求师生双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以此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时,教师能依据评价标准来判断学生的现存问题,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学生也能参照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与监督,边评边学,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提高。

5.4. 借助信息技术,改进多样评价方法

当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可以从多角度、多维度精准捕捉学生的综合表现,直观展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而对学生提供精确性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首先,教师应创新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即时性口头评价、书面评价、课堂学习自评表、小组活动互评表、学习档案袋等多样化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状况,让学生在“反馈–改进”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质量。其次,教师还应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过程性评价。有学者提出,教师通过“数字徽章 + AI”技术能够精确、全面地收集学生学习数据,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学习证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13]。然而,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而达到信息技术提升过程性评价质量的目的。

5.5. 形成反馈闭环,合理运用评价结果

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学与评”、“评与思”、“思与改”等多个环节,而评价结果的反馈是过程性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要推进“教–学–评–改”一体化,形成反馈闭环。为了充分发挥评价反馈的激励调节功能,教师向学生反馈信息时要遵循及时性、鼓励性和导向性原则。第一,评价反馈的及时性,是指教师要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楚了解自身哪里需要进一步改进。第二,评价反馈的鼓励性,是指教师在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时,要使用鼓励性言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关心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三,评价反馈的导向性,是指教师向学生提供的反馈信息是动态变化的,教师要指出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已经取得的进步,为学生下阶段的学习提供针对性建议。此外,教师和学生还要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利用评价结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策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优化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利用反馈信息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方式,进而获得全面发展。总之,过程性评价结果不仅是一种反馈信息,更是一种资源,师生双方应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育人效能。

6. 总结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价值意义。针对当前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国家颁布的教育评价方针政策,本文围绕过程性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等方面,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改进策略。然而,这些策略的成效如何、挑战何在尚未可知,有待研究者在未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中不断探索、解答。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 黎青青. 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辨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2(5): 6-11.
[2] 高凌飚. 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10): 15-19.
[3] 张曙光. 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 齐鲁学刊, 2012(4): 69-73.
[4] 谢同祥, 李艺. 过程性评价: 关于学习过程价值的建构过程[J]. 电化教育研究, 2009(6): 17-20.
[5] 郑明达. 过程性评价的组织策略与方法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9): 107-109.
[6] 卢臻, 许巧枝. 过程评价驱动教学促“教-学-评”一体化[J]. 基础教育课程, 2023(9): 9-17.
[7] 贾瑜, 辛涛. 关注过程: 落实综合素质评价育人目标的关键[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12): 75-80.
[8] 曹明. 过程性评价的应用困境及对策[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20(3): 81-84.
[9] 刘锦华, 吴欣歆.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过程性评价[J]. 语文建设, 2023(12): 13-16.
[10] 汶莎莎, 孙刚成. 增值性评价: 促进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J]. 上海教育科研, 2022(3): 70-75.
[11] 谢翌, 程雯, 李亚培, 等. 基于学习体验的过程性课程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 2021, 41(5): 18-25.
[12] 王静, 吴晓娟. 小学低年级“五育”过程性评价方法浅析[J]. 安徽教育科研, 2023(22): 93-95.
[13] 颜荆京, 李钦芳. “数字徽章 + AI”平台助推过程性评价: 技术框架与实施路径[J]. 现代教育技术, 2023, 33(8): 107-116.